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杭州百万志愿者怎么选拔培训

2016-09-01

南方周末 2016-09-01
关键词:杭州市南方周末志愿

南方周末记者 翟星理 南方周末实习生 魏冯 施佳琦

2016年8月20日,G20杭州峰会志愿者展示“小青荷”队服。视觉中国❘图

礼仪培训课上,授课老师让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演示上岗服务期间的坐姿、走姿和蹲姿,“比如坐到一把椅子上,要从椅子左边的方向坐进去”。

虽然志愿服务有些累,但成梦露并不在意这些,“这是普通人的一个机会,让我们能真正参与到这个大型国际会议的相关工作中去,做一些实事”。

南方周末记者 翟星理

南方周末实习生 魏冯 施佳琦

2016年8月20日,离G20杭州峰会召开还有15天时间,一千余名峰会志愿者代表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了宣誓仪式。

在宣誓仪式上,“小青荷”作为峰会志愿者的代名词正式发布。“小青荷”取自宋代诗人杨万里描写杭州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此外,“青荷”音同“亲和”,意指志愿者具有亲和力,将会礼貌友好地服务峰会各项会议活动和各国嘉宾。

9月4日,二十国集团峰会(下称G20峰会)将于中国杭州召开。G20由七国集团财长会议于1999年倡议成立,由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中国、美国以及欧盟等20方组成。G20迄今已举行10次峰会。2014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出席G20布里斯班峰会,该次峰会宣布由中国举办2016年G20峰会。

在本次G20峰会上,习近平将与G20成员、嘉宾国领导人及国际组织负责人齐聚杭州,围绕“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主题,以及“加强政策协调、创新增长方式”“更高效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强劲的国际贸易和投资”等重点议题展开讨论。

为了保障本次峰会顺利召开,从2015年底开始,杭州就着手招募志愿者。杭州市超过100万名志愿者为G20提供服务。

不只杭州,浙江省其他城市也有不少市民踊跃参与志愿服务。慈溪市一位志愿者说,“G20志愿活动是普通人参与重大公共事务的一个机会。”

2.6万大学生报名会场志愿者

2016年初,杭州师范大学法律专业大一学生王成康参加了G20峰会志愿者的第一轮面试。可是面试开始没多久,王成康就懵了。这轮面试6人一组,有3位面试官,每组的面试时间不到30分钟,面试官要求这6个学生用中英文交替回答问题。

王成康这组抽到的英文话题是“介绍杭州风情”,他搜肠刮肚也只能组织起介绍西湖大致方位的简单语言。但组里其他5个对手都是英语专业八级或者掌握一门小语种的大学生,其中一个高年级女学生说了“杭州几处名胜古迹和历史故事”,“英语流利度、语法都非常好”。

G20杭州峰会志愿者分为会场志愿者和城市志愿者两种。王成康报名的就是会场志愿者。会场志愿者的要求不低,“优先选拔德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印尼语等各小语种专业的志愿者”“重点考虑在大二、大三本科生和硕士生、博士生群体中选拔”。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15所高校成为峰会志愿者的定点招募高校。

会场志愿者的报名工作于2015年12月10日正式启动。

各高校为选拔会场志愿者定下了高标准。按照高校志愿者的招募流程,2016年3月9日前,组织方要通过首轮面试从26266报名的大学生中,选出6000名作为预招募人选。

首轮面试过后,4月份开始的次轮筛选要依据通用培训结果和网上测试情况等,将志愿者人数缩减到4500人左右。最后一轮筛选难度更高,志愿者将面对心理测试、情景模拟应对突发状况能力测试等。最终留下来的3000名志愿者还将接受封闭式培训,直至会场志愿者招募工作结束,具体人数按实际需求而定。

据浙江省人民政府网站报道,浙大“志愿者之家”一位工作人员透露,“我们浙大共有3310名学生、老师报名,其间经过了3轮选拔、37场培训和数次演练,共有500多人成为G20杭州峰会志愿者。”

首轮面试结束之后,王成康和同去的校友交流面试难度,“我同学抽到一个算是最‘刁钻的英文问题:如果外国人问你护照丢了怎么办,你怎么回答?”

最终,王成康没能得到次轮筛选的机会。3月初,他接到首轮面试的淘汰通知。他有些失望,“毕竟这是很大的场面。”

8月25日一早,浙江传媒学院校园的“小青荷之家”就热闹起来。

随着G20杭州峰会召开的日期越来越近,会场志愿者也提早进入“峰会时间”。“小青荷”的工作事无巨细,从峰会会场到宾馆酒店的迎宾台,从西湖边的微笑亭到机场车站,志愿者们都要全程参与。

从2016年3月至今,“小青荷”参与了杭州团市委和高校组织的百余场峰会志愿培训,涵盖了志愿服务理念、公关礼仪、峰会常识等方方面面。

距离G20峰会召开还有一周时间时,“小青荷”们还是在组织学习。据《杭州日报》8月29日报道,团市委近日组织集中培训,从国际形势到民俗文化知识,从会议服务细节到礼仪常识,培训内容涉及了与志愿服务相关的方方面面。志愿者沈梦赟这次就学到了不少急救知识:“比如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操作程序和动作要领。”

消防专家也被邀请到了课堂上,现场还原各类火灾现场的逃生知识。“假如必须穿过浓烟逃生,应该尽量用浸湿的衣物保护头部和身体,捂住口鼻,弯腰低姿前行。”志愿者蒋咏仪回忆说。

“你的服务很好, 但为什么不化妆”

