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差异视角下英语学习风格的实证分析

2016-10-18陈小娟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文理科右脑理科

陈小娟

(泉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学科差异视角下英语学习风格的实证分析

陈小娟

(泉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对288名非英语专业文理科大学生的英语学习风格偏好和学习成绩的实证研究发现:文科学生英语学习风格的偏好为理智型、视觉型、内向型和混合脑使用型,理科学生的偏好为成就动机型、理智型、内向型、视觉型、审慎型和右脑使用型;文科学生的学习成绩显著高于理科学生。文理科学生英语学习风格的形成既与传统课堂教学氛围有关,也受各自学科学习习惯的影响。文科生的英语学习成绩与混合脑使用型学习风格正相关,而理科生的英语学习成绩与右脑使用型学习风格正相关。

英语学习;学习风格;学科差异;实证分析

学习风格一词最早于1954年由美国学者哈伯特·塞伦(Herbert·Thelen)提出,Keef[1]和Curry[2]等人对其定义和特征提出了各自独特的见解。我国学者谭顶良将学习风格界定为:“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3]。

近年来,不少国内学者开始对学习风格进行研究[4-10],但研究存在着一些局限:首先,这些研究问卷均为国外学者针对国外语言学习者所编制的;其次,在基于文理科的学科差异视角下的英语学习风格研究中,有限地集中在视听动觉方面的研究,较少涉及大脑左右半球协调运用在二语学习中的影响。本文采用中国学者冯立光在2002年设计的学习风格调查问卷(LSS)[11],从学习动机、感知偏好、信息加工方式、问题解决方式、大脑单侧优势、性格倾向等角度分析非英语专业文理科大学生的英语学习风格。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本研究的受试对象均来自福建省某高校的三年级非英语专业学生,共288名,年龄在20至23周岁。由于现在大学部分专业文理兼收,因此本调查受试对象中的136名文科学生均来自典型的文科专业——中文和历史专业,这两个专业入学招生仅面向中学文科生,152名理工科学生则来自于典型的理科专业——物理和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入学生源为中学理科生。

(二)研究工具

研究采用冯立光设计的学习风格调查问卷(LSS)收集资料,调查被试学生的学习风格。冯立光在国内外学习风格理论及实践基础上,编制了一套更符合中国大学生的学习风格测量问卷——《大学生学习风格调查问卷》。为了保证学习风格问卷的效度,冯立光就基于学习指导的学习风格测试应包含哪些因素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查,向国内26所高校中从事学习科学理论研究和开设学习指导课的专家发出了调查问卷,征求专家对各种要素的重要度的评价。调查问卷的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081 6,经检验,X2= 31.34(df=16),表明从总体上说评价的结果是一致的,结论的可靠度为95%。因此可以认定该调查问卷具有很高的信度和效度。本调查以受试学生英语四级考试成绩作为衡量他们学习成绩高低的依据,因为英语四级考试是全国统一的最为规范最为严格的测试,具有最高的可信度。

(三)数据整理与加工

研究问卷由英语任课老师在课堂上随机发放给受试学生,经详细说明后,由学生自行填写。本研究利用SPSS(13.0)软件对有效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首先将被试对象分为文科和理科两个组进行数据分析,然后调取两组被试同一场四级考试的成绩,将成绩高于480分的学生分为高分组,成绩低于400分的为低分组,最后从学习风格的多个维度上对被试对象的语言学习成绩进行相关分析,并在描述性统计方法的基础上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

