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培养教师教育信息技术能力的重要性

2016-10-21钟明健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建构信息信息技术

钟明健

“三尺讲台育桃李,一支粉笔谱春秋”,这副对联生动的书写了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无私与伟大,但同时也向我们传递了一份信息,传统教学模式的单一。而面对今天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我们的教育也要跟上时代的节拍,于是信息技术成为新时代教育的产物。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传统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带来很大的冲击,同时也为基础教育阶段的新型教师培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提供了新的工具、平台和资源,使得学习者开始参与到一种建构、改进、学习与共享的文化中。

教师是学校教学工作开展的直接执行者,先进教育理念的贯彻、先进教学模式的推进、先进教学方法的探索,都需要通过教师来实施,而教师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和素养,如何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提高自身教育信息技术能力的学习中去。面对着没时间、没精力、没紧迫感、没培训渠道等一系列问题,做为一个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笔者认为有组织的对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进行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一、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与教学需求是紧密结合的

目前教师队伍的信息技术能力主要体现在备课阶段和教学过程中。课前备课使用信息技术,对相关课程背景信息进行处理,并创造性地应用于教学中的重、难点突破等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PPT进行教学已成为常态。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虽已具备一定水平,但已进入一种停滞阶段。部分教师认为,自己已学会了足够的信息技术,不用再进行相关学习了。也有一些观点认为,信息技术能力不用进行培训,教师自学就可以提升应用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会导致教师缺乏学习的动力,不前进也就意味着退步。

笔者觉得现在一线教师要学习新技术,首先要在理念上对新技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计算机是一种智能化的教学工具。如果没有工具的帮助,就是自身教学的一个缺憾。教师可以从一件件简单的事情做起,教育研究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从二十一世纪初起,我们普通教师接触到电脑。到今天,在教育工作中运用信息技术,看似漫长,却又短暂的历程中,我们教师虽然在不断的充实自己,也看到了信息技术的初步成果,但新的信息技术还在不断涌现,我们还有待于积极学习和应用。

教师对于新技术的掌握需要一个持续、递进的过程。教师信息素养也有待于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大致应分三个阶段:掌握新技术阶段、应用新技术阶段和信息素养提升阶段。通过螺旋上升模型来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相关课程体系的开发围绕三个阶段展开,也有利于教师获得持续的培训支持。

二、信息技術应用理念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

海德格尔认为,技术不是单纯的工具,动用怎样的技术就会呈现怎样的世界,因为一种技术当它在社会中普遍运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思考的方式时,就会衍生为一种文化,可以说,一个技术时代便定制了一种生活样式,创造了一种技术文化,且构成社会发展的总体背景。而信息时代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刻改变了教师生活、言语、思考和交往方式,信息技术文化深深地嵌入了当代教育的总体背景中。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育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是确立新的教育观,核心任务是转变学习方式。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就是将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使学生获得学习上的自由,变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习。在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新形式下,师生共同参与,不紧营造了和谐、生动的学习氛围,更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勇于创新、不断开拓的新平台。让学习、探索成为一次快乐的旅行。

信息技术教育的价值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方向、范围、创造性应用和结果的有效性都会产生影响。在教学中科学应用科学应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使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课堂的主宰。

三、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有效地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中提到,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此外还规定了中小学教学人员、中小学管理人员、中小学技术支持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从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等几方面进行了相关规定。

通过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可以提升教师以下几方面的教学水平。一、开发、整合课程资源。课程资源主要有三个来源:教材、学生、社会。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检索工具获取信息、能够评价信息、整合信息。也可以指导学生对信息进行收集与整理。教师和学生共同成为学习资源的选择者、开发者和整合者。二、选择适合的教学信息呈现方式。教师将知识点设置在一定的情境中,选择不同的呈现形式,可以调动学生建构新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三、师生互动形式多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主要通过互动来实现信息交流。例如,初中语文教学的综合性学习中的“节日篇”,就需要师生共同搜索资料,再整合、展示,让课堂内外都呈现出一种主动、积极的氛围。

四、信息技术应用效应催促着教师专业的高速发展

我国电教开拓者与奠基人南国农教授指出:“在信息时代,人们需要善于同时在三个世界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学习:一是经验世界,在做中学;二是语文文字世界,向书本学习;三是虚拟现实世界,进行数字化学习。”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已不仅仅停留在昨日的文本与教学的层次状态了。而应该是娴熟自如的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能力的发展开拓出更广阔的空间,更优化的知识组合,让课堂成为学生畅游知识世界的大海。因此,只有对信息技术具有敏锐意识和坚定情感的教师才能通过不断的学习跟上时代的脚步,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首先,教师要选择终身学习,要做到“活到老,学到老”。其次,每位教师都要努力提高数字化学习的能力。再次,每位教师要掌握积累技术应用的实践性知识。

实施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对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破解教育信息化发展瓶颈问题,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综合效益的基础工作;是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抓手;是实现教师终身学习,有效促进专业自主发展的关键路径,将助推教师“激发教育创新,拓展成长空间,成就发展梦想”。

猜你喜欢

建构信息信息技术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订阅信息
建构游戏玩不够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