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小课题研究推进幼儿园走班游戏的尝试

2016-10-21辛华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走班制推进

辛华

摘 要:小课题研究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教研方法,由教师个人或不多的几人合作,主要针对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小现象和真问题,通過“发现问题——诊断问题——提出方案——评价反馈——二次诊断…”这样循环往复的研究方法自发地开展研究,直到问题解决。对于教师来说,它具有程序简便、开口小、周期短、易实施、见效快的特点,其研究结果直接被应用于参与研究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去。那么小课题研究对于推进走班游戏有什么作用呢?本文主要通过再现幼儿园在开展走班游戏实践研究的过程中,如何运用小课题研究方法解决一个个的实际问题为例,阐述了如何一步步推动走班游戏的发展,与我们分享了教师如何运用科学方法、专业态度寻求更好的走班游戏组织策略,并在此过程中提升了专业能力的过程与收获。

关键词:小课题研究 幼儿园角色游戏 走班制 推进

小课题研究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教研方法,由教师个人或不多的几人合作,主要针对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小现象和真问题,通过“发现问题——诊断问题——提出方案——评价反馈——二次诊断…”这样循环往复的研究方法自发地开展研究,直到问题解决。对于教师来说,它具有程序简便、开口小、周期短、易实施、见效快的特点,其研究结果直接被应用于参与研究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去。有专家认为这类课题无须审批立项,是教师自发进行、自我负责的“常态化”研究行为。它提倡一种“教学即研究,教师即研究者,成果即成长”的理念。确实,“小课题”从本质来说是一种个人研究行为,由教师个人承担,研究主体同时也是责任主体,也是利益主体。这样看来,我们可以给小课题这样定义:作为教育活动“当事人”、“实践者”的教师,自觉针对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某些问题、话题,进行持久关注,不断反思追问,积极进行改进实践的研究性教育行为。通俗地说,是以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课题,运用教育科研方法,在不长的时间内开展研究,取得结果。[1]

一、如何开展走班游戏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发现有全园性地走班游戏,有个别班级的走班游戏,结合我园的实际情况,大家一致认为,先从三楼中大班开始进行整班互换班级的走班游戏进行尝试,再逐步向全园混龄走班游戏过渡。也由此提出问题——“怎样开展走班游戏?”在研讨中我们对问题进行了第一次诊断,发现之所以刚开始进行整班互换游戏是因为幼儿对这一游戏形式是陌生的,要通过这样的形式来熟悉游戏,同时在变换环境中提升幼儿兴趣。

为了让游戏顺利进行,我们提出方案,①各班根据置换班级的区域数量选定管理员,各区管理员要根据相应的管理员职责工作,如为完成游戏任务的幼儿发游戏币进行奖励,负责管理、劝导不遵守规则的幼儿,当然管理员也有在本区域游戏的权利。②游戏时间为每周五下午,每次一小时。③统一游戏发起、结束音乐。④以统一的游戏币来作为奖励,得到的游戏币可用于角色游戏中。⑤各区域游戏中要有专门的教师进行观察记录。[2]

二、如何进行混龄走班游戏

进行混龄走班,目的是要利用各班的特色游戏,扩大游戏空间,促进幼儿的社会性交往能力。以下是第二次提出方案:①尝试大带小(大班带中班)走班游戏,让孩子们自由结伴组成家庭,但这个家庭当中至少要有一个中班孩子,一个家庭当中的人数不限,每组家庭可以自由选择游戏内容。②设置银行及工作人员,让幼儿按存折取钱。③在人数控制方面,每个班门口设置一个进班的插卡区,每次游戏最多只能进10组家庭。④本次游戏不安排游戏任务,让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内容及玩法,让幼儿在自主游戏的过程中提高游戏水平,从而促进其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每组家庭协商一起去感兴趣的游戏区域进行游戏,但不能把成员丢失,要一起行动。⑤大班管理员每次工作能够挣得10枚游戏币,中班的管理员由教师负责。

在评价反馈中,大家提到以下几点:①幼儿虽然组建家庭,但却没有家庭角色意识,幼儿不知道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有的中班幼儿缺乏安全感,一会就跑回本班,也不和大班幼儿一起游戏。另外同一家庭也没有统一标识,游戏中家庭成员有走丢的现象。②游戏玩不起来,设置的角色游戏没有联动起来。有中四班的超市、蛋糕房、医院,大二班的奶茶店、肯德基,大一班没有游戏型区域活动。幼儿最喜欢中四班的区域游戏,但从超市买回的东西不知道能干什么用,缺少一个厨房餐厅类的联动区域。所以大一班应设置厨房餐厅类的游戏。③游戏区域离得太远,连动性不强,另外教师有看护盲区,存在安全隐患。④在游戏中孩子都只愿意玩角色游戏而不愿意进入其它区域中游戏。

三、如何开展走班角色游戏

经过反思与讨论,在第三次游戏中我们干脆把班级中的角色游戏直接般到走廊来,形成了一个有肯德基、冰淇淋店、中餐馆、甜品店、超市于一体的餐饮一条街,不说别的,只一看走廊中的环境创设就让人有玩的欲望。在第三次的走班游戏中,我们提出方案如下:①将班内游戏改为走廊角色游戏,根据每班角色游戏内容,将区域活动动态化,当走班游戏开始前,把区域材料搬到走廊,形成一个大型零食街,包括超市、甜品屋、厨房、餐厅、奶茶店,将买、卖、做、逛融在一起,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然地交往。②游戏中的各主要工作人员由各班教师先安排能力强的幼儿来扮演,从而带动其他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再逐步过渡到幼儿自主选择游戏角色,取消管理员,由游戏中的工作人员来替代,如店员、服务员等,由于趣味性强孩子们都爱扮演,同时制定工作人员职责与薪酬。每个店中都设置制作环节,可以让孩子们通过制作来换取游戏币,并进行买卖游戏,让游戏真正连动起来。③重新设置并规划超市,增加价目表、重新按货架层数来归类货架物品。

这一次的走班游戏有了真游戏的感觉,孩子们能玩起来了,从孩子们的表现看他们非常喜欢,角色区的内容设置也很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有超市,冰淇淋店、肯德基、中式餐厅、厨房、甜点屋、感觉就象小吃一条街,虽然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但我想如果每一次游戏后我们都运用小课题研究的方法进行研讨,这些问题也逐步都会解决。

以上就是我们在走班游戏中如何运用小课题研究来推动游戏进程的一些尝试及做法。也就是在这样的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实践研讨中,我们总结经验、寻找对策、不断反思、持续改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得到的不仅仅是游戏质量的提高,更重要的用一种科学的方法与专业的态度,提升自我,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参考文献:

[1]邱学青学前儿童游戏 [M]. 江苏 :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8.292.

[2]陈帼眉. 学前心理学 [M]. 北京 :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401.

猜你喜欢

走班制推进
基于“走班制”背景下的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研究
浅谈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物理教学的变化
论走班制的应然追求与实然现状
普通高中走班制背景下书院式管理的有效策略
如何推进基层政府依法行政探讨
继续推进经费标准一体化改革
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完善司法责任制度
际会与重构:走班制班级文化建设策略
基于高考制度改革的“走班制”及“个性化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