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几点做法

2016-10-21王波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事物课文文章

王波

培根说:“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可见读书有多重要。当今时代,阅读已成为信息时代的一种生存方式。对语文老师说,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需要通过阅读教学来培养,而且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赖于阅读教学来奠定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能力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也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良好的阅读能力,不但让小学生有丰富的语文知识,而且,会从中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那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何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谈谈几点自己的做法。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学习的动力,兴趣的魅力是神奇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自然就会努力寻求阅读机会,从中获取信息,得到阅读满足,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1.课内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学生阅读的前提是乐读、想读,所以首先应从非智力因素入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在课堂上,我每逢发现哪些同学在阅读中表现积极、认真就及时提出表扬,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能大胆发言的同学进行鼓励,特别对其回答错误的时候从不挖苦、讽刺,更不允许同学们嘲笑,为他们树立自信心,并且对他们循循善诱。切忌急躁、一蹴而就,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压抑学生的情绪。这也是阅读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学生的阅读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轻松,学生的思维才能灵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2.课外阅读的安排促进阅读兴趣向阅读能力的生成

大量的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必由之路,局限在在课堂上阅读学习是狭义、封闭的。精心安排课外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很多学生都是在课外活动中将方法灵活运用,并在展示中树立起信心。

3.以身示范,与生同读,诱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教师既要重教书,也要重读书。要让学生热爱读书,教师首先要爱读书。语文教师不仅要读经典作品,还要多接触少儿报刊、图书等,根据学生的胃口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报章杂志,把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带进教室,供学生传阅。学生能读到自己喜爱的书,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

二、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老子》中写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阅读教学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掌握阅读方法,从而培养其阅读能力。

1.从题目入手

不同的课文理解的方法有所不同。有的课文题目就是文章的题眼,类似这样的文章就可以从题目入手。如:《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可以让学生从题目入手提出问题“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鱼钩为题?”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读课文,并且让学生进行圈点勾画,然后进行小组交流各抒己见,学生若能理解“金色”这个词更好,不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是赞美老班长,那么作者到底要赞美老班长怎样的品质呢?学生会顺藤摸瓜找出老班长对革命高度负责和关心同志的品质,因此课文以《金色的鱼钩》为题。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齐读最后自然段,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金色鱼钩”的深刻含义,并趁机指导学生写作方法,让学生说说这样写的好处——深化主题、点名中心、紧扣课题。

2.明确文章思路,了解说明顺序

文章中描述的顺序是根据事物的特征和作者的认识定律决定的,笔者对事物的认识规律体现在文章中,就是我们常说的思路。明确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中所描述的顺序,对我们正确理解文章内容是非常重要的。说明的内容往往直接制约着文章的结构安排和说明顺序,比如说明事物的形状和构造的文章,大多是按事物的构成部分或所占空间位置的次序,即空间顺序来写的;说明事物的建造过程,发展过程,往往以时间为序;介绍事物的性质、功用、原理、特点等事理的文章,大多按照事物内部联系及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安排说明顺序,即逻辑顺序。这种按顺序说明的文章,前后内容一般不容颠倒。这是由事物本身的内在联系决定的。根据不同的文章说明顺序可作具体分析,常用的有从概括到具体,从整体到部分,从主要到次要,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特点到用途等几种。

3.勾画、摘录法

中国有句古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时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勾画,画出本课生字词,并注上音;画出重点词语和句子以及自己喜爱的词句;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注上符号。通过阅读,在课本上留下自己“钻”过、“爬”过的痕迹。當然,阅读时也要对必要的词句等作适当的摘录,如好词佳句、难词难句、文章主旨等,逐步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如在阅读《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本时,可把文中的优美词句摘录下来:“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瑰丽无比,千奇百怪”“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做读书笔记正所谓是:“养兵千日,必有一用”。如果大家掌握并运用了这种阅读方法,长此以往,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4.抓住中心句理解课文内容

阅读教学中抓住中心句的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脉络,准确地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例如教学《落花生》一文时,笔者围绕课文第十四段父亲说过的一段话展开理解,“做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一点好处的人。”联系父亲说过的苹果石榴高高挂在枝头的炫耀和花生作对比,学生马上能深刻领悟落花生的品质指的是什么。也就是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也是父亲对我的希望。这样,对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无疑起了先导作用。

5.抓重点语句教学

作为一名老教师,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深刻的体会到实施教学需要提高的是“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透彻,往往对整篇文章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是一种耗时少、收效大的阅读方法。我在教学《月光曲》时,围绕“随便说说”提出如下问题:“随便说说”是什么意思?是指哪句话?盲姑娘真的是“随便说说”吗?既然不是那他为什么又说是“随便说说”呢?这说明了什么?通过抓住这一重点词,读懂盲姑娘对哥哥的体谅和理解,说明盲姑娘的善解人意。这就是语文教学从文本出发就关键词语设问,层层剖析,步步深入,从而使学生感知了词语的内涵,感受了人物的复杂心情,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进而使学生深刻的理解了课文。

作为语文老师在让学生掌握这些阅读方法的基础上,还要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勇于实践,总结出更多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使学生终生受益。

猜你喜欢

事物课文文章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单独中的洞见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春天来啦(2则)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
腹中两次取出金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