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岗位表现及培养策略研究

2016-10-14王陪航杜凤伟闫志利

职业技术教育 2016年18期
关键词:职业能力中职学生培养策略

王陪航?杜凤伟?闫志利

摘 要 参照德国职业能力分类方法,将中职毕业生职业能力设定为6项二级指标和24项三级指标,在全国8省(市)用人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中职毕业生职业能力二级指标均达到重要程度,但岗位表现尚有较大提升空间;中职毕业生职业能力部分三级指标远未达到用人单位的期望要求;不同省份、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用人单位对中职毕业生职业能力部分指标的评价存在显著差异。加强中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需要中职学校明确培养重点,做到循因施策,强化就业指导,深化校企合作,拓展区域合作。

关键词 中职学生;职业能力;岗位表现;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18-0060-06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转型及新型产业的快速发展,用人单位更加重视中职毕业生的职业能力。一般认为,职业能力指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和心理特征等的集合[1],表现于工作岗位,也直接反映了劳动者的就业能力。中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具有较强职业能力的生产、管理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确保毕业生顺利就业,是中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已有关于职业能力的研究,多聚焦于课程开发与专业教学等视角,有关中职毕业生岗位表现的研究较少。由于职业能力只有在工作岗位上才能得以全面展示,因此探究中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现状,必须基于中职毕业生的岗位表现状况实施。本研究以德国职业能力分类方法为依据,面向全国8省(市)用人单位调查了中职毕业生职业能力的岗位表现状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职学校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具体策略。

一、调查与分析方法

(一)调查方法

1.问卷设计

参照德国职业能力分类方法[2],将职业能力分为基本职业能力和关键职业能力2项一级指标。在一级指标下,设置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3项二级指标,分别命名为专业基本职业能力、方法基本职业能力、社会基本职业能力、专业关键职业能力、方法关键职业能力和社会关键职业能力。

通过走访部分中职学校教师和企(事)业等用人单位管理人员,确定了各项二级指标的内涵。而后,将相近内容进行整合,形成具体问项,编制《中职毕业生职业能力调查问卷》。检验结果表明,该问卷具有较高的效度与信度。调查问卷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用人单位基本情况,内含单位所在地、单位类型、单位所属行业3个问项;第二部分为用人单位对中职毕业生职业能力评价,内含2项一级指标、6项二级指标和24项三级指标。采用李克特五级评定法[3],将三级指标的重要程度、岗位表现情况分为“很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很不重要”以及“很强”“强”“一般”“弱”和“很弱”等5个级别;第三部分为开放性问题,列于问项之后。

2.调查实施

调查面向中职毕业生就业的各类单位,涉及发达地区的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沿海地区的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中部地区的河南省、山西省等8个省(市)。

为确保调查的有效性,确定被调查单位近5年内聘用中职毕业生应超过50人以上,评价人应为与中职毕业生直接接触的人力资源主管、车间主任或班组长等。调查共发放问卷1340份,收回1340份,回收率为100%;确定有效问卷1288份,有效率为96.12%。

(二)分析方法

采用李克特量表5级评分法,3分为中间程度,即“一般”。若高于本级0.5分以上(不含),则认为趋于上一级程度,若高于本级0.5分以内(包含),则认为本级程度。按各问项的重要程度、表现级次从高到低、从强到弱等分别赋值5分、4分、3分、2分、1分。利用Excel软件,对问卷获取的相关信息进行整理、汇总,建立了数据库。运用SPSS19.0软件对各省市企事业用人单位对中职毕业生各项职业能力的重要性及评价结果进行了独立样本卡方检验,运用曼—惠特尼(Mann- Whitney)U检验法进行了非参数检验[4],明确了不同省份、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用人单位对中职毕业生职业能力各项指标的重视程度、中职毕业生各项职业能力指标的岗位表现情况以及二者之间的差异。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问卷分布情况

在1288份有效问卷中,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分别为116份、116份、168份,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分别为140份、208份、128份,河南省、山西省分别为192份、220份。

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将中职毕业生就业单位分为11种类型。在1288份有效问卷中,私营企业为512份,有限责任公司、国有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为168份、152份、124份,其他7类企事业单位332份。

根据《国家统计局行业分类标准》,将中职毕业生就业行业分为18个(国际组织无中职毕业生就业)。在1288份有效问卷中,制造业380份,批发与零售业、建筑业、住宿与餐饮业分别为148份、100份、92份,其余问卷分布于其他14个行业。

