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表演游戏有利于幼儿创造力的开发

2016-10-21高丽娜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表演游戏平等互动

高丽娜

摘 要:幼儿园开展表演游戏对开发幼儿创造力是非常有利的,幼儿喜欢玩游戏,一旦教师把他们吸引入到表演游戏中他们就能尽量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力求表演成功。幼儿在表演过程中有时会掌握不好分寸,搞得过头,因此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这样幼儿才能有创造力的去发挥和表演。

关键词:表演游戏 创造力 互动 平等

表演游戏是儿童根据故事童话的内容进行表演的游戏。幼儿通过对话、动作、表情来再现文学作品。可以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兴趣,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并能培养幼儿活泼的性格,促进幼儿集体观念的形成。创造力是人类智慧的表现,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随着对创造力的深入研究,人们越来越清楚地发现,创造力是幼儿所具有的内在潜力,各种资料显示,考察幼儿的创造力是: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事物的原因追根究底,想象大胆直率,联想丰富,观察专心致志,勇于冒险等等。

一、表演游戏表现幼儿的创造性

表演游戏是按照童话或故事既定的情节进行,但也可自由培养故事的情节、内容和角色,而语言与动作则是幼儿主动的活动,利用表演游戏的这些特点,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1.以合适的童话故事作为表演游戏的蓝本,进行创编活动。故事情节应与小朋友的理解水平相当,故事情节既要有足够的趣味性,更要有足够的灵活性,能让小朋友进行创造的空间,故事的角色是小朋友喜爱的人物或动物,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和语言特点,能让小朋友较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夸张的表演,这是孩子开动脑筋,进行想象和再创作。

2.在表演游戏中可有针对性挖掘幼儿的艺术创造力,因为表演游戏偏重以文艺形式表达情感和主题,能培养幼儿对文学艺术的兴趣和才能,幼儿在进行表演游戏时,往往会根据自己对作品的主题和角色性格的理解,运用语言、动作、情感、道具进行生动的表演来表现作品。例如,在《小动物过河》的表演游戏中,开头部分是:小鸡、狗、小羊走到河边,它们想过河,可是没有船。幼儿改编成了一连串的动作和语言:走到“河边”,左看看,右瞧瞧,满肖像画法焦急的神色,然后边跺脚,边挠头:“哎呀,没有船怎么过河呀?急死人了!”对于描写船的不断变大,有的幼儿想出用不同的动作来表演:逐渐拉开两手的距离,变化两脚的距离,以及佩带大小不同的船头饰等。又如在《下雨的时候》的表演游戏中,有晴天转雨天的情节。孩子表演时,一边跑一边两手遮在头上,叫着:“下雨啦!下雨啦!”一个简单的动作,一句简单的独白,使人一目了然,表演得十分逼真。

3.根据生活经验自编自演。表演游戏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他们生活中某段生活的再现。它给表演游戏注入了新的活力,内容更加贴近幼儿,更具有吸引力。如:表演《萝卜回来了》,一个孩子演的是小白兔。他先是蹲在地上,两手合在一起放在头的旁边和睡眠状,然后突然身体抖动一下“呀,真冷,”然后站起身作打开门状。“风这么大,冷飕飕的风吹得我都哆嗦了,肚子真饿,还是找东西吃吧。”出门后,小兔先搓搓手,跳了几下说:“这样还能暖和一点”,再作蹦蹦跳跳状,找东西吃去了。另一个孩子演的是小熊,说:“难得一个下雪天,”作抱头状,“晶莹的雪花飘落下来,好角蝴蝶在跳舞,我先堆个雪人吧。”只见他一会找来一把铲子作铲雪状,一会高兴地围着“雪人”跳来跳去,忙得不亦乐乎。又发:表演游戏《小猫钓鱼》,一个“猫妈妈”临出门的时候,帮“小猫”整理衣服说:“出门的时候要听话,等钓到鱼,妈妈炖一锅鲜鱼汤给你喝,也好补补钙。”另一个“猫妈妈”在路上歪着头对孩子说:“孩子,你来听,是什么声音,现在是春天,小燕子飞回来了,大树又穿上了绿衣裳,小草都变成了嫩绿的颜色,等一会儿到河边见着大人的时候要有礼貌啊!”这些都是他们生活片段的再现,因此,表演得惟妙惟肖。

二、表演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1.游戏是以幼儿自主自愿为前提的,是幼儿自娱自乐的活动。在游戏中教师应以幼儿为主体,放手让幼儿游戏,让幼儿自己决定游戏的主题、内容、角色扮演、场景设计、游戏情节发展等等。这样既能满足幼儿的兴趣和意愿,又能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教师参与游戏,激发幼儿的创造性。在教师与幼儿的交往过程中,教师要以平等的合作者的身份参与活动,能极大地增进了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感情,缩小心里差距。在平等、和谐的活动气氛中,幼儿会对游戏产生深厚的兴趣,再加上教师的适时的指导和引导,游戏的教育成效愈加明显,从而体现儿童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3.在幼儿表演游戏中,教师为了和幼儿进行有意义的互动,有时需要成为一个富有童心、能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们游戏的大孩子。这样有利于教师通过自身的交往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协助幼儿更好地开思路,拓展游戏。当然,这并不是说教师任何时候都要忙于為调整环境或者和幼儿交往。当孩子能根据自己的游戏思路与环境积极互动时,教师以接纳的态度守护孩子的游戏同样很重要。

4.游戏后的讲评,是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内在动力。教师对幼儿游戏中的创造性行为可以有所评价,但是不能以评判幼儿的游戏进行得“好”与“不好”。孩子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因而他们在游戏中的表现不尽相同。对孩子来说,只要他们能够专心致志地沉浸在自己的游戏之中,就应当判断他们在很好地游戏。老师在评判过程,要纠正这样一个错误认识,即与众不同的游戏方式才是创造。实际上创造大体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别人从来没有做过的与众不同的创造,另一种是自己没有做过的(但并不代表别人没有做过),在自身原有基础上的创造。

5.游戏结束时,老师可以引导幼儿整理游戏中零散的经验,修正错误的经验并找存在的问题,分享成功的经验,为下一次游戏的开展做好材料、经验等方面的准备。讲评时,教师要以赏识的态度,对幼儿的创新进行肯定,这有助于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与创造活动的兴趣,并要鼓励幼儿将自己在游戏中的创新表现表达出来,与同伴交流共享,最后鼓励幼儿共同探讨游戏中的问题,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游戏讲评是对幼儿已有的经验的提升,也是下一次游戏计划的依据。它不仅可以丰富幼儿游戏的内容,而且有助于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总之,幼儿在表演游戏中获得了各方面的发展,幼儿表演过程中的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不少幼儿敢于在表演中创造性地使用道具,表现角色特征;创造性地发展表演情节,增添表演角色;丰富了原有的故事内容,提高了表演能力,虽然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研究之后,我们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体会,但是还不够深入,还有许多问题等待我们去发现和解决。我们将不懈努力,去实践,去研究,让幼儿在游戏中,创造力得到更好的发挥,成为游戏的真正主人。

猜你喜欢

表演游戏平等互动
运用表演游戏促进幼儿对无字图画书的理解
“幼儿在场”在表演游戏中的意义探究
小学教育中转化差生之我见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积极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幼儿表演游戏中教师角色定位略谈
探讨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奥巴马与劳尔本周“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