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京华烟云》中独特的女性形象看林语堂中西合璧的女性观

2016-09-22高玮莹

人间 2016年6期
关键词:中西合璧女性观道家思想

高玮莹

摘要:《京华烟云》是林语堂旅居巴黎时于1938年8月至1939年8月间,仿照《红楼梦》的结构用英文写的长篇小说,并题献给“英勇的中国士兵”,讲述了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从1901年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30多年间的悲欢离合和恩怨情仇,全景式展现了现代中国社会风云变幻的历史风貌。

关键词:中西合璧;女性观;道家思想;儒家思想

中图分类号:G2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008-02

引言:

作为中国新旧交替时代下的一名典型文人,林语堂的思想表现为传统与现代两种文化的融合,既有中国古典文化中的处世哲学和生存智慧,又受到了西方现代人文思想的影响。这种兼容并蓄的思想使林语堂对现代中国完美女性应有的品格有着独特的见解。

一、道家思想影响下的女性

姚木兰——道家精神的代表

藏豪华于无形, 以淳朴自然为本相的木兰是林语堂在 《京华烟云》 中塑造的众多完美独特的女性形象中,最喜爱推崇的角色,是林语堂内心理想女性的表达。姚木兰作为小说的灵魂人物,她端庄典雅、清丽大方、 明理经事、 放逸通达、 才华横溢, 游走于多个角色之间, 是东西文化的结晶, 是虔敬的道家女儿, 也是贤妻良母的典范, 可谓是新时代理想女性的化身。 用林语堂的话说:“若为女儿身, 必做木兰也!”在木兰身上, 她融合的不仅仅是道家精神,还被赋予了东方传统的女性美和西方女性逍遥奔放、追求自由的个性美,最终造就了木兰这一女中豪杰,尘世中的奇女子。

(一)姚思安“道”家思想的传播者

姚木兰的父亲一生淡泊名利、飘然物外,蔑视世俗礼教、追求道家的虚静超脱、随遇而安,喜欢“在生活上能贴近大自然的运行节奏”,是“一个真正的道家仙翁”。对儒家方式的管教表示不屑;他不束缚木兰缠足,强迫她遵守这些封建礼教,对待女儿的婚姻问题也是推崇自由婚姻的新思想,这都体现出道家顺应客观规律发展的原则,遵从了道家的顺应原理。在他看来,道家重视自然、追求自然的思想与西方探寻自然的精神,有异曲同工之处。

(二)姚木兰身上“道”的体现

木兰出身权门,自小跟随父亲学习,融汇了中西文化、德才兼具,承袭了父亲潇洒自由、豁达豪放的性格,养成了淡然闲适的人生态度。林语堂不仅赋予了木兰渊博的才学,也赋予了她世俗的智慧,成就了德、言、容、工皆具的大家闺秀。在她知道要听从父母之命与荪亚结婚时,她是欣然接受命运的安排。她心知嫁非所爱,但她自小受庄周理论的影响,会客观的看待自己的情感,在悲痛中探寻内心的平衡,不见骄奢傲慢之气,对待长辈尊敬有礼,对待朋友是谦恭和逊,对待下人真诚平等。她可以为了自己的爱情热情奔放,为立夫留下一块圣洁之地,献上自己的激情与才智;也会在只有互相敬重的自然婚姻状态下,努力挖掘丈夫身上所具备的情人所没有的优点,并充分发挥利用生活的方方面面,和丈夫一起逛公园,进馆子,看电影,她就是一个妙想家,总会有你想不到的妙点子让平淡的生活充满乐趣,使夫妻生活始终保持着神秘的新鲜感,在淡雅雍容中演示了夫妻间的爱慕。所用的办法,不外乎顺乎自然。包括在婚后面对家庭财务危机时毅然决定向父亲学习,让荪亚从商,这一举措不但解决了家庭的经济问题,提供了家族发展方向,也符合了木兰的心意,可谓一举两得。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木兰的顺应世事、懂得进益, 泰然处理各种人事变动的行事作风,都体现出木兰知天顺命的境界。

由此可见, 木兰是林语堂用全部心血通过文学手段塑造的理想女性形象:道儒相融的宠儿, 雅俗兼具的精灵, 中体西用的结晶。她聪慧明理、 宽厚真诚、贤淑大方、刚柔共济,如出水芙蓉般清新飘逸,善于发掘生活诗意、让生活变得自由、浪漫,充满乐趣。这种幽默的人生观正是来自于对道家哲学的深刻领悟。

不论是身为子女、母亲、妻子、恋人,还是媳妇、朋友,妯娌,从个人家庭到国家人民,木兰完美的诠释了由旧到新的世事变化,而这一过程也印证了庄子所倡导的道家哲学!

