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016-10-21李英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动脑例题能力

李英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数学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体现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要关注学生獲得了多少知识,更多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升。现在,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摆正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营造氛围

课堂教学中,必须建立起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创设一种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保障。例:教学“两位数乘三位数竖式计算”时,让学生读题,根据已知条件,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再指导学生列出算式:114×12=,之后,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算出结果,并给充分时间让学生在组内交流算法。最后,全班交流算法,并强调竖式计算的方法。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应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和鼓励,尤其对那些回答不上来的学生,要鼓励。课堂中总以热情的、有启发而又有风趣的语言激起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让他们感觉到“说错了,也不会挨老师批评”的安全感。再加上“你想的对”、“你真了不起”等一次次的表扬声,更让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的信任和表扬,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要求自己用课堂上最棒的表现来回报老师。总之,课堂上给学生创设了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积极性提高了,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调动多种感官,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活动,而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学习全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就会自觉地进行学习,提高教学效率。根据儿童这个心理、生理的特点,我在教学实践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学生活动过程中,从而使学生在40分钟授课时间内,运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也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数万以内的数”时,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对万以内数的理解比较抽象,所以,我利用学生手中的计数器让学生自己动手数一数。首先让他们一个一个地数,知道10个一是十;再让他们一十一十地数,知道10个一百是一千,就这样再及时启发学生问:“那么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多少?”学生经过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结论:10个一千是一万。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的训练学生,很自然地也很容易地弄懂了本课的学习知识,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根据教学内容特点,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定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把能“放”的内容,放心、放手交给学生,为他们提供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独立获取知识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万以内数读法”时,是按这样环节设计教学过程的:先将调查生活中熟悉的数据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试着自己读一读后,再引导学生验证——指导学生把板书的数据按数的特点进行分类,有的学生按数位把这些数据分成两位数、三位数、四位数;有的学生则按有零和没零分成两类;还有的学生在这个基础上分成“中间有零的”,“末尾有零的”,“没有零的”三类。然后,让学生找出自己感觉有点难读的数,先独立想一想,后指导在小组内交流交流,再让全班学生交流自己的读法,从而得出“中间不管有没有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的读法。(较难的数——中间有零的数重点指导,其它数据学生掌握不错。)在这种活泼、生动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感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了学生学好数学的动力,并养成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巧设教学的环节,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从现代教学论的观点看,教学过程既是学生认知过程,又是学生思维的发展过程。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设计学习的情境,提供全面、准确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这样既掌握了数学知识,又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如:在教学加减法与乘除复合应用题时,笔者是这样设计的:

⒈精心设计复习题,为学生主动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复习旧知,是为了学习新知铺路搭桥。

⒉教学时采用先试后评的办法,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教师首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对学生的想法、做法给予鼓励,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给学生提供创新的保证。

⒊例题与准备题加以比较,有助于知识的深化,提高自主学习效果

在学生把例题做出后,我引导学比一比、议一议:例题与复习题与什么区别与联系?通过学生的观察、回答,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解答例题的关键所在,使知识更深刻化。这样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议论得到结论,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还培养了学生思维深刻性等良好的思维品质。

⒋学生自己进行课堂小结,既有助于知识的巩固,有可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在学生解答出例题后和把例题与准备题比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板书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解答的关键是什么?让学生回答,相互补充,力求完整正确,通过学生归纳本课内容,使学生更清楚地知道今天这节课到底学了什么知识——加、减法与除法复合的应用题。通过对解题关键的归纳,使学生对这类应用题的条件、问题以及解决方法的理解更加深刻。自己小结、相互补充、共同完善,比教师小结更易于被学生所接受,同时,也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按照新课程的要求,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和探究的时空,促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这样,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就得到培养,从小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猜你喜欢

动脑例题能力
看谁填的快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动手动脑DIY蚕宝宝
由一道课本例题变出的中考题
一道课本例题的变式拓展
例说复习课中例题的选编
动手动脑多快乐
动脑填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