相对而言,城市志愿者的入选难度低了很多。杭州普通市民均可通过志愿杭州网站注册申请成为城市志愿者,志愿活动主要在旅游景点、文博场馆、广场车站等开展旅游咨询、文明劝导、绿色环保等服务。

2016年3月初,距离G20峰会开幕还有半年,杭州的城市志愿者就已经上岗,主要任务为讲解、指路、引导。志愿者们分不同批次进行最短两天、最长一个星期的志愿活动。截至2016年8月初,杭州市累计有100万城市志愿者参加了各类服务活动。

根据2015年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杭州市常住人口901万,换句话说,不到六个月的时间里,每9个杭州人就有1个已经参加了志愿服务活动。

除了在志愿杭州网注册申请之外,杭州市也会通过其它方式召集志愿者。杭州市上城区建兰中学的英语老师吴晨君,就是学校选拔出来的城市志愿者。“建兰中学选拔一批英语老师参加志愿活动,在景点为外国游客讲解。”

2016年8月20日,吴晨君按要求到一个小剧场参加上岗前的培训。一位国际导游、一位警察和当地旅游局一位干部为他们授课一天。

导游的授课让吴晨君印象深刻。她向台下五六十名即将上岗的志愿者讲起1990年代接待新加坡外宾的一次经历:她使出浑身解数,带着外宾在杭州最著名的几个景点转了一天,活动全部结束后,外宾习惯性地递给她一张写满评价的小卡片,“你的服务和讲解都很好,但是你为什么不化妆?”

导游总结说,在一些外宾的认知习惯里,女性化妆是一种基本的尊重,“不管是哪国人,尊重都是交流的基础”。

组织方对礼仪的要求格外严格,甚至细微到坐姿。浙江理工大学学生袁悦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礼仪培训课上,授课老师让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演示上岗服务期间的坐姿、走姿和蹲姿,“比如坐到一把椅子上,要从椅子左边的方向坐进去”。

警察的授课重点是公共安全。供职于杭州一家外企的刘景华清晰地记得,他在参加志愿者培训时,讲台上的警察对台下志愿者说,“比如现在你们这二百多人,狭小空间内遇到紧急情况,该怎么疏散?不是电影上演的那样,让老人和孩子先走,而是要根据人们距离逃生通道的远近按顺序走,这样效率最高。除非是瞬间发生的灾难,否则都要按顺序来。”

“这是普通人的 一个机会”

不只是杭州,浙江省其他城市也有不少市民参与到服务G20的志愿行列。绍兴市一个社区党委书记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社区会从有闲暇时间的居民中组织人员开展服务工作。”

绍兴越秀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学生赵玲海之所以成为G20志愿者的一员,是因为辅导员告诉她,参加志愿服务算是“对口实习”。报名之后,她抽签到柯桥区一个派出所做翻译工作。

2016年7月中旬是赵玲海的服务期,她每天的工作是跟随派出所民警走访居住在当地的外籍人士。她发现,当地的外籍人士几乎全都在经商,说的是阿拉伯土语,而中国学生学习的是阿拉伯标准语,相当于汉语的文言文,所学难以致用。一些阿拉伯标准语不好的外籍人士,遇到走访时甚至要打电话给在当地居住多年的同乡来做翻译。

由于工作节奏紧张,就连吃饭也必须很快才行。赵玲海说,警察吃午饭的时间不超过五分钟,一个圆桌坐十几个人,不到十个菜。

距离杭州不足130公里的慈溪市,成梦露也是那里的志愿者之一。虽然志愿服务有些累,但成梦露并不在意这些,“这是普通人的一个机会,让我们能真正参与到这个大型国际会议的相关工作中去,做一些实事”。

服务志愿者的志愿者

G20峰会不只与中国人有关,甚至连外国人也加入到志愿者的队伍中。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提姆(Tim)是G20杭州峰会众多志愿者中的一位,与众不同的是他是一位来自澳大利亚的国际志愿者。提姆的主要工作是“给西湖周边小区的大伯大妈们上英语课”,此外他还要帮助G20峰会多语应急服务平台,检测电话中的英语提示音是否准确有效。

本次杭州G20峰会还吸引了许多小小志愿者。据《国际在线》8月23日报道,一大早,杭州市文渊小学阳光假日小队的小小志愿者们纷纷走上街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G20助力。

小小志愿者们聚集在杭州市西湖区阳光地带社区,参加社区举办的G20峰会知识普及活动。之后,他们走上街头,在西子湖畔进行公益清洁、为环卫工人和交警送水、组织G20问卷调查和助力签名等活动。阳光假日小队队员、文渊小学四年级七班学生曹若晨说:“我们要告诉所有人,杭州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我们要保护这个美丽的地方。”

事实上,100万个城市志愿者,背后几乎是杭州市所有的家庭。志愿者为G20峰会提供服务,也需要有人为他们的孩子提供服务。

李蓁是上城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老师,她的工作是为G20安保人员和部分志愿者的孩子提供暑期志愿服务。2016年7月,她接到青少年活动中心的通知,就报名参加了为期三周的志愿活动。

每天上午八点半到下午四点半,志愿者们给孩子们上手工课、美术课,中午组织孩子们免费就餐。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她正在教孩子们做串珠。

吴晨君的同事周慧敏是建兰中学的科学老师,她也报名参加了上城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志愿活动,在她看来:“志愿者为G20服务,我们为他们的孩子服务,我们是服务志愿者的志愿者。”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王成康、赵玲海为化名)

猜你喜欢

杭州市南方周末志愿
The Price of Beauty
一份来自南方周末的特别邀请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杭州市支援武汉医疗队等6个集体获杭州市五一劳动奖状
杭州市西湖区中小学教师作品选登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杭州市萧山区美术教师新作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