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联动视角下的物流园区服务功能创新研究

2016-10-29陶经辉王陈玉

物流技术 2016年6期
关键词:物流园区服务型跨境

陶经辉,王陈玉

(1.南京财经大学 营销与物流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2.江苏省现代物流重点实验室(南京财经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

产业联动视角下的物流园区服务功能创新研究

陶经辉1,2,王陈玉1

(1.南京财经大学营销与物流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23;2.江苏省现代物流重点实验室(南京财经大学),江苏南京210023)

通过构建物流园区服务功能创新思维模型,总结了我国物流园区服务功能创新的发展趋势,并从物流园区的标准分类出发,针对货运枢纽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口岸服务型、综合服务型等五种类型的物流园区,分别探讨了在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的服务功能创新内容和路径。

物流园区;产业联动;服务功能创新

1 引言

我国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对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服务于产业园区的物流园区,同样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物流园区转型升级能使自身更适应于产业园区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产业园区的转型升级。物流园区的服务功能创新是其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因此,在产业联动基础上,促进物流园区的服务功能进行合理创新,从而推动物流园区服务功能符合产业园区转型升级的要求,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

目前,对于物流园区转型升级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为对转型升级的内涵、影响因素以及转型升级路径的研究,本文从研究物流园区与产业园区的微观联动关系着手,构建相应的联动关系模型,进而研究产业转型升级下物流园区服务功能创新内容,并针对每一类物流园区特点研究相应的服务功能创新路径。

2 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对物流园区服务功能的研究较早,主要成果包括物流园区的服务功能类型、功能评价、驱动因素以及功能定位方法等。Bates.J.M and Granger.C.W.J[1](1969)使用组合预测法研究物流园区的功能定位,得到了较好的效果。Eiichi Taniguchi and Michihiko Noritake[2](1995)对物流园区的整体功能进行了研究,指出物流园区在缓解交通堵塞、节省能源、降低劳动成本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Estomih M.[3](1995)对物流园区设施布局与服务功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物流园区设施布局与物流园区服务功能之间存在双向影响的结论。Dubois and Prade[4](1999)克服了德尔菲法(Delphi)主观性较大的缺点,选取了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研究,并对物流园区的服务功能进行了评价计算。Brian Slack[5](2000)认为物流市场需求、劳动力成本、交通设施、社会和自然等都是影响物流园区服务功能的因素。Robinson,R.[6](2002)在研究港口物流园区时,发现物流园区服务功能的完善,能够提高自身与周边产业的联动关系。Soosay Claudine A和Hyl Paul W.[7](2004)在对新加坡10家物流园区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发现财务因素、客户需求、员工需求、产业领先度、运营绩效、竞争和投资者权益等7个因素对影响物流园区服务功能起着重要作用,且重要程度依次减弱。Haezendonck[8](2006)综合采用多样化分析法、转移分享分析法和产品组合分析法对物流园区的功能定位进行了研究,这一方法在园区的规划和功能定位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Liao C.N和Kao H.P.[9](2014)综合使用质量功能开发、扩展的模糊层次分析法以及多目标规划三种方法对物流服务功能进行管理,以提高物流园区服务效率。Kaynak K.[10](2014)针对物流园区应急服务功能,运用产业集群理论,将相关产业与物流产业有机关联。

国内学者从二十一世纪初开始对物流园区的功能定位进行研究。鞠鸽腾[11](2003)认为物流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指出上海江桥现代物流园区要从资源要素的禀赋特征和经济流动的量能级别出发,适时进行有效的功能规划。陶经辉、乔均[12](2006)指出物流园区的功能定位需要依据其战略定位和市场定位进行规划设计,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目标市场客户的物流需求。马成林、毛海军、李旭宏[13](2008)分析了物流园区外部条件和内部影响因素,建立了物流园区服务可靠性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物流园区服务可靠性的内部功能区布局方法。王之泰[14](2009)认为物流园区服务功能应具备包括具体运作服务和信息服务等一站式的常规物流服务功能。魏天赋、韦恒[15](2011)通过阐释农产品物流园区功能,运用SLP(Systematic Layout Evaluation)布置方法,对黑龙江省农产品物流园区的内部功能区进行规划设计,提出了实际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和遵守的原则。张俊[16](2012)在深入分析山西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整合国内外物流园区规划理论,合理确定了不同类型物流园区布局和功能定位,并提出了切合实际问题的建议措施。胡钊涵[17](2012)以徐州为例,对物流园区宏观布局规划和功能定位进行研究,有效避免了区域内园区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罗建[18](2013)认为物流园区应该具备两大功能:一是物流的功能;二是园区的整体综合功能,并指出重点是要突出园区与单个分散企业的不同。和炳全、亢丹[19](2014)认为目前物流园区规划过程中主要存在“需求不清、定位不准、功能太泛、布局不顺、实施不力”五大软肋,影响了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和运营效益,他们运用模糊SWOT分析方法,从战略层面研究了昭通市物流园区的功能定位。陈继红、郑师禹[20](2015)等选取模糊聚类分析方法,从港口物流的综合服务、配套服务和衍生支持服务等方面进行长三角港口物流服务功能归类,不同的港口物流功能形成了不同的类型。苗治国、杨倩洪、王文杰[21](2016)提出了在内陆地区经济中心城市区域依托交通运输网、满足物流需求、适应城市建设发展的物流园区功能定位和选址思路。