二、 结果与分析

(一)文理科学生语言学习风格对比

1.文科学生语言学习风格

文科学生学习风格的描述性统计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1~2所示。

表1 文科学生学习风格的描述性统计

表2 文科学生学习风格的配对样本T检验

*表示P<0.05,意为显著;**表示P<0.01,意为高度显著。

由表1~2可见,136名被试文科学生整体上偏好的学习风格为:视觉型、听觉型、理智型、内向型和混合脑使用型。统计学中,T值为前后两组均值差,当T值为负值则表明前面一组样本的均值低于后面一组的均值;P值(显著值)小于0.05时,表明两组均值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值(显著值)小于0.01时,表明两组均值差具有高度显著意义。如表2中,听觉型-视觉型的T值等于-2.497,负值说明听觉型的均值低于视觉型,而且该组对应显著值P=0.014,说明差异具有显著意义,可以断定被试文科学生的视觉偏好高于听觉偏好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听觉型-触觉型的T值为正值,其对应的P值为0.000,具有高度显著意义,故可断定被试文科学生的听觉偏好极大地高过触觉偏好;视觉型-触觉型的T值为正值,P=0.000也可断定被试文科学生的视觉偏好极大地高过触觉偏好,因此最终可得出:在感知渠道的维度上,被试文科学生的整体偏好为视觉型和听觉型。在性格倾向方面,文科生的偏好是内向型和理智型(P=0.003<0.01,P=0.000<0.01)。在这两个维度上的调查结果基本和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李冬耘等[12]认为,大部分学生使用两种渠道感知信息,视觉、听觉是学生采用的主要感知渠道。樊淑玲[13]也发现中文专业的学生在性格倾向上偏好内向理智型。而在大脑半球优势上,文科生的偏好是混合脑型而非左脑型或右脑型(P=0.000<0.01)。这组检测数据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相关维度实证数据较少的不足。

2.理科学生语言学习风格

理科学生学习风格的描述性统计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3~4所示。

表3 理科学生学习风格的描述性统计

表4 理科学生学习风格的配对样本T检验

*表示P<0.05,意为显著;**表示P<0.01,意为高度显著。

由表3、表4可见,被试的152名理科学生的学习风格偏好为成就动机型(P=0.000<0.01)、理智型(P=0.000<0.01)、内向型(P=0.003<0.01)、视觉型(P=0.003<0.01,P=0.000<0.01)、审慎型(P=0.023<0.05)和右脑使用型(P=0.004<0.01)。对比其他研究者的文献,本研究的发现与他人的研究成果有部分相似。吴丽林[6]在对理工科的学生进行风格调查时发现,理科学生的学习风格偏好为视觉型、独自型、审慎型;陈聪[14]则认为理科学生倾向于个人学习型和个人操作型,但二者的研究在成就动机和大脑优势这两个维度上均未体现,这应该与他们选用的调查工具有关。

总而言之,在感知和性格这两个维度上,文理科学生的偏好是一样的,都是视觉型、理智型和内向型,这与其他研究结果相一致。Barbe&Milone[15]认为,“视觉/语言表达”维度会影响学生的信息接受方式,大多数大学生的学习风格都是视觉型。姚孝军等[7]44也发现大部分受试者都是视觉型的学习风格。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应该借助图片、动画、录像、电影等加强视觉信息的输入。而且笔者认为,文理科学生共有的内向型、理智型的风格偏好与国内传统的课堂教学氛围有直接关系。在我国,从幼儿园到中学,老师基本上都要求课堂要遵守纪律,保持安静,因此学生的行为受到严格的控制,循规蹈矩,大部分学生的这一倾向到了大学阶段已基本定型。

在左右脑使用这一维度的偏好上,文理科学生表现出显著差异。文科学生偏好混合脑使用型,而理科学生偏好右脑使用型。笔者认为,文科生偏好混合脑使用型和他们长期的文科学习习惯有关联。尤志珺等[16]研究认为,左半脑中枢神经系统主导汉语语法的加工过程,右半脑中枢神经系统帮助整体加工过程。因此,在整个汉语语法的认知过程中,左右脑的合作是必不可缺的。理科生偏好右脑,可能与他们的理科学习习惯和长期的业余爱好有关系。一般认为,右脑负责掌管类别、图形、空间、绘画和形象的识别。理科生经常做实验,画图,完成实验报告,这些活动极大地锻炼了他们的右脑。笔者通过口头交谈的方式,了解到理科学生们的课余时间经常就是玩电脑游戏或者进行体育运动,这些行为都对右脑思维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冯文汇[17]研究认为,有许多证据证明运动是保持右脑机能、促进右脑发展的有效手段。

