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舌下免疫治疗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L-17、IL-21及BATF表达的影响

2016-10-21杨庆军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25期
关键词:变应原舌下变应性

杨庆军

舌下免疫治疗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L-17、IL-21及BATF表达的影响

杨庆军

目的 研究舌下免疫治疗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 (IL-17)、白细胞介素21(IL-21)及B细胞活化转录因子(BATF)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5月58例AR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观察组采用舌下含服免疫治疗,对照组采用皮下注射免疫治疗,比较两组的IL-17、IL-21及BATF表达。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IL-17、IL-21、BATF表达分别为(19.65±4.23)pg/m l、(74.19±22.08)pg/m l、(1.13± 0.45)低于对照组的(29.14±5.36)pg/m l、(86.52±24.43)pg/m l、(1.95±0.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舌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可以作用于BATF环节,减少IL-17、IL-21等炎症介质的产生,改善患者的过敏症状。

变应性鼻炎;舌下免疫治疗;炎症介质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即过敏性鼻炎,是一种由基因与环境互相作用而诱发的多因素疾病[1]。目前AR的主要治疗手段为皮下注射免疫治疗(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SCIT)和舌下含服免疫治疗(sublingual immunotherapy,SLIT),SLIT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变应原特异性免疫疗法,得到临床医学的验证和支持[2]。目前针对舌下免疫治疗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L-17、IL-21及BATF表达的影响研究较少,因此本文选取我院5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舌下免疫治疗,就研究结果探讨舌下免疫治疗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L-17、IL-21及BATF表达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纳入标准

(1)符合《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中相关诊断标准[3],确诊为持续性中重度AR的患者;(2)1个月内未接受糖皮质激素、抗过敏等药物治疗的患者;(3)无相关药物过敏史或禁忌史的患者;(4)患者或其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排除标准

(1)伴有其他过敏性疾病;(2)伴有其他全身免疫性疾病;(3)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4)因各种原因拒绝配合调查研究者。

1.3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5月58例AR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纳入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观察组:17例,女12例,年龄15~53岁,平均(34.58±18.26)岁,病程1~12年,平均(6.72±5.11)年。对照组:男20例,女9例,年龄12~52岁,平均(32.64±19.36)岁,病程1~13年,平均(7.43±5.52)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4方法

观察组采用SLIT治疗: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国药准字S20060012,生产单位:浙江我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 min后吞咽,1次/d,分递增期和维持期2个阶段。第1周、第2周、第3周分别使用1号(蛋白浓度1 μg/ml)、2号(蛋白浓度10 μg/m l)、3号(蛋白浓度100 μg/ml),第1~7天均按1、2、3、4、6、8、10滴顺序服用;第4~5周用4号(蛋白浓度333 μg/ml),3滴/次;第6周后用5号(蛋白浓度1 mg/m l),2滴/次,疗程为3个月。年龄<14岁的患儿递增期使用1~3号,维持期使用4号,用法用量同前。

对照组采用SCIT治疗:皮下注射屋尘螨变应原制剂(注册证号S20090048,丹麦ALK公司),分递增期和维持期2个阶段。递增期1次/周,剂量递增20、40、80、200、400、800、2 000、4 000、8 000、10 000、20 000、40 000、60 000、80 000、100 000 SQ-U,共计15周;维持期从17周开始,维持剂量100 000 SQ-U注射1次(1 ml),1次/4周,随后1次/6周,两阶段共计注射31次。

1.5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的IL-17、IL-21及BATF表达。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IL-17、IL-21、BATF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IL-17、IL-21、BATF表达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IL-17、IL-21、BATF表达的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P<0.05

观察组   对照组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IL-17(pg/m l) 41.55±7.08 19.65±4.23*# 42.25±8.49 29.14±5.36* IL-21(pg/m l) 164.48±47.15 74.19±22.08*# 163.27±45.28 86.52±24.43* BATF m RNA 5.66±1.32 1.13±0.45*# 5.49±1.67 1.95±0.72*指标

