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高海拔驻军心理教育训练现状及需求调查

2016-09-02冯正直杨显君

西南国防医药 2016年3期
关键词:海拔军人心理

刘 耘,冯正直,杨显君



西藏高海拔驻军心理教育训练现状及需求调查

刘耘,冯正直,杨显君

目的调查西藏军人心理教育训练现状及需求,为针对性开展教育训练提供依据。方法自编问卷,对驻西藏海拔3700~4750m、时间>6个月、完全习服的1128名陆军军人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053份,采用独立样本秩和检验或χ2检验分析不同性别、类别军人心理教育训练现状及需求差异。结果56.51%的受测军人未参加过心理教育训练,而78.73%的军人对开展该活动持非常必要和比较欢迎的态度;官兵最感兴趣的课程是合理认知教育、情绪压力管理、意志品质培养;最希望参加的训练是军营环境、人际关系和军事任务的心理适应;军官最需要的课程是情绪与压力管理(P<0.05),士兵和士官最需要的是合理认知的培养(P<0.05);男军人较女军人更关注意志品质、婚恋心理、复员转业等内容(P<0.05);官兵选择率最高的课程设置是由心理学专业人员实施的每周1次、每次60min的心理学知识讲座。结论常驻西藏高海拔军人对心理教育训练的需求与实际现状存在矛盾,且对教育训练内容的偏向存在群体差异,因此各级应重视其心理需求,根据不同性别、类别设计教育训练方案,以提高教育训练效益。

西藏;高海拔;军人;心理教育训练;需求;调查

了解军人对心理教育训练的需求,是科学开展教育训练的前提。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军人心身健康的维护[1]。美、俄、德、日、英等军队已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军人心理干预体系。外军对如何改善特殊作业环境军人心理健康水平开展了大量研究。我国西藏高原地形复杂、气候独特,边境线长,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经济地位。研究显示,高原军人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与管理特殊、信息闭塞、社会支持缺乏、职业倦怠等因素有关[2]。积极的心理干预对改善焦虑情绪,提高心理复原力,减少心理应激障碍有显著效果[3]。目前,国内文献对一般作业环境中军人心理训练需求有零星报道,而对长期驻防高海拔环境的军人心理训练需求报道很少。由于外军的心理干预模式存在文化、战略、目标等因素的差异,所以研发具有我军特色针对性的心理教育训练模式,是推动军人心理研究发展,提高高原部队战斗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此,本研究对常驻西藏高海拔军人进行现场心理测试,了解官兵心理教育训练现状及需求,为深入、有效地开展特殊环境军人心理教育训练,进一步维护高原军人心身健康,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原则,从驻守西藏不同海拔高度地区的陆军部队中,按照应急快反、通信指挥、后勤保障、装备、卫生、特种、工程等不同任务分类,共抽取13个部队的军人作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驻守海拔3700~4750 m,时间6个月以上,完全习服[4]。共发放并回收1128份问卷,剔除不完整及差错问卷,有效问卷1053份,有效率93.35%。其中,男性997人(94.68%),女性56人(5.32%);士兵601人(57.07%),士官370人(35.14%),军官82人(7.79%);平均年龄(21.90±4.25)岁。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自编自陈式半开放调查问卷,包括人口学资料和心理教育训练需求两部分内容。该问卷结合文献回顾、专家访谈和高海拔部队调研结果编制而成。人口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军龄、驻高海拔时间、类别、是否独生子女、文化程度等;需求部分包括14个条目,每个条目有多个选项,内容包含是否参加过心理教育训练、对开展心理教育训练的态度、比较感兴趣的心理教育训练课程及辅导方式等,按照受测者个人认为的重要程度进行选择和排序。

1.2.2调查方法由同1名心理学专业人员组织团体测试,统一指导语,告知受测者调查目的和具体填写方法,不记名填写,每次参与测试者100~150名,时段相对固定,时间1 h,现场独立完成,问卷当场收回。

1.3统计学方法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采用双录入方式录入问卷,核查无误后锁定数据库。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的统计描述采用例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不同群体组间分布用雷达图展示,差异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秩和检验,假设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参加心理教育训练总体状况1053名调查对象中,未参加过任何形式心理教育训练的595人(56.51%),参加过心理教育讲座的374人(35.52%),接受过个体心理辅导的27人(2.56%),参与过专业团体心理训练或个体心理咨询的57人(5.41%);而认为开展心理教育训练“非常必要”和“比较欢迎”的军人分别占到总体的43.80%和34.93%,有19.10%的军人对开展此项工作持“一般、还行”的观望态度,只有2.17%的军人由于各种原因不太愿意参加心理教育训练。

2.2心理教育内容需求合理认知教育、情绪压力管理、意志品质培养三项教育内容最受被测军人欢迎;Kruskal-Wallis非参数检验结果显示,军官、士官和士兵心理教育内容需求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7,P<0.05)。军官与士兵、士官选择结果比较显示,军官对情绪压力管理的需求排在首位,对人际关系、行为问题、心理危机、婚恋、复转等内容的需求也较高。见图1。

