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艺术图像太阳大气光象内涵图解

2016-08-22顾万发

关键词:神鸟菱形岩画

□顾万发

古代艺术图像太阳大气光象内涵图解

□顾万发

弗利尔玉箍形器、金沙玉琮刻划符号太阳大气光象内涵图解

注:

图中玉器图像应该与基本相同的太阳大气光象相对应,但是描绘出的造型与实际的或理论上的太阳大气光象又不完全一致,而且弗利尔玉箍形器图像与金沙玉琮图像也有少量细节的不同,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几方面原因造成的:

1.具体的大气光象随着天气及时间、地域的不同,观看者视觉观测到的会有细节上的区别;

2.随着大气等的变化,理论上同样的光象,有的部分有时能看到,有时则看不到或看不清;

3.太阳22°晕两侧的22°幻日附近,各种晕弧象22°幻日、上中下洛维茨弧、幻日环、太阳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时候形成的特殊的洛维茨弧等等,较为复杂,有时不易于看清,视觉上往往也易于混淆,有的可能还不被在意。加上间或还有其他取舍之原因,这都容易造成描绘出的图像具体有别。其他有的部分也会或多或少存在这一情况。

4.不同的描绘者对于同一对象描绘时还会有艺术加工的成分。像弗利尔玉箍形器上太阳大气光象符号中的T字形,实际就是对太阳22°晕下切弧或《管窥辑要》中“诀”的变形描绘,等等。

宗日文化彩陶鱼身之间特殊图案太阳大气光象内涵图解

云南沧源岩画太阳大气光象内涵图解

注:

“佛光”

“佛光”,俗称“宝光”,它是一种在有云雾的山地由于“衍射-反射”成像原理形成的一类大气光象。在“阳光-观者-云雾”三者成一直线时,人们就有机会看到。另在满月的夜间,月光下也有可能出现“宝光”。综合沧源及其他岩画内涵,沧源岩画中的这幅图案最应与太阳“宝光”有关。

贺兰山岩画中的太阳大气光象及相关问题图解

注:

1.参照真实太阳大气光象影像可知,图中贺兰山岩画中的菱形显然为真太阳,光柱和幻日环的一部分融入其中,周边圆形最可能是22°晕,束线则为晕的光芒。图中高庙遗址出土的高庙文化陶器刻划图像也应是如此。该高庙图像完整的造型单元为(与高庙出土的高庙文化图像类似,不过该图像中的圆形更可能是22°而非46°晕),从中可以看出,位于以羽翅作为构图元素并象征光芒的圆形中,即。该圆形应为46°晕,两侧为羽翅构形的相关光弧,可以理解为象征太阳之翼。这一图像内涵也利于更明确地说明我们关于贺兰山这几幅岩画图像有关大气光象方面的所述观点。

2.图中贺兰山岩画之人首造型,明显有拟形菱形真太阳+太阳22°晕的情况(理论上可能也会是较小度数的晕或略大度数,但是22°晕最有可能,其他略大度数者一般也不易于区别)。同时这一拟形非常巧妙,因为人的面部宏观素描特征和构图造型确实与菱形真太阳+太阳22°晕非常相似。

3.图中贺兰山岩画之人首的发型上端有的拟形太阳22°晕的切弧,有的还同时拟形太阳22°晕的切弧及帕瑞弧。像的鼻子、额头就是拟形太阳22°晕之切弧、帕瑞弧及其中的光亮造型(该岩画中以十字形表示)的。从其中有髡发特征、其他贺兰山髡发人首岩画旁有西夏文及西夏时期统治范围内各族人发型的上端造型看,这类人首盖为西夏时期人们对于心目中与太阳神有关的描绘。

5.图中菱形的阅读方向问题,以往学术界并不重视,其实非常重要。依据菱形真太阳的方向,这类菱形显然应该是按照正十字形方向阅读而不是×形方向阅读。考古学中有诸多材料恰好也可以说明这一点,像福泉山中的菱形就应该是或等正十字而非等X形读法,否则就与其四耳正常视觉方向不一了。图中所提及的八十高台建筑基础,由于门道方向不清楚,所以不易于确认其正常视觉方向。不过其四边皆弧,所以还是理解为真太阳菱形为佳,即应以面向观者的正十字形视之,若理解为与海内克弧有所联系,则其四边一般不应该是这样的弧形。

