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种猪的选种和选配

2016-10-13胡金平李湘芹施明辉

中国猪业 2016年9期
关键词:指数值亲缘公猪

胡金平 李湘芹 施明辉

(杭州大观山种猪育种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1115)

种猪的选种和选配

胡金平李湘芹施明辉

(杭州大观山种猪育种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1115)

现代数量遗传是建立在大量测定数据基础之上的,大多采用动物模型BLUP法对所有被测定个体进行遗传评估,得出单个和几个目标性状的估计育种值,作为选种选配的主要依据。本文在此就测定和种猪选留、种猪选配中育种数据的应用与同行交流。

育种数据;数量遗传;种猪;选种选配

现代数量遗传是建立在大量测定数据基础之上的,大多采用动物模型BLUP法对所有被测定个体进行遗传评估,得出单个和几个目标性状的估计育种值(EBV),即基因的加性效应值,作为选种选配的主要依据。估计育种值与真实育种值的相关系数越大,则准确性越高。为提高估计育种值的可靠性,需增强系谱和测定信息的可靠与完整性、测定环境的一致性、种群的健康以及育种团队、测定技术的稳定性等,以在实际种猪选育中尽可能地保证所采集数据的准确性。笔者所在公司不仅在继代核心群的选择上充分依据这些测定数据和由此估计所得的育种值,在后续的多胎次选择和选配中也均作为重要根据。笔者就其具体做法和心得体会和同行交流,以期共同提高,促进猪育种事业蓬勃发展。

1 测定和种猪选留

猪的育种就是通过测定、遗传评估,对种群的繁育进行人工干预,改变群体遗传进程,以便在世代的更替中,使群体内个体更好地接近特定选育目标。优良性状只有通过不断地选择才能得到巩固和提高,因此选择是改良和提高种猪生产性能的重要手段。

1.1测定的准确性是基础

测定数据是整个选育工作的源头,其准确性是成败的关键。可能影响准确性的因素很多,我们择要尽力给予从严控制。

1.1.1营养供给

细分猪的饲养阶段,给出合理的饲料营养标准和相应饲喂数量,并在不同的季节作出适量调整。对饲料和添加剂原料严格把好质量关,对某些原料进行膨化、发酵处理。

1.1.2环境控制

杭州处于四季分明的亚热带季风区域,夏季的酷暑、冬季的湿冷对各类猪的健康和生长都有很大影响,采暖、保温和通风、防暑同等重要并均需大量投入。笔者所在公司给所有猪舍安装了湿帘通风,产房、保育舍采用地暖等综合措施,大大减少了恶劣气候对猪的不利影响。

各类猪舍都采用机械刮粪装置,干粪经充分发酵成农田优质肥料;剩余的水粪经过高效厌氧产沼—沼气发电—脱碳除磷一体化塘—强化生态净化塘—无土栽培—土壤毛细管渗滤—潜流式人工湿地等循环处理达标排放。良好的粪污处理措施净化了猪场的内外环境。

1.1.3健康保障

严格控制生产区内外和不同生产区的人员、物品往来,构筑好坚实的防疫墙。

在总体免疫程序规范下,订有分阶段实施的责任制,形成绵密的免疫网络。每季度进行各类猪只免疫抗体水平检测,实时监控群体健康状态。

制订“重大疫情应急预案”,以在有疫情威胁时能及时做出反应,迅速形成有效应对措施,在统一指挥下高效、有序地工作,保障猪群健康。

1.1.4测定设备

公猪测定有奥饲本全自动种猪性能测定系统10套;称重设备有专用电子称2台;活体测膘有AQUILA VET B型超声波测膘仪2台。

1.1.5人员培训

笔者所在公司先后选派4名有本科或专科基础,并多年从事种猪测定的技术人员赴武汉、广州种猪测定中心进行培训。回来后又以带徒弟的形式培训2名,增强了测定队伍的力量。另外,每年二次以上请育种专家来公司专题作遗传理论、种猪测定、选种选配等方面的讲座。

以培训教材为依据结合本公司的测定设施、工作程序制定操作细则。采取一人主测、一人复核的办法,力求测定数据准确。将初选、转群、测定、资料计算、选种、制定选配计划等工作安排成周工作制。

1.2遗传评估是选种的主要依据

1.2.1主选性状和综合选择指数

根据国家生猪遗传改良计划最近提出的主要三个目标选育性状,即总产仔数、达100 kg体重日龄和达100 kg体重活体背膘厚[2]。由此三个性状组建的综合选择指数公式为:I=0.6×EBV1+0.3×EBV2+0.1×EBV3。笔者所在公司较早地采用了这个公式,以期较大提高繁殖性能,适度提升生长速度,并保持良好胴体性状。