林语堂曾自言深受道家影响,“以道家老庄之门徒自许” 。在《老子·道德经》中阐述了“女”与“母”为万物之始,即“道”。所以说老子的道家哲学中女性为中心的思想与儒家、佛家的男性为中心的思想不同,形成了独特的道家思想。这从作品《京华烟云》中所溶入的道家哲学的母性崇尚意识就可以看出来道家思想对林语堂的影响。此外,《京华烟云》中涉及的社会演进、历史变故,家族人事的更迭,思想道德的变迁,生命的产生死亡,都向读者昭示了道家哲学“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死生一如”的生命觀和“随遇而安”的人生观。

二、儒家思想影响下的女性

林语堂在进行文学创作时不仅极力推祟道家的人生哲学,也对儒家的传统道德伦理观念颇多美言,自称是“一个抱着旧世界的观念的旧世界公民”。在他眼中的中国女性就要具有贤妻良母的传统妇德。通过对曼娘、桂姐等女性形象的塑造,更是将这种具有浓重传统色彩的女性观展现的淋漓尽致。

如果说在《京华烟云》中姚家是道家的体现,那么曾氏家族就完全演绎了儒家思想的精髓。通过曼娘的眼睛来观察,用心里来说话:“不知道为什么,曼娘在木兰家里感到一种不一样的气氛,在这种气氛里,比在曾家时,觉得可以令人的行动更加的自由轻松。 ”这就足以说明曾家是一个严谨、讲规矩的家庭。作为曾家的女性就更是一个儒式家庭的典型代表。

(一)曼娘——儒家思想的代表

孙曼娘这一人物形象是按照林语堂读书时的一位教母塑造的,这位“以处女之身守望门寡的女性”给了他无微不至的爱护。被林语堂称为最熟悉的人。所以在《京华烟云》中, 林语堂把曼娘塑造成“古代妇德的理想典范”,她古典婉约、娇羞美丽、娴静大方、凄苦而始终不抱怨。书中描写曼娘时说“她似乎成了个难得一见的古董,好像是古书上掉下来的一副美人图。在现代那类典型是渺不可见,也不可能见到了”。她是神坛的祭品,也是爱情的痴人。面对将死的未婚夫她不离不弃嫁入曾门,在丈夫离世后就一个人过着孤独的遗孀生活。最后在日本军的威逼下自缢身亡,以处女之身向爱情的神坛上郑重献祭。究其根源是她自幼接受的儒家思想教育和典范的传统“妇德”教育。在这些陈腐的封建伦理道德的潜移默化之下,一言一行都失去了自由。她除了走上这条路别无选择,她的命运被时代左右,只能任人摆布,不能自主,当然她也放弃了自主。她用一生来诠释自己的爱情,直至生命耗尽仍不忘坚守“德、言、容、工”的女训和从一而终的贞节观。

至始至终,她都恪守规矩,遵守礼教。在她身上折射出了中国传统社会旧式女子所特有的古典气质和言行品德,我们可以看到古典女性特有的韵味,既有少女的清新羞涩,少妇的娴静高贵,还有老年的淡然雅致。通过她的遭遇也揭露了封建伦理的黑暗与罪恶。在思想上曼娘认真贯彻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再现了传统女性的本色,既是封建礼教下的窈窕淑女,也是贤妻良母,封禁着自己的欲望,严格学习遵守封建女性的四书五经、三从四德,不敢越雷池一步。

当然,我们不能说曼娘是儒家思想道德的尊崇者,也不能说她是封建礼教下的产物。她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历史,见证了一段社会的演进,是儒家传统背景下孀妇的经典形象。

