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式教学法下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策略

2016-10-21吴辉樊喜蕊程娟娟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法自主性小学数学

吴辉 樊喜蕊 程娟娟

摘 要:近年来,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日渐深入,新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学不但要提升学生数学水平,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及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积极对小学数学教学进行改革,将探究式教学法引入到小学数学课堂中,为学生组织一系列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进而实现小学数学高效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 探究式教学法 自主性 数学水平

引言

小学数学是小学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起始阶段,对小学生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的主体是教师,部分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接收有很大被动性,数学教学有效性还有待提高。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日渐深入的背景下,教师应该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将引导者与辅助者的角色扮演好,对教学模式与方法进行更新,在数学课堂中引入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小学生应用近似科研的方式去对相应的数学知识进行解决,将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主動性与积极性激发出来,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进而使小学生数学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一、探究教学法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策略分析

1.创设自主探究情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在教学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乐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中。而好奇心强的大部分小学生的共同特点,在对小学生实施数学教学时,教师应该注意这一特点的应用,为小学生创设具有探究性的教学情景,将小学生的注意力凝聚起来,激发起参与探究活动的兴趣[2]。例如,在人教版小学生数学第五册“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教师不能一来就将公式告知学生,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公式,而应该以小学生实际生活为依据,为小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课桌属于一个长方形,长为40厘米,宽为25厘米,桌子四边加到一起的多少厘米?随后组织学生以前后桌为小组,展开讨论与探究,在此过程中,教师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总结出公式。这样,不但能够让小学生自主对学习过程进行体验,感受到自主探究的乐趣,而且能够使小学生对知识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2.营造自主探究氛围,提升学生探究积极性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中,课堂氛围在营造极其重要,良好的课堂气氛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有效性,只有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会积极参与到课堂中,积极与教师互动。因此,在对小学数学进行改革时,教师应该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及方法进行转变,摒弃灌输式教学方法,不断创设问题,将小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出来。以人教版小学生数学中“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出示学生喜欢的水果,如苹果、桃子等,并提议将一定数量的水果分给几个同学,询问学生怎样分合适,随后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将水果合理分配,随后再巧妙引出分数这一概念。这样一来,不但能够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寓教于乐,让小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认识到分数这一概念,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探究活动的积极性,进而使数学教学效率得以提升。

3.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教学模型,就是指教师不断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从数学角度出发,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索与解决,把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转换成数学概念,提高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在小学生阶段,学生大多喜欢挑战,这就要求教师的日常的教学中,为学生设置一些难度适中的数学问题,并将这些问题分层点播给学生,将学生的潜能激发出来[3]。比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比例尺”这一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地图,并要求学生用尺子去量地图,设置相应的问题:“你想去哪里游玩?”,“你知道你想去的地方离你现在在的地方有多远吗?”等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对地图进行研究,随后再引出比例尺的概念,展开讲解,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际生活中的实用性,使学生养成利用数学知识不断探究、解决生活中问题的习惯,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对自主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习惯。

4.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将小学生好动的特点抓住,通过对小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培养,提高小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小学生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能够自主对数学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从而使小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得以提升[4]。以“分数”的教学为例,在教学前,教师可要求学生准备好剪刀与硬纸,上课时让学生剪出硬纸的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二,在不断的实践中经过对比,学生就会发现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二的面积相等,并要求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分数的应用。在这样的自主探究中,不但加深了小学生对对分数的认识,使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而且能够让小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积极应用数学知识对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进行解决。

5.给予激励性评价,增强学生自主探究信心

新课标要求教师对学生评价以鼓励、表扬等积极性的评价为主,用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加鼓励学生,给予小学生一定的成就感,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的观察探究过程和结果,表扬表现得好的同学,鼓励表现不足或不认真的同学。无论是语言鼓励还是书面评语,或是奖励小红花等,总之,教师要用恰当的语言和方式激励学生去探究数学问题,从而使小学生自主探究信心得以增强。

参考文献:

[1] 冯涛励.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7):65-65.

[2] 林金烟.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学习方式探究[J].学周刊C版,2014,(1):47.

[3] 胡晓英.小学数学“引导—探究—总结”教学模式探究[J].数学教学通讯,2014,(1):43-44.

[4] 黄慕忠.小学数学解决问题中多元探究法的应用分析[J].读与写(上,下旬),2015,(11):243-243.

作者简介:

吴辉,男,甘肃静宁,本科,静宁县治平乡教育委员会,小学一级教师,小学数学;

樊喜蕊,女,甘肃静宁,本科,静宁县治平乡教育委员会,小学一级教师,小学数学;

程娟娟,女,甘肃静宁,本科,静宁县治平乡教育委员会,小学一级教师,小学数学;

猜你喜欢

探究式教学法自主性小学数学
自主性数学课堂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无人机自主性分级标准浅析
乐学善悟,让数学复习更有效
探究式教学法在技工院校武术教学中的应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及其教学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