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美术教育中创造想象的重要性

2016-10-21包学雯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支持感受

包学雯

摘 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因此,给儿童营造宽松和谐的想像创造氛围,在标新立异中培养,才能让不同类型的幼儿更有发展的潜力与动力。儿童在绘画过程中积极开发他们的智力与潜力,同时让幼儿感受到作品的成功,对幼儿来说也是一个学习的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关键词:支持 感受 创造想象 成功体验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想像创造氛围,让不同类型的幼儿更有发展的潜力与动力

儿童的绘画作品如果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孩子们往往会画出令人惊奇的画作。五六岁的孩子他们的创造想象力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如:幼儿在画做早操的人物时,有的幼儿把当时的环境都一一画下来,有玩跷跷板的、遛狗的等,画面非常的生动。从这不难看出,在生活中学会观察,是绘画的基础,也就是说,观察不仅仅是看,更重要的是有所想。只有认真思考的东西才称得上是观察。儿童画的突出特点分为三种,一种是:胆大的出奇,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把自己的感受全部倾泻在画面上。第二种是:喜欢看范画而且爱临摹,基本形掌握很好,但缺乏想象力;第三种是:不能大胆的画,心里有压力,总想依赖老师或别人,基本形训练少。以上这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最有益于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及创作想象力的发挥。第二种类型的儿童:只想画的与范画或实物相接近,但是画面却少了美感及童趣。而最后一种从幼儿的性格为出发点,教师要主动与之沟通、去认识、去关心、去鼓励他们,让这类幼儿放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地把自己高兴的物于事画下来。基于这三种类型的幼儿,我总结出:只有给儿童营造宽松和谐的想像创造氛围、在标新立异中培养,才能让这三种不同类型的幼儿更有发展的潜力与动力。

二、儿童在绘画过程中积极开发他们的智力与潜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在绘画中孩子们能用心的去想、用心地去画,通过观察物体,找出与此物体形相似的基本型并说出其主要特征,就不难画出。通过画一种物体就能举一反三画出另一种物体。如:在绘画小猫时,我在绘画前请幼儿说出小猫的基本特征,并请幼儿想一想用什么形状来表现它的身体,大部分幼儿马上说“与画小猪差不多。可见举一反三是幼儿的一种领悟能力,是智力因素的高级阶段。一旦心领神会,就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自由自在的编制画面。我觉得只有领会艺术的规律,掌握基本形的规律,想象的规律,表达的规律,就能自由自在的发挥,从而走进创造性思维的天地。

三、在美术领域中启发式教学在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

开门见山式:① 小朋友你们喜欢小猫吗?小猫长得什么样?② 迂回启发式:从一种事物联想到另一种事物。③ 故事引导式:以故事的形式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在近期的美术活动习作中,我发现大部分孩子都有进步。如:王昱、洋洋、李泽同小朋友再也不说:“我不会画了”他们能独立起形、并且能自己构图。在每一幅幼儿习作中,我都会看到幼儿学会画不同的波浪线、折线、弧线组合,及画过的动物添加在画里面,面對这些,我感到非常惊讶,因为在我小的时候,我喜欢画画,总喜欢临摹一些物体,但是要默画或创作一幅作品时,却非常的困难。而孩子们却根据现有的经验,绘画出他们所想要表达的绘画语言。针对这些,我制定了关于美术绘画方面的方案,让孩子们找出物体的基本形,其主要特征,幼儿就不难画出。面对孩子们的进步,及画面上形体的表现,我惊讶之余,感受到儿童绘画的基础首先是基本线条与基本形的练习与组合,绘画动物中找出相似基本形。

四、在绘画艺术中,教师和范画只是启发幼儿心灵觉醒的一把钥匙

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细心观察、体验,为艺术活动积累经验与素材。如,观察不同树种的形态、色彩等。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

五、作品的评价与成功的体验,对幼儿来说也是一个学习的机会

幼儿的作品完成时,让幼儿进行讲评、教师针对孩子们画面的闪光点给予鼓励、表扬,尽量提及每个孩子。评价时,我遵循“三重”“三不”原则:重过程、不以作品论成败;重童趣、不以专业眼光看待孩子作品;重求异、不对作品打分。在交流过程中,还可有意识增减的艺术词汇,让孩子的思想像一块吸水海绵,把吸收到的真、善、美、灌溉在自己的“精神家园”中。从他们纯真稚气充满阳光的脸上,我看不到一丝不满、沮丧的情绪。在创造的过程体验中,人人都是成功者,我感动于课堂里由孩子们和他们的画组成的这一美好的画面,我在体验我的成功。

儿童在画得像与不像的问题上,与成人的看法是不一致的。孩子画凭的是直接感受,他们认为,只有突出主要的、夸张的就是最像的。如:孩子们在画倒立的人时,头朝下,“长长的双手”支住地,画狐狸时,把狐狸的眼睛画的一只大一只小。看似没有比例、但狐狸变得更可爱了,画面很有灵气。孩子们追求的像,并不是生活中镜子般的真实,所以家长在看孩子的画时,不要拿画面上的形象与实物作对比,更不要手把手地去教,或把自己的想法安排在画面上。也许就在这时,孩子仅存的一点创造想象被家长的好心给慢慢剥夺了。其实家长的态度,直接影响了儿童的学习质量和思维方式。一种文化环境的产生,也就是一种心理影响,它带给儿童的影响虽是无形的,但却是永远的。

在儿童画中,画面的曲直、色彩的冷暖,体现着幼儿对社会、对人生、对自然科学的认识水平,更是每个孩子表达心愿、表现创造才能的最好方式。有句广告词这样说道:“人生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可谓未来世界发展,会以想象为基本特征。睡觉是为了醒着,想象是为了创造,学习是为了应用,而幼儿学画是为了今后更有价值的生存,只有用智慧,去打通各种想象的通道,最终才能达到创造的殿堂。

猜你喜欢

支持感受
浅谈中职学校田径运动会的几点感受
从市场需求前景出发支持生猪养殖
《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与评析
初中作文教学的方法和感受
将“旋律——感受”反馈机制融入中学生物课堂的尝试
关于小学数学单元感受小研究设计的思考
金融支持辽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对策
英国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支持模式研究
印媒称中国“支持”印度斡旋马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