(二)文理科学生学习风格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

为了检验对比文理科学生的整体学习成绩差异,笔者以被试学生统一参加四级考试的成绩为标准,对文理两组学生进行了统计学的描述性统计和独立样本检测。文理科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成效独立样本检测结果如表5~6所示。

表5 文理科学生学习成绩分组统计情况

表6 文理科学生学习成效独立样本检测

*表示P<0.05,意为显著。

由表5 可见,文科学生的平均成绩约为413分,远远高于理科生(约400分) ;表6数据也表明,文理科学生在学习成绩平均值上的差异是显著的(P=0.047<0.05; P=0.042<0.05)。这个发现和文献[14]的研究结果相似,也和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观察结果相符合。

为了更进一步地调查文理科学生在动机、感知、个性和大脑半球使用等方面的偏好与他们的学习成绩的相关性,本文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进行检验,结果如表7所示。

表7 文理科学生英语学习成绩与学习风格的Pearson相关系数对比

*表示P<0.05,意为显著;**表示P<0.01,意为高度显著;R值表示皮尔逊相关系数。

由表7可见,文科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与听觉型(R=0.182,P=0.041<0.05)、混合脑使用型(R=0.307,P=0.000<0.01)显著正相关,与左脑型(R=-0.291,P=0.001<0.01)和右脑型(R=-0.241,P=0.007<0.01)显著负相关;理科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只与右脑型(R=0.232,P=0.005<0.01)显著正相关,与混合脑(R=-0.218,P=0.008<0.01)负相关。

虽然在大脑两半球机能的研究上,相对一致的看法认为,人脑在进行言语及相关高级心理活动时存在机能明显偏于一侧的现象,即左脑半球是言语活动的优势半球,而右脑半球则是各种非言语机能活动(图像感知和记忆、空间知觉和操作、音乐感知和记忆及情绪活动等)的优势半球,但郑朝晖等[18]研究发现,大脑两半球加工功能方式存在差异:继时加工较多地发生在左半球,而同时加工较多地在右半球。语言就其性质而言是有序的,词序、句法等不能一下子得到加工,故左半球的序列加工风格与语言的有序性相一致,因此在语言学习方面要取得较高的学习成就,必须同时具有两种较高水平的信息加工技能。

然而,理科生在左右脑偏好上是右脑型,而且检验结果也发现右脑使用偏好与其英语学习成绩是呈正相关的,本研究数据还显示他们的英语学习成绩明显低于文科学生。这是因为,我国在语言教育过程中往往更重视发挥左脑的功能,而忽视开发右脑的潜能。贾冠杰[19]指出,多年来我国外语教育存在着重抽象、轻形象,重分析、轻直觉,重理性、轻感性教育问题,即重左脑、轻右脑的教育。传统的外语教学有利于左脑的开发,偏重于学生的阅读、书写能力的提高,强调知识的传授和严谨的逻辑推导过程。李勇等[20]认为,大脑左侧半球主导语言认知功能,右侧大脑半球仅是不同程度地参与该过程,右侧半球只与执行英语任务作业机制与第二语言的熟练程度相关。这就解释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发现的一个现象,即在理科学生中英语学习往往会出现极好和极差两个极端,二语掌握得越好的人其右脑参与度越高。当前,从英语教材的编制到学校的教育行为多鼓励左脑行为,学生左脑训练活动大大超过右脑训练活动,理科学生在外语学习上被迫经常使用左脑,而右脑功能却备受压抑。由此可以解释本研究被试中的理科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成绩显著低于文科学生的学习成绩的现象。因此,只有当理科学生的右脑得到合理开发,他们的学习风格的偏好才能与他们的外语学习成绩呈现积极的正相关。因此,我们在外语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运用开发右脑潜能的教育模式,尤其是当我们面对的是偏好右脑思维的理科学生时,更要重点实施右脑教育,尽量使其发挥右脑优势潜力。

三、结论

综上所述,本研究主要得到如下结论:

