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探讨

2016-10-21姜丽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思考语文教学德育

姜丽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课程内容的讲解促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民族团结意识、社会发展观念、社会责任感以及历史使命感得到充分的培养。换言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对小学生而言是培养其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当结合语文课程教学特点,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教学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本文围绕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育方式和方法展开分析,以期能够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开展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活动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语文教学 德育 思考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课程,其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性教学资源,对学生今后的为人处世、人际交往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通过对小学语文教材中德育素材的讲解,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养,还能够促使其文学素养和综合能力得到培养,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社会责任感、民族使命感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利用规范的言行影响学生,展现榜样力量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们的言行产生深深的影响,若是教师拥有较为良好的品格和较为规范的言行举止,那么学生的一言一行就会得到一定的强化。也就是说要想教书育人需要先端正自己,只有教师本身具有良好的品格和规范的言行,才能对学生的日常行为作出正确的引导[1]。因此,教师应当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对学生实施适时的点播和指导,促使学生进行独立判断和思考,应用简练精辟的教学语言潜移默化地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语文教育教学中采用带有感情色彩鲜明的言语来感染学生,促使其形成较为明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推动其社会责任感、国家使命感的迸发,以达到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目的。

二、通过课堂教学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1.通过课程的讲解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爱护自然的意识

保护环境、爱护自然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人类只有爱护大自然、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才能保证人类社会可以持续的发展,确保国家得以进一步发展。保护环境的话题经久不衰,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也应该重视对学生保护环境、爱护自然意识的培养,教师在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中,开展以“美丽大自然”为主题的作文教学活动,促使学生明确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在日常生活中应该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進而使其在长大后能够为社会和自然的协调发展做出贡献和努力[2]。

2.借助课文中抗战等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从古至今,中华民族都是热爱和平、自强不息、勇于拼搏、宽以待人的民族,在面对反社会、反人民黑暗势力时从不畏惧,在一次一次反抗战斗中,充分体现了中华儿女热情、坦诚、果敢、正直、质朴、善良等优良品质,并且能够以必胜的决心反抗一切恶势力。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不乏一些关于顽强抵抗、勇于牺牲的英雄事迹,在国难来临之际,无数仁人志士毫不犹豫的选择奋起反抗、保卫祖国。例如,在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苏武牧羊》中,汉朝人苏武奉命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匈奴后被扣留,匈奴的领导者多次以威胁利诱的形式劝其投降匈奴,在其明确表达宁死不屈意图后,将其迁到北海边,让其放羊。而苏武甘愿留具匈奴十九年而保持不投降的立场,彰显了苏武的崇高气节,体现了其强烈的爱国情感[3]。学生通过对《苏武牧羊》的学习,与苏武的爱国情感产生共鸣,从而产生强烈的民族使命感和国家责任感。

3.借助课文内容加强学生对无私奉献的认识

在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雷锋的故事》中,文章开篇以雷锋的名言引出课文关键内容,通过三个雷锋故事的讲解促使学生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产生一定的认识,进而领悟无私奉献精神思想。教师可以运用饱含情感的语言讲解课程内容,促使学生与雷锋精神产生共鸣,从而使学生明确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重要意义,进而让学生通过领悟雷锋精神思想养成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

4.通过讲解革命岁月等知识培养学生不屈不挠、不忘先烈的精神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毛泽东主席的这首《七律·到韶山》中凸显了无数先烈在革命中坚韧不拔的精神,在艰辛与磨难的面前,从不气馁,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最终取得胜利,创造了历史。先烈们事迹都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解长春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七律·到韶山》中可以借助农民自卫军成立等事件的真实评价来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发展观,从而对学生实施国情教育,促使其牢记这段历史,领悟革命岁月众多先烈不屈不挠、决不放弃的精神[4]。

三、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创建思想道德教育环境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就应当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得到更为直观的体验和感悟。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比赛或者是参与成语接龙比赛,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够锻炼其实践技能,在无形之中培养其思想道德修养,促使其思想得到良好的熏陶。或者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收集简报、制作手抄报,利用空余时间举办讨论会和演讲等,利用集体的力量带动学生的情感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促使其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5]。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为培养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提供了重要的途径。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教学教材中的德育资源,从而借助这些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开展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促使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使其形成正确、鲜明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为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建芳.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J].学周刊:B,2011(11):52-52.

[2] 杨艇,夏杰会.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4(3):90-90,91.

[3] 戴睿.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258-258,259.

[4] 杜飞,徐英芝.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环球人文地理,2014(22):230-230.

[5] 王景玲.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12):101.

猜你喜欢

思考语文教学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