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研学旅游发展研究

2016-09-30王凤仪

当代旅游 2016年6期
关键词:旅游发展旅游资源

王凤仪

摘 要:当前研学旅游在安徽省全面开展,资源开发由点及面,形成数个学科覆盖广、内容全面的研学旅游基地。对拓展学生的课堂教学、丰富“第二课堂”有着重要意义。论文以此为背景,首先阐述省内研学旅游发展的现状,分析其存在问题最后提出策略建议,希望能为研学旅游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研学旅游;旅游资源;旅游发展

研学旅游在英国称为“大陆游学”,日本这种具有特色的旅游活动起源于1946年,被称为“修学旅游”,在我国孔子率弟子周游列国、徐霞客游学算是如今研学旅游的雏形。随着《国民休闲旅游纲要》、《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推进和落实,2013年我国选取9个省自治区作为教育部试点,进行研学旅游全面改革,其中包括安徽省[1]。近几年安徽省研学旅游发展逐渐完成研学旅游资源探索、线路设计、产品开发以及指导手册等工作。

一、省内研学旅游发展现状

(一)研学旅游资源开发方面

随着研学旅游的不断升温,早期研学旅游在安徽省的发展可以说是部分旅游资源向教育领域的延伸,以省会合肥为首的省内中小学根据课堂教学及学生素质需要开设研学旅游项目进而建设研学旅游基地,将研学活动常态化。省内近两年,在对各类资源综合评定的基础之上,整合旅游资源,依托自然和文化资源、重大工程设施、知名院校、工矿企业、科研院所,建设一批研学旅行基地。例如,非遗研学类即合肥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园、生态农业研学类即三十岗乡生态农业旅游景区、科技创意研学类即芜湖市的方特欢乐世界、地质景观研学类即黄山市黄山风景区等。

(二)研学旅游产品方面

以资源为核心的旅游产品,其产品的设计包装及推广离不开旅游中介——旅行社。以万达环球国旅为主要代表,联合行知学堂教育中心推广研学旅游产品;很多旅行社在寒暑假时推出有研学性质的冬令营或夏令营的活动。产品形式丰富多样,有观赏学习形式,体验形式、素能拓展形式等,对于学生的体能和智能都有极大的提高。对于产品的营销推广,旅行社多选择学生及家长密集场所进行现场的宣传。

(三)研学旅游保障措施

安徽研学旅游发展的市场前景较为广阔,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为研学旅游活动推进提供核心支撑。此类旅游形式的保障措施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第一,政府宏观政策的保障,2014年安徽省旅游局牵头制定《旅行社研学旅行服务规范》,将研学旅行标准进行量化指标,保证研学旅游产品质量;第二,研学旅行指导用书发布,提供省内研学类精品资源、线路、基地及注意事项,在行动层面上为旅游活动提供行为指导;第三,省内高校在学生教育上注重课堂外的延伸,注重课堂教学与户外游学之间的互动,以达到教学成果最大化。

(四)市场主体方面

近年来,有研学游想法的游客呈上升趋势,教育越来越受到相关部门及家长的重视。家长也愿意让孩子假期去相关基地和地区游览,并且能够增长知识、提高道德修养及社会生存技能等;作为学生来说,他们也乐于这种异于课堂的学习与旅游相结合的经历。从这一角度来说,研学旅游发展具有较为坚实的客源基础。

二、研学旅游发展存在的不足

(一)资源开发方面

目前来说,省内研学旅游资源开发的广度具备,地理范围涉及皖南、皖中及皖北,种类覆盖地质、水文、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在一般类旅游资源向研学类资源转化的过程中,怎样融入知识教育、能力教育方面的内容,如何设计研学旅游过程中的环节,“研”与“游”的关系该如何把握。当省内各城市进行资源开发的时候需要深度挖掘地方;旅游线路是对旅游资源的纵向整合,空间范围内的资源整合进而实施该如何进行?怎样在有限时间内设计出涵盖各学历层次的教学需要,这是今后研究有待细化的方面[2]。

(二)产品营销方面

与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不相称的是研学旅游产品营销,据2015年和2016年各类旅游类广告等宣传媒介,研学旅游类的产品市场宣传较少,很多旅行社中小学可以参与的旅游活动,多以“亲子线路”为主。从门店接待调查来看,对于带孩子的家长,旅行社工作人员并非全部推荐研学游产品,研学游还不是旅行社主推的产品之一。

(三)行业联动方面

研学旅游活动设计单位较多,需要教育部门、旅游政府单位、旅游相关企业、景区景点、旅游社区等部门的联动合作[3]。从目前搜集信息看,政府部门分别与旅行社、景点联系较为紧密。而这几个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尚为不足。各部门之间的有效联动对于研学类旅游产品的开发、推广以及实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三、改进建议及措施

(一)深度挖掘资源,丰富文化内涵

对已有的研学资源进行深度挖掘,找出资源与学生学习内容的契合点,以此设计旅游活动环节,达到“游中有学、学中有游”[4]。如在各地研学旅游资源开发时,融入当地土特产知识,弘扬民俗文化;在黄山等地质研学旅游资源设计学习站,普及地质类资源知识,可以通过视频教学、闯关答题等环节充实旅游环节。

(二)多方联动经营,实现可持续发展

研学旅游相关部门紧密联系,在研学产品的开发上,充分调动教育部门、旅行社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研学旅游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在研学旅游活动的推进中,充分调动当地旅游社区配合,营造区别于商业化旅游的研学游氛围;各方需要对研学旅游的安全进行全面把控,切实保障旅游期间安全问题。

(三)全面制度管理,规范相关市场

研学旅游有别于其他旅游形式,除了对旅行社进行相关制度规定之外,需要建立从业人员的培训机制,建立研学旅游基地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使得基地建设质量评价有量化的依据。对旅行社研学旅游进行适度监督,推进学与游的切实融合。

(四)开展全方位研学旅游

研学旅游的发展需要全方位,运用线上和线下平台进行旅游推广;在旅游活动中充分调动旅游主体的感官接触,观赏与体验同时进行[5];从教育思路来说,研学旅游后学生的反馈也是一大重要环节,建立平台进行研学旅游体验总结交流,完善研学旅游过程,将研学活动进一步升华。

参考文献:

[1]白宏太,田征.教育部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试点工作调查[N].人民教育,2014,(2).

[2]王传武等,曲阜修学旅游资源研究[J].济宁学院学报.2014,(3).

[3]卢爱华、王玉霞,论苏州修学旅游的发展[J].怀化学院学报.2014,(2).

[4]郑勇,“探寻水乡古韵传承江南文化”——昆山实践基地研学旅行课程初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9).

[5]张其惠,旅游体验视角下的修学旅游产品开发研究[J].当代旅游.2012,(10).

猜你喜欢

旅游发展旅游资源
基于全域旅游视角的武陵山片区旅游发展研究
全域旅游视角下朝阳市旅游发展探索
新常态思维下黔东南村寨旅游改革发展的SWOT
区域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时间序列分析
基于SWOT分析的黄公望景区发展研究
基于SWOT分析下的十堰市旅游资源整合探究
关于安徽寿县旅游投资的SWOT分析
张家界市休闲旅游发展研究
经济型苏州古城旅游产品策划初探
辽宁锦州旅游资源评价及旅游品牌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