APP下载

项目课程开发的原理与路径—以《供应链管理》为例

2016-10-29王生金陈海容

物流技术 2016年6期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应用型供应链

王生金,陈海容

(1.上海建桥学院 商学院,上海 201306;2.招商局物流集团,广东 深圳 518054)

项目课程开发的原理与路径—以《供应链管理》为例

王生金1,陈海容2

(1.上海建桥学院商学院,上海201306;2.招商局物流集团,广东深圳518054)

项目课程被证明是有利于推进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一种全新理念和有效措施,但目前项目课程缺乏有效的操作模式和实施路径。针对这一问题,在阐述项目课程内涵及原理的基础上,构建项目课程开发的逻辑架构,并以应用型本科课程《供应链管理》运输部分内容为例,具体说明项目课程开发的逻辑思路。

项目课程;开发原理;开发路径;供应链管理

1 引言

课程建设是专业和学科建设的基础和根本。无论对于研究型大学还是应用型大学,没有高质量的课程建设,就不可能建设出高水平学科和专业[1-2]。而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课程建设,自1982年恢复高考就一边倒地秉承研究型大学课程建设模式,由此导致了学科课程一支独大的垄断局面。毋庸置疑,学科课程模式确实为我国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也是世界范围内最为流行和有效的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对人才标准界定的不断演化,尤其是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强大需求,传统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遇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如大学生感觉大学虚度、读书无用、用人单位抱怨学生眼高手低等一系列问题。这使构建于学科基础上的单一的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倍受质疑。与此相反,以德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却出现一派向好局面[3]。

在这种背景下,基于工作岗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始倍受关注,有些学者和专家开始对应用型大学基于项目课程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和创新[4-5]。初步的实验结果证明,在诸多教学模式中,项目课程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表达沟通、自主学习、专业能力、尽责抗压、协同创新、信息应用、服务关爱等能力的培养都有很好的支撑作用。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尤以项目制教学方法最为显著[6-7]。通过项目课程模式培养的学生能力更与企业的人才标准相接近,基于工作任务的人才培养模式正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导理念。因此,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可以以项目课程为突破口。

《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其内容包含供应链的战略设计(供应链战略与企业战略的匹配、供应链合作伙伴的筛选、供应链驱动因素识别与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供应链渠道设计)、供应链的运作管理(分销网络的设计、采购与补货、物流管理)和供应链技术支撑等多个模块。每个模块又包含众多子内容,如供应链绩效的衡量指标构建、供应链分销网络设计、供应链设施的选址、采购与库存管理、组织运输、供应链风险规避等。这些子内容实际上就是一个个相对独立的项目,比较适合按照项目课程建设的思路进行教学。鉴于项目课程建设在国内尚处于引入阶段,而项目课程教学模式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十分重要,因此本文根据有关研究成果及自身在《供应链管理》教学过程中对部分内容的项目制改革尝试,探索项目课程开发的基本原理和可行路径。

2 项目课程的内涵

项目课程历史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17、18世纪时期意大利罗马建筑学院的建造活动,随后项目课程开始向世界各国的其他行业延伸。在其发展过程中,克伯屈对项目课程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随后坎贝尔、阿姆斯特朗、拉泽尔、伯曼等也对项目课程进行了深入探索。1971年项目课程在德国部分学校开始被正式列入[8-9]。

同其它研究命题一样,虽然项目课程的历史并不短暂,今天人们依然无法对这一构念达成广泛共识。由于项目呈现的具体形态不同,导致不同类型教育中项目课程存在的形态不同,项目课程的含义也有所不同。因此,要准确理解项目课程的含义,首先需要清楚地界定职业教育类型背景下项目的特定含义。项目课程研究的先驱伯曼把项目划分为五类:结构型项目、主题型项目、题裁型项目、模板型项目和开放型项目[10]。根据这一划分,应用型本科项目课程中所指的项目应该是有结构的项目,即具有相对独立性、客观存在的活动模块,如《供应链管理》中采购、库存管理、运输、销售等就是一个个独立存在的项目。

根据上述对项目的界定,应用型本科教育下项目课程可以表征为“以任务为导向、以项目为单位组织内容并以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也就是说,项目课程必须以工作任务作为课程设置和内容选择的出发点,这一点完全不同于学科课程以知识为参照,也是判定一门课程是否为项目课程的前提条件。其次,项目课程需以项目为单位,组织内容并以项目活动为主要教学方式,要求课程内容围绕一个个精心选择的典型产品或服务。因此,工作任务分析和项目设计是项目课程开发能否成功的关键,没有工作任务分析,项目课程就不可能准确匹配工作岗位的要求,进而导致课程内容选择缺乏依据。没有项目设计,项目课程就会流于形式,最终还会回到任务课程。只有在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围绕着工作任务学习需要进行项目设计,并在项目与任务之间建立对应关系,才能真正开发出项目课程。

