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省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与趋势

2016-10-14罗丹

职业技术教育 2016年18期
关键词:体制机制广东省高职教育

罗丹

摘 要 分析第四至七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职教类获奖成果发现,与江、浙两省及全国总体情况相比,广东省高职教育教学成果围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这一核心主题,获奖数量增长迅速,获奖院校范围不断扩大,并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这一“主体性改革”方面实现了引领,在课程教学、实践教学等微观领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优势。但是,虽然部分院校获奖数量全国领先,高级别奖项仍相对较少,体制机制等“保障性改革”突破不多。结合全国高职教育发展及广东经济社会改革趋势,把握“升级”主题,创新产教融合机制,显著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是当前及下一阶段广东省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关键词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教学成果奖;体制机制;广东省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18-0047-05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成系统并在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方面产生明显成效的教学活动的表彰与奖励,是教育教学改革基本轨迹的重要展示,分析广东省高职类国家级教学成果获奖情况,对于研究广东省近年来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优势和不足,更好地把握改革趋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设计

1999年至今,我国高职教育快速发展,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全国高职教育教学成果奖也从与普通高校合并评选,发展为单列评选(含中职),获奖项数从1999年的12项扩大到2014年的451项。分析这十余年间的获奖成果,对于把握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典型意义。同时,高职教育的区域特点鲜明,省域比较有利于更好地把握区域特点及改革效果。基于上述考虑,本文以1999年至2014年间四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为分析对象,以省域面积、人口数量、经济总量等较为相近的江苏、浙江两省为比较对象,试图通过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情况分析,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广东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与趋势,为下一步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1999年和2013年三省高职院校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二、教育教学改革概况:基于获奖成果数量的分析

1999至2014年,是广东省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人均GDP从11728元增长到58540元[1]。与之相伴,广东高职教育也获得了迅速发展,教育教学改革有效推进,从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角度,呈现出下列两个特点:

一是获奖数量增长迅速,但高级别奖项相对较少。从2001年至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职教类获奖成果数迅速增长,从2001年的12项、2005年的40项、2009年的86项增长至2014年的451项。广东省获得的职教类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数量,从2项增长至45项,2014年获奖数量在全国排名第二,仅次于江苏。由图1可见,与江苏、浙江等省比较,2005年之前,广东省优势较为明显,但从2009年开始,江苏、浙江两省大有后来居上之势,不仅获奖项数迅速增长,而且高级别奖项快速突破。2014年,江苏和浙江分别获得8项和9项一等奖,而广东省仅3项。

二是获奖院校范围不断扩大,但成果分布依然相对集中。广东省高职类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单位不断增加。如表2所示,2001年仅2所高职院校获奖,2014年已有19所高职院校获奖。

然而,与江浙两省相比,广东省获奖院校的分布仍较为集中。以2014年第七届获奖成果为例,广东省5所高职院校获奖17项,占全省当年高职院校牵头获奖项目总数的51.6%,全国仅有两所高职院校各有5项成果获奖,均在广东。

三、基于获奖成果主题看广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主线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主要反映当前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总体上代表了当前我国教育教学工作的最高水平”[2]。分析其中高职教育获奖成果的主题分布,可以看出历年来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及走势。

(一)总体趋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由宏观到微观不断深化

分析第四至七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中高职教育类成果的主题可以发现,人才培养模式、实训基地与实践教学、产学合作、工学结合等为重点,获奖成果占比情况如表3所示。

仔细分析第四至七届教学成果奖获奖成果主题,可以发现,每一届获奖成果针对的主要问题有所不同,整体上,体现了我国高职教育改革探索不断深化的过程,见表4。

四届获奖成果主题分布清晰地展示出21世纪以来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历程。第四、五、六届成果主题从探索高职教育是什么开始,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再到课程教学改革,由宏观到微观,改革逐渐深入。第七届高职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成果主题分布更为多元,从中可以看出高职教育升级发展的努力尝试。人才培养模式类项目,更多冠以“模式创新”或者“重构”等字眼,表明职教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始了螺旋式上升发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机制建设,是这一届成果的另一核心主题,表明随着人才培养模式这一“主体性改革”的深化,体制机制等“保障性改革”日益受到重视。此外,素质教育、专业标准的研制、国际化发展、职教如何更好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等主题也开始受到关注。

