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度对拟环纹豹蛛的捕食功能反应的影响

2016-10-25唐美蓉魏宝阳

湖南农业科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飞虱龄期猎物

唐美蓉,赵 丽,魏宝阳,王 智

(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温度对拟环纹豹蛛的捕食功能反应的影响

唐美蓉,赵 丽,魏宝阳,王 智

(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探讨了不同温度(25、30和35℃)对拟环纹豹蛛的捕食功能及寻找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拟环纹豹蛛对褐飞虱的捕食反应均符合Holling II模型,其中在30℃下,拟环纹豹蛛对褐飞虱的控制效果最好,雌、雄成蛛对褐飞虱的捕食上限分别为100头和166.67头。在不同温度下捕食量有差异,但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龄期拟环纹豹蛛随着褐飞虱密度增加寻找效应呈下降趋势。3龄、5龄幼蛛随着猎物的增多搜寻效应值呈急剧下降趋势,而雌、雄成蛛下降相对平缓。研究表明,雌雄成蛛的寻找效应比幼株的搜寻能力强。

温度;拟环纹豹蛛;褐飞虱;捕食功能;寻找效应

拟环纹豹蛛(Pardosa pseudoannulata)属于蛛形纲(Arachnida)蛛形目(Araneae)狼蛛科(Lycosidae)豹蛛属(Pradosa)。其适应性极强,在我国各省基本都有分布,尤其是在南方稻作区内,种群数量大,是农作物害虫的主要捕食天敌[1]。它具有生态位宽、善跑跳、运动能力强、对稻田害虫(褐飞虱、叶蝉等)的捕食量大等特点,故它是农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捕食性天敌,也为构建生物防治体系提供了重要途径。但捕食者的捕食猎物效率受温度、湿度、光周期、空间异质性、种间竞争、自身对猎物的偏好性等因素影响,其中温度是一个重要因子,它不但对环境中的生化因子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而且对生物本身的生理活动直接产生影响[2]。从理论上说,在适温区内,随着温度增加,昆虫体内新陈代谢加快,活动能力增强,表现为攻击率上升;若超出适温区的范围,则相反[3]。已有研究报道,拟环纹豹蛛是褐飞虱的主要捕食天敌[4],但未提及温度对拟环纹豹蛛捕食功能和寻找效应的影响。因此,本文主要探究昆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拟环纹豹蛛在不同温度下的捕食功能反应及寻找效应最佳温度。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蜘蛛及虫源

供试蜘蛛为拟环纹豹蛛,在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的常规水稻试验田中采集带卵囊的雌性拟环纹豹蛛。试验所用虫源为稻褐飞虱,采自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试验水稻田中,进行捕食功能反应的试验材料,体重基本保持一致。

1.2 蜘蛛培养

将采集的带卵囊的雌性拟环纹豹蛛放置于室内的人工气候箱中( 25±2℃,L∶D=10 h∶14 h;R.H=70%)饲养至产卵。A气候箱的试验条件为( 25℃,L∶D=10 h∶14 h;R.H=75%),B气候箱的试验条件为(30℃,L∶D=10 h∶14 h;R.H=75%),C气候箱的试验条件为(35℃,L∶D=10 h∶14 h;R.H=75%),在这A、B、C 3个气候箱中饲养从母蜘蛛背上脱落下来的2龄幼蛛,每天定点正常喂食、喂水及换洗试管,记录幼蛛的蜕皮以及取食量情况,等到幼蛛蜕皮进入3龄、5龄时期,将蜕皮的幼蛛取出饥饿24 h后,进行捕食功能反应试验,成熟的雌雄性拟环纹豹蛛均采自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田,试验的蜘蛛体重、体长等近似,饥饿24 h后,进行试验。

1.3 捕食功能研究

取干净的试管,试管大小随幼蛛的龄期变化,试管底部用棉球保持湿润,将饥饿处理后的幼蛛或成蛛放入试管底部,在3龄的试管中放入稻褐飞虱的数量分别为:3、6、9、12、15头,5龄的试管中放入稻褐飞虱的量为5、10、15、20、25头,在成雌、雄蛛的试管中放入稻褐飞虱的量为10、20、30、40、50头,每个处理重复5次,24 h后观察并记录试管中活稻褐飞虱的数量,试验周期为7 d。每个温度下及每个龄期都需设相应的对照组,对照组中不放蜘蛛,且试管大小、湿棉球及每个密度的下的飞虱量与试验组设置的数量保持一样,在24 h后观察对照组中褐飞虱的存活数量,每组重复3次,试验周期为7 d。

1.4 数据分析

采用倒数法对各组蜘蛛在不同温度及密度下的捕食量进行HollingⅡ模型拟合,得到方程:Na=aTtN0/(1+aThN0),方程中的Na表示被捕食的猎物数(即捕食稻飞虱的数量),N0表示猎物密度(即稻飞虱的初始密度),Tt为捕食者搜寻猎物的时间(试验为24 h,取值1),a为瞬时攻击率,Th为捕食者(拟环纹豹蛛)对1头猎物(稻飞虱)的处理时间。将上式方程进行简化,转变为直线方程:y=A+Bx简化方程式中的A和B可通过SPSS中的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寻找效应(S)与猎物密度(N)的关系式为:S=a/(1+aThN),其中S为寻找效应值,a为攻击系数,Th为处理时间,N为猎物密度,不同龄期的拟环纹豹蛛寻找效应可通过该方程式进行估算。

