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

2016-10-21刘莎莎王晓霞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应用型

刘莎莎 王晓霞

摘 要:教师技能作为幼儿教师的核心素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构成。明确幼儿教师技能培养的基本内容,探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师专业技能培养的策略和途径,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应用型 学前教育学生 教师专业技能

幼儿教师专业技能是幼儿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作为为地方幼儿园输送幼儿教师的教育机构,必须要根据幼儿园岗位需求,合理构建幼儿教师专业技能培养的基本内容,形成科学的幼儿教师专业技能培养策略,是地方应用型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也是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中的重要问题。[1]

一、幼儿教师专业技能的内涵

近年来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与实践在增多,教师的专业技能是与专业理念、专业知识相并列的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具体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运用专业知识和经验,并通过练习而形成的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能力。[2]

目前学术界对幼儿教师专业技能的分类还没有统一的定论。根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对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幼儿教师专业技能是指幼儿教师在幼教实践中运用幼教专业知识和经验,并通过练习而形成的顺利完成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能力。考虑学生个体素质的多元化发展和自我完善,我们认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主要包括:包括教育技能与艺术技能,前者包括了解幼儿的能力、教育设计能力、沟通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后者包括谈、唱、舞、美、手工等方面的技能;此外还应该包括一些复合综合技能来协调处理幼儿园一日生活,如班级组织技能、家园沟通的技能、社区教育资源利用的技能、环境创设的技能、科研能力等等。这三方面的专业技能既各自独立,又相互渗透。[3]

二、地方高校培养学前教育学生教师技能的现状

1.课程体系有待调整

对于课程设置从整体上看包括三大类:通识课、学科专业教育课程、综合实践课,其中通识课占30%,综合实践课只占15%,而这三种课程中的实践课比例占 46%。所以存在实践课较少,且实践课程的安排过于集中的问题。访谈调查中一半的学生认为“专业技能课课时少”,一些学生提到“技能类课程大家都很感兴趣,只是课时太少,刚找到了一点感觉时,往往课程却结束了,后续又缺乏练习提高的机会”;“比如声乐课虽,然开设了这门课,但是练习时间少,所以感觉没有学到什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包括弹(琴)、唱(歌)、舞(舞蹈)、美(美术、纸工、手工)、讲(故事、朗诵技巧),要在学校短暂的学习生活中达到学前教育专业所需要的水平,就必须有较充足的时间修炼,但是我院开设专业技能课的时间相对较短。

2.缺少实践的机会

学前教育专业由于其工作对象和环境的特殊性,尽早了解幼儿园实际,并有针对性的学习知识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多数的高校中存在学生去幼儿园实践的机会较少,没有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真正地应用到实践上。这样的毕业生其教师专业技能水平较低,上手慢、上手难等现象普遍存在。

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实践主要色括教育见习、实习活动等形式,往往呈现出时间短、内容集中的特点。例如Z学院由于近年来学前教育专业在校生人数较多,到幼儿园实践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只能满足专科生大三专业技能训练环节中的校外见习活动。本科生在校前两年每年一次幼儿园见习机会,第三年开始每学期一次到幼儿园实习,但时间较短,仅为一周时间。访谈中,有学生“幼儿园的实际和我们想象的不一样,好像和学到的东西也关系不大。”还有学生提到“课程中学到的,不能在幼儿园中很好的运用”。这样,在缺乏实践锻炼的情境下,很多理论也只能是停留于纸上,到幼儿园就出现了被评价教师专业技能有待适应和提高的现象。

3.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师资有待加强

(1)专业教师缺乏

学前教育师资中,理论课教师一半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但很多课程,比如儿童文学、幼儿保健学以及一些教育理论的课程都非学前教育专业出身。技能课琴法、声乐、舞蹈、绘画的老师全部非学前教育专业出身,这些艺术类的专业教师,他们对前教育这门学科不够了解,所以在教学中会根据他们本专业的特点进行教学并对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难免会有不符合学前教育特点的情况存在。[4]

(2)师资力量薄弱

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资队伍也是近年来新近发展起来的,师资队伍力量相对薄弱,且年轻化。年轻教师教学经验相对缺乏,成长需要一个过程。职称方面表现为教授、副教授数量少,初级职称者和未定职级者较多。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中职称方面急需提高教授和副教授比例,且要提高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专业化和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三、培养策略

应用型院校的培养目标要以幼儿园就业为导向、要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培养具备熟练、高效和成功完成某项工作能力的人,不仅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有一定复合性实践能力的人才。地方院校更要以服务地方、服务基层为目的培养一批能够适应地方特色的门人I。

1.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结构上,仍应以三类课程体系为主,但可以适当改变所占比例。通识课程以提升其人文及科学素养为主,所占比例可以适当缩减;专业理论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以理论指导实践,帮助未来教师减少上岗之后的摸索期、适应期;艺体类课程帮助学生掌握进行艺术教育的基本功,能更好地按照幼儿身心特点去组织活动,鉴于学生基本功较差可适当增加课时比例。

此外还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强化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的密切联系,应着力提升实践技能类课程的比重,理论课以“必需够用”为度,进行压缩精减,实践技能类课时比重应提高到 50%以上。比如,可以建立从一入学开始的实践教学体系,也可以建立高校与幼儿园“共育”的模式,包括入学教育、见习观摩、参观、体验性实习、提高性毕业实习等内容,以保证学生的专业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其动手操作和创新实践的能力。

2.加强师资建设

师资建设需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依据幼教机构的人员需求和幼儿园特色,应对现有学前教育任课教师进行学前教育的相关培训,了解学前教育的专业特色、社会需求方向,多进行社会调研,进修学习,率先掌握学前教育发展动态,努力建设一支适应应用型人方培养的教师队伍。

另一方面,改善职称结构,使教授、副教授和讲师达到合理比例。高校应当为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创造或提供到著名高校进修或是提供一定科研的条件,帮助教师尽快取得科研成果,以及时提高职称,尽量达到合理布局。

3.完善实践保障体系

完善对实践教学体系的保障,需要加强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一方面不断增加教学设备的投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如Z学院近年来积极增加教学设备的投入,先后建成了电子钢琴教室、增加钢琴数量,建成省级示范实训中心等设施以满足学生的实践实训需要。另一方面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目前已和市内八所公立幼儿园建立了稳固的实习基地关系,同时加入Z市学前教育联盟机构,更好的实现高校和幼儿园相互合作和交流。

幼儿教师专业技能培养工作是一项重要但又需要不断深化的艰巨任务,随着国家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深入,对幼儿教师专业技能的要求也越高。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要根据幼儿园对人才的崗位需求,科学地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师专业技能培养体系,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组编.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 柳国梁.学前教育教师发展:取向与路径.[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3] 徐丽玲.幼儿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的体系建构与实施策略——基于《专业标准》的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2)

[4]由显斌.新教改理念下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 学前教育研究,2009(1)

作者简介

刘莎莎(1983-),女,河北张家口人,张家口学院讲师,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王晓霞(1978-),女,河北张家口人,张家口学院讲师,教育学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应用型
“校企合作”下技术应用型课程的教学改革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网络安全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讨
应用型高校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大规模突发事件背景下应用型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线上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百年党史”学习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研究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