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治国理政战略思维的基本架构

2016-10-27

关键词:发展

高 帅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广西 桂林 541004)



习近平治国理政战略思维的基本架构

高帅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广西 桂林 541004)

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战略思想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的基本价值诉求,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宗旨意识和厚重的为民情怀,并基于矛盾的逻辑、问题的逻辑与实践的逻辑设计党和国家发展蓝图,谋划“新三步走”的战略图景、“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等。中国改革开放已进入深水区,体制机制弊端与利益固化藩篱呈现出纷繁复杂的态势,这要求中国共产党人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使命意识冲破体制机制弊端与利益固化藩篱,以实干兴邦的精神与“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政治胆识和领导魄力,基于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的改革路径谋划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的改革发展。

习近平;治国理政;架构

崇高的事业需要科学理论的引领,伟大的创举需要战略抓手来推进。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战略构设,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时提出来的。新时期我国改革发展呈现出两大新态势:一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二是我国所处的世界关系格局呈现出新的变化。针对改革开放阶段出现的新情况,我们必须对党的战略部署作出调整。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战略构设,是基于矛盾的逻辑、问题的导向、实践的需求、人民的呼唤、理论的诉求而提出来的,是当下中国发展的理论引擎与战略部署,其以高屋建瓴之势、势如破竹之效,引领中国发展新格局,是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航标。

一、立足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的基本价值诉求

(一)追求人民主体地位的价值取向

马克思主义始终强调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地位,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人民视为价值主体与实践主体,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活动从现实的人,即“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1]524人出发,这是马克思主义及其政党的最鲜明的价值特征与政治特征。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认为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与历史的创造者,无产阶级运动是为人民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政权是人民群众的政权,无产阶级政治制度“第一次成为穷人的、人民的而不是富人的民主制度”[2]。中国共产党人十分重视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地位,十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惠及人民,全部核心及其根本价值指向于“人”“人民”“群众”,从而明确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目标、价值主体、价值路径。习近平在其履职演讲中就曾鲜明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3]。在履职三年多的时间内,习近平在全国20多个省区市进行了调研,用足迹丈量治国理政的理论深度,用真实的价值情感温暖群众,用切实行动守护人民利益。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关心的是建设与发展人民群众的小康生活,奔波谋划的始终是党与国家的事业发展的战略大计,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宗旨意识和厚重的为民情怀,以及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价值取向。

(二)实现公平、正义、平等的价值原则

公平、正义、平等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价值原则。这种公平、正义、平等所存在的必然性与合理性也只有在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生产资料公有的逻辑前提下,才具有存在的现实性与可能性。“真正的自由和真正的平等只有在公社制度下才可能实现;要向他们表明,这样的制度是正义所要求的”[4],“随着阶级差别的消灭,一切由这些差别产生的社会的和政治的不平等也自行消失”[5]。我们党在长期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中,不断加深了对公平、正义、平等的认知,并进一步认为“一切人,或至少是一个国家的一切公民,或一个社会的一切成员,都应当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6]480。公平、正义、平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的价值原则,是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一方面,它被视为人的发展与人的解放程度的重要尺度,检验人民主体地位的重要标志;另一方面,公平、正义、平等的社会环境又为人民主体地位的实现与维护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与发展条件。

中国共产党人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其实践,不断发展人民民主,致力于公平、正义、平等。“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7]当然,公平、正义、平等也是一个存在过程的集合体,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领会公平、正义、平等的深刻内涵,也需要在过程的集合体中逐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平等。藉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8]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也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与落脚点”[9]95,习近平也多次强调社会的公平、正义、平等,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10],积极从战略眼光与发展大局进行整体谋划与全局设计,致力于树立公平、正义、平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不断发展与完善公平、正义、平等的体制机制建设,保障人民权益。

