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网络媒体对同性恋议题的呈现
——以搜狐新闻客户端为例

2016-08-15孙云龙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同性恋者搜狐网络媒体

孙云龙

(广西师范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中国网络媒体对同性恋议题的呈现
——以搜狐新闻客户端为例

孙云龙

(广西师范学院,广西 南宁530001)

在中国,由于几千年来封建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困扰,同性恋的话题可谓是一个禁忌,大众对这个群体存在诸多误解。如今,随着时代的进步,思想的开放,作为反映社会生活变化、为受众提供信息的新闻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不应该漠视这个现实。本文以2014年9月~2015年9月间搜狐新闻客户端中报道的同性恋新闻为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了国内网络媒体对同性恋现象的报道,旨在探讨新闻媒体网络平台上对同性恋者报道的现状、形象的塑造、社会影响等几方面进行反思,希望能对以后的新闻报道有所启示。

同性恋;搜狐网;责任

一、引言

根据著名社会学家李银河的推算,同性恋者大约占我国人口总量的3%~4%,表面看来相对数量并不多,但这与中国的传统道德观念、法律政策不完备有关。由于各方的压力,中国的同性恋者一般采取低调的生活方式,这使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同性恋者受到新闻媒体的“封杀”。近几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快速扩张,同性恋群体开始出现在受众视野中,随着同性恋群体在媒体上曝光数量的增多,媒体对其报道是否与以往有所不同,这之间产生的各种疑问引起了我们的重视,同时也引起了笔者的兴趣。

二、资料与方法

表1 2014年9月~2015年9月每月同性恋新闻报道量

作者简介:孙云龙(1989—),女,山东诸城人,广西师范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新闻史。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考察2014年9月~2015年9月间搜狐新闻客户端的同性恋主题报道以及对同性恋形象的呈现。考虑到研究目的,本文釆用“内容分析法”来研究议题。

根据本研究的目的,本研究针对2014年9月~2015年9月间以同性恋为主题的报道样本,以“同性恋”“同志”(特指男同性恋者)“拉拉”(指女同性恋者)为关键词,收集样本研究,形式分别涉及传播内容的倾向和特征,并将研究结果以具体的数据、表格和分析的形式详细地表示出来,并通过数据、表格和分析得出结论,推断产生研究结果的内中原因。

在众多的网站中,选取搜狐网作为分析对象,原因在于搜狐网是如今全球最大的中文门户网站,特别是在2012年,搜狐提出集中精力做新闻客户端,成为中国最大的移动媒体平台,使其新闻播报拥有更突出的优势[1]。而且搜狐新闻客户端是搜狐的核心之一,同时是打造和传播搜狐品牌的重要渠道。以其作为网络媒体的相关研究代表性对象,具有很大的优势。

而从时间变量来看,主要分析了2014年9月~2015年9月间搜狐新闻客户端的同性恋主题报道的变化概况。基于考察研究报道的历年变化概况在时间跨度上的需要,同时由于笔者自身的条件限制,笔者将研究时间段设为2014年9月~2015年9月,考察这13个月搜狐新闻的同性恋报道。同时,根据13个月间报道量的变化特征,来进行相应分析。如表1所示:

由表1看出,2014年9月~2015年9月,涉及同性恋的新闻数量共有221篇,总体分布均匀,也出现过较多或较少(甚至没有)的情况。例如,2015年6月、7月分别是34篇、49篇,而紧接着的8月却没有一篇,这些现象也值得我们探究,但在这里我们不做过多阐述。

三、结果与分析

(一)同性恋新闻的报道现状

图1

由于政府的模糊态度,在中国的纸质媒体上很难看到有关同性恋的新闻,由此可以看出,纸质媒体对于此题材持否定、规避态度。但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中国社会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对同性恋也采取了更加宽容的态度,相对于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关于同性恋的报道更加多样化。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媒体虽然对国内的同性恋群体不尚热衷,但是对国外的同性恋新闻却通常可以及时地进行报道,网络媒体同样如此。如图1所示,关于国内同性恋的新闻是84篇(占38%),而国外的新闻则是137篇(占62%),差不多是国内新闻的两倍;再看同性新闻报道的男女比例(图2),在92篇议题有特定指定对象的新闻中,男同新闻58篇(占63%),女同新闻29篇(占31%),不确定性别的5篇(占6%),男同新闻占据了大多数。这种内外报道量的巨大悬殊,男女比例报道失衡会让受众产生一种错觉,“中国同性恋很少”“中国同性恋比国外少”“中国同性恋大多是男的”“男的同性恋指数高”的观感,不利于受众对中国整体社会状况的把握。

图2

(二)同性恋的形象塑造

以往,纸质媒体在提起同性恋时,对同性恋者形象的再现描写会得出同性恋者有心理疾病、同性恋传播艾滋病等刻板成见。在对搜狐新闻客户端的同性恋者形象再现的总结中,这些刻板成见依然存在,但是相对数量要少很多。

