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免疫猪抗体消长规律比较

2016-10-13张智鹏韦选民李艳明熊伟曼

中国猪业 2016年9期
关键词:母源O型滴度

赵 力 张智鹏 韦选民 李艳明 熊伟曼 刘 阳 张 靖

(陕西省汉中市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陕西汉中 723000)

两种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免疫猪抗体消长规律比较

赵力张智鹏韦选民李艳明熊伟曼刘阳张靖

(陕西省汉中市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陕西汉中 723000)

为准确掌握猪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在免疫后抗体的消长动态,在两个规模猪场各选择4窝体质健康、体重接近的仔猪,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头,分别接种两个不同厂家猪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采用IHA方法检测免疫前后抗体效价。结果显示:两种疫苗免疫机体后,都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反应,但注射一次很难达到免疫效果,必须在首免后30天进行二免,才能保证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70%以上的标准;M苗需要加大剂量免疫,才能满足预防猪口蹄疫疫病的需要,而N苗用标准剂量免疫就可以对机体产生有效的保护作用,同时N苗免疫后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速度快,可用于紧急免疫接种;另外在制定免疫程序前,必须对新生仔猪的母源抗体进行监测,掌握本场内的母源抗体的消长规律,以便确定合适的首免日龄。

猪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免疫抗体;消长规律

猪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oot and mouth disease virus,FMD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传染病,以口腔黏膜、鼻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泡和溃烂为特征[1]。本病传染性极强,传播迅速,感染和发病率很高,可引起仔猪大量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2]。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传染病,我国规定为一类动物疫病[3]。

在我国,口蹄疫O型灭活苗是目前使用最普遍的疫苗,其免疫效果较好,免疫程序较简单,在口蹄疫的防制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许多国家都是通过免疫灭活疫苗成功实现了对口蹄疫暴发流行的控制[4]。灭活疫苗也是最先研制用于防控口蹄疫的疫苗,是当今使用最多、较为安全有效的疫苗[5,6]。为准确掌握陕西省汉中市规模猪场使用量最大的两种猪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在免疫后抗体的消长规律,以期为今后制定猪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的免疫程序以及合理使用疫苗提供参考和借鉴,笔者在两个规模猪场,同时对两种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进行了分组试验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试验材料

1.1.1试验猪

X场和Y场两个生猪规模养殖场里各选取的40头保育仔猪,两个猪场试验猪品种均为杜×长×大。

1.1.2试验疫苗

采用汉中市规模猪场使用量最大的两种口蹄疫灭活苗进行比对。一种是政府统购疫苗,由M公司生产(毒株O/MYA98/XJ/2010株+O/GX/09-7,以下简称 M苗),生产批号:1402004;另一种是规模场自行采购疫苗,由N公司生产(毒株O/MYA98/BY/2010,以下简称N苗),生产批号:H140209J。

1.1.3试剂

猪O型口蹄疫正向间接血凝抑制检测试剂盒。生产厂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生产批号:2014052304。

1.2方法

1.2.1分组

X场和Y场各选择4窝体质健康、体重接近的仔猪,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头,具体分组见表1。按常规进行饲养管理,其他疫苗的免疫程序不变。

表1 试验分组

1.2.2免疫注射

仔猪40日龄进行首免,首免30天后进行二免。

1.2.3样品采集

试验过程中共采血四次,第一次采血在首免当天,主要是查明仔猪的母源抗体情况;第二次采血在首免后30天,检测首免后30天的免疫抗体效价情况,看是否达标;第三次和第四次采血分别在二免后30天和二免后60天。经前腔静脉逐头采血,按常规方法分离保存血清。

1.2.4结果判定

采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抗体效价,按农业部标准,正向间接血凝试验(IHA)抗体效价≥1∶32(即5 1og2)为免疫合格,群体合格率≥70%为合格。

1.2.5数据处理

采用SPSS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抗体效价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抗体效价差异性的分析采用t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X场试验组

X场试验结果见表2。A组在免疫后抗体水平整体较低,到二免后60天抗体合格率才达到70%,在二免后60天平均抗体效价较免疫前高1.5个滴度,差异显著(<0.05);B组在免疫后抗体水平整体较高,到二免后30天抗体合格率达到100%,在二免后30天平均抗体效价较免疫前高1.5个滴度,差异极显著(<0.01)。

C组在免疫后抗体水平整体较高,到二免后30天抗体合格率达到80%,在二免后30天平均抗体效价较免疫前高2.6个滴度,差异极显著(<0.01),在二免后60天平均抗体效价较免疫前高2.4个滴度,差异极显著(<0.01);D组在免疫后抗体水平整体较高,到二免后30天抗体合格率达到90%,在二免后60天平均抗体效价较免疫前高2.7个滴度,差异极显著(<0.01)。

2.2Y场试验组

Y场试验结果见表3。A组在首免后30天抗体合格率达到70%,在二免后30天平均抗体效价较首免前高2.1个滴度,差异极显著(<0.01);B组在首免后30天抗体合格率为30%,在二免后30天和二免后60天的抗体合格率分别为90%和100%,但抗体水平整体不高,免疫后3次的平均抗体效价和首免前相比,差异均不显著(>0.05)。

