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中渗透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

2016-10-21杨宝银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培养方法思维能力小学数学

摘 要:新课改要求学生在数学课堂发挥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中起引导作用。新课改后的教学模式不再是要求学生被动的接受学习,而强调学生主动去学习。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新课改后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积极去探索,这样的模式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思维能力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因素,它影响数学学习的质量,因此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思维能力 培养方法

一、做好备课,把握整堂课的渗透布局

小学数学教师在上课之前,应该对所上的那节课做好准备工作,对数学教材的内容进行思考,该节课的核心是什么?重难点在哪里?在实际教学中,要采用小朋友感兴趣的话题来作为思维培养的渗透背景。但又要注重趣味和知识的平衡。在备课时,要充分的分析教材素材中所含有的数学思想,并把握教材编写的思路。教师要着重挖掘数学课程中的相关思维与现实生活的联系[1],在备课的时候做好整体布局,在哪些知识点做发散思维的培养,哪些知识点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的能力教师应该很清楚的知道。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能抓住知识重点,又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设“疑”情境:激发兴趣,培养思维

小学是所有学科的起步阶段。在该阶段,教师要在课堂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重视学生的操作技能。比如,在讲数量守恒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观察体验同样的水在不同的容器中的状态,学生的亲自体验,能够更快速的理解书本中的数学语言。通过实际操作的方式来实现小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演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疑问,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同时教师是否能够提出恰当的问题也十分重要,教师所提出的疑问应具有启发性[2]。如果所提出的问题过难,学生则没办法回答,如果所提的问题太容易,学生则会没有兴趣,达不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效果,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不会有很大的提高。例如,在讲分数的大小比较时,设置一个疑问:3/8和2/5两个数哪个大?老师提出疑问,学生进行思考。若学生回答的不对,老师再给予引导或者让学生自己讨论比较的方法。教师应该首先让学生自己主动思考,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比较的方法。

三、注重将教学知识化繁为简,发散思维

小学数学老师应对教材内容有具体的把握,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条例要清晰[3],不然会导致学生掌握的知识凌乱,不系统。若数学教师对内容把握的不够,会造成学生们的认知结构得不到良好的建构。学习分数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举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例如,妈妈手中只有一个饼,现在要将这个饼平均分给你和你的妹妹,那么你和你的妹妹各自拥有多少饼呢?(学生:半个饼)那半个饼用分数怎么表示呢?这样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快速的理解分数的含义。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讲解策略[4],万不可将知识简单随便的处理,应该考虑学生的思维特点,将复杂困难的知识点分解成小块教给学生,然后再将这些零散的知识点给学生进行系统的建构。只有当学生对知识进行建构后,学生才能全面的理解知识点。

四、培养开放性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很多学生往往会依靠自己的手指或者所拥有的具体实物来解决数学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的能力,想象自己在实际生活遇到这种问题,自己应该如何解决。例如,大号运动服30元一套,小号运动服20元一套。问题如下:

1.买10套大号运动服需付多少元?列式计算:

2.买15套小号运动服需付多少元?列式计算:

3.买5套大号运动服和12套小号运动服,一共要付多少元?

面对这种问题,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去想象自己去服装店买衣服,拿着妈妈给的钱,如何去买,应该找多少钱呢?

吉尔福特提出发散思维具有四个特点: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和精致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解”都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形式。如今,人教版的教材十分注重情境教学,比起以往的教材,人教版的教材越来越符合实际生活的情境。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让学生发挥主导作用,鼓励学生放开去思考。而不是去指责他们的想法的对错。比如在面对应用题的时候,鼓励学生一题多解,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举个例子:笼子里有若干只鸭和兔,如果从上面数,那么有8个头;如果从下面数,那么有26只脚,请问鸭和兔各有多少只?解法有很多种:第一种,我们可以采用画图的方式,这种方式具体而又形象,能够快速的得出答案;第二种可采用方程法,这种方法有一定的难度,学生需要通过列出方程式来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对题意有整体的理解。

五、通过练习,加强思维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的重难点来设计各种题目来给学生练习[5]。练习习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新的知识点,但小学数学老师应该要清楚习题应该在何时练,使学生可以巩固知识而又不反感。首先可以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练习,让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加强记忆。基础知识题做完后教师可适当的加大难度,对所学知识进行相应的拓展。在这里可以选择做一些思维拓展题,这类题目对学生具有挑战性,还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可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吕玉霞.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3,26:180.

[2]崔娟.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思维能力[A].百川利康(北京)国际医学研究院.2016年1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百川利康(北京)国际医学研究院:,2016:1.

[3]刘勇.小学数学中以渗透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20:106.

[4]陈益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J].考试周刊,2012,29:71-72.

[5]劉萍. 浅析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上),2015,11:92.

作者简介

杨宝银,男,甘肃静宁,大专,静宁县治平乡教育委员会,小学高级教师,小学数学。

猜你喜欢

培养方法思维能力小学数学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