3 物流园区服务功能创新发展趋势

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下,物流园区服务功能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已有相关文献的归纳和总结,梳理出物流园区的服务功能面临跨境化、信息化、增值化以及配套化四个方面的发展趋势。其中跨境化是网络化在海外的延伸,是物流园区加速产业整合的一种方式。信息化与增值化是物流园区平台化和专业化的进一步体现,是加快物流园区增值服务发展的重要途径。而配套化是综合化和集聚化的进一步要求,体现了物流园区对于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的需求。

图1 物流园区服务功能创新趋势图

本文根据图1中的物流园区服务功能创新趋势,结合国家标准《物流术语》[22]中界定的五类物流园区分类,研究每一类物流园区所面临的服务功能转型升级问题。

4 各类物流园区服务功能创新方法

4.1货运枢纽型物流园区服务功能创新

货运枢纽型物流园区的主要功能是利用综合交通网络优势,开展国际性或区域性货物中转服务。因此,本文认为该类物流园区未来服务功能创新主要体现在“互联网+货运供求”服务、“互联网+跨境物流”服务以及跨境配套服务三个方面。

(1)“互联网+货运供求”服务功能。货运APP管理是“互联网+货运供求”服务的一个具体创新途径,可以通过以下路径进行创新。第一,创设货运管理APP。货运枢纽型物流园区需要创设一个公认的货运APP,包括一定范围内物流园区的需求信息以及货车车主提供的车辆信息。第二,做好货运管理APP的监管审核。监管审核工作主要从信誉体系角度完善和提高审核体系,杜绝虚假信息。第三,利用平台整合资源。通过货运APP平台,整合零担货运企业等物流信息,同时推动金融、保险、支付、评估、搜索平台等多方集聚和参与。

(2)“互联网+跨境物流”服务功能。货运枢纽型物流园区的国际性货物中转服务面临诸多跨境运输需求,随着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量的不断上升,对跨境物流线上服务平台的需求将成为未来的主要内容。货运枢纽型物流园区构建跨境物流线上服务平台,主要针对线下物流进行线上整合,具体可以通过以下路径进行创新。第一,建立并推广线上物流信息服务平台。货运枢纽型物流园区需要建立线上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并通过进一步推广,集聚众多客户资源。第二,完善物流信息。对各类物流信息进行分类管理,挖掘和完善客户所需的物流信息,包括物流路线、物流费用等。第三,配套线上金融支付和及时沟通等功能。构建线上金融支付和及时沟通平台,给电商企业、银行、第三方支付、担保公司、中小企业、电商用户等各类业主搭建沟通桥梁。

(3)跨境配套化服务功能。货运枢纽型物流园区所面临的跨境配套化服务功能创新,即集中体现的跨境一体化功能的创新,包括海外仓、产权维护中心、先进的金融支持中心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构建海外仓。为国际货运提供服务的枢纽型物流园区可以在海外设立仓库,通过自建或租赁海外仓库,为中国跨境电商提供海外仓储、小包、专线、国际快递、订单管理和售前售后等物流服务。第二,建立产权维护中心。在跨境交易过程中,通过设立产权维护中心,与我国产权保护中心进行对接,对境内外交易货物的产权进行明确界定。第三,建立金融支持中心。通过引进金融体系(如财付通与美国运通及境外电子支付提供商Cybersource、Asiapay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布局全球支付市场)促进货主国进行第三方支付的选择,从而提高支付效率。