(二)差异分析:广东省主体性改革突破明显,保障性改革尚待加强

综观近四届获奖成果可以发现,广东省获奖成果在主题分布上,已经完成了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类型”探索,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构建,再到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单门课程的改革这样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第四届获奖成果中,在特等奖空缺的情况下,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项目获得当年高职类唯一一等奖。第五届获奖成果中,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凭借《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再次获得一等奖;当年广东省还获得三项二等奖,主题分别是“家具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高职玩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产学合作举办高职教育”,表明广东省进一步深化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并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全国职业教育的发展。2009年第六届成果奖进一步延续了这一趋势,当年广东省9项成果,8项是具体到某一个专业或某一类课程的成果,如“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艺术设计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经济管理类专业综合业务实训课程创新”“网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职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改革”“高职素质教育体系构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建设”等,另1项为“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构建”。可见,从2001年开始探索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到2005年重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再到2009年强调具体专业或课程改革,广东省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走过了一条从宏观模式构建逐步向课程教学层面推进的路径,主体性改革成效明显。到2014年,无论与全国平均水平,抑或江苏、浙江相比,广东省在课程教学、实践教学、标准建设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见表5。

表5显示,近年来,广东省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在课程教学、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较之全国及江、浙两省均有一定的优势,这充分体现了广东省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开展较早,强调落实等特点。但是,在机制建设等方面,尤其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模式建设方面,目前产生的有影响力的成果还相对较少,换言之,保障性改革突破有限。

四、基于获奖成果完成人及完成方式看广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组织实施

分析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成果完成单位、完成人及完成方式,有利于更好地了解教学成果奖的产出方式及特点,改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组织与成果推广方式。

(一)成果完成单位分析

在20世纪初本科高校举办高职的时代,第四、五届获奖成果中,分别有4项和10项为本科院校牵头完成;第五届获奖成果中,还有1项为教指委牵头完成。而第六届获奖成果牵头完成单位以高职院校为绝对主体。相比而言,第七届教学成果奖的牵头完成单位较为多元,如表6所示,全国451项职业教育类获奖成果中,62.75%的成果为高职院校牵头,14.6%为其他机构,如教育厅、教育研究院、本科高校等牵头,中职学校牵头获奖成果比例为22.39%。

数据来源:根据2014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名单分类统计。

由表6可见,广东省高职院校牵头完成成果比例为68.8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广东高职教育在全国处于发展较快行列。同时,广东省中职学校牵头完成成果比例达到31.11%,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及江苏、浙江两省。这表明,广东省中、高等职业教育均有较强的实力,广东在推进中高职衔接、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方面有较好的基础。

(二)成果完成人分析

分析成果完成人情况,对于更好地把握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形成,更好地组织和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第四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中,高职教育类获奖项数较少,此处主要分析第五至七届的情况。

由表7可见,2005年至今的三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中,职业教育类获奖成果中,第一完成人主要是校级正副职领导牵头。其中,第五届成果有77.5%、第六届有74.70%、第七届有69.36%的成果由校级正、副职领导牵头完成,尽管第七届比例略有下降,但仍然占据了绝大多数。

与全国整体以及江苏、浙江两省相比,广东省获奖成果中,非校级领导牵头完成的成果相对较多。第六届广东省获奖成果中,校级领导牵头完成的比例仅1/3,第七届成果中,这一比例也不到1/2,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江苏、浙江两省。

(三)成果完成方式分析

从第六届开始,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职教类获奖成果中,合作完成成果数量增加,当年,全国共有11项成果为合作完成。其中,与行业、企业合作完成成果9项,广东和江苏均没有合作完成成果,浙江有5项成果为与行业、企业合作完成,表明浙江省在校企合作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方面迈出的步伐较早。第七届获奖成果中,除军事院校获奖成果外,全国有35.5%的成果为合作完成。其中,行业企业参与完成项数达到90项。与全国平均水平以及江苏、浙江相比,广东省高职教育类成果31项,仅6项为合作完成,占比19.35%,其中校企合作完成仅3项。中职类14项成果中,7项合作完成,占比50%,且6项为校企合作完成。而江苏省高职院校获奖成果中,合作完成比例达到39%,浙江省更是达到42.42%,具体见表9。

五、总结与展望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成系统是国家级教学成果的基本要求,代表了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的重要方式,四届获奖成果的比较研究显示,广东省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呈现出改革基础良好但重大突破不足的特点,基于当前高职教育发展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背景,把握“升级”主题,在主体性改革取得一定突破的基础上,深化体制机制等保障性改革,推动高职教育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是广东高职教育当前及下一阶段的核心任务。