(二)桂姐,曾文璞的姨太太—儒家男权至上的表现。

她出自寒门,原本是曾太太的贴身丫鬟,后因曾太太不能照顾病重的丈夫,便让桂姐代其照顾。为了尽自己的本分,她辜负了自己青梅竹马的恋人,嫁给了老爷,成了姨太太。为了救荪亚,自己的身体落下了毛病,从此不能生育。就这样,桂姐,一个丫鬟却成了主子,在过去,这是一件惹人嬉笑的荒唐事。而桂姐也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地位就是一名妾侍,不仅是受到社会现实的约束,也明白在这具有儒家传统思想的曾家,自己言行举止都必须体现出妇德的教养。在以后的日子里,她独自一人撑起了整个曾家,她一生都在为曾家活着,死的时候,也是为曾家而死。桂姐形象的塑造体现了林语堂本人对于封建家庭多妻妾制度的支持,具有倡导儒家思想的封建社会的必然代表,也是一个在历史条件的社会背景下的儒家女性,她信守了儒家的传统和有序。

儒家思想作为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精髓,影响着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生活,在这条历史的长河中,女性深深的受到这种道德伦理思想的教育,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见证。为此,林语堂把这种文明也熔入了小说的女性世界里。

林语堂对自己文化哲学的阐释与构建最终体现在温和近情的道德人格和人物描写上。因此,我们透过作品清楚地看到林语堂凝聚在字里行间的对道家顺性的崇尚和对儒家伦理道德的赞美。只有儒道合一,才能真实地反映林语堂复杂多元、儒道互补的女性观。

三、儒道互补,中西融合

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林语堂可以说是中西文化融合的中流砥柱,对此做出不懈努力。在20年代,林语堂极力倡导西方文化提出“全盘西化”的主张;在30年代,开始对中国文化进行审视,批判的继承与他相近的传统文化部分;1930年移居美国后,面对世界文化逐渐形成了他集中西文化观之大成的“中西融合”理论,进行选择与整合,从世界一体化的多元角度评判到中西文化,在《京华烟云》中所褒扬的“儒道互补,中西融合”的文化观凝聚了他的人生哲学,并通过木兰等人物形象得以体现。这些都是他在中西文化价值的冲突中,从中西文化互融的角度来思考人类文化命运的结果。

林语堂出生在中西文化互相冲击,互相渗透的年代。身为中国人的他,自然不可避免的受到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熏陶,即使是自幼在一心景仰西方文化的父亲身边接受西方教育,也依然无法阻挡儒家传统思想对他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即便林语堂在经历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并在欧美一些国家生活了相当长的时间,依然无法忽略儒家传统思想在中国这片故土上根深蒂固的影响,所以在其创作中,就不得不把这种传统的理念融入作品人物的塑造中。当然,《京华烟云》作为一部用全英语写作的作品,自然会有西方的精神所在,西方女性热情、自由、奔放的个性和儒家传统女性的善良、智慧、贤德的特點做了相补充,实现了西方文化的浪漫主义、理想主义和东方传统文化的理性主义、现实主义的完美对接,铸造了林语堂心中特有的女性观。在结合道家的哲学和儒家的经典以及西方精神的基础上,因此,林语堂在作品中所构建出的女性形象是综合了道家哲学、儒家经典以及西方精神之后,带有独特审美意识和审美心理的产物。

整部小说在融合了作者的生活经历及其思想的情况下,用两方面阐述了小说中女性在特定历史时期下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总之,在于林语堂的《京华烟云》而言,它就是一部以道家精神为主导融合儒家伦理道德,加入相当成份的西方现代文化的个性主义、人道主义思想为补充而建立的封建大家族兴衰演变的小说。 对于这个家族中女性形象的描写,可谓是淋漓尽致,他把“道家女儿”的性情与儒家传统女性的代表完美融合,相互衬托,取长补短,塑造了一个属于《京华烟云》的时代女性形象,无论她们是受儒家的传统伦理道德影响,还是受到老庄深刻伟大的道家哲学熏陶,她们都是在演义着特定历史时期女性在于家或是在于国,所表现出来的睿智,勇敢,和对于人生精辟的领悟。

参考文献:

[1]万平进,《林语堂评传》.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

[2]林语堂.《中国人》,郝志东,沈益洪译,杭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

[3]《林语堂经典作品选——论读书论幽默》,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年.

猜你喜欢

中西合璧女性观道家思想
中西合璧郎世宁
亦荤亦素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女性观与性别意识之思想根源比较
李白诗歌悲剧意蕴探析及其走向
马年拜读徐悲鸿《八骏图》
曹操游仙诗的形成及价值
浅析泉镜花的文学作品中女性观与恋爱观
简论李白诗歌中的道家思想与人格力量
在场的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