4.2生产服务型物流园区服务功能创新

1.2.1 纳入标准 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1];符合2015年美国ADA制定的DPN确诊诊断标准[1];右利手;受教育年限至少为6年;18岁≤年龄≤70岁。

生产服务型物流园区的功能主要是为制造企业提供采购供应、库存管理、物料计划、准时配送、运输分拨、信息服务、分销贸易及金融保险等供应链一体化服务。本文认为其主要创新功能体现在“互联网+需求定制”、“互联网+供应链”、物流金融配套服务功能以及供应链金融配套服务功能四个方面。

(1)“互联网+需求定制”服务功能。大数据增值平台的设定是生产服务型物流园区进行“互联网+需求定制”的一个创新途径。在生产服务型物流园区中进行大数据增值平台的创新,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第一,构建大数据平台收集相关数据信息。通过构建大数据平台,搜集、分析和整理加工有价值的数据信息,从而实现全面了解以及对客户需求进行准确预测。第二,设立“延迟生产坊”。整合调研团队、研发团队、制造团队及营销团队等各种资源,构建“延迟生产坊”,由调研团队对消费者需求进行调研预测,将信息传递给研发团队,研发团队将消费者需求信息设计成实物,并将实物信息传递给制造团队。第三,推广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园区通过大数据预测,了解客户需求,“延迟生产坊”通过研发与设计,推出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并通过线上和线下推广,打造和营销物流园区自行设计的概念与品牌。

(2)“互联网+供应链”服务功能。生产服务性的物流园区承担着连接上游供应商与下游客户之间的桥梁,因此生产服务性的物流园区需要努力成为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可以通过以下路径进行创新。第一,建立供应链服务平台。生产服务型物流园区成为供应链核心企业后,建立供应链服务平台,满足供应链服务需要。第二,加强信息共享。推进产业链上各企业间的信息共享,加强信息维护,供应链成员通过信息共享、技术交流、订单处理等,保持良好的合作共赢关系,降低运营成本及风险,实现多赢。

(3)物流金融服务配套功能。生产服务性物流园区开展物流金融,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开展物流仓单质押服务。生产服务型物流园区出具仓单进行质押担保,为原料提供商、生产制造企业以及零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第二,提供物流授信金融服务。充分利用生产服务型物流园区资产规模大、信用程度高等特点,获得金融机构的更高信用额度,为物流园区内的服务对象提供物流金融服务。第三,开展物流结算金融。生产服务型物流园区在获得融资业务权力的基础上,通过采用承兑汇票、垫付货款或代收货款等方式,为入驻企业(中小企业)进行融资,目的是为了服务对象更方便、快捷地获得融资,从而使得服务对象的资金流转更加通畅。

(4)供应链金融服务配套功能。生产服务性物流园区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既是实现增值服务的一条重要途径,又是促进其传统仓储业务的转型升级,实现客户个性化、差别化服务的重要手段。生产服务性物流企业作为银行和入驻客户都相互信任的第三方,需要更好地融入到入驻客户的商品产销供应链中,同时加强与银行的同盟关系,给自己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为生产服务性物流园区的服务功能创新带来更多的机遇。

4.3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服务功能创新

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的主要功能是为各大专业市场提供产成品物流服务,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面临着信息化、增值化以及配套化的发展趋势。本文认为主要创新功能体现在“互联网+众筹”、“互联网+商贸”服务以及配套化功能创新三个方面。

(1)“互联网+众筹”服务功能。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众筹已经由最初的资本众筹发展到当今的资源众筹。对于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而言,开展众筹服务功能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建立众筹服务信息平台。构建的众筹服务信息平台包括生产供应商、经销商、批发零售商、物流服务商以及终端客户在内的成员伙伴,通过整合信息平台,共享各自的生产服务信息,各自的订单流转可以在平台进行查询,使得交易变得公开透明,为各自发展上下游供应商提供一定的依据。第二,优化货源众筹途径。通过众筹服务信息平台发出货源补给信息,对众筹服务平台内的各个生产供应商进行货源众筹,保证在最短时间内获得充足货源,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率。

(2)“互联网+商贸”服务功能。对于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开展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可以通过以下三个途径:第一,开展B2B功能。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连接园区下游的批发零售企业,将线下交易搬到线上,拓展了园区交易模式。第二,开展B2C功能。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直接对接终端消费者或顾客,可以获得较大的经济利益,自身的物流资源也能得到充分利用。第三,大数据服务功能。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利用接近终端消费者的优势,获得有价值的大数据信息内容,利用大数据信息分析、挖掘客户所需要的信息资源。