3 项目课程开发的逻辑架构

项目课程的开发不同于学科课程,其关键是要真正立足工作岗位,聚焦任务分析,对工作任务进行缜密的现场调研并加以逐层分解,才能开发出真正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项目课程,即“岗位定位→任务分析→项目课程开发”的逻辑框架。

3.1定位项目课程

要开发项目课程,首先需要对专业面向的工作岗位进行精准定位。岗位定位是项目课程开发的起点,也是人才培养目标确定的基准[11]。工作岗位为人才培养目标提供最为精准的思路和导向。只有工作岗位明确了,才能准确界定与特定岗位匹配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进而精准地界定岗位的人才标准。工作岗位及其相应的职业能力界定清楚了,项目课程的开发就有了依据和标准,项目课程开发人员才能根据工作岗位和职业能力的要求,编制专业课程标准,选择合适的项目类型和知识,撰写专业课程内容和项目教学方案,并完善与之配套的教学资源。

要准确地界定工作岗位,需要结合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学校的办学特色、当地经济环境以及社会整体发展现状与趋势。通过汇总企业专家意见,统计与追踪历年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分布,收集分析岗位的工作任务,并尽可能将任务的职业能力进行量化和具体化,实事求是地筛选适合自身特色的专业岗位,并对其加以精准呈现。同样是供应链管理,农林院校的物流可以侧重于食品供应链和冷链供应链,而海洋类院校的物流专业则可能围绕集装箱供应链等。专业岗位定位一定要结合自身特色,最忌毫无特色、大同小异。

3.2分析工作任务

专业岗位定位之后,接随后就要对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即对某一岗位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分解,以掌握具体的工作内容。任务分析的对象是工作而不是员工也不是岗位,应当关注特定岗位需要完成的具体事情。通过任务分析,获得详细而准确的工作任务分析表,这是项目课程开发的关键环节。因为任务分析成功与否,既关系课程内容对工作岗位能力要求反应的准确性程度,更关系后续项目课程的开发。

在工作任务分析环节,最为关键的是任务分析质量,它将决定项目课程开发乃至最终实施的效果。工作任务分析质量的衡量标准,至少应包含以下一些指标:真实、全面、具体、逻辑。所谓真实,就是要基于岗位实际存在的工作任务,既不能把知识分析、技能分析与工作任务相分离,又不能把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操作任务混同于工作任务。所谓全面,就是要使所分析的工作任务涵盖岗位的所有要求,而不是仅关注最为核心的任务而边缘化其它工作任务。所谓具体性,是指内容的具体性,使工作任务分析尽可能详细和更多层级。逻辑性则是指工作任务之间要互为独立、补充,内容不能交叉。

3.3开发项目课程

从岗位、工作任务及工作能力要求三个层面对项目课程定位之后的工作,则是依据这些定位进行项目课程的开发设计。这一过程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课程标准的编制、项目教学方案的编制和项目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项目课程标准解决的是关于学生“学什么”的问题,其对后续项目课程开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项目教学方案设计关注的是学生“怎么学”的问题,主要包括项目所涵盖的内容知识、项目的类型与选取等问题。项目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创新,是项目课程能否成功的重要支撑,包含以下几层意思:一是教学资源是个非常丰富的概念,可以有很多形式和媒介:有用于呈现教学内容的教学资源如教材、课件、音视频等;有用于支持教学内容呈现的教学资源,如案例、往届学生的作品或经历、企业资料等;有用于学生实践操作的教学资源,如企业真实项目、仿真软件、仿真设备。二是教学资源的开发要围绕项目课程的实施展开,不能搞形而上学的形式主义。三是依据项目课程的设计理念进行开发,教材和实训基地要与课程理念相配套。项目课程开发的逻辑架构如图1所示。

图1 项目课程开发的逻辑架构

4 《供应链管理》项目课程开发的路径

《供应链管理》这门课程涉及内容众多,有理论性内容如供应链有关概念、供应链战略、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等;也有应用性内容,如运输、库存等部分;也有些内容既有理论性质又有实践性质,如供应链设计。这些特性决定了《供应链管理》项目课程开发必须遵循可行性原则,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性质决定有无实施项目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不能生搬硬套地将所有教学内容一律“项目”化。这就需要审慎选择能够实施项目化的教学内容,否则会导致《供应链管理》项目课程开发的“形而上学”。