(三)建立与完善无产阶级政权的路径抉择

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其理论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全面深刻的考量,认为资本主义由于其固有的矛盾必将为共产主义所代替,得出了资本主义的灭亡与共产主义的胜利都是不可避免的历史性结论。但由于资本主义必将为共产主义所取代,“在现实中将经历一个极其艰难而漫长的过程”[1]232,因此应该基于一种过程的集合体进行审视,不回避和掩饰问题,敢于正视与面对问题,在过程集合体中不断进行发展完善。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以后,还要不断完善无产阶级政权。马克思曾经称赞巴黎公社消除官僚特权的做法:“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6]107列宁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要加强党的建设,改善党的执政方式,防止苏维埃脱离人民,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就可以防止苏维埃组织受官僚主义的毒害”[11]。同时,马克思主义认为,建立与完善无产阶级专政的要义在于发展社会的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列宁认为,国家机关作风转变及其改善民生问题是一个非常困难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把无产阶级及农民组织起来参加管理是有效排挤官僚主义的方法。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逐步达到共同富裕”[12],创造性地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并不断进行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建立健全党的领导核心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

二、布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顶层战略设计

(一)勾勒设计“新三步走”战略图景

习近平在其讲话中多次强调,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就是在2020年左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00周年,也就是在2049年左右,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此“两个100年”的基础上,实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至此,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三步走”的战略图景基本形成。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实质的学习与认知,需要在“新三步走”的战略框架下进行领会,这为我们认识党和国家发展改革,提供了科学的分析框架或方法论与认识论工具。

“小康社会”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与“翻两番”等概念一同提出来的。随着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对“小康”的认识与要求也不断提升。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宣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3]2这是党的一份庄严的政治承诺,也是一份行动纲领,更是一份为民务实的政治责任。“中国梦”是习近平在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的展览时明确提出的,并把它定义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从20世纪末“总体小康”的实现,到21世纪初“全面小康”的建设,再到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构设,最后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宗旨意识和厚重的为民情怀,表明了党的执政理念与执政思想的深刻变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要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放在“中国梦”的发展战略与发展蓝图中去把握,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实现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两个100年”战略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准备与战略基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又是“两个100年”的最终目标,绘制“两个100年”奋斗的前行蓝图,是为“中国梦”的实现开山铺路。它体现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的热切期盼,描绘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华民族美好的蓝图越来越清晰,中国共产党人的第一个百年目标正在一步步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再遥远。

(二)整体谋划“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历史总是在直面问题与解决问题中展开其波澜壮阔的画卷。惟其艰难,方显勇毅。中国共产党人不回避问题、敢于直面现存问题、解决问题,也正是在这种面对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了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首先,发展问题依然是我们的中心工作。我国过去几十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相当大的经济成就,得到了人民的认同,但“生态欠账”较多。腰包鼓了,水却不绿了,天却不蓝了,人民的健康与生活环境受到威胁。从某种意义上讲,对于生态环境的态度问题,就是人们对待生活、生存、生命以及自身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坚持不懈地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维健康,经济增长新常态模式已初步展现。从经济增长速度来看,“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从经济增长的结构来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经济增长的动力来看,“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只有在发展中统筹协调持续发展,在经济增长中重视生态建设,人民才能够在青山绿水中追求并享受生活的幸福。

习近平任起草小组组长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五位一体”是一个有机体,“经济建设是中心、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各部分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坚持统筹兼顾、协调推进,不能搞“单兵突进”,不能“顾此失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协调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13]7中国共产党人从“两手抓”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三位一体”,再到十七大的“四位一体”,最后到十八大的“五位一体”,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解决现实矛盾与问题的实践逻辑过程。从物的增长到人的发展及其需求的满足,解决现代化建设中人与人的关系,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为“两个100年”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一种稳定的社会架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立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又兼顾了生态环境,在实现当代人利益需求的基础上,又为后代子孙留下蓝天绿水,这是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与幸福梦想。