(3)配套服务功能。除了传统的配套服务功能外,对于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而言,其不仅与合作的供应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也与园区内外部的金融机构有着紧密的联系,作为上下游中小企业和内外部金融机构二者之间的协调桥梁,其自身有着明显的开展物流金融、供应链金融的优势,因此,可以在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中开展物流金融以及供应链金融服务。

4.4口岸服务型物流园区服务功能创新

口岸服务型物流园区的主要功能是为国际间贸易提供产成品物流服务,面临着跨境化、信息化、增值化以及配套化的发展趋势。本文认为主要创新功能体现在“互联网+通关”、“互联网+跨境贸易”和物流金融及供应链金融配套等方面。

(1)“互联网+通关”服务功能。互联网与通关相结合成为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表现。信息化通关服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服务理念和风险管理理念。信息化通关功能需要构建风险决策系统,引入诚信管理理念以提高口岸风险控制能力和监管查验效率。第二,全天候通关服务。通过信息化管理提供全天候货物进出口通关和转口服务,克服货物因时差造成的滞留,增加货物通关效率。第三,无纸化通关服务。应用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实现各部门数据共享和无纸化通关,简化通关手续,提高通关效率。

(2)“互联网+跨境贸易”服务功能。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是“互联网+跨境贸易”服务的一个具体途径。对于口岸服务型物流园区,设立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开展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功能,需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实践:第一,建立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交易方式从单一的线下交易转变为线上线下两种交易方式。第二,做好金融支付、跨境物流等支撑服务。跨境电子商务交易服务对象具有广泛性,货币品种及汇率转换比较复杂,因此,跨境电商平台需要金融支付实现跨国间的交易,简化支付手续。第三,做好信息透明化处理,避免国际纠纷。通过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将中转、贸易等信息变得透明,方便查询交易合同信息、物流信息等。

(3)物流金融及供应链金融服务功能。口岸服务型物流园区是国际物流的集散地,因此需要较为全面的配套,诸如转口贸易中心、保税中心、通关服务中心、堆场、停车加油场、检修配件中心、住宿餐饮、银行保险等。除了传统的配套服务功能,口岸服务型的物流园区与合作的供应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联系紧密,其自身有着明显的开展物流金融、供应链金融的优势,开展物流金融以及供应链金融服务可以完善口岸服务型物流园区的功能。

4.5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服务功能创新

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的功能主要是集结了货运枢纽型物流园区、生产服务型物流园区、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以及口岸服务型物流园区的一些功能,其功能创新在结合自身发展的基础上,除可以借鉴前四种物流园区类型的创新服务功能外,还可以开拓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功能等创新服务。

(1)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功能创新。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的服务功能涉及范围广,为了园区的运营更加高效与及时,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实践。第一,建立综合服务信息平台。通过建立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将园区的运作线上化和信息化。第二,通过综合服务信息平台监管园区运营状况。园区运作流程直接搬到线上,可以简化现实中的审批手续,管理者可以通过线上审批,缩短运作时间,提高园区的运营效率。第三,通过综合服务信息平台进行交易。通过先进的金融支付手段和即时信息交流的技术支撑,实现园区内外部客户通过线上服务平台自助下单、自主支付来完成交易,大大节省交易的时间。

(2)产业链服务平台功能创新。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适合构建产业链服务平台,将园区客户集聚到产业链服务平台,通过合作交流、信息共享等方式,使产业链成员共同发展。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开展产业链服务平台,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内容:第一,在产业链服务平台上实现园区加工信息的透明化。通过产业链服务平台建设,有利于园区内的企业根据共享信息进行生产运作过程中的策略调整,方便园区内企业之间的合作,创造合作机会。第二,产业链成员在产业链服务平台上实现信息交流、技术共享。在产业链服务平台中包括供应商、生产商、制造商、经销商、零售商以及终端客户在内的产业链成员,通过信息交流共享,提高信息透明度,削弱供应链上的牛鞭效应,通过技术共享,带动供应链成员技术的共同进步。第三,产业链成员在产业链服务平台上实现交易。服务平台上的各产业链的成员可根据自身需要在该服务平台中进行交易。

5 结论

产业转型升级视角下的物流园区服务功能创新是我国物流产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通过构建物流园区服务功能创新思维模型,从物流园区的标准分类出发,针对五类物流园区分析了在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的服务功能创新趋势。

本文在研究产业转型升级下物流园区服务功能创新时,主要结合了“互联网+”这一发展趋势。但是,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进一步深入发展,一些新的理论或新的因素将会相继出现,从而给物流园区的服务功能创新赋予新的内涵。因此,本文对物流园区服务功能创新还局限于比较浅显层面的研究,文中提到的每一项功能创新还可以进行深入研究,需要挖掘更多的实践细节和更有价值的信息,才能使得我国物流园区的服务功能创新更加完善。

[1]Bates J M,Granger C W J.The combination of forecasts[J].Operational Research Quarterly,1969,(20):451-468.

