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班主任德育能力培训的思考

2016-10-21任耀杰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德育培训班主任

任耀杰

摘 要:当前,学校德育的突出问题是低效。造成德育低效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以教师主导、说教为主的德育方式。这种方式,是班主任德育能力不强的表现。为了提升班主任德育能力,就需要加强对班主任的培训。对于教师进修学校来说,可以通过科学设计培训课程,激发教师的潜能、指导主题班会设计、创新教师德育方式,提升教师艺术修养等方面,助力班主任德育。

关键词:德育 班主任 培训

孔子说“德之不存,行之不远”。当前,在学生当中出现了一些道德失范的现象,学生法制观念淡薄、青少年犯罪案件呈上身趋势;行为蛮横、不礼貌,校园暴力层出不断;不诚信。都说明了德育的重要性。然而,反观教育现状,会发现低效是学校德育面临的突出问题。造成德育低效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以教师主导、说教为主的德育方式。这种方式的存在与延续表现出了班主任德育能力的不足,需要加强对班主任德育的培训。对于教师进修学校来说,可以从以下方面思考,通过科学设计培训课程,助力班主任德育。

一、激发教师的潜能

在当前教育体制之下,评价学生的标准是成绩,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依然是成绩。作为教师,为了尽可能提高教学成绩,不得不简化教学,扔掉与考核、考试无关的教育环节,德育这样的内容与过程就处于了可有可无的境地或应付上级检查的形式主义。

在这种惯性的运转之下,学校把应试教育彻底化,素质教育难以开展,重视教书、轻视育人成为当前学校教育的现实。然而教育之中,不仅包含知识传授,还有品德培养。对于学生、社会的长远发展来说,德育更为重要。审视现实,会发现教师或班主任对德育的重视不够,没有合理地规划设计;也有很大一部分承担班主任工作的新教师德育能力不强。

德育的困境需要破解之策。作为对教师培训的教育机构,应该激发教师的潜能,鼓励教师开展德育的探究与尝试。北京师范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林崇德曾开展了一项对100个先进班集体的调研,发现这些先进班集体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班主任的主观努力。成为教师之初,心中都有一份对教育深深的挚爱,因为爱,选择清贫、选择奉献。重燃教师心中爱的火焰,抚慰心灵,鼓舞教师不断探索,在德育的道路上走出属于自己的一份精彩。

二、指导主题班会设计

目前,传统的班会课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低效甚至是无效的问题。具体表现为:班会课可有可无,经常被挪作他用;班会缺乏主题;班会成为班主任的“一言堂”;主题班会的形式单调,缺乏新意[1]。而主题班会与传统班会不同,它以“以主题为灵魂,以教育为目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学校德育的效果。主题班会是开展德育的重要平台。班主任要发挥班会的德育功能,就需要设计主题班会,提升主题班会的科学性。

那么,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可以在德育的主题班会方面开展相关研究或实际工作,以便于服务学校德育的实践。其一,可以与学校教师合作,共同开发系列主题班会。一线教师具备丰富的经验,了解学生品德方面的问题,培训者只有了解其对象的需求,才能够有针对性地提供实际有效的帮助或课程。其二,可以邀请教育专家开讲座。进修校可以在班主任培训中,邀请教育专家解答教师在工作中所遇到的疑惑,为教师创新主题班会提供指导,进而提升班主任德育能力。其三,借鉴先进经验,跟踪指导班主任。培训者可以借鉴教育发达地方的先进经验,结合本地教育实际,设计系列主题班会。同时,可以深入到基层学校中跟踪指导一些班主任开展主题班会,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不断完善德育主题班会的设计。

三、创新教师德育的方式

德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能试图一蹴而就,或者直接带来正面的效果。班主任,作为学校德育中的重要力量,通常拿起相关资料或学校下发的文件,在班会课上对学生进行宣讲、灌输,甚至以考试的方式检验学习的效果,这种德育仅停留在知识层面,学生缺乏情感体验,从而不利于学生道德观念的建立。可以说,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教育规律。学校品德形成需要知行结合,从了解、观察、体验、感悟,行为是需要一个过程,不是赤裸裸地告诉可以完成的,对于品德这样的内化了的素养来说,更加重要。

德育方式应由灌输转向自主教育。就像美国伊克中学的校训所说,让我看我记不住,让我听我会忘记,让我参与我会明白。简单的灌输难以培养学生品德,这要求我们改变德育方式,让学生参与进来,置学生于主体地位,自我教育,改变传统的单向思维模式。

那么,在教师培训过程中,就要向老师介绍有较好效果的德育方式,并且能够便于教师的操作。其一,话题讨论。可以选取大家关心的道德问题、书籍,开展讨论,让学生们各抒己见,从而获得对这一问题的深刻认识。基于日常生活的话题,交流分享,能够让学生参与进来,形成多维的思维活动。其二,团体游戏。游戏活动充满趣味,又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可以让参与进来的学生感到身心愉悦,同时受到启发,是学生比较喜欢的活动。在培训中,可以开发相关体验式课程,让教师感受到游戏的魅力。建议老师从相关书籍或网络资源中寻找游戏资源,通过游戏让学生动起来,并分享游戏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或自己的感受,从而受到教育。其三,心理剧。它是同伴互助的重要形式,集戏剧、小品的特点,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把学生的心理困擾呈现在舞台上,让参与者与观众受到教育。近些年来,心理剧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应用到了德育中来,也出现了大量的校园心理剧比赛。培训师通过课程,要让老师了解心理剧的价值,了解心理剧的创作与编排。班主任在德育过程中,要发掘学生遇到的困扰、问题,进行文本创作,再借助相应的艺术形式变现出来。

四、提升教师艺术修养

艺术是富有感染力的,也是美的。美德不可分离,没有美的支撑,德育是枯燥乏味的。为了让德育真正产生实效,应该尝试用艺术的形式开展德育。比如说,话剧,朗诵,小品等这些形式也可以应用到德育中来。用小话剧《大义凌然文天祥》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富有感染力的话剧中心灵有所触动。组织学生朗诵爱国经典诗篇,如艾青《我爱这土地》、《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用艺术的方式,使学生受到熏陶。

让艺术进入课堂,需要老师的认可与赏识。那么,对教师进行培训也应该设置提升教师艺术修养的课程。当老师感受到话剧、小品等艺术的魅力时,他们才会通过这些方式呈现德育的过程,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因此,教师培训中,必须有通识性的艺术课程,通过培训能够触动教师心中的艺术细胞,把艺术与德育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李季等,《小活动,大德育》,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

猜你喜欢

德育培训班主任
我的班主任①
会议·培训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会议·培训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教师培训还需“精准滴灌”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