(三)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习近平总书记上任以来,总结经验规律,立足治国理政全局,统筹协调发展总纲,创造性地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明确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发展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与主攻目标,构成一个目标、三大举措,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架构起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蓝图。它既是引领未来发展的重要纲领,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选择。“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基于人民期待、现实需要、突出矛盾和问题所提出来的,其中每一个“全面”布局,都与人民生活密不可分,都与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四个全面”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扣准了当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战略目标,就是要解决长期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协调的突出矛盾;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动力源泉,就是要解决我国发展中的体制机制弊端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把全面依法治国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径选择,就是要解决我国自古以来人治传统根深蒂固,法治思维与法治能力弱的现实状况;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根本保证,就是要解决社会上长期存在的“四风”问题蔓延、党群关系紧张、腐败形势严峻复杂的紧迫矛盾,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与行动,重塑党在人民心中的良好形象。“四个全面”各个方面是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是对治国理政规律的再认识,不能着力于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坚持全面与重点相结合。“四个全面”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确立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的战略图景与主攻方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奋斗目标,具有战略统领与目标牵引的作用,在战略上定位为“实现这个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9]314,与中国梦相互激荡;在版本升级上定位为覆盖领域广、设计领域多,“一个都不能少、一项都不能少、一步都不能迟”;就其本质而言,依然是发展问题。全面深化改革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为体制机制弊端与利益固化的藩篱,其历史意义被定位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14]。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被定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成为贯通上下的姊妹篇。全面依法治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保障,为持续长远发展谋计,为子孙万代谋福。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各项工作的根本保障,而面对市场经济、改革开放、外部环境等方面的考验,党内容易出现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等“四大危险”。面对国内外复杂的形势,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做到“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这样方显治国理政之道。根据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和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的讲话精神,可以把全面从严治党的特点定为内容无死角、主体全覆盖、劲头不松懈、凸显守纪律与讲规矩。全面从严治党,党员及领导干部亲力亲为,中央领导同志身体力行,从自身做起,榜样示范。藉此,以中央八项规定为起点,以党的作风建设与反腐倡廉建设为开端,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重点突破,以“三严三实”教育活动为实现契机,以中央巡视为工作抓手,全面从严理政的战略思想在实践中不断落实。

三、构建新阶段事业发展的战略定力

(一)强化使命意识

解放思想,坚定信念,“逢山开路、遇河架桥”。习近平的治国理政思想不仅有其工作部署的创新,更有思想观念的变革。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入深水区,改革没有回头路,只能前进不能倒退,“永远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锐意进取,大胆探索,敢于和善于分析回答现实生活中和群众思想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9]21。共产党人应保持一种活力与定力相结合的精神状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13]11。中国已经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历经苦难而坚定执着的复兴梦想已近在咫尺,越是在接近梦想的时刻,越要保持一种艰苦奋斗的品格与定力,继续保持与发扬钉钉子的精神,敢于迎接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与挑战,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如果斗争只是在机会绝对有利的条件下才着手进行,那么创造世界历史未免就太容易了”[15]。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与冷静,“继续发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那么一种精神,继续保持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那么一种警醒”[16]。

脚踏实地,实干兴邦。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一篇气势恢宏的大文章,必须有一种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习近平治国理政战略布局伊始于严格执纪,着力于改革创新,发展于真抓实干,始终彰显着脚踏实地的实干兴邦精神。党的思想理论发展至今已趋于成熟,党的反腐理论、密切联系群众与干群关系理论等已发展得比较全面,但社会生活中腐败问题依然屡禁不绝,不良风气蔓延滋生,干群关系越来越紧张、僵化,究其深层次原因,乃是党的理论政策没有落到实处。而习近平的执政理念就是真抓实干、脚踏实地、实干兴邦,敢于直面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突出矛盾与现实问题,基于整体规划与顶层设计,伊八项规定抓吃喝浪费始,一揪到底、深抓不放,使全社会形成了一种新的良好的政治生态,逐渐形成新的党风政风,逐步在全国形成对不正之风人人喊打、人人监督的社会氛围,使政治时效性落到实处。在习近平就任总书记三年多的时间里,全面扭转了社会风气,使人民群众看到了良好政治生态的新生机,八项规定出台后,吃喝浪费风气被全面封杀[17]。