3 讨论

AR是发生于鼻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炎性疾病,常见过敏原有灰尘、尘螨、花粉、动物皮毛、冷空气等[4]。AR的临床症状为喷嚏、鼻涕、鼻塞、鼻痒、嗅觉减退,可能引发中耳炎、支气管哮喘等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与生活[5]。SCIT是治疗AR的传统治疗方式,具有良好的疗效,但也存在着不良发应率较高、操作复杂等问题[6]。SLIT在拥有稳定疗效的同时,对患者刺激作用下,过敏反应少,使用简便,可在家自行使用,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7]。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IL-17、IL-21、BATF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顾晓[8]等探讨SLIT治疗AR的临床效果,认为SLIT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鼻部症状,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症状。金新[9]等评价SLIT治疗中重度AR患者的疗效,认为SLIT治疗后AR患者的喷嚏、鼻塞、鼻痒、疼痛等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SLIT治疗AR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研究表明,IL-17是由T细胞产生的一种前炎症细胞因子,是T细胞诱导的炎症反应早期启动因素,不仅是机体抗感染的重要成员,而且与自身免疫的调节密切相关。Th17细胞通过效应细胞因子IL-17、IL-21在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显著的促进炎症作用,而BATF mRNA对Th17细胞分化起重要作用[10]。在免疫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的BATF、IL-17、IL-21与AR的发生紧密相关。SLIT治疗AR可以显著降低BATF、IL-17、IL-21水平,阻止致炎生物学效应,调节变应原特应性抗体反应,减少炎症细胞的聚集和活化,通过激活免疫调节机制,诱导免疫耐受,减少炎症介质释放,抑制变态反应。

综上,SLIT可以减少炎症介质的分泌,改善AR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1]穆妮热·穆合塔尔,姜孝芳,杨清,等. 新疆伊犁地区变应性鼻炎流行病学调查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2013,16 (17):2010-2012.

[2]李华斌. 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及诊治进展[J].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4,49(4):347-352.

[3]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 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2004年,兰州)[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5,40(3):166-167.

[4]黄晓红,张冠荣,麦韵屏,等. 广东地区体检人群变应性鼻炎患病率及变应原谱分析[J].广东医学,2013,34(13):1964-1966.

[5]张念武,董曦文,王利霞,等. 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及影响因素[J].山东医药,2014,54(13):78-79.

[6]王鹏,谢晓凤,罗雪梅,等. 变应性鼻炎(AR)患者尘螨变应原皮下免疫治疗(SCIT)和舌下免疫治疗(SLIT)的对照研究[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4,41(4):534-539,550.

[7]李静,滕尧树,韩加辉,等. 舌下免疫治疗在变应性鼻炎中的依从性和安全性分析[J].医学研究杂志,2013,42(8):105-108.

[8]顾晓,陈彦林. 舌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分析[J].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6,30(1):17-20,25.

[9]金新,王君影,顾东升,等. 舌下免疫治疗尘螨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分析[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3,23(15):83-85.

[10]刘卫卫,王洪琴,李健,等. 外源性IL-10对变应性鼻炎大鼠Th细胞和Th17细胞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J].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14,34(11):839-843.

The Effect of Sublingual Immunotherapy on Serum IL-17, IL-21 and BATF Ex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Allergic Rhinitis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sublingual immunotherapy on serum interleukin 17 (IL-17), interleukin 21 (IL-21) and B cell 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BATF) ex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allergic rhinitis. Methods 58 cases of AR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2 to May 2014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 and were random 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29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sublingual immunotherapy,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hypodermic injection immunotherapy, IL-17, IL-21 and BATF expression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 lts IL-17, IL-21, BATF express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he treatment were (19.65±4.23)pg/m l, (74.19±22.08)pg/m l, (1.13±0.45)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signif 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29.14±5.36)pg/m l, (86.52±24.43)pg/m l,(1.95±0.72)],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 cant (P<0.05). Conclusion Sublingual immun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allergic rhinitis can be applied to BATF segment, reduce the production of IL-17, IL-21 and other infammatory mediators, improve allergic symptoms of patients.

A llergic rhinitis, Sublingual immunotherapy, Inflammatory mediators

R 765

A

1674-9308(2016)25-0078-03

10.3969/j.issn.1674-9308.2016.25.047

河南省周口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河南 周口466000

YANG Qingjun Department of 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 The Central Hospital of Zhoukou City, Zhoukou He'nan 466000, China

猜你喜欢

变应原舌下变应性
生物制剂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变应性鼻炎患者食物变应原分布特点分析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变应性鼻炎的变应原组分诊断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误诊变应性鼻炎一例
舌下片,舌下用
舌下片,舌下用
武汉地区545例过敏性疾病患者变应原谱检测结果分析*
Ⅰ型变态反应疾病中特异性IgE变应原引起的单一致敏和多重致敏的变应原分布特征研究*
舌下用药,避免“首过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