1.2.2选种过程

针对目标性状进行遗传评估得出综合育种值,选取同批测定猪中(例如2周内)指数值高的公猪6%、母猪30%先留下(测定猪批间的指数值会有一定幅度的波动,其选留比例就不能是划一的,不够基本标准的可以少留甚至不留),将群体内真正优秀的个体选留下来。选留时也要注意单个性状育种值特别高的个体,以维持群体良好的遗传素材。在根据综合育种值大小顺序选种时,还应注意公猪的血统,少量选留性能稍欠优的公猪,避免血缘过窄而致近交程度的快速上升。结合后备猪外貌逐头进行现场选留,主要兼顾品种特征、繁殖性征、四肢健壮性以及健康状况等。

待预留种猪达到210日龄,公猪经过2~3次采精,其精液品质达基本要求;母猪有过较明显的发情征状,据此确定正式选留。根据国家生猪遗传改良计划的要求,公、母猪的留种率分别在3%和25%以下。笔者所在公司2015年公、母猪的实际留种率分别为7.3%和33.8%;综合选择指数的选择差分别为21.67和10.5;达100kg体重日龄育种值的选择差分别为-2.18和-1.332;校正背膘厚育种值的选择差分别为-0.182和-0.131;母猪总产仔数育种值的选择差为0.078。2016年更加大了测定量,有望达到国家计划留种率的要求。

1.3加快世代更替

1.3.1合理的世代间隔

缩短世代间隔是加快遗传进展的另一项重要手段。公猪的使用年限以不超过10个月为宜,这样,公猪的世代间隔大约为1.5年。母猪若能有自身繁殖性能数值甚至有多胎繁殖性能数值将对其估计育种值的准确性大为提高,所以在1、2、3胎再进行重复选择对提高繁殖性能是很有好处的。母猪一胎、二胎、三四胎比例分别为50%、30%、20%左右,是较合理的胎龄结构,这样世代间隔也在1.5年内。笔者所在公司的实际控制大致也在这样的范围内。

1.3.2实际操作

在当代核心群母猪1、2、3胎产仔后,根据新获得的繁殖数据,再次计算综合选择指数,排序淘汰低端的20%。大于4胎的母猪全部退出核心群。

2 种猪选配

选种是选配的基础,但选种的作用必须通过选配来体现。利用选种改变群体动物的基因频率,利用选配有意识地组合后代的遗传基础。有了良好种源才能选配;反过来,选配产生优良的后代,才能保证在后代中选种。选配有同质选配、异质选配和亲缘选配三种类型。

按综合选择指数选配时,在指数相同或相近的两个体间进行选配时,整体上可视为同质选配,但就指数内单个性状而言可视为异质选配。在制订选配计划时往往以综合选择指数值为依据,同时考虑参配个体间的亲缘关系,即近交系数不得高于12.5%。近交能促进基因的纯合,获得稳定的遗传,适度近交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个别情况下不超过10%是可以接受的[3]。

种猪选配的实际操作可参考以下选配图示(图1)进行,具体方法及要点如下。

图1 种猪选配操作示意图

⑴将公、母猪根据综合选择指数值大致分为:特级、优级和一级,将参加本配种时段的公、母猪按综合选择指数值大致排分成特级、优级、一级三个群体。正常的状态下,“特级”和“一级”数量较少,“优级”数量略多。

⑵在“特级”的母猪群中,应以“特级”的公猪与之配合为主,不得选“一级”的公猪配合,在“优级”的母猪群中,则以“优级”的公猪与之配合为主,其余尽量安排“特级”的公猪与之配合。在“一级”的母猪群中,以“优级”和“一级”的公猪为主,少量以“特级”的公猪进行异质选配。

⑶通过选配,可使“特级”公猪的与配母猪比平均数多20%~30%,“一级”公猪的与配母猪比平均数少20%~30%。

⑷为控制群体近交程度不致过快上升,一般控制亲缘系数在12.5%以下,少数也不得突破25%。

⑸为迅速巩固某一特定性状,可采用半同胞以上的亲缘选配;特殊需要可采用全同胞和亲子交配。亲子交配以限1次为度,全同胞交配限2次为度,其后的选配须拉开亲缘距离,亲缘选配的总量须限制在全群的10%以内。

⑹根据图1所示认真制订详细的选配计划表(见表1),并遵照执行。

选配工作量大且繁琐,在育种团队中笔者所在公司安排专人负责核心群全群选配计划的制订并切实执行。

后备种猪的选配计划每月制订一次,其他各胎次母猪的选配计划每半月制订一次(包括综合选择指数的再计算)。

表1 2016年2月长白后备猪选配计划表

S828.2

B

1673-4645(2016)09-0050-03

2016-08-03

猜你喜欢

指数值亲缘公猪
谷子近缘野生种的亲缘关系及其利用研究
君臣互动与汉代皇权伦理政治特征——以身体及亲缘关系比拟为视角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二)
菊科药用植物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
要控血糖,怎么吃水果才对
PIC-408系列采用育种技术控制公猪异味
中国·叠石桥家纺景气指数分析(2016年1-10月)
淮南沉陷水区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