6.图中贺兰山岩画中的人脸方向对于观者而言为×形方向的菱形,而非正十字形,这是为了使菱形真太阳与人的脸部素描特征相符而产生的现象。

7.吉美博物馆藏良渚文化玉琮上的对应较全面太阳大气光象的神鸟更利于说明诸多菱形的阅读方向这一重要问题:

图中的圆形对应太阳22°晕、菱形为真太阳、头为上切弧或及帕瑞弧、尾对应的是下切弧、翅膀对应海内克弧等及附近光气。这类对应较为全面太阳大气光象的神鸟,我曾经认为只与海内克弧(及附近光气,下同)有联系,现在看来翅膀有时呼应的太阳相关光弧较为复杂,多数时候包括海内克弧,有的还包括魏格拉弧、亚海内克弧等。有的翅膀从30°左右太阳高度角时的太阳上下切弧造型看,似乎还可能对应太阳高度较高时的切弧,像美人地的。美人地的该太阳大气光象神鸟尾应该明显对应太阳22°晕之下切弧,束线表示光芒;若把其翅膀理解为切弧,则其首部似乎可以视为是对应切弧中间的较为明亮的光区造型,但是我们知道,自高庙文化以来的对应以真太阳为中心的较全面的太阳大气光象神鸟(不包括对应洛维茨弧或幻日及附近光气这类具体太阳大气光象的神鸟,像河姆渡“蝶形器”中的对应太阳22°晕之上洛维茨弧的鸟,禹州洪山庙仰韶文化彩绘中对应太阳22°幻日及其光气的神鸟。顺便提及其中的为侧视鼋鳖之类的生物,拟合真太阳、太阳22°晕、海内克弧及切弧等)之首甚至造型与该美人地神鸟首类似者,基本都是对应太阳22°晕之上切弧或及帕瑞弧的,良渚文化美人地这一神鸟图像会较为特殊否?我们认为,美人地这一神鸟的翅膀应该象高庙文化代表性展翅神鸟类似,两翅膀是对应22°晕两侧的有关光弧及光气区域的,只不过绘制简单以至于类似切弧了。于此美人地神鸟之首则依然应是对应切弧或及帕瑞弧的。

为了利于更好地说明我们对于神鸟负菱形类图案是拟合相关太阳大气光象判断,我们可以再看看其他相关材料。关注世界各古文明文化传播交流的兵策儒剑先生曾经提出,苏美尔太阳神徽与红山文化玉鸟、凌家滩文化的玉器一样,可能是来自于、等日冕的造型。该观点所参照的日冕,现实中一般视觉不易于看得这么清晰,不过相对而言也能看出个大概,尤其是极羽的特征也基本能看出。不过中国古代的神鸟,从高庙文化明确表现的真太阳獠牙神兽及两侧太阳22°幻日(有时用发光的圆形、八角形+亚形或獠牙神兽来表示)的、(该神兽面的圆形应该对应最可能是22°的晕,一般太阳高度角较高的时候,22°晕(22°H al o)和外接晕(Ci rcum scri bed H al o)容易混淆,同时22°晕附近可能还会有其它细微度数差异的晕。不过从卜辞"宾日"及观测传统看,古人特别重视日出日落,地面视觉观测的话,光弧类的太阳大气光象也最易于在早晚观测,所以这些情况一般以22°晕理解。四维的菱形+圆形最可能是海内克弧与22°晕交会处亮光区域的表示)类材料看,绝大多数神鸟的绝大部分不太可能完全来自日冕造型,因为日冕周边的幻日是看不到的,像、,真太阳本身也是看不到及看不全的,所以综合地看,这类神鸟的造型应该以具体光弧等大气光象为主,有时会同时受到古人观测到的日冕造型的一些影响,当然还有艺术本身的创作成分。

9.还可以从更广阔的文化背景看待岩画中的太阳大气光象,我们会发现其实古代对于太阳、月亮、闪电、佛光及其他大气光象的关注在世界各文明中都有存在,并且无论早晚,像古印第安人的一些部落文化中对于日冕的关注,对于光弧类太阳大气光象的关注,等等。所以我们可以把大气光象视角作为观察研究诸多奇异岩画的重要方式之一。

猜你喜欢

神鸟菱形岩画
观岩画
改进的菱形解相位法在相位展开中的应用
神鸟加赫加
跳起欢快的神鸟舞
神鸟节旅行
神鸟
阴山岩画
写实与抽象:金沙江岩画考古认知
岩画系列
菱形数独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