表2 同性恋新闻涉及的职业身份

结合搜狐新闻客户端中样本文本的报道分析后(表2),对同性恋者的形象有了以下新的印象:

首先,同性恋成为时尚的代名词。娱乐圈通常是引领时尚的标杆,如表2所示,关于娱乐明星的同性恋新闻占15%,是所有涉及具体人物职业身份新闻中比例最高的,而且新闻中大量出现“有创意”“时髦”等词来形容娱乐圈中的同性恋者。由于他们属于公众人物,有一定的话语权,除穿衣打扮、对时尚界的感悟外,还可以对人们在感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上,有着独特的见解,成为人人喜爱的“时尚社交达人”。

其次,同性恋多出杰出人才。如今,随着人们思想的开放,勇于承认出柜的人也越来越多,新闻的关注度也随之增多。“卢森堡首相与同性结婚,副首相也是同性恋”“苹果CEO库克出柜,认领同性恋身份”等名人同性恋新闻霸占着头条。在对221篇样本文本进行分析中,有92篇是对议题有特定指定对象,在涉及的指定人中,社会名流、公众人物共57人(这里的名流和公众人物是指表2中政治、娱乐领域的人物和精英),占所涉人数的48%,差不多占了一半,可见其杰出人物较多。

最后,同性恋者开始受欢迎。样本文本中报道大量不同领域的作品,对同性恋者形象的描写也更为理智客观,表明同性恋者如今地位的变化。对待同性恋问题,人们发出公正的声音,从需要不断地努力来为自己正名,到顶着特殊角色的身份,而在各行业所做的杰出成就,抑或是表达出的深厚情感。如今这个相对宽容的环境中,各种报道充斥文本,同性恋同样得到了尊重、认可和欢迎。

(三)同性恋新闻的社会影响

第一,正面影响。一般来说,新闻媒体应该用中立客观的态度报道新闻,使更多的人了解同性恋者真正的生活,这有利于缓解同性恋群体的生存压力。对搜狐客户端221篇的同性恋新闻文本分析来看,表达中立态度的新闻有158篇(只是陈述事实的新闻)(72%),可以显示以网络媒介为载体,以受众喜爱的方式客观报道同性恋新闻,有利于打破传统思想和文化对同性恋的曲解和歧视。

在221篇文本分析中,正面的新闻是31篇(14%),可以引导社会树立一种更理性的观念——同性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不能盲目抗拒,同性恋者也是平常人,同我们有一样的追求。使大众更理性、客观地理解同性恋现象,促进社会文化的多元价值观的发展。

第二,负面影响。在221篇文本分析中,负面的新闻32篇(14%),与正面新闻基本持平。例如,“妻子发现丈夫女儿均是同性恋,彻底绝望离婚”“义乌抓8名男同,4名染艾滋病”等负面新闻。虽然同性恋是属于少数人的自然现象,其本身并不是社会问题,但由于社会的歧视和漠视,它会带来一些社会问题。

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人们毫无隐私可言,同性恋者的生活在网上被无限放大,同性恋新闻增多,意味着负面的东西也会增多,不利于公众正确了解他们的生活。社会普遍的偏见比个别或是很少发生的偏见带来的心理伤害更大。

四、小结与讨论

由上述分析来看,报道同性恋题材新闻是把双刃剑,有利于开阔人们的眼界、开放社会风气;弊在于可能引起部分人的跟风热,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因此,改进我国网络媒体同性恋新闻报道势在必行,应创造一个宽松的传播环境,引导受众正确认识这一群体,完善受众的媒介素养。然而,作为网络新闻记者,在报道时应该秉承公平、公正、公开的态度对待报道对象,而受众应该从自身做起,提高自己的新闻意识。

[1] 百度百科——搜狐新闻[DB/OL] . http://baike.baidu.com/ link?url=R5WQERx_7kpi6WmoEHy0cOZXKeOFvmlCXKSDgt FEU1GzZjMnVnxee65YQ0uF1u5n7VPvCP4reT6e4iZTADGc2_.

[2] 范睿怡.新媒体时代微博对同性恋群体的新闻呈现——以新浪微博为例[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11.

G222.1

A

1674-8883(2016)12-0325-02

猜你喜欢

同性恋者搜狐网络媒体
网络媒体记者走进山西农谷
同性恋“形式婚姻”的择偶标准
——基于对国内某大型形式婚姻网站征婚广告的内容分析
净化网络媒体环境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作用初探
搜狐汽车
搜狐汽车
搜狐汽车
搜狐汽车
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评《掩饰:同性恋者的双重生活及其他》
网络媒体在舆论管理中的作用及应用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网络媒体新闻宣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