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心肌酶变化观察

2016-09-25余艳妹

现代实用医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单纯性轮状病毒酸中毒

余艳妹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心肌酶变化观察

余艳妹

目的分析轮状病毒肠炎(RVE)患儿的心肌酶变化情况。方法RVE患者84例,其中单纯性肠炎42例(A组),合并脱水酸中毒42例(B组);另选择同期42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心肌损害发生率,以及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与-羟丁酸脱氢酶(-HBDH)等心肌酶水平。结果B组CK、-HBD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0.05)。A组CK、CK-MB、AST及-HBDH水平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均<0.05)。A组AST、CK-MB水平显著高于B组(均<0.05)。A组心肌损害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及对照组(均<0.05)。结论RVE多伴心肌损害及心肌酶变化,且合并脱水、酸中毒者心肌损害发生率更高,早期监测心肌酶水平变化情况,对RVE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肠炎;轮状病毒感染;心肌酶谱

轮状病毒肠炎(RVE)是导致小儿常见腹泻的原因,多发于秋、冬季节。该病除累及消化系统外,还可侵犯患儿全身多个系统及器官,其中以心肌损害最为常见与凶险。心肌酶谱是反映患儿心肌损害程度的重要指标[1]。本研究拟分析单纯性RVE患儿、合并脱水酸中毒RVE患儿及健康体检儿童心肌酶谱水平,以期为RVE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4年10月至2015年2月浙江省淳安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RVE患者84例,其中单纯性肠炎42例(A组),合并脱水酸中毒42例(B组)。A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3个月至4岁,平均(16.54±4.26)个月。B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4个月至5岁,平均(16.48±4.32)个月。另取同期来院健康体检儿童42例作为对照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3个月至5岁,平均(16.60±4.48)个月。3组患儿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备可比性。

本研究中RVE患者病程不足72h[2],监护人知情同意。均排除合并先天性心脏病者,排除心律失常、心肌炎等心脏病病史者,排除严重肾、脑、肝、肺疾病者,排除近1个月内出现消化道或者呼吸道感染者,具有药物或者食物过敏史者。

1.2检测方法 (1)轮状病毒抗原(RVAg)的测定:入院后,采集新鲜大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RVAg。(2)心肌酶谱的测定:入院次日清晨,抽取3 ml静脉血(空腹),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心肌酶谱[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羟丁酸脱氢酶(-HBDH)]。

1.3观察指标比较3组心肌损害发生率,以及CK、LDH、CK-MB、AST、-HBDH等心肌酶水平。心肌损害判定标准[3]:CKMB、CK均升高,伴或者不伴心电图异常均视为心肌损害(CK-MB正常值为<25 U/L;CK正常值为20~200U/L)。

1.4统计方法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值±标准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检验,多重比较采用检验。率的比较采用2检验。<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2心肌损害发生率情况A组心肌损害发生率为38.10%(16/42),B组为4.76%(2/42),对照组为0(0/42)。A组心肌损害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及对照组(2=13.85、19.76,均<0.05)。

3 讨论

RVE的发生机制为轮状病毒在人体小肠黏膜上皮内进行复制,导致小肠黏膜回吸收水分及电解质的能力下降,从而引起腹泻[4];此外,继发性双糖酶分泌减少,可增加肠液渗透压,从而进一步加剧电解质流失,加重患儿病情。

轮状病毒除引起肠道症状外,还可累及患儿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其中以心血管系统最为多见。据报道[5],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2PCR)检查RVE患儿血液可见轮状病毒,这无疑证实了RVE可引起病毒血症,而血液中的轮状病毒及其产生的毒素可直接损害患儿心肌细胞,从而增加病毒性心肌炎、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等疾病的发生率,严重影响患儿预后,威胁患儿生命健康。心肌酶谱是反应心肌损害情况的特异性指标,与心肌损害程度呈正相关[6]。本研究对比单纯性RVE患儿、合并脱水酸中毒RVE患儿及健康体检儿童心肌酶谱水平发现,单纯性RVE患儿CK、-HBDH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体检儿童(均<0.05);合并脱水酸中毒 RVE患儿的CK、CK-MB、AST、-HBDH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体检儿童(均<0.05);合并脱水酸中毒RVE患儿的AST、CK-MB水平显著高于单纯性RVE患儿(均<0.05),结果与相关报道一致[6-7]。此外,合并脱水酸中毒 RVE患儿心肌损害发生率为38.10%,显著高于单纯性RVE患儿及健康体检儿童(<0.05)。

综上所述,RVE患儿多伴心肌损害及心肌酶变化,且合并脱水酸中毒者心肌损害发生率更高、心肌酶变化更显著,早期监测患儿心肌酶水平变化情况,早期给予对症治疗,对加速RVE患儿康复进程,改善患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表1 3组心肌酶水平比较(=42) U/L

[1]胡玥章,雍艳艳.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早期心肌酶及心电图变化[J].吉林医学,2012,33(4):740.

[2] 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96-297.

[3] 杨波平.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心肌酶谱变化和临床特点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8):4227-4228.

[4] 盖丽,郭欣,李会玲,等.心肌酶、肌钙蛋白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伴心肌损害中的变化[J].临床合理用药,2015,8(2B):142-143.

[5] 刁艳霞,陈兰举.轮状病毒肠道外感染的研究进展[J].国际儿科学杂志,2010,37(2):203-205.

[6] 刘婷婷,陈磊,周瑞,等.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心肌损害多指标的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1,9(1):9.

[7] 王叶芳.轮状病毒肠炎95例血清心肌酶谱变化及心肌损害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641-642.

10.3969/j.issn.1671-0800.2016.04.041

R725.17

A

1671-0800(2016)04-0495-02

2015-11-07

(本文编辑:钟美春)

311719浙江省淳安,淳安县第二人民医院

余艳妹,Email:nancydel@ yeah.net

猜你喜欢

单纯性轮状病毒酸中毒
中西医结合治疗牛瘤胃酸中毒
90锶-90钇敷贴器治疗单纯性毛细血管瘤的护理体会
猪轮状病毒病及其防控措施
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生及饲养对策
奶牛瘤胃酸中毒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和治疗措施
揭开“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的面纱
说一说轮状病毒疫苗
揭开“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的面纱
保持直销的单纯性
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