(二)指标重要程度

中职毕业生职业能力指标重要性及岗位表现情况评价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可见,问卷设定的6项职业能力二级指标的重要程度在4.293~4.500分之间,说明用人单位均认为中职学生各项职业能力二级指标“重要”。其中,专业关键职业能力得分最高,且标准差最小,说明其重要性已形成广泛共识。

问卷设定的24项职业能力三级指标重要程度在3.845~4.773分之间。其中,职业道德、信息处理能力、统筹规划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安全意识5项指标均在4.50分以上,趋于“很重要”程度,说明受到用人单位的格外关注;创新能力、环境意识2项指标均在4.0分以下、3.5分以上,趋于“重要”程度;其他17项职业能力三级指标得分均在4.0以上、4.5分以下,处于“重要”程度。由此推断,用人单位格外看重中职毕业生职业道德、信息处理能力、统筹规划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安全意识5项指标,而对创新能力、环境意识等指标要求相对较低。

(三)总体岗位表现

由表1可见,中职毕业生6项职业能力二级指标表现在3.493~3.675分之间,均未达到“强”的程度。其中,方法基本职业能力表现在3.5分以下,处于“一般”程度。其他二级指标表现均高于3.5分,趋于“强”的程度。说明中职毕业生仅能满足用人单位的一般要求,职业能力尚有较大提升空间。中职毕业生各项职业能力二级指标表现在3.264~4.053分之间,平均为3.845分,趋于“强”的程度,说明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基本认可。其中,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达到4.053分,处于“强”的程度,其他职业能力均超过3.50分、低于4.0分,趋于“强”的程度。专业知识、人格素养、基础知识、分析综合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6项三级指标得分均未超过3.5分,处于“一般”程度,需引起中职学校的高度重视。

(四)基本职业能力

1.具体表现

(1)专业基本职业能力

由表1可见,中职毕业生专业基本职业能力指标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其中,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分别达到“强”的程度、趋于“强”的程度。而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均在3.5分以下,处于“一般”程度,中职学校应进一步加强学生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学习。

(2)方法基本职业能力

由表1可见,中职毕业生方法基本职业能力从高到低依次为:解决问题能力、学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其中,解决问题能力和学习能力均在3.5分以上,处于“强”的程度。组织管理能力低于3.5分,处于“一般”程度,需要中职学校加强学生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工作。

(3)社会基本职业能力

由表1可见,中职毕业生社会基本职业能力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职业道德(3.752分)、环境意识(3.677分)、人际交往能力(3.665分)、团结协作能力(3.615分)。各项指标得分均超过3.5分、低于4.0分,趋于“强”的程度,但距离“强”的标准(4.0分)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2.差异分析

(1)不同省份用人单位评价

分析结果表明,在基本职业能力所包含的11项三级指标中,专业知识、专业实践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学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职业道德和环境意识7项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发达地区省市对中职毕业生专业知识、实践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职业道德等指标的评价普遍较高,而沿海省份和中部省份差异则不明显。

(2)不同类型用人单位评价

分析结果表明,在基本职业能力所含的11项三级指标中,仅计算机基本操作和专业实践操作能力2项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中职毕业生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和专业实践操作能力得到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联营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等8类用人单位的共同认可,而进入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合作企业和其他企业类型的中职毕业生尚有提升空间。

(3)不同行业用人单位评价

分析结果表明,在基本职业能力11项三级指标中,仅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和环境意识等项指标评价存在显著差异(P<0.05),说明不同行业对中职毕业生环境意识具有不同的要求。

(五)关键职业能力

1.具体表现

(1)专业关键职业能力

由表1可见,中职毕业生专业关键职业能力4项指标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安全意识、工作适应能力、统筹规划能力、工作效率,均趋于“强”的程度。其中,安全意识得分最高,这与用人单位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情况联系较为紧密。

(2)方法关键职业能力

由表1可见,中职毕业生关键职业能力4项指标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信息处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其中,信息处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2项指标高于3.5分,趋于“强”的程度。分析综合能力、创新能力2项指标均高于3.0分、低于3.5分,仅处于“一般”水平。中职学校应切实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等的培养工作。

(3)社会关键职业能力

由表1可见,中职学生社会关键职业能力5项指标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语言及文字表达、社会责任感、积极上进、心理素质、人格素养。其中,语言及文字表达、社会责任感、积极上进、心理素质等项指标均超过3.5分、低于4.0分,趋于“强”的程度。人格素养指标得分低于3.5分、高于3.0分,仅处于“一般”水平,应引起中职学校的高度重视。

2.差异分析

(1)不同省份用人单位评价

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省份在中职毕业生关键职业能力评价的13项指标中,工作适应能力、统筹规划能力、工作效率、安全意识、分析综合能力、创新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心理素质等9项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北上广”和沿海省份对中职毕业生关键职业能力相关指标评价分数较高。