《供应链管理》项目课程开发的路径如图2所示。首先,由教育行政部门与有关参与项目课程开发的学校教师,针对供应链管理有关的市场需求及与之配套的岗位进行调研、撰写调研报告,并根据学校自身条件特色及外部环境特点,进行岗位细分、选择和合理定位。这一点非常关键,有关人员切莫求大求全,如同样是运输,海洋类院校可以定位于集装箱运输,铁道类院校可以定位于火车运输,而农林类院校则可以聚焦于现货商品运输和冷链运输。

岗位定位之后,要对供应链管理有关岗位上的工作任务进行层层分解,掌握具体的工作内容,以确定物流管理专业的有关职业能力。工作任务分解得越细、描述得越具体,越有利于后续工作的开展。表1是供应链管理下易腐货物铁路运输的工作任务分析。

图2 《供应链管理》项目课程开发路径

表1 物流管理专业易腐货物铁路运输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工作任务分析到位之后,紧接着就是如何编制《供应链管理》这门课的课程标准,其核心是要确定该门课程的内容及相应的要求。逻辑思路为“工作任务分析→技能内容分析→知识内容分析”。技能内容分析首先要基于工作任务确定学生应该会做什么,然后据此确定学生要知道什么和理解什么。技能要求确定后,就要针对每条技能确定学生应当知道、理解的内容,即知识内容及其要求。仍以易腐货物铁路运输的发送作业为例,详细说明内容分析及其要求,见表2。

在上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还需要设计教学方案。教学方案解决的是如何让学生学习上述内容的问题,其核心是完成项目的设计。需要根据前期的任务分析和项目所包含的知识,来编制完整的项目教学方案。教学方案编制过程应特别注重教学目标部分,必须使得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能被量化、接近真实工作场景,否则项目课程又会流于学科课程教学目标的形式。

总之,项目课程的开发,关键是要领会其基本原理、抓住其关键环节、规划好开发步骤,不必刻意追求特定不变的开发程式。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项目课程必将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色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表2 易腐货物发送作业的内容分析

[1]宋华,刘会.供应链创业研究回顾与展望[J].中国流通经济,2014,(6):46-50.

[2]杨鹏强.跨境供应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物流技术,2015,(20):195-200.

[3]徐国庆.高职教师课程、教学能力分析与提升路径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15,(12):96-99.

[4]刘红,徐国庆.美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基于2014年美国“职业教育国家评估报告”的分析[J].职教论坛,2015,(28):87-91.

[5]徐涵.学习领域课程与项目课程的比较研究[J].职教论坛,2015,(15):13-17.

[6]吴亚生.艺术与科技专业项目课程设置可行性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5,(9):46-49.

[7]王琦.高职院校项目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江苏高教,2009,(1):137-139.

[8]王秀娟,李永晶.构建以技术专业能力为本位的项目课程体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6):170-171.

[9]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10]Burke J.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 and training[M].London:the Falmer Press,1989.

[11]Doolittle P E;Camp W G.Constructivism:the Career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Perspective[J].Journal of Vocation and Technical Education,1999,16(1).

Principle and Route of Project-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In the Case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Wang Shengjin1,Chen Hairong2
(1.School of Business,Shanghai Jianqiao University,Shanghai 201306;2.China Merchants Logistics Group,Shenzhen 518054,China)

In this paper,on the basis of an exposition of the connotation and principle of the project-based curriculum,we established the logical architecture for its development,then with the chapters concerning transportation within the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urs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s example,illustrated in detail the logical line of thinking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ject-based curriculum.

project-based curriculum;development principle;development path;supply chain management

G642.3;F274

A

1005-152X(2016)06-0188-04

10.3969/j.issn.1005-152X.2016.06.043

2016-05-13

上海市民办高校重大内涵建设项目“我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全球本土化战略研究(2016-SHNGE-02NH)

王生金(1970-),男,山东潍坊人,管理学博士,上海建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陈海容(1963-),男,浙江玉环人,工商管理硕士,招商局物流集团副总经理,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猜你喜欢

供应链管理应用型供应链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ERP环境下的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研究
浅析食品企业存货管理问题研究
供应链管理导向下电力企业物资供应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