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攻坚克难,构筑教育强区梦

2016-08-18杨庆明

广西教育·D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集体制度改革

杨庆明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四中全会提出“全面依法治教”,五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号角。提升教育质量,已不再是一校一地的“独角戏”,而是上升到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乘着教育发展的强劲东风,贵港市港南区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用决心、核心、重心、齐心、恒心,攻坚克难,勇往直前,全力构筑教育强区梦。

决心:壮士断腕,树立旗帜

港南区是1996年贵港市成立后设立的一个典型农业城区,“留守儿童”占在校生近40%。长期以来,港南区教育教学质量不理想,各项综合指标在全市“三区两县(市)”中经常屈居“老五”;学校常规管理落实不到位,教师积极性差,怠工现象突出;学生流失严重,乡村学生往城镇挤,城镇学生往市区跑,2013年全区义务教育巩固率不足87%;传统课堂“教师灌、学生厌”,学生个性发展与传统教学手段矛盾突出,学生连学习兴趣都提不起来,更别说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了。

港南群众对本地教育不抱希望;作为港南教育管理者,我们感到忧心忡忡。不改革,就只有死路一条!但如何改呢?经过深思熟虑,我们决定让教育回归根本,向最基础的阵地——课堂要质量,通过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撬动港南教育整体提升。

2013年5月,我们多次组团赴南宁、蒙山、玉林等教育教学改革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我们以刮骨疗伤、壮士断腕的决心,在15所中小学树起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旗帜,通过试点带动来影响全局。目前,港南区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学校达到77所,并在广西区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教学质量综合指数也提升到了贵港市第二名。

核心:转变观念,突破阻力

观念是决定改革成败的核心,只有接纳了新观念,才会产生新动力。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综合性改革,改革初期,我们遇到了来自各方面的阻力。一是来自教师的阻力,部分教师从教几十年,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势,一时无法接受新课改的理念,改革热情不高,甚至不愿意改革。二是来自校长的阻力,由于担心教师能力、学生素质、教学设施设备、学校管理跟不上,经费投入不足,等等,而产生畏难情绪,担心改革会导致教学质量下滑。三是来自家长的阻力,许多家长认为新的教学模式“老师不讲学生讲”,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

要有效化解以上阻力,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一是领导要带头,为改革保驾护航。港南区教育局成立了教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区教改工作进行统筹管理。各学区办、学校相应成立领导小组,确保教学改革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取得成效。二是要培训教师,为改革奠定基础。我们对教师进行“洗脑”式培训,通过组团考察学习等方式,让教师走出去学习,去感受,去触动,不断改变旧有观念。课改初期,我们还多次邀请全国优秀教改专家来到港南,对教师做课改讲座、上示范课,让教师们主动接受课改,愿意尝试,积极探索。三是要建好班子,让学校主动改革。我们让想课改、懂课改、抓课改的人员担任课改实验学校的领导,确保“课改之舵”不偏离正确航线。四是要开门办学,让社会关注改革。邀请家长、社会热心人士到学校一起听讲座、到教室一起观摩课堂、到操场一起参与活动,让他们感受课改给学校、学生带来的巨大变化,让家长由质疑变为支持。

重心:专家指引,科研领航

课改的重心是解决技术指导问题。结合港南区教学底子薄、教研团队科研能力弱的实际,我们在课改之初就成立了由国内著名教育专家、名校长组成的高级专家指导小组,让他们对教师、学生进行全面细致的技术指导。

教师方面,专家指导小组从设计导学案、备课到上课、反思等,都进行全程培训指导;学生方面,专家指导小组从小组建设、预习、对学、群学、展示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整体指导。

通过专家的技术指导,港南区学校领导的课改管理能力、教师驾驭课改课堂能力、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能力均得到了提高,逐渐解决了课改的技术难题。

齐心:上下联动,合力推进

课改是一项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上下齐心,部门联动,形成推进合力。为此,我们制定了“小目标、分阶段、齐动员、抓落实”的工作方式,在总设计、总方案的基础上,分阶段制订计划,分步骤推进。

港南区教育局主要负责课改的阶段性和长远性目标制定,研制出台支撑课改的文件和方案,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教研部门主要负责“研学”“研教”“研评”指导工作,如研制学科预习案、导学案、检测案的标准,课堂教学评价细则,组织开展教学比赛活动等;德育部门主要负责思想统一工作,加大对师生的培训,确保全体师生步调一致,德育工作要具体做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天天见行动”;后勤部门主要负责服务保障工作,确保课改所需的设施设备按时按质按量到位,保证课改工作有效推进。

通过教育局、学区、学校等各部门的全员参与,上下联动,港南区的课改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恒心:常抓不懈,建章立制

改革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远谋划,坚持不懈,必须做好“抓反复,反复抓”的心理准备。针对课堂教学改革,我认为应该建立十项制度,以确保课改的持续性、长远性、稳定性。

目前,港南区已经制定了推进课改的“十项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巡课制度、验课制度、反思制度、评价制度、教研联盟制度、成果展示制度、经费保障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社会监督评价机制。

下面重点介绍集体备课制度、反思制度和社会监督评价机制。

集体备课制度。这是一项能有效发挥集体智慧,源源不断提供智力支撑的制度。我们目前设立了“三级备课”制:区级集体备课,每个寒暑假组织骨干教师开展不少于7天的集体备课活动;学区级集体备课,各学区每月组织一次专题集体备课活动;校级集体备课,学校每周进行1次集体备课,对区级编制的学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反思制度。这是一项能促进学校、教师不断修正课改不足,扬长避短、采石攻玉的制度。我们实行教改工作反思制度,让参与者在反思中前行,在反思中成长。一是由分管副局长主持,区教育局每月召开一次学校课改反思会;二是由教研室主持,每周召开一次教研课改反思会;三是在巡课的基础上,针对教师在课堂上落实课改是否到位等问题,学校每天召开一次反思会。

引入社会监督评价机制。这是一项能让教育者清醒看到自身不足,避免“当局者迷”的制度。2015年,我们在每个学区聘请了6名社会监督评价员,每学期围绕常规管理中的某些内容,对每所学校、每位教师进行两次评价,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用社会舆论杠杆撬动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管理能力的提升。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面对人民群众的期盼,我们必须有所作为,勇于承担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课改之路,道阻且长,我们唯有坚定信念,排除万难,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向群众、向时代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本文作者系贵港市港南区教育局局长)(责编欧金昌)

猜你喜欢

集体制度改革
我为集体献一计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改革之路
警犬集体过生日
改革备忘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改革创新(二)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