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

2016-10-21熊艳辉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关键处理解课文课文内容

熊艳辉

“中小学教师若不谙熟发问技术,他的教学是不易成功的。”因此,优化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在课堂中显得尤为重要。结合教学实际,我力图提高提问水平,总结出一些优化课堂提问的基本策略。

一、捕捉到提问的最佳时机

在教学中,只有在最佳时机提问效果才最好。如果时机把握得好,会引导学生端正学习行为,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里的关键首先就是要有“科学性的问题”

1.捕捉最佳时机

在学生思维爱阻时,教师要采用铺垫性、辅助性的提问,降低坡度,减小难度,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索知识,既能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2.学生的思维产生“错位”时,及时提问。所谓思维“错位”,就是学生对课文内容在理解上的片面性,即模糊认识。

3.当学生思维缺乏深度时,及时提问。由于学生受阅历水平的限制,他们对问题往往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只停留在一般或浅层次的认识水平上,满足于一知半解。

二、创设最佳时机

1.在内容的关键处提问

语文课堂提问必须抓住关键,抓住关键时机和关键内容,同时注意问点的优化。“问点”就是问题的切入点,优化问点就是要问在关键处,选在“点子”上,这“点子”就是课文的特点、重点和难点,这关键就是教学目的和目标。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处,而不能任意没点,随机发问。实践证明,精于提问的高手,常常独自慧眼。捕捉蕴含较大的思维价值的问点,构设问题,用以训练学生思维,把握问题的易难度。如教学《狐狸和乌鸦》一文时,可以先设计识字形的问题,从整体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狐狸见到乌鸦嘴里叼一块肉后,它对乌鸦说了什么?狐狸用什么方法骗到了乌鸦嘴里的肉?你如何看待狐狸?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与能力,乌鸦发现自己被骗后,会想些什么呢?同时还要把握时间度。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要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思考时间,使学生能大致了解以上问题,则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该文。

2.在教學内容中切准“问点”,问在关键处。课堂提问应该选择问点,优化问点,问在关键处。这里的关键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考虑文本学习的关键处,如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转化处,以及容易产生矛盾或疑难的地方。二是考虑学生学习状况的关键处。即在学生与文本深入对话“点”上提问。牵一“点”而动全文。进而引导学生,启发他们认识教材中更羸观察、判断和推理之间的关系,深刻理解课文内容。

3.在内容的空白处提问。作者写作时为了行文简洁,文章的节奏有起伏变化,或者因审美感受的需要,将文章的某一部分写得比较简略,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对其进行扩充和延伸想象,使概括叙述具体化,没有明示的内容多样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的思维以此为源点,辐射式展开,深层次发挥,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的创新能力。

三、讲究提问的形式

1.激励式提问

采用激励式提问能促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激情,探索的欲望,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学生自主发展创造机遇。

2.启发式提问

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灵魂。启发性的问题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能够诱发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达到非说不可的境地。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创新式拓展提问

课时有尽而课堂无穷,提问有穷而思考无限。拓展提问是好的课堂提问中必不可少的成分。它可以就教材的内容、主题、结构或写法进行拓展提问,也可以就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体会进行延伸提问,目的是达到拓展语文课堂的时空,并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另外,问题本身也要有拓展性,要发散思维。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凡是因为好奇而受到奖励的儿童,一定愿意积极进行试验和探索,从而促进智能发展,产生创新欲望。课堂师生关系融洽,学生感到无拘无束,思维才会流畅,才会有创新的见解出现。

4.探索式提问

生成是不能预设的美丽,在课堂教学中无时无刻不存在生成。有的生成对推进教学,达成教学目标起到正面的促进作用。这时候,教师应采用追问的形式,适时引导学生对这类问题进行研究,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升华文章的思想感情,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课堂生成的主体是学生,生成的课堂是要让学生去获得深刻的感受,所以教师要有一定的教学机智,及时追问,促进生成。课堂提问要掌握“度”课堂提问应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思维发展规律、心理发展规律和语文教学规律,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时要把握的四个“度”。

(1)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度

小学课堂虽然是一个简单快乐的课堂,但是适时地与现实生活结合的向学生提问问题,也不一定会损失课堂的活泼程度,而且往往一些快乐的事情都是现实生活中发出的。在无形中让同学们增长了知识。

(2)提问的难度

这里所说的难度不是说,老师提问的问题要有难度,而是说老师提问的难度,应该是均衡的,是全班同学都能参与的。

(3)提问的深度

提问要不只局限于课本上的词句,应该深入课本,跳出课本,提出一些不是当堂就可以解决回答的问题,让同学们积极的动手动脑去完成,可以以小组形式,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这样每解决一个问题,同学们必然会在本质上有所提高,深度不是难度,是做一些需要花时间去解决,去体会的问题。《一夜工作》这节课上,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当学生读到“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这句话时,情不自禁地加了个“啊”。面对这个生成,教师只是机械地告诉学生:“记住,读书时不能添字。”教师显然没有意识到这是个极好的生成资源,不懂得追问,所以不能帮学生理清思绪,不能帮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课堂停留在表面,学生的探索不能引向纵深。要是教师这样追问:“你为什么不由自主地加了啊字?你的崇敬之情从何而来?”学生在提问中就能梳理杂乱的思绪,明晰自己内心的情感,受到情感的熏陶。课堂生成的主体是学生,生成的课堂是要让学生去获得深刻的感受,所以教师要有一定的教学机智,及时追问,促进生成。

(4)提问的趣味度

课堂提问要讲究技巧,教师的提问要像一颗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湖面,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要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精心设计一堂语文课的提问,孩子们的生命潜能将在课堂上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将会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和人文的魅力。让课堂提问成为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摇篮,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为此,我们要在提问艺术的殿堂里潜心钻研,设计出新型的、具有可发展性的问题,千方百计去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激起学生求知的浪花。

猜你喜欢

关键处理解课文课文内容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善抓关键巧析文
聚焦关键处,让智慧“亲临”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切入点
文本关键处:阅读教学的重点
几何入门阶段做好“接枝”教学
衔接追问,趁热打铁,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