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省财经类专业创新人才实践培养平台协同构建对策研究

2016-10-21王洪会黄乐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财经类校企评价

王洪会 黄乐

摘 要:本文针对吉林省财经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从加强创新实践领导及师资队伍建设,开设相关创新实践指导课程,整合现有创新实践培养项目,强化校企合作平台建设,建立和完善创新实践考核、激励体系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对策。

在对吉林省财经类专业创新人才实践培养平台进行专题调研的过程中,笔者发现现阶段吉林省高校创新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缺乏有力领导;师资队伍创新实践能力不足;创新实践指导课程设置缺乏;现有实践项目学生参与度低且多流于形式;校企合作欠深入,实训实习基地数量少,功能有限;学校创新实践评价体系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创新激励措施,学生缺乏创新动力等。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从上述实践平台培养体系组成部分的协同构建视角提出了解决对策。[1]

一、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创新实践领导工作

可以考虑设立学院一级的创新实践领导小组,由院长牵头,以各学科负责人及资深教师为骨干,可适当吸纳社会活动能力强,与企事业单位联系广泛的教师加入。该小组专门负责学院创新人才培养的统筹协调及管理工作,如进行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组织实践教学方法的教研改革活动,推进创新文化氛围建设,组织对教师的培训,开展创新实践竞赛活动,联系实习实训基地,及时解决培养和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在此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学校要进行一定的经费支持。[2]

二、加强创新实践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1.鼓励教师利用寒暑假时间参加社会机构举办的短期强化财经业务培训班,对相关报名费、食宿费给予一定支持。

2.为教师提供到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实践的机会,加深教师对实际经济生活的了解程度,为避免走马观花建议为期不少于三个月,学校在教学任务安排上应适当调整为教师此类中长期培训提供时间保证。[3]

3.直接引进企业导师补充实践师资队伍的不足。

4.利用专门机构对教师实践业务能力进行校内的集中培训,此种方式既不存在住宿餐饮等一系列经费问题,又可以避免出现长时间企业实践带来的教学任务无法完成的问题。

三、修改培养方案,设置相关创新实践指导课程

根据创新型人才应具备的能力以及社会对财经类专业人才的需求特点,制定财经类创新人才的实践培养方案,增设实践教学课程,如针对创新创业、职业经理人养成或者证券投资机构模拟运营、企业财务运行模拟等实践活动的指导课程。[4]

四、整合现有实践项目提高学生参与度

吉林省各高校现有创新实践项目主要采取社会调查、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等形式,实习时间一般为二至三周,分散于各学期期末,这个时期学生复习任务繁重,参与实习的主观积极性不高,且由于这些项目主要以听报告,到企业参观,利用实验室模拟等方式进行,与实际经济活动距离较远,对学生难于形成吸引力,实习往往流于形式,效果并不理想。高校可以考虑将分散的实习项目进行整合,集中安排,由实践教师带队,采取进驻企业或者实习基地的形式,时间应不少于一个月,以保证实习的深入程度和效果。

五、强化校企合作平台建设

从目前的校企合作实际看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实习基地数量不能满足需要,二是实习基地合作层次较浅,仅限于学生到企业参观生产车间或由企业人员讲解生产流程,学生不能接触实际业务。解决这一问题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高校可以建议政府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实践培训领域,建立岗位培训机构,兼营高校在校生的实践培训业务,高校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实习基地数量不足的限制。

2.高校应强化校企合作深度,通过支付一定的实习费,力争让学生驻厂进行真实的岗位实习,满足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目的。费用资金的来源高校可以积极呼吁政府采取对相关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或补贴的方式进行支持。

六、建立和完善创新实践考核评价及激励体系

1.建立和完善創新实践考核评价体系

(1)设立合理的评价主体。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高低最终需要用人单位在使用过程中去认定,因此,应该建立高校、用人单位、服务受众三方联合的评价主体,对学生的创新实践过程、创新结果进行科学的评价。

(2)设立合理的评价指标,以创新能力应涵盖的主要特质作为评价指标设置的依据,而不是简单以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能力为导向制定评价体系,取消有正确答案的评分制度,减少卷面成绩比例,提高平时及实际操作能力成绩比例。

(3)设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方式。可以利用口头汇报、答辩、知识竞赛、创新竞赛的方式进行评价。

2.建立和完善创新实践激励体系

(1)建立和完善教师创新实践奖励措施。如对教师进行奖金补贴,将创新指导工作核算为相应的课时工作量,将指导创新工作的成果纳入职称评级、绩效考核中等。

(2)对学生的创新工作进行物质或精神奖励。在创新大赛或财经类技能大赛中设立奖项,对从事创新实践活动的学生给予物质或证书之类的激励;建立创新成果奖励制度,如对申请获得高级别科研项目或专利的学生进行奖金或学分奖励,也可以纳入推免研究生评定体系。

总之,只有通过校内外,软硬件等创新实践平台各组成部分的协同构建,加强财经类专业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才能提高学生利用创新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周晓辉.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中协同体协同机制研究.高教探索.2013.6

[2]杨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协同机制及其实现途径.现代教育管理.2013.1

[3]于彦华,周建忠.构建高等农业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多维实践平台的探索.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12.6

[4]蔡坚,严飞.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经济学专业学生实践模式探索.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2.9

作者简介

王洪会(1971-),女(汉族),天津市人,长春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硕士生导师黄乐,男(汉族),长春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财经类校企评价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2020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数学(文史财经类)(一)
2020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数学(文史财经类)(二)
2020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数学(文史财经类)(三)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数学(文史财经类)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