用Excel2003软件及SPSS18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温度对各龄期拟环纹豹蛛取食量的影响

由图1可知,在3龄、5龄及成熟的雌、雄成蛛中,其捕食量在不同温度下有差异,但无显著性(P>0.05),对于3龄幼蛛的捕食量来讲,不同温度下的捕食量非常接近,也都很低,其中25℃的捕食量最少;在5龄阶段,捕食量的差异逐渐拉开,大小35℃>30℃>25℃;在雌成蛛中,捕食量的大小为30℃>25℃>35℃,在雄成蛛中,规律与成熟的雌成蛛一致。随着龄期的增长,拟环纹豹蛛的捕食量也跟着增加,但雌、雄成蛛的捕食量差异不大。

2.2 不同温度对各龄期拟环纹豹蛛捕食功能的影响

图1 在不同温度下各龄期的拟环纹豹蛛的捕食量

根据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拟合不同温度下拟环纹豹蛛的捕食量,如表1所示,方程的相关系数R2大于0.9,表明各温度下天敌捕食量与猎物密度显著相关,所有温度下的χ2均低于χ2(0.01,4),表明其理论捕食量与实际捕食量非常吻合。对不同温度下,3龄幼蛛捕食功能反应的参数大小分别为:(1)瞬时攻击率大小为35℃>30℃>25℃;(2)消耗一头猎物的时间为30℃<35℃<25℃;(3)对猎物的消耗效率大小为35℃>30℃>25℃;(4)在猎物非常充足时,捕食量上限的大小为30℃>35℃>25℃。对不同温度下,5龄幼蛛对捕食功能反应的参数大小分别为:(1)瞬时攻击率大小为30℃>35℃>25℃;(2)消耗一头猎物的时间多少为35℃<30℃<25℃;(3)对猎物的消耗效率大小为35℃>30℃>25℃;(4)在猎物非常充足时,捕食量上限的大小为35℃>30℃>25℃。

对不同温度下,雌成蛛对捕食功能反应的参数大小分别为:(1)瞬时攻击率大小为30℃<35℃<25℃;(2)消耗一头猎物的时间多少为30℃<25℃<35℃;(3)对猎物的消耗效率大小为30℃>25℃>35℃;(4)在猎物非常充足时,捕食量上限的大小为30℃>25℃>35℃。对不同温度下,雄成蛛对捕食功能反应参数大小分别为:(1)瞬时攻击率大小为35℃<25℃<30℃;(2)消耗一头猎物的时间多少为30℃=25℃<35℃;(3)对猎物的消耗效率大小为30℃>25℃>35℃;(4)在猎物非常充足时,捕食量上限的大小为30℃>25℃>35℃。由此可见,在30℃下,拟环纹豹蛛对稻飞虱的控制效果最好。

2.3 不同温度下各龄期拟环纹豹蛛的搜寻反应

由图2可知,在不同温度下,3、5龄幼株及雌雄成蛛随着褐飞虱密度增加寻找效应呈下降趋势。在3龄幼蛛中猎物密度为3、6、9头时寻找效应大小均为:35℃>30℃>25℃。但猎物密度为12、15头时,30℃和35℃的寻找效应很接近;在5龄时,猎物密度为3、6、9、12、15头时不同温度下的寻找效应大小为:35℃>30℃>25℃;在雌、雄成蛛中,猎物密度为10头时,不同温度下的搜寻效应大小非常接近,随着密度增加,不同温度下的寻找效应逐渐拉开大小为:30℃>25℃>35℃。3龄、5龄、随着猎物的增多搜寻效应值呈急剧下降趋势,而雌、雄成蛛下降相对平缓,由寻找效应(S)与猎物密度(N)的关系式为:S=a/(1+aThN),结果表明成蛛的寻找效应比幼株的寻找效应能力强。

表1 不同温度下拟环纹豹蛛对褐飞虱的功能反应

3 讨 论

拟环纹豹蛛是稻田蜘蛛中的主要优势种群,是稻飞虱和稻叶蝉等水稻害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5-6]。不同温度下拟环纹豹蛛对褐飞虱捕食功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每个龄期在不同温度下拟环纹豹蛛捕食量结果比较,在3龄和5龄的幼蛛阶段,各个温度下捕食量非常接近,这可能是幼蛛在3龄和5龄时期的捕食量低的缘故。在雌、雄成蛛中,捕食量大小分别为:30℃>25℃>35℃。在25、30、35℃下3龄、5龄幼株及成蛛中,捕食量在各温度下有差异,但是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供试温度下,随着温度的升高,捕食量增加,30℃达到最佳,继续升高温度,捕食量随之下降。符悦冠等也有类似报道[7-9]。由寻找效应(S)与猎物密度(N)的关系式为:S=a/(1+aThN),结果表明成蛛的寻找效应比幼株的寻找效应能力强,3龄和5龄幼蛛随猎物数量的增多其搜寻效应值呈急剧下降趋势,而雌、雄成蛛的搜寻效应值下降相对平缓,随着龄期的增长以及密度的增加,拟环纹豹蛛的捕食量也增大,张安盛等[10-11]有类似的报道,密度增加到一定限度,捕食量增加随之减慢。