彰显出“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政治胆识与领导魄力。改革开放历经三十多年,改革业已进入深水区,开放进入攻坚阶段,现有体制机制在一些矛盾与问题面前时常呈现出疲惫状态。闻鼙鼓而思良将,正处于改革深水区与开放攻坚战阶段的中国,迫切需要中国共产党人能够以江山社稷为重,以长治久安繁荣发展为责任,以冲破利益固化藩篱为使命,呈现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政治胆识与领导魄力。习近平多次强调“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上任之初就讲打铁还需自身硬,咬定青山不放松,要有一种定力坚守。“中国已经进入改革的深水区,需要解决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个时候需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不断把改革推向前进”[18],“担当起应该担当的责任”。在实际中从自身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体现出一种担当的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一往无前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甚至像邓小平所讲的要杀出一条血路,表现出习近平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敢于牺牲的胆识与魄力。

(二)锻造政治素养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坚持正确的思想方法。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贯彻实施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存在密切联系,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两次都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为主题,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同解决当代中国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一起凸显出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注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性地位,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注意从人民群众中吸取智慧与力量,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要注重整体谋划,统筹兼顾,又要抓住牛鼻子;以战略思维与辩证思维来认识改革开放中的历史与现实问题,增强把握改革开放的素质与能力;要自觉运用改革思维谋划和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各项工作,做到人民呼唤之处就是改革所在之地;始终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实践与理论工作创新,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等。只有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的学习,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的滋养,增强工作的自觉性与创造性,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提高解决矛盾与问题的实际能力,才能提高解决改革发展实际问题的本领。

打铁还需自身硬,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反腐是习近平治党理念微观布局中的一步,反腐落脚于治党,从严治党是习近平治国理政中的政治要务,治党的首要在于作风建设。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明确提出“老虎苍蝇一起打”的新理念,就此拉开反腐序幕,大气力剔除“烂树”、治理“病树”、扶正“歪树”。随着“打虎”常态化,一批批党内的“老虎”与“苍蝇”纷纷落马,我国的反腐呈现一种无死角、零容忍、无盲区的新特点,充分展现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决剔除党内毒瘤,从根本上治理党内顽疾的决心。全面从严治党彰显出共产党人刮骨疗毒的决心与胆识,全方位、立体化、多渠道扎紧制度笼子,实现用制度治党、管权、治吏。习近平从严治党以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为抓手,自顶层伊始,八项规定从中央自身做起,身体力行,铁腕反腐清除党内的毒素,严治“四风”,打通最后一公里,逐一解剖党内存在的劣疾。习近平及其他政治局常委亲自参加基层民主生活会,致力于起到洗洗澡、出出汗的新功效,逐渐形成一种良好的政治生态。

树立坚定的宗旨意识,造就厚重的为民情怀,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党要实现科学执政,首要工作是了解掌握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党所要做的事情就是人民群众希望党所做的事情,“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就要求党掌握人民群众的利益需要。一方面,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未必都与决策者的所思所想相一致,不能从决策者的立场考量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另一方面,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也是“过程的集合体”,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就需要共产党人深入群众了解人民诉求,掌握人心民愿。要了解基层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及其现实需求,还需要迈开双腿,下田间地头、生产车间等,走近田垄炕头。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多次轻车简从、深入民间,与人民群众无间隙接触、无障碍交流,厉行八项规定,亲民爱民,“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历史进程永远不会结束”[19]。习近平总书记在履职演讲中总结概括:“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就彰显出我们党厚重的为民情怀和坚定的宗旨意识。

(三)完善顶层机制

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改革开放历经三十多年,主要是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及其经验积累,通过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然后进行理论提升,其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与实践内容,究其来源,依然是一种基层人民群众的智慧与力量。但在改革进入深水区、开放进入攻坚阶段的中国,社会所需要改革的顶层机制固化格局与基层人民生产生活所能够实践探索的区域相对遥远,体制机制弊端与利益固化藩篱呈现出纷繁复杂态势,这就需要加强顶层设计与整体谋划,不断加强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与可行性的研究探索。藉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所设计提出的改革路径就是“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相结合。中国的改革开放需要继续紧紧依靠人民,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中吸取智慧与力量,从人民的实践中凝聚改革力量,带领人民群众不断开拓改革开放的新格局,重点加强完善顶层设计。习近平亲自挂帅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带领设计改革内容与方式方法。这里改革的内容已非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单项突破,也不是强调就事论事的单项思维,更多的是基于整体设计与顶层谋划,从战略全局与长远眼光谋划中国改革发展路径。