(1)文科学生的学习风格偏好为理智型、视觉型、内向型和混合脑使用型,而理科生的学习风格偏好为成就动机型、审慎型、理智型、视觉型、内向型和右脑使用型。值得注意的是,在左右脑的使用偏好上,文理科学生存在很大差异。

(2)文理科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明显差异,文科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显著高于理科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

(3)文理科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和大脑半球的使用偏好均有着显著的关系,文科生的英语学习成绩与混合脑的使用正相关,理科生的英语学习成绩与右脑型正相关。

[1]KEEFE J W.Assessing student learning styles:an overview on student learning styles and brain behavior[C].Reston:NASSP,1982:44.

[2]CURRY L.An organization of learning styles theory and constructs[C].Montreal,Quebec: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1983.

[3]谭顶良.学习风格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12.

[4]雷沛华.大学生外语学习风格实证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20(7):107-110.

[5]欧美荣.学习风格对外语学习策略的选择和运用的影响[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60-162.

[6]吴丽林,王菲.理工科大学生英语学习风格与教学策略关系研究[J].外语界,2009(5):50-59.

[7]姚孝军,陈静,杨亚敏.英语学习者学习风格的实证研究[J].外语界,2010(3):43-50.

[8]刘铁梅.学习风格、教学风格与外语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1):96-102.

[9]王栋,戴炜栋.学习风格与二语学习任务相关性[J].外语界,2013(1):28-35.

[10]易红波,裴学梅.场依存认知风格对高职院校学习者英语听说能力的影响[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6(6):111-116.

[11]冯立光.基于学习指导的学习风格测试软件的研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7(2):56-60.

[12]李冬耘,毕丽.学习风格与英语学业成绩[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1):36-39.

[13]樊淑玲.不同专业大学生语言学习风格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6):650-655.

[14]陈聪,马洪.文理科学生学习风格异同与外语教学对策之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28(8):37-38.

[15]BARBE W,MILONE M N.What we know about modality strengths [J].Educational Leadership,1981(2):378- 380.

[16]尤志珺,毛善平,王国瑾,等.左半球脑卒中后汉语缺失患语法者功能词的理解障碍[J].中国临床康复,2005,9(33):4-5

[17]冯文汇,梁蕾,朱荷芳.开发右脑潜能促进智力发展[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6):37-40.

[18]郑朝晖,李惠红,廖明福.左右脑半球功能研究和语言学能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8,8(3):124-128.

[19]贾冠杰.认知神经科学与双脑外语教育模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2):20-22.

[20]李勇,谢鹏,吕发金,等.英语单词语义理解脑区激活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6,31(2):211-214.

(责任编辑李宁马诚)

A Study on the Language Learning Style of the Students fromDifferent Academic Disciplines

CHEN Xiaoju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Quanzhou Normal University,Quanzhou 362000,China)

A study of the learning styles and English learning achievements of 288 liberal arts and science students respectively revealed that liberal arts students tend to be sensing,visual,introverted and mixed-brained in learning,whereas science students prefer need-to-succeed motivation sensing introverted,visual,reflective and right brained style in learning. Arts students have significantly higher achievements than science students. The difference in their learning styles can be traced to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pattern and difference in discipline habits. Positive correlation is found between the language achievements and mixed brain for liberal arts students,while language achievement has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anguage achievements and right brain for science students.

language study;learning style;academic discipline difference;empirical analysis

2016-03-04

2016-07-21

泉州师范学院校自选课题(2014SK11)

陈小娟(1978-),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二语习得理论与实践。E-mail:705834694@qq.com

H319

A

1673-4432(2016)04-0085-07

猜你喜欢

文理科右脑理科
和理科男谈恋爱也太“有趣”啦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学校召开文理科学报编委会换届会议暨学校一流期刊建设座谈会
高中数学如何加强右脑开发
2017年天津卷理科第19题的多种解法
多媒体教学对文理科专业的不同影响和改进措施
高二学生的理科态度及性别刻板印象对文理分科的影响
不同水平城市初中生的内隐学科
右脑开发是谎言
不服输的理科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