图2 不同温度下各龄期蜘蛛的搜寻效应

由于试验在实验室内进行,拟环纹豹蛛的偏好性,猎物本身的干扰,分摊竞争[12],环境的影响等自然因素没有考虑,这与自然环境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自然环境中结果如何还需进一步探究。本工作仅对不同温度下拟环纹豹蛛对稻田害虫的控虫能力进行了研究,为害虫生态调控体系的构建提供了重要参考。

[1] 王 智. 拟环纹豹蛛的生物生态学研究[J]. 昆虫学报,2007,50(9):927-932.

[2] 冯兰萍,张夕林,张建明,等. 褐飞虱的主要捕食性天敌及农药对天敌的影响[J]. 昆虫天敌,1999,(2):55-60.

[3] 田耀加,梁广文,曾 玲,等. 拟环纹豹蛛对亚洲玉米螟卵及低龄幼虫的捕食效应[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2,(4):478-483.

[4] 赵敬钊,袁爱荣,余克庆,等.温度对拟环纹豹蛛发育和繁殖力的影响[J].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1(1):1-9.

[5] 王 智,李文建,曾伯平,等.早稻田蜘蛛群落结构及优势种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2001,6 (8):518-522.

[6] 王 智,宋大祥,朱明生,等.低剂量农药作用下拟环纹豹蛛对褐飞虱的功能反应及搜寻行为[J]. 昆虫学报,2006,49(2):295-301.

[7] 符悦冠,耿召良,张方平,等.温度对拟小食螨瓢虫捕食皮氏叶螨成螨功能反应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2007,26(9):1397-1401.

[8] 莫利锋,郅军锐, 陈祥叶,等. 温度对南方小花蝽捕食西花蓟马功能反应的影响[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3, 29(2):187-193.

[9] 王昌国,孙晓玲,董文霞,等.不同温度下鞍形花蟹蛛亚成蛛对茶尺蠖3日龄幼虫的食功能反应[J]. 茶叶科学,2010,30(3):173-176.

[10] 张安盛,李丽莉,于 毅,等. 中华草蛉幼虫对西花蓟马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与搜寻效应[J]. 植物保护学报,2007,34(3):247-251.

[11] 张安盛,李丽莉,于 毅,等.东亚小花蝽对西花蓟马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与搜寻效应[J]. 生态学杂志,2007,26(8):1233-1237.

[12] 何月平,陈 利,陈建明,等. 吡蚜酮对水稻褐飞虱取食行为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2010,(6):635-640.

(责任编辑:高国赋)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the Predation of Pardosa pseudoannulata

TANG Mei-rong,ZHAO Li,WEI Bao-yang,WANG Zhi
(College of Biolo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128, PRC)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 study different temperature (25, 30, and 35℃) to be Pardosa pseudoannulata predation function and search for effec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ardosa pseudoannulata predator-prey reaction to BPH were all conform to the Holling II model,including under 30 ℃, male and female as a spider to BPH feeding lim it 100 head and 166.67 respectively, Pardosa pseudoannulata to the control effect is best. 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feeding amount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but there was no signif cant (P>0.05),different age Pardosa pseudoannulata as BPH density increased search effect is on the decline. Age of 3, 5 year-old shoot along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prey search effect value shows a sharp decline, and falling into male and female spiders are relatively fat. The research has show n that male and female into a spider search effect than shoot the search ability.

temperature; Pardosa pseudoannulata; Nilaparvata lugens; functional effect; searching effect

S435.112

A

1006-060X(2016)09-0055-04

10.16498/j.cnki.hnnykx.2016.09.017

2016-07-28

湖南省科技厅重点项目(2014FJ2003);湖南省人才基金项目(5026301/1015034)

唐美蓉(1993-),女,湖南衡阳市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发育生物学。

王 智

猜你喜欢

飞虱龄期猎物
塑钢纤维混凝土早龄期力学性能研究
蟒蛇为什么不会被猎物噎死
50%吡蚜酮WG对水稻褐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玄武岩纤维对混凝土早龄期力学性能的影响
褐飞虱体内共生菌多样性研究进展
三种稻田常见螯蜂对半翅目害虫的寄主偏好性及控害作用
GS土体硬化剂对软土地基土壤加固土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
可怕的杀手角鼻龙
广东稻区褐飞虱对烯啶虫胺和呋虫胺的敏感性测定
霸王龙的第一只大型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