(2)不同类型用人单位评价

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单位在关键职业能力13项指标中,仅有信息处理能力和心理素质2项指标存在显著差异。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联营企业、有限公司和外商投资企业用人单位评价较低,其余类型用人单位评价较高。中职学校应依据毕业生就业意愿,分别实施相关教育策略。

(3)不同行业用人单位评价

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行业类型单位对中职毕业生关键职业能力各项指标的评价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六)表现状况与重要程度比较

运用曼—惠特尼(Mann-Whitney)U检验法进行的两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结果表明,统计量Z(得分)均为负值,相伴概率均小于0.01。说明用人单位对中职毕业生职业能力的重视程度与中职毕业生各项职业能力的岗位表现情况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由此确定,中职毕业生各项职业能力指标均未达到用人单位的期望要求。差异较小的前5项指标依次为环境意识、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心理素质、基础知识和积极上进,差异较大的前5项指标依次为职业道德、统筹规划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专业实践操作能力。

三、调查结论及对策

(一)调查结论

1.用人单位对中职毕业生职业能力的需求

服务社会是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职能,满足用人单位需求是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在基本职业能力方面,用人单位均认为中职学生基本职业能力各项指标“重要”,更加看重社会基本职业能力,专业基本职业能力次之,而后是方法基本职业能力。问卷设置的基本职业能力11项指标中,职业道德和实践操作能力2项指标趋于“非常重要”的程度,其他9项为“重要”或趋于“重要”程度。在关键职业能力方面,用人单位均认为中职学生关键职业能力各项指标“重要”,更加看重专业关键职业能力,社会关键职业能力次之,而后是方法关键职业能力。问卷设置的关键职业能力13项指标中有信息处理能力、统筹规划能力和安全意识等3项指标趋于“非常重要”的程度,其他10项为“重要”程度或趋于“重要”程度。

可见,用人单位对中职学生基本职业能力的要求强调社会性,对关键职业能力的要求强调专业性。在基本职业能力方面,用人单位格外重视中职毕业生的职业道德和实践操作能力;在关键职业能力方面,用人单位格外重视中职毕业生的信息处理能力、统筹规划能力和安全意识。以上,应作为中职学校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点。

2.中职毕业生职业能力的岗位表现情况

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在校期间是潜在的,只有走向工作岗位后才能完整地表现出来。因此,用人单位评价中职学校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情况最有话语权。在基本职业能力方面,用人单位认为中职毕业生专业基本职业能力、方法基本职业能力和社会基本职业能力评价均处于“一般”和“强”之间,与用人单位期望还存在较大差距。其中,专业基本职业能力除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能够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外,其余3项指标均有较大提升空间。基础知识评价得分最低,既没有满足用人单位需求,也不利于中职毕业生实现可持续发展;方法基本职业能力中的组织管理能力趋于“一般”程度,职业道德评价分数较低,与用人单位期望差距较大。在关键职业能力方面,中职毕业生专业关键职业能力、方法关键职业能力、社会关键职业能力均趋于“强”的程度,尚有较大提升空间。创新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趋于“一般”的程度,人格素养指标得分最低。中职学校应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以及人格素养的培育工作。

3.中职毕业生职业能力与企业需求差异

明确中职毕业生基本职业能力岗位表现的现实状况,并与用人单位期望进行比较,可确立中职学校在学生基本职业能力培养方面的工作重点。在基本职业能力方面,用人单位对各指标重要程度的认知与中职毕业生的岗位表现情况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差异较大的四项指标分别为职业道德、解决问题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专业知识,中职学校应重点做好相关能力的培养工作。在关键职业能力方面,用人单位对各指标重要程度的认知与中职毕业生的岗位表现情况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差异较大的四项指标分别为:统筹规划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工作效率和安全意识,应引起中职学校的高度重视。

4.中职毕业生职业能力评价存在一定差异

不同省份、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用人单位对中职毕业生职业能力的评价存在一定差异。在基本职业能力方面,不同省份用人单位对中职学生基本职业能力所包含的专业知识、专业实践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学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职业道德和环境意识等7项指标的评价存在显著差异,“北上广”发达地区评价普遍较高;不同类型用人单位对中职学生基本职业能力所包含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2项指标的评价存在显著差异,均认可中职毕业生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不同行业用人单位对中职学生基本职业能力所包含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和环境意识2项指标的评价存在显著差异。在关键职业能力方面,不同省份用人单位对中职学生关键职业能力内含的工作适应能力、统筹规划能力、工作效率、安全意识、分析综合能力、创新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心理素质9项指标的评价均表现出显著差异,发达地区和沿海地区用人单位评价较高;不同类型用人单位对中职学生关键职业能力内含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心理素质2项指标的评价存在显著差异。

