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创新

2016-10-21张迪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日常教学改变德育

张迪

摘 要:当今社会,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给予革新,或是创出前所不曾出现过的。创新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因而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找到创新教育的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创新 改变 德育 日常教学

黑夜中需要光明,迷惘中需要方向,失落时需要鼓励……教师就是学生黑夜里的光明,迷惘中的方向,失落时的鼓励,是他们的指路人。[1]

如今的教育,是需要全面创新的,创新已是教育的首要条件。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教师只有对本学科不断创新,才有存在的必要。因此,把创新教育如何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同时语文教学也离不开创新教育,它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所以需要教师在课堂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实践:[2]

一、改变教学观念,大胆创新

眼下我们最怕的就是被传统的教学束缚。知识传授仅限于课本,即有课说课,处处以课本控制学生思维,总是固定的框架,那这样的教育还从何谈创新呢?因此应转变观念,建立一种多样的语文,让单一的课本知识传授变成多样化的传授言堂变成群言堂,鼓励学生多动脑、多疑、多问、多写、多在阅读与写作方面要大胆尝试;学生要会从“答”到“问”的转变。

1.让课堂成为学生的演出舞台,激发学生创新

现在多数学生,他们已经习惯教师代劳一切,怕与老师答案不完全一致,不说;怕错,不说,怕不全面,不说;这样就变成了教师一人说,学生各种能力都没有锻炼,更别提创新。语文是多面体,不同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会有不同的感受,所以,在学生回答时,只要有道理、合乎逻辑就要给予及时肯定,不要扼杀他们的创新能力。鼓励他们想到什么就大胆说出来,看谁想的更多更好。久而久之,学生们爱思考,爱回答,这样无意识中他们的创新能力在逐渐提高。

2.看中“想”,变学生的“答”为“问”

一直以来教师主宰课堂,学生大多高分低能,这样的教育没有创新。为此,要调动学生的“想”。课堂上,根据学生对内容的掌握情况,让他们互相设疑,互相解答,启发学生多思多解疑。每一次预习之后都要养成习惯,提出你对文章的疑问,课上请同学为你解答,答案是否赞成,等等一系列的疑问与解答,让学生能够乐于去问,勇于去答。这样下来,他们不会一直依赖老师的答案,对他们日后的求学也是极为重要。

3.高效利用自读课文

书本中的自读课文,传统的授课方式是教师留预习的作业,针对字词,针对课文内容留几个问题就可以了。这样的教学没有创新。而我却是高效的利用自读文章,让学生当一回“老师”,给其他学生讲课。课前小组自行准备,讲什么,设置什么问题,用什么样的方式都自己解决。一节课后,教师只做课后的总结,指出优秀的地方,需要改进的地方。因为正常讲读课文学生心中已经有了要学习的大概,换成他们讲,他们就会自觉用学过的内容变通要学的内容,这样的课堂,教师在创新,学生的能力在提高,两全其美。

4.在语文教学中有创造性地进行审美教育与德育教育

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而初中语文课本集中古今中外名篇佳作颇丰,这就要求教师加强自身的修养,在实践中勇于探索、积累经验、寻找规律,教学中给学生讲一些美学理论,让学生知道《春》是一种自然美;《老王》是一种人性美;《谈生命》是一种哲理美等。另外,要让学生在对作品的分析理解中认识每一种具体的美,如音乐美、结构美,内容美、音乐美、艺术美等。可结合教师讲评提高鉴赏美的能力,进而来创造美,提高美的创造力。

二、在日常教学方法中,渗透创新教育

传统的教法教师是灌,学生是容,结果可想而知。一篇课文的模块基本是固定的,这些与培养學生的创新能力毫无关系,因此也就谈不上什么创新教育了。而创新的是教师的方法。想要在教学方法上创新,我们就要考虑:① 怎么样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兴趣。兴趣是一切动力的,是动力的一切。“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并且保持住,那他就成功了一半。② 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决定命运,这是至理名言。良好习惯的形成,是学生主动掌握知识的先决条件,掌握一定的知识又是创新的先决条件,可见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③ 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坚持的毅力。有了兴趣和习惯还远远不够,要有坚强的毅力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才能激发创新的潜意识。④ 在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上改进教学方法,要大胆走出课文、走出课本,让课内长骨、课内长肉,让潜在的创新意识大展

宏图。[3]

以前常听老教师说到“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可见一个人的德育好坏与否在人的一生中是至关重要的。而语文教学正是培养学生高尚品德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课外内容来解决这个问题,可及时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用故事中的人物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用文章所体现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并且语文教师要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来言传身教,用周围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来点化学生。让学生从点滴做起,做一个有崇高道德的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神圣的、艰巨的。而我们肩负着极其重大的责任,这是一项艰巨的、光荣的工作。如今的教育,不再是你教我学这样简单模式,创新教育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我们做为新时代的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创新,如何在创新中贡献自己的力量,都是衡量自己是否是一名合格教师的标准之一。希望在日后的教学中,各位同仁抛弃旧观念,大胆创新,整体改革,提高素质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 彭丽哲.创新意识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年

[2] 马永新.生物经济时代特征及其对高中生物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 [D],2007年辽宁师范大学

[3] 钟海英.实施语文教学创新推进人文素质教育发展 [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

猜你喜欢

日常教学改变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研究
实现“四个”改变 提高阅读质量
奥迪品牌峰会见证“改变”发生
浅谈基于智慧教室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用与实施
语文学科素养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培养
浅论幼儿环保意识的培养
拓展训练引入体校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