[2]Taniguchi E Noritake M,Yamada T,et al.Optimal size and location planning of public logistics terminals[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Logistics&Transportation Review,1999,99(35):207-222.

[3]Estomih M.Manufacturing Feasibility Evaluation Framework for CompetitivePositionDevelopingCountries[D].Arizona State University,1995.

[4]Slack B.Intermodal Transportation in North America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land Load Centers[J].Professional Geographer,1990,42(1):72-83.

[5]Soosay Claudine A,Hyl Paul W.Driving Innovation in Logistics:Case Studies in Distribution Centers[J].Creativity&Innovation Management,2004,13(1):41-51.

[6]Dubois and Prade.A Heuristic Methodology of Modeling Enterprise Logistics Networks[D].University of Texas,1999.

[7]HaezendonckE,VerbekeA,CoeckC.StrategicPositioning Analysis for Seaports[J].Research in Transportation Economics,2006,(16):141-169.

[8]Liao C N,Kao H P.An Evaluation Approach to Logistics Service Using Fuzzy Theory Quality Functions Development and GoalProgramming[J].Computers&Industrial Engineering,2014,68:54-64.

[9]Robinson R.Ports as Elements in Value-Driven Chain Systems:the New Paradigm[J].Maritime Policy&Management,2002,29(3):241-255.

[10]Kaynak R,Tuger A T.Coordination and Collaboration Functions of Disaster Coordination Centers for Humanitarian Logistics[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4,109(2):432-437.

[11]鞠鸽腾.现代物流园区的功能规划与建设—以上海市嘉定区江桥镇现代物流园区为例的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3,(2):75-79.

[12]陶经辉,乔均.物流园区内部功能区规划建设探析[J].中国流通经济,2006,(6):11-14.

[13]马成林,毛海军,李旭宏.物流园区内部功能区布局方法[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8,8(6):116-121.

[14]王之泰.物流园区发展与创新探讨[J].中国流通经济,2009,(5):4-6.

[15]魏天赋,韦恒.黑龙江省农产品物流园区的功能分区规划设计[J].商业经济,2011,(4):37-39.

[16]张俊.山西省物流园区的功能区划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2,(5):39-40.

[17]胡钊涵.物流园区空间类型及功能定位的实证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34(1):11-12.

[18]罗建.论我国物流园区的功能[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3,(14):139-141.

[19]和炳全,亢丹.昭通市物流园区功能定位的模糊SWOT分析[J].价值工程,2014,(8):47-48.

[20]陈继红,郑师禹,罗萍,等.基于模糊聚类的长三角港口物流服务功能归类与对策[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4):89-97.

[21]苗治国,杨倩洪,王文杰.铁路现代综合物流园功能建设和运作模式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6,38(1):1-5.

[22]GB/T18354-2006物流术语[S].

Study on Service Function Innovation of Logistics Parks:An Industrial Coordination Perspective

Tao Jinghui1,2,Wang Chenyu1
(1.School of Marketing&Logistics Management,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Economics,Jiangsu 210023;2.Jiangsu Province Key Laboratory for Modern Logistics(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Economics),Nanjing 210023,China)

In this paper,through establishing the service function innovation thinking model for the logistics parks,we summarized the new development trends of the service function innovation of the logistics parks in China,and then starting from the standard classification of the logistics parks,discussed respectively the content and path of the service function innovation of five classes of logistics parks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logistics park;industrial coordination;service function innovation

F259.2

A

1005-152X(2016)06-0006-06

10.3969/j.issn.1005-152X.2016.06.002

2016-05-0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的物流园区创新发展理论、方法及实证研究”(14BGL173);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

陶经辉(1969-),通讯作者,男,安徽马鞍山人,南京财经大学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物流系统规划与运作管理。

猜你喜欢

物流园区服务型跨境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实施“三个三”工作法 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
刘国中: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物流园区出入口规划设计及其优化
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路径选择
物流园区的突围之路
跨境直投再“松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