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0-2014年枣庄市梅毒流行状况分析

2016-09-08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6年8期
关键词:枣庄市性病梅毒

殷 刚 周 晔

2010-2014年枣庄市梅毒流行状况分析

殷 刚 周 晔

我国于1964年宣布基本消灭梅毒,80年代初报告病例数逐年增加。2015年,全国梅毒报告发病率为31.85/10万(增长率3%),山东省梅毒报告发病率为15.53/10万(2.82%),均呈上升趋势。2010-2014年,枣庄市梅毒报告年平均发病率为13.52/10万,并呈逐年增加趋势。枣庄是山东省南部的一个地级市,交通方便,经济较发达,流动人口较多,从而加快了性病的传播速度。近几年枣庄市有针对性的实施了促进梅毒早期诊断及提供规范化梅毒医疗服务为主的防治策略,各医院报病准确率及规范化诊疗水平大大提高。为了解枣庄市近年来梅毒的流行特点及规律,制定针对性病防控措施,笔者对2010-2014年枣庄市梅毒的流行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0-2014年全市各医疗单位报告的梅毒疫情卡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疫情网的相关数据资料。人口基数为枣庄市统计局发布的户籍人口数。

1.2 方法 用梅毒报告数为分子,人口基数为分母,计算历年梅毒的报告发病数及发病率,分析近几年梅毒的流行趋势、人口学、地区分布及期型特点。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性别梅毒的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流行趋势 2010-2014年枣庄市累计报告梅毒2673例,无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为13.52/10万,发病率呈明显的逐年递增趋势,其中以2012年增长最为迅速。见表1。

2.2 梅毒患者的人口学特征

2.2.1 性别构成 枣庄市报告的梅毒病例中,男1206例,女1467例,男女比例为0.82∶1,男女梅毒平均报告发病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41.208,P<0.05)。见表1。

2.2.2 地区分布 2010年枣庄市辖区内所有区县都有梅毒发病,呈逐渐递增的趋势,2012年辖区内大多数地区发病率呈大幅增长趋势。从5年梅毒发病数看,位居前3位的依次是滕州市 (995例)、市中区(665例)、薛城区(381例)。2014年辖区内一半地区出现增长率下降的现象,其余地区增长率出现小幅度增长,下降以市中区(-4.44%)及薛城区(-2.92%)较为明显。见表2。

2.2.3 期型分布 2014年发病率排名前三的为隐性梅毒(55.00%)、II期梅毒(24.00%)、I期梅毒(19.00%)。2010-2014年发病情况提示各期梅毒中,隐性梅毒增长最为迅速;I期及II期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胎传梅毒报告病例数不定;III期梅毒报告发病率呈波动趋势。见表3。

表1 枣庄市2010-2014年梅毒发病数、报告发病率

表2 2010-2014年枣庄市辖区梅毒增长率

3 讨论

3.1 梅毒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目前我国梅毒流行形势严峻,2015年全国梅毒为433,974例,报告发病率31.85/10万,居甲乙传染病发病排序第3位。枣庄市2010-2014年年均发病率为13.52/10万,发病率呈明显逐年递增趋势。分析其原因可能有:①医疗卫生机构梅毒检测、报病系统逐步完善。尤其是近些年艾滋病防控工作的开展,大大提高了性病的筛查率,将以往未暴露的梅毒患者筛查出来了。②随着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人们性观念和性态度发生改变。性服务业的发展,婚前、婚外性行为增多,多性伴的性关系助长了梅毒的传播。③性教育宣传力度不够,尤其是针对农民工开展的性教育相对薄弱。④城市娱乐场所较多,方便性行为机会。⑤市场中充斥着较多虚假性病诊疗广告,往往诱导消费者进行非正规的诊疗行为。尤其是文化层次较低的梅毒患者,往往由于经济条件较差,不愿到正规医院就诊,而去廉价的私人诊所,治疗效果不佳,病情反复。未愈患者作为传染源,将梅毒传播给他人。

