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人个体因素、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2016-10-25庞宝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年16期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个体

庞宝华

(延安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陕西 延安 716000)



老年人个体因素、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庞宝华

(延安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陕西延安716000)

目的探讨陕北地区老年人的个体因素、社会支持与其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主观幸福感量表(PGC)和个体情况调查问卷对陕北地区717名老年人进行入户调查。结果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与城乡地区、患慢性病状况、家庭关系、婚姻状况、劳动或工作状况、月收入有关(P<0.05);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r=0.332,P=0.000)。结论全社会应积极关注老年人群,应根据不同影响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加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从而提高其生存质量。

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是老年人对其健康、生活状况乃至生存质量的自我评价和期望,是评价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1〕。本研究旨在探讨陕北地区老年人的个体因素和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采用分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延安市和榆林市各分为市区、县及村镇三层,抽取60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共发放问卷740份,回收有效问卷717份(96.9%)。年龄60~93〔平均(69.00±6.67)〕岁。

1.2调查工具①自编一般情况资料〔常居住地、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情况、劳动(或工作)情况、收入水平、家庭关系、慢性病情况〕。②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包括10个项目,即客观支持(3项)、主观支持(4项)、对支持的利用度(3项)3个维度,10个项目计分之和即为社会支持总分,满分为66分,总分≤22分为低等水平,23~44分为中等水平,45~66分为高等水平,评分越高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③费城老年中心信心量表(PGC)为测查主观幸福感的工具。该量表共有23项同意-不同意式条目,包含了3个因子:激越、对自己年龄的态度、孤独与不满。得分从0(缺乏信心)~23分(充满信心),分值越大表示主观幸福感越高。

1.3调查方法由经过培训的医学院大三学生入户逐个发放问卷,当场测试,当场回收。对于文盲或填写困难者,采用调查者问讯的方法帮助填写。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t检验、F检验及相关回归分析等。

2 结 果

2.1老年人的个体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性别对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没影响;城市的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高于农村(P=0.008);有配偶的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高于无配偶(P=0.05);经济收入高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更高(P=0.000);患慢性病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较低;家庭关系好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高(P=0.000)。见表1。

2.2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呈线性正相关(r=0.332,P=0.000)。分别以社会支持各维度为自变量,以总体幸福感、激越、对自己年龄的态度、孤独与不满为因变量,采用逐步法进行多元回归分析,见表2。

表1 老年人的个体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情况±s)

表2 社会支持各维度对总体主观幸福感及各因子的预测

3 讨 论

本调查研究发现老年人患慢性病状况对其主观幸福感影响较大。因为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有来自疾病本身的痛苦,经济的压力、有些还存在需要被照顾的压力等,这些易使老年人产生不良情绪,从而影响其幸福感。

良好的家庭关系能降低老年人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与邓云龙等〔2〕研究结果类似。这可能因为在社会关系中,夫妻关系及其和子女的关系是最为核心的。老年人的主要生活范围是家庭,夫妻之间相互关心、照顾及支持,儿女多关心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状况,多承担家务;老年人应理解、体谅、包容子女在有些方面与自己的分歧,身体状况如果允许,可适当做一些家务,减轻子女的负担。家庭成员之间有不同意见应积极沟通。这既有益于一家人的身心健康,又能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

月收入的多少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水平,较高的收入会使老年人独立性、安全感更强,伴有更高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经济上不依赖儿女,因此主观幸福感更高些。与陈丽等〔3〕研究一致。分析老年人参加劳动能提升其幸福感可能原因有:①参加劳动的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往往比较好;②参加劳动的老年人能够保持与社会的人和事的联系,且人际交往能力和交往面比较广泛;③老年人继续从事劳动,为社会、家庭做贡献,从而感觉自己是有能力的,是有用的。

社会支持各维度中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均对主观幸福感及各维度存在预测作用,而主观支持预测作用较弱,这与任杰等〔4〕研究结果不太一致。任杰等〔4〕认为,主观支持和支持的利用度与幸福感的关系都比客观支持要密切。本研究分析认为,客观支持可以给老年人提供物质或信息的帮助,增加人们的喜悦感、归属感,提高自尊感、自信心,增强其主观幸福感。主观支持指得到的情感上的支持,如在社会中被尊重、被理解的情绪体验和满意程度,但在陕北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尤其在农村,单纯情感上的支持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比如老年人患病、没有经济来源,缺少帮助等,更需要客观上的支持,才能获得主观上的幸福感,对支持的利用度比主观支持更有意义,遇到烦恼时不懂得利用社会支持的个体,会产生较多的负性情感;得到朋友、邻里、配偶支持的个体并主动参与团体活动的个体更经常体验到快乐感。这说明无论主观支持还是客观支持,个体都必须加以利用才能对自己的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

1卢守亭.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经济导刊,2012;21(3):40-1.

2邓云龙,阳中华,陈向一.社会支持和家庭功能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6):3501-3.

3陈丽,艾桃桃.井冈山革命老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调查〔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363-4.

4任杰,金志成,杨秋娟.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元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18(1):119-21.

〔2015-04-13修回〕

(编辑杜娟)

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15JK1826);延安大学社科项目(YDS2011-40)

庞宝华(1976-),女,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流行病学和社会医学研究。

R161.7

A

1005-9202(2016)16-4073-02;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16.095

猜你喜欢

主观幸福感个体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对立与存在
How Cats See the World
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