(一)广东省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基础良好,在主体性改革有效突破的同时,应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等保障性改革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着重奖励对于教育教学中重点难点问题取得有效突破的成果,特等奖成果必须是“在教学理论上有重大创新,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取得特别重大突破,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有突出贡献,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一等奖则要求“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有重大示范作用,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产生重大影响,在全国(省、区、市)产生较大影响”[3]的成果。从目前广东省高职国家级教学成果来看,职教改革基础良好,主要体现在:第一,部分高职院校获奖数量全国遥遥领先,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近四届成果奖共获得9项奖励,其中一等奖2项;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等,在第七届成果奖中,分别获得了5项成果,成为全国单所学校获奖数量冠军。这表明广东有一批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有较明显的优势,具备获得重大突破的能力。第二,四届成果中,广东省从高职教育培养模式的探索,到专业培养模式的改革,进而到课程改革,均有领先全国的优秀成果,整体上已经完成了人才培养模式从宏观到微观的系统改革,并在全国有着明显的优势。

然而,与江浙两省甚至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广东省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的成果数量很少,说明广东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同时,体制机制等保障性改革取得的突破有限,这可能会成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深化的重要制约。以第七届获奖成果为例,一等奖奖项中,江苏省分别在“区域高职教育常州模式”“海上教学工厂”“信息产业园”“实训基地关键资源池”“集团化办学”等方面取得了突破,获得了8项一等奖;浙江省则在“‘院园融合机制”“‘双元制成人高职教育”“校企共同体”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获得了9项一等奖。体制机制改革的突破,必然成为这些省份下一轮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要保障。反观广东,仅有一项“软件人才实践平台构建”与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有关,其余两项成果在机制建设上的突破不大。因此,要在新一轮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继续保持领先优势,广东尚需要在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方面进行更为有效的探索,要从院校为主的课程教学改革和培养模式改革,走向政校企行合力完成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升级。

(二)牢牢把握“升级”主题,创新产教融合机制,显著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是当前广东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

第七届职业教育国家级获奖成果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一个热门关键词,如何基于“校企合作机制建设”“标准建设”“国际化”等途径,提升“服务产业转型升级能力”,正在逐渐成为高职院校探索的热点问题。十八大以来,经济发展“新常态”加速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国际经验显示,高职教育适度前瞻发展,对于转型升级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广东省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改革开放“再出发”已经明确提出“升级”经济发展模式。为配合经济发展战略,2015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先后发布了《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的意见》等系列文件,明确提出了加快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推进职教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职教联盟、改革办学体制、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广东模式”等目标任务,将其作为建设南方职教高地、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的基本内容。广东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应牢牢抓住“升级”发展这一核心词,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产教融合机制创新等为重点,在当前“创新强校”工程等简政放权改革基础上,强化政府的合理引导、监督与制度供给,进一步探索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更为紧密的职教发展路径与人才培养模式。

(三)在教育教学成果培育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强改革组织实施,集中力量谋求重大突破

对往届职教类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成果完成方式的分析显示,合作完成逐渐成为重要方式,表明高职教育跨界协同日益重要。近几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中,广东省合作完成成果数量相对较少,第六届全部为独立完成,第七届高职类仅3项成果为校企合作完成,其比例远低于江苏和浙江。仅此一项,即难以体现行业企业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办学主体的地位。因此,在接下来的教育教学成果培育过程中,把握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这一重要机遇,在保持对教学一线教师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性有效调动的同时,广东省应进一步强化教育教学改革的组织实施,充分发挥主管行政部门和地方政府的统筹协调作用,强化高职院校与行业协会、企业、兄弟院校、研究机构等力量的合作,争取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广东模式”、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中高本协同育人、职教集团建设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

参 考 文 献

[1]中宏数据库[EB/OL]. http://edu.macrochina.com.cn/skins/1/stat/index.shtml?ny=1.

[2]熊怡.改革创新推动教育发展再上新台阶——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透视[J]. 中国电力教育,2014(28):10-12.

[3]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办法[EB/OL] .(2015-03-25).http://wenku.baidu.com/view/1b8bb7d87f1922791688e897.html?from=related .

Status and Trends of Teaching Refor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Guangdong Province

——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National Teaching Achievement Awards

Luo Dan

Abstract Analysis of the fourth to the seventh national teaching awards has shown that compared with Jiangsu, Zhejiang provinces and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the country, Guangdong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had realized rapid growth in the number of award winners and expanding the scope. In curriculum, practice teaching and other microscopic fields ,Guangdong has made more obvious advantages. However, high-level award is still relatively small and not much of a major breakthrough in terms of the institutional reform of the mechanism. According to 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and Guangdongs economic and social reforms trends, how to grasp the “upgrade” theme, innovative fusion mechanism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should be the core tasks of current and the next phase of Guangdong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Teaching Achievement Award; mechanism; Guangdong province

Author Luo Dan,research associate of Shunde Polytechnic(Shunde,528333)

猜你喜欢

体制机制广东省高职教育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2019年“6·30”扶贫济困日活动倡议建议名单
检察机关不规范司法行为的原因分析
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探索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