3.2 地区分布特征 滕州市2010-2014年梅毒报告发病例数最高,可能因为滕州市工业、旅游业、娱乐业比较发达,物质生活水平相对高于其他区。经济繁荣的同时,服务业发展较快。滕州市拥有高铁客运站,高速路交通入口,发挥着游客集散中心的角色,流动人口较多。部分地区还可能因吸毒人群静脉注射毒品及性混乱传播梅毒。已感染的吸毒者还可能为筹集毒资进行性交易,加重梅毒的传播。

3.3 性别、年龄分布特征 从性别分布来看,女性发病多于男性,可能由于女性感染者中大部分为性工作者,多性伴的性行为大大增加其感染率。而且,女性需参加产前检测,而男性患者往往需要主动检测才能发现患病,造成女性发病多于男性的现象。此外,部分女性受传统观念影响,思想比较保守,不愿诊治,从而延迟治疗加重病情。

3.4 隐性梅毒发病形势日趋严峻 枣庄市隐性梅毒病例数最多,增长速度最快。分析其原因:可能由于隐性梅毒临床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导致患者未及时治疗。隐性梅毒是梅毒传播重要的传染源。此外,近几年随着医院对被动人群进行输血前梅毒抗体筛查,大量隐性梅毒感染者暴露。

3.5 胎传梅毒呈波动趋势 胎传梅毒2010年报病12例,在2012年出现了峰值29例,5年间共89例,这可能与枣庄市女性梅毒感染者较多、部分不注重产前检测以及隐性梅毒增加等原因有关。

针对以上梅毒疫情特征,我市提出以下控制措施:①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途径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人群梅毒危害及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和及时就医意识。②大力推广安全套的使用,特别是通过健康教育促进商业性工作者使用安全套 具有重大意义。可在街头、商场等公共场所,以及酒吧、舞厅、桑拿浴室、发廊等娱乐场所设立安全套自动发放机,并为高危人群免费提供安全套,以提高安全套的可及性和使用率。③加强梅毒防治专业人员的培训。经济困难地区,性病防治人员欠缺,群众信息匮乏,可通过培训当地卫生人员解决这一问题。④严厉打击虚假性病诊疗广告,营造良好诊疗环境。由于性病涉及个人隐私,部分患者担心受歧视而不愿到大医院专科诊治,许多广告利用患者此种心态进行虚假宣传。政府部门应加大力度严厉打击各种虚假广告宣传,取缔违规私人诊所。同时,医疗卫生机构应改善性病门诊环境,开展匿名保密治疗、实行男女分诊等,促进更多患者前往正规机构就诊。⑤加大血清学筛查力度,可定期对高危人群进行血清学检查,特别是加强婚前和产前的性病筛查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并减少胎传梅毒发生。

(收稿:2016-06-21 修回:2016-07-01)

枣庄市皮肤病性病防治院,山东滕州,277500

表3 枣庄市2010-2014年梅毒分期报告发病率及构成比

年份I期梅毒II期梅毒III期梅毒胎传梅毒隐性梅毒报告数报 告发病率(/10万)构成比(%)报告数报 告发病率(/10万)构成比(%)报告数报 告发病率(/10万)构成比(%)报告数报 告发病率(/10万)构成比(%)报告数报 告发病率(/10万)构成比(%)2010671.7112.00822.1010.0020.0528.57120.3115.00721.846.00 2011952.4117.00872.2110.0010.0314.29140.3618.00862.187.00 20121193.0122.001804.5621.0010.0314.29290.7337.002566.4821.00 20131152.9021.003027.6336.0010.0314.29160.4020.003318.3628.00 20141523.7928.001974.9123.0020.0528.5780.2010.0044611.1138.00

猜你喜欢

枣庄市性病梅毒
隐性梅毒更危险
常常听到的梅毒,你真的了解吗?
山东枣庄市核果类果树研究所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建设路小学作品展
意料之外
医疗机构在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探求
新型城镇化推进策略研究 以山东省枣庄市为例
二期梅毒误诊为男性尿道旁腺炎一例
仅趾间扁平湿疣为表现的二期梅毒一例
性病传播谈论多 专家探讨正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