全面推进与重点攻破相协调。我国是一个大国,国土面积辽阔,人口较多,需要协调处理的矛盾与问题繁多,各方面、各领域关系复杂,必须走全面推进与重点发展相协调的道路,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能搞“单打一”。要突出重点,对准焦距,找准突出矛盾症结,重拳出击,击中要害。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抓住了新常态阶段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牛鼻子,也就找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口,对党和国家的发展事业做出了顶层设计,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蓝图。“要更加注重各项改革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形成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合力。”[9]68要处理好“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这两个“一公里”之间的关系,重点抓住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突破“中梗阻”,防止出现不作为现象,让人民有更多收获感。既要有全局观念,又要着力解决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既要注重整体谋划,又要“牵住牛鼻子”;既要讲两点论,又要有重点着力,切不可不分主次,不讲重点。

完善顶层协作体制机制。一方面,建立完善协调领导体制机制。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完善协调体制机制,做到在改革中相互协调与密切配合。近年来,党中央设立有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央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国家安全委员会等,保持与加强各方面的统一与协调领导。另一方面,强化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用制度管权。对于执掌政权,需要对权力有一种清醒的认知。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集中力量办大事,确有其良好效果,取得的成就举世公认;但另一方面,腐败现象却频繁发生,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干群关系趋于紧张,人民对党员干部信任度下降,究其深层原因,主要是缺乏一种现代化的权力使用与监督理念。权力如若失去约束,价值观层面即使是正确的,也会出现一系列问题,这也就是说,权力应该是有限的权力或受制约、受监督的权力。基于这一角度而言,一方面就需要考量如何使用好手中的权力,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这不能仅仅靠人的自觉意识,“要强化制约,科学配置权力,形成科学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9]395。权力,包括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等,要形成一种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权力体系,对权力进行制度化约束,试点权力清单与负面清单,建立健全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激发全社会的创业创新活力,为国家社会带来崭新的活力生机。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列宁.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90.

[3]本书编写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读本[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14:17.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482.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42.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13.

[8]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4.

[9]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10] 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1.

[11] 列宁.列宁全集:第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252.

[1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406.

[13] 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4]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8.

[1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54.

[16] 习近平.为伟大祖国和人民自豪[N].新华每日电讯,2015- 02-18(1).

[17] 张尚兵.习近平党建思想内涵缕析[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15.

[18] 习近平.出席第三届核安全峰会并访问欧洲四国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时的演讲[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44.

[19] 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29.

(编辑:蔡秀娟)

Discussion on the Basic Structure of Xi Jinping’s Strategic Thinking of Governance

GAO Shuai

(Department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TheoryTeaching,GuilinUniversityofAerospaceTechnology,Guilin541004,China)

Xi Jinping’s strategic thought of governance is based on the fundamental value of the Marxism horizon, and demonstrates the strong sense of purpose and feelings for the peopl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Xi Jinping makes a blueprint of our Party and country,which is based on the logic of paradox, practice, and development, and designs the strategic picture of “new three steps”, the general layout of “five one”, the strategic arrangement of “four comprehensives”, and so on.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has entered into a deep water area, both institutional drawbacks and organizational barriers form a complicated situation, and this requires Chinese Communists to break away varied drawbacks and barriers, with a spirit of “leaving traces when grasping iron and leaving marks when treading on stones”, a faith of “diligent work and the country thriving, or empty talk, and the country withering”, and a political courage and a leading vigor of “going against the prevailing willing of thousands of people”. The Chinese Communists plan and prepare a new stage of Chinese refor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arty, by means of the policy of “the top level design” in the combination with the spirit of “wading through the river by touching the rocks”.

Xi Jinping; governing country; structure

10.3969/j.issn.1673- 8268.2016.05.001

2015-10-17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项目(SWU1609266)

高帅(1988-),男,河南开封人,硕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

D251

A

1673- 8268(2016)05- 0001- 07

猜你喜欢

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产前超声发展及展望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脱贫发展要算“大账”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身担重任 更谋长远发展
推进医改向纵深发展
谈发展
它会带来并购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