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船政学堂的教育遗产

2016-10-14张祺午

职业技术教育 2016年18期
关键词:航海学堂福建

张祺午

1866年6月,时任闽浙总督左宗棠奏请于福建福州设立求是堂艺局,次年“求是堂艺局”搬至马尾,并改称船政学堂,由清廷船政大臣沈葆桢亲自督办。

福建船政学堂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其创办被认为是我国近现代性质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轫。为何会把150年前创办的福建船政学堂作为我国近现代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起点,综合学术界的各方观点,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虽然从创办时间上来看,京师同文馆创办于1862年,早于船政学堂,但从循旧例制定的章程,招收的学员、开设的课程等方面来看,其更像是一所培养通译人员的旧式书院,并不具备近代教育的基本特征。直到1867年12月,总理各国事务奕奏请在京师同文馆内增设天文算学馆后,方迈进了近代教育的门槛。

而福建船政学堂从专业设置上来看,分前后两个学堂。前学堂设制造专业,后学堂设驾驶、管轮专业。其后,前学堂增设绘事院,培养轮机设计人才;还附设艺圃,学徒方式培训造船工人。这种分系科、专业培养培训专门人才的方式在当时的中国可谓领风气之先。从课程体系上来看,船政学堂所开设的各专业公共必修课为外语(法文或英文)、算术、平面几何。另外,各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如制造专业着重学习微积分、物理、机械原理和工厂实习;驾驶专业着重学习球面三角、航海天文学、航海理论、地理等,在三年的理论学习之后,还必须参加两年以上的“练船”实际训练。由此看出,150年前的船政学堂已经为不同专业设计了比较完整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这已经十分符合18世纪西欧形成的近代性质的高等教育的特点。

因此,从以上各方面考量,船政学堂无疑在中国教育的历史长河中扮演了近代先驱者的角色。而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它对办学体制和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的现代性探索,所造就的一大批国之栋梁,成为创钜痛深的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思想与技术担当。为后世留下宝贵的遗产。

船政学堂实行的是工学紧密结合的厂校合一体制。清廷船政衙门同时创办船厂与学堂,监督既管学堂,又管工厂;教习既是教师,又是工程师;学生既学习,又承担生产任务。船政学堂各个专业都根据各自特点安排大量实习,如制造学堂的造机专业有蒸汽机制造实习课,驾驶专业学生,先学习基础课程和航海知识,然后上“练船学堂”学习航海术以及海战、射击术和指挥。据史料记载,船政学堂举办5年后,制造专业的学生,就有独立制作的能力。1875年开工建造的17号“艺新”轮船,就是由学堂第一届毕业生吴德章设计船体、汪乔年设计轮机与汽缸。至于驾驶专业学生,原定于5 年之内,达到能在望见陆地的沿海驾驶,实则在“练船”实习期间,早已远航公海了。福建船政学堂创办46年间,毕业生共629名。从数量看,似乎微不足道。但从质量看,这批学生对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发展,包括军事、经济以及文化、政治,都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们中,如萨镇冰担任船政要职,为中国早期海军骨干;如詹天佑从事经济建设,对中国近代实业的振兴做出重要贡献;如严复投身教育事业,成为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启蒙思想家。

船政学堂的办学实践不仅开出了近代科学技术文明之花,而且结出了人才培养和实业发展之果,其中渗透的科学实践精神、敬业求是精神和团结爱国精神,是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在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猜你喜欢

航海学堂福建
那个梦
断水三天的航海人
福建艺术战“疫”
航海博物馆
对2015年福建高考三角函数题的反思与别解
航海路线
森林学堂
宝宝国学堂
宝宝国学堂
航海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