C组在二免后30天抗体合格率达到100%,抗体水平整体不高,在二免后30天平均抗体效价较免疫前高1.2个滴度,差异显著(<0.05);D组在免疫后抗体水平整体较较高,到首免后30天抗体合格率达到100%,在首免后30天平均抗体效价较免疫前高2.3个滴度,差异极显著(<0.01),二免后30天平均抗体效价较免疫前高3.4个滴度,差异极显著(<0.01),在二免后60天平均抗体效价较免疫前高1.7个滴度,差异显著(<0.05)。

表3 Y场免疫抗体检测结果统计

3 讨论与结论

从母源抗体水平方面分析来看,两场的抗体水平在首免后30天,上升幅度不大,甚至出现下降的情况,尤其是Y场的B、C两组下降非常明显。表明在仔猪母源抗体水平处于较高水平时接种口蹄疫疫苗,免疫效果会受到母源抗体的干扰,同时母源抗体也会被中和,影响免疫效果。这也与薛新梅的报道一致[7]。因此,规模化猪场在制定本场免疫程序前,必须对新生仔猪的母源抗体进行监测,掌握本场内的母源抗体的消长规律,以便确定合适的首免日龄(图1、2)。

从免疫抗体水平分析来看,两场的抗体水平在首免后30天,上升幅度不大,只有个别组的抗体平均水平达到了5log2,很难起到保护作用,在二免后30天,抗体水平上升明显,除了X场的A组外,抗体平均水平都高于5log2,且抗体合格率都在70%以上,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在二免后60天,除了Y场的A组外,抗体平均水平同样高于5log2,抗体合格率都在70%以上。表明:猪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注射一次很难达到免疫效果,必须要在首免后30天进行二免,才能保证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70%以上的标准,这与韦显凯的报道一致[8]。所以,为了获得较好的口蹄疫免疫效果,对猪群进行加强免疫是非常有必要的(图1、2)。

从两种疫苗免疫效果对比分析来看,N苗免疫后,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速度比M苗快,在进行紧急免疫接种时,效果较好。M苗用标准剂量免疫后,很难对猪群产生保护作用,加大剂量免疫后,能满足预防猪口蹄疫疫病的需要,而N苗用标准剂量免疫就可以对机体产生有效的保护作用。表明两种猪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免疫机体后,都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反应,M苗需要加大剂量免疫,才能满足预防猪口蹄疫疫病的需要,而N苗用标准剂量免疫就可以对机体产生有效的保护作用,同时N苗免疫后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速度快,可用于紧急免疫接种(图1、2)。

在实际生产中,规模养殖场可参考上述结论,根据本场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选择使用疫苗。在免疫前,监测母源抗体水平,以便确定合适的首免日龄,避免母源抗体对免疫效果的干扰;免疫后,测定抗体水平以评价免疫效果,并对抗体不达标动物及时补免,同时持续进行周期性抗体水平监测,还可对本场的免疫程序修正提供数据支持。另外血样采集要具代表性,不同种类、用途、时段的都应列为监测对象,避免因采样不全而带来测定差异。

[1]陈溥言.兽医传染病学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73-78.

[2]何长生,王军,王非,等.不同厂家猪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免疫效果监测[J].动物医学进展,2012,33(7):134-136.

[3]陈继明.重大动物疫病监测指南[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69-181.

[4]易悦,王利娜,徐志文,等.猪口蹄疫疫苗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J].猪业科学,2011(2):44-48.

[5]Li ZY,Liu JX.The current state of vaccines used in the field for foot and mouth disease virus in China[J].Expert Review of Vaccines,2011,10(1):13-15.

[6]Rodriguez L,Gay C.Development of vaccines toward the global control and eradication of foot and mouth disease[J]. Expert Review of Vaccines,2011,10(3):377-387.

[7]薛新梅,鲁梦婷,薛琴.口蹄疫母源抗体对仔猪疫苗免疫的影响[J].中国兽医杂志,2014,50(8):56-58.

[8]韦显凯,郑敏,赵国明,等.不同规模猪场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监测和效果分析[J].动物医学进展,2013,45(1):46-47.

S858.28

A

1673-4645(2016)09-0072-03

2016-07-19

赵力(1987-),男,陕西人,本科,助理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疫病防控工作,E-mail:aibpmj@163.com

猜你喜欢

母源O型滴度
不同富集培养方法对噬菌体PEf771的滴度影响
sncRNAs调控植入前胚胎母源因子降解机制的研究进展
重组腺相关病毒基因药物三种滴度的比较与分析
抗核抗体荧光模型与滴度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临床分析
蚊子爱叮O型血的人?
XLNO型低温脱除氧化亚氮催化剂性能研究
母源抗体在仔猪疾病防治应用
O/O型未定式极限的求法总结
美满霉素治疗早期梅毒疗效及血清滴度随访观察
母源抗体对猪瘟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