中职毕业生职业能力认知方面存在差异,一方面反映了不同行业、企业对中职毕业生职业能力的要求不同,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不同省(市)中职教育质量存在一定的差异。以此推断,发达地区及沿海地区中职毕业生职业能力表现好于其他地区。这可能与当地企业众多、校企合作紧密以及中职学校更为重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有关。

(二)对策建议

1.明确培养重点

依据本调查结论,中职学校应明确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工作重点和近期任务,做到基本职业能力强调社会性,关键职业能力强调专业性。工作重点应依据用人单位对中职毕业生职业能力的需求确定,在基本职业能力方面强调学生职业道德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关键职业能力方面强调信息处理能力、统筹规划能力和安全意识的培养。近期任务应依据“木桶理论”原理确定[5],围绕当前中职毕业生基本职业能力指标相对弱项做好在校生相关方面的培养工作。

2.做到循因施策

根据综合问卷开放性问题的回答情况,发现中职毕业生职业能力的岗位表现有其深层次根源。多数用人单位认为部分中职毕业生专业实践操作能力欠缺,关键在于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专业知识面窄,不能学以致用,且多以自我为中心。在关键职业能力方面,用人单位对中职毕业生的工作态度反映最为强烈,认为中职毕业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遇到挫折容易自暴自弃。中职学校应针对学生特点制定职业能力培养策略,并注意到职业能力各项指标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循因施策,整体提升。

3.强化就业指导

问卷开放性问题回答情况表明,中职学生就业后在角色转换方面出现问题较多,与在校期间职业生涯规划缺失有关。中职学校应结合当前就业形势,做好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对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应辅助进行各种职业测试,使学生全面了解自我,审视自我,为职业生涯规划奠定基础;对二年级学生,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就业做好各项准备;针对即将毕业的三年级学生,要加强就业辅导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择业观,建立终身学习理念,促进学生顺利实现就业。

4.深化校企合作

不同行业、企业对中职毕业生职业能力的要求不同。中职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加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力度,力求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与用人单位需求目标实现“零距离”对接。同时,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积极营造职业氛围,以文化环境熏陶中职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信念,树立职业理念。通过各种教育活动,逐步养成职业能力。此外,中职学校必须贯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转变职业教育培养“工具”人的目标取向[6]。所有教育教学计划必须着眼于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拓展区域合作

本调查结果表明,“北上广”等发达地区和沿海地区省份用人单位对中职毕业生部分职业能力指标评价较高,与其他区域省份表现出显著差异,这可能与该区域中职学校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有关。教育部等六部门制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明确指出,鼓励各地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深化区域内职业教育合作[7]。提升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也需要中职学校实施跨区域合作,促使先进地区中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经验实现共享。

参 考 文 献

[1]吴晓义.“情境—达标”式职业能力开发模式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2]徐国庆.职业教育原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3]彭云飞,沈曦.经济管理中常用数量方法[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

[4]DEVELLIS R F.量表编制:理论与应用(第2版)[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

[5]张爱民.木桶原理在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程学习评价中的应用[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5(10):137-139.

[6]于向宁. 从工具人到复杂人人性假设理论演进述评[J].商业时代,2008(35):10-11.

[7]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EB/OL].[2016-05-04].http://www. 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30/201406/170737.html.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Strategies and Job Performance of Students Professional Ability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Based on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Enterprises in 8 Provinces and Cities Nationwide

Wang Peihang, Du Fengwei, Yan Zhili

Abstract By reference to the classification method of professional ability in Germany,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the graduates professional ability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was conducted in the enterprises of 8 provinces and cities nationwide, with the investigational designation of 6 secondary index and 24 tertiary index.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econdary index of the graduates professional ability reached importance and the job performance has a large room to improve. Some tertiary index of graduates professional ability have not met the desirable requirements of enterprises. Some indexe evaluation on graduates professional ability from different provinces, different types and different industrial sectors varied significantly. To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graduates professional ability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the training emphasis needs to be clarified, and some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taking targeted strategies, enhancing career plan counseling, deepening school-enterprise and regional cooperation also should be taken.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students; professional ability; job performance; training strategies

Author Wang Peihang, postgraduate of Research Institut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Qinhuangdao 066004); Du Fengwei, postgraduate of Research Institut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Yan Zhili, Research Institut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猜你喜欢

职业能力中职学生培养策略
浅谈中职英语单词教学策略
浅谈如何培养中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浅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激发中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