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显示,男女军人心理教育内容需求分布有显著差异(Z=3.18,P<0.01),男军人对意志品质培养、婚恋心理、复员转业心理调适、训练焦虑调控、心理危机干预等方面的需求较女军人更为突出。见图2。

图1 不同类别西藏高海拔军人心理教育内容需求比较

图2 不同性别西藏高海拔军人心理教育内容需求比较

2.3心理训练内容需求被测军人对军营环境、人际关系、军事任务三项适应训练关注度最高,其次最希望开展的是情绪调控和压力管理训练;军官、士官和士兵心理训练内容需求总体分布没有显著差异(χ2=2.91,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军官较士兵和士官更关注团队协作和挫折应对训练(P<0.05,图3);而男女军人对心理训练内容的需求无统计学差异(P>0.05,图4)。

图3 不同类别西藏高海拔军人心理训练内容需求比较

图4 不同性别西藏高海拔军人心理训练内容需求比较

2.4心理训练课程设置需求被测军人比较容易接受的课程设置是由心理学专业人员组织的每周1次、每次60 min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其中,男军人对训练时间、人员、方式的需要与女军人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或P<0.01)。

3 讨论

研究提示,军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军队整体的作战能力息息相关[5]。近年来,国内外局势不断变化,自然灾害增多等因素都对军队执行多样化军事行动提出了新的挑战,军人执行任务的压力逐渐增大,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呈上升趋势[6]。了解常驻高原军人对心理教育训练的需求,是构建高原军人心理教育训练模式,针对性开展教育训练,取得实效性的基础环节。本次调查结果提示,被测高原军人中从未参加过心理教育训练的比例占测试总体的56.51%,而十分期待开展此项活动并认为非常必要的高原军人占到总数的78.73%,这与既往研究一致[7]。由此启示,常驻高海拔军人对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训练的需求与实际开展此项工作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平衡现象。结合访谈和调查发现,虽然总部近年来十分重视心理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是,落实到基层的效果仍然不显著[8]。一是目前针对心理工作的制度不完善,没有相应的法规保障,无法健全专属职能部门,因此阻碍了心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基层部队缺少具有专业知识的心理服务专兼职人员,心理工作仍然等同于思想政治工作,削弱了专业心理干预的作用,延缓了军人心理素质的提升;三是对科学心理知识认识不足,接纳程度低,导致工作目标和层级不清晰,影响了心理教育训练工作的实效性。

构建基层官兵欢迎且科学实用的教育训练模式,是提高心理教育训练效果的前提。分析本调查结果发现,常驻西藏高原军人对自我心理困惑的调适与适应关注度最高,对军人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也十分重视。其中,军官、士官和士兵心理教育内容需求有差异,军官对情绪压力管理的教育内容需求排首位,而士官和士兵更需要常见不合理认知教育;男军人对心理服务的需求高于女军人。综合分析发现,由于自然、军事、人文等原因,高原驻军体会到更多的心理压力,而目前又缺乏心理学基本知识的获取途径及相应的教育训练,其中军官和男军人对心理问题的调控与管理的需要更为突出。因此,结合高原军人心身发展的特点和需求,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教育训练工作已迫在眉睫。

综上所述,加强新形势下部队心理卫生工作,是适应新任务、新要求的重要举措。了解高原特殊作业环境军人心理需求,根据不同群体特点制定相应的教育训练措施,建立符合我军特色的军人心理教育训练模式,真正解决军人面临的各种心理问题,提升军人心理素质水平,从而提高战斗力,并推动军事心理研究向纵深发展,有着积极的军事和社会意义。

[1]Michael SMatthews,Janice H Laurence.Military Psychology[M]. California:SAGE Publications Ltd;Four-Volume Set,2011: 12-16.

[2]赵琳,张理义.驻高海拔空军官兵心身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11):1642-1644.

[3]胡广涛,宋航,王国威,等.急进高海拔遂行任务对汽车兵心理应激和心理弹性的影响[J].西南国防医药,2015,25(1):63-66.

[4]高钰琪.高原军事医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238.

[5]衣新发,赵传,蔡曙山.中国军人心理健康状况的横断面历史研究:1990~2007[J].心理学报,2012,44(2):226-236.

[6]王立菲,杨国愉,冯正直.军队心理卫生工作现状调查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3,31(6):501-504.

[7]肖玮,宋修博,郭子帧,等.军队医学心理学专业本科生职业素质需求调查分析[J].西南国防医药,2015,25(1):113-114.

[8]李晓云,胡军,王东红,等.我军心理卫生服务研究现状与分析[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4,26(4):104-106.

R 395/594.3

A

1004-0188(2016)03-0341-03

10.3969/j.issn.1004-0188.2016.03.04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4GJ-003123)

610021成都,成都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刘耘,杨显君);第三军医大学心理学院(冯正直)

冯正直,电话:023-68771591;E-mail:fengzhengzhi@gmail.com

(2015-11-12)

猜你喜欢

海拔军人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高海拔的甘南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南美三大高海拔球场
军人就该这个样
四有军人歌
军人的自信
军人“四有”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