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交狂欢折射出的社会心态——以“优衣库事件”为例

2016-08-15

新媒体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社会心态

张 夕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 100024



社交狂欢折射出的社会心态——以“优衣库事件”为例

张 夕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 100024

摘 要作为短期内能被社交媒体引爆传播的社会事件,“优衣库事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代社会中的社会心态。以此事件引发的社交狂欢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及因子分析找出了此现象背后的动因,归纳出隐藏在背后的四类社会心态。

关键词社交狂欢;社会心态;研究思路

社交狂欢指人们在社交网络上围绕某话题产生大量的评论、分享等行为,包含两个要素,一是发生在社交平台,二是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社交分享行为。

2015年7月14日晚,微信上流传了一段优衣库三里屯店试衣间的不雅视频。随后,有关“优衣库试衣间”的关键字在微信朋友圈得到广泛传播。网友对此事件进行疯狂转发和评论,使得该事件成为7月14日、15日的热点话题。

“优衣库事件”的迅速传播归功于社交网络的传播,使大众对其内容进行二次生产与解读,引发了社交狂欢。

1 文献综述

“社会心态”一词使用范围很广,概念却模糊不清。在社会科学领域中“社会心态”概念的使用以两种为主。

一种是将“社会心态”与“社会心理”看成相似的甚至是等同的。杨宜音认为“社会心态一般指在一段时间内弥散在整个社会或社会群体类别中的宏观社会心境状态,是整个社会的情绪基调、社会共识和社会价值观的总和”。王俊秀提出“社会心态是(在)一定时期的社会环境和文化影响下形成并不断发生着变化的”。他们都认为“社会心态”近似或等同于“社会心理”。

另一种用法认为“社会心态”不等同于“社会心理”。马广海认为杨宜音没有探讨两个概念的区别,在她的叙述逻辑中二者指涉的是相同的概念,而且没有强调社会心态产生的社会条件的特殊性。周晓红也认为杨宜音的概念依旧有“来自社会个体心态的同质性”。她还认为以王俊秀为代表的学者没把握住“社会心态”的全部内涵,因为都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其突生性。

可见学界在“社会心态”的概念界定上尚存在较大分歧。笔者认为“社会心态”与“社会心理”是有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二者不完全等同,不能混淆使用。

为了对“社会心态”做操作化测量,本文采用马广海对“社会心态”的概念定义:“社会心态是与特定的社会运行状况或重大的社会变迁过程相联系的,在一定时期内广泛地存在于各类社会群体内的情绪、情感、社会认知、行为意向和价值取向的总和。属于社会心理的动态构成部分”。他将社会心态分为四个测量的基本维度,即社会情绪、社会认知、社会价值观和社会行为意向。

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了313份有效样本,通过因子分析归纳现象背后的动因和隐藏在背后的社会心态。

因子分析是用少数几个因子去描述许多指标或因素之间的联系,将相关密切的几个变量归在同一类中,每一类成为一个因子,以较少的几个因子反映原资料的大部分信息。

3 研究结果

沿用马广海对社会心态的解读,从社会行为、社会认知、社会意识和社会价值观四个维度对“优衣库事件”中的社交狂欢提出11个解释。

(1)网络空间自由发声无约束。

狂欢理论①使人们表现出强烈的反体制、反权力、反规范的自由的朝气蓬勃。网络空间的自由使人们不拘泥于惯常的社会规范,其匿名性、不易受惩罚性让人们有了自由发声的权利。在网络空间中自由发声成为了人们讨论现实世界的一种社会行为,人们通过网络获知事情、发表意见和情感。

(2)受社交媒体热点议题的影响,与社会环境保持协同性。

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媒介议程影响公众议程。但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权力下放,个体意见在新媒体上传播,在社群中不断得到强化,形成一种共识,引起了传统媒介的关注,最终塑造更具吸引力的媒介议程。常接触社交媒体的受众为了能更好地把握环境,很容易受热点议题的影响,使自己的生活与变化的社会环境产生协同性。

(3)追时髦的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指个体在群体压力下,不由自主与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社会心理现象。人作为一种群居动物,不可避免会受到群体影响。性作为一个时髦话题引起群体成员的关注,当个体所处群体都关注这个热点议题时,个体会倾向于关注该热点议题。

(4)把握信息主导权,更好的进行社交活动。

人是社会性动物,自然有社交需求。通过把握信息主导权,能够掌控在人际关系中的信息流动,获得谈资以熟络人际,维系人际情感,从而以获得社交中的优势地位。

(5)性压抑。

“性”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被长期赋予了沉重的文化和社会枷锁,是不能公开讨论的话语,导致了人们对性的过分压抑,同时也充满着对性的好奇。网络的发展使得性的话语空间扩大,成为可以堂而皇之讨论的话题。人们通过讽刺关于性的社会话题进行最大化的情感宣泄。

(6)审丑下的讽刺、戏谑。

社会心理学认为自尊的获得是需要通过将自身行为与他人相比较,而人们喜欢受到周围人的重视、支持和认同。通过审丑可以抬高自身价值,维护自尊,并能激起自我防御机制。

(7)自我娱乐。

人有自我娱乐以缓解压力的精神需求。通过“优衣库事件”本身及其衍生出的娱乐文本和对事件进行评论、转发的过程能够很大程度上满足个体的娱乐需求。

(8)自我表达、价值判断。

借助谈论他人的生活或者社会事件,抒发平时不易在公开场合抒发的观点、讨论一般情境下不能讨论的问题。

(9)“围观”。

“围观”有两层含义,一是对事件本身、事件要素或者发酵过程、事件结果的关注;二是处于“看热闹”的一种状态,这种事不关己的围观心理体现的更多是冷眼旁观。

(10)理智、冷静的批判。

通过对“优衣库事件”的理性批判呼吁用理性对抗网络暴力,用法治保护人权。

(11)借势自我曝光的自恋心理,如在优衣库三里屯店建筑前自拍。

“自恋”②将内心的焦虑投射到外在对象上,从而缓解沉重的心理压力。转型社会中的多元价值观使人们对自身的存在感降低,通过自我曝光可以肯定自己的存在感。同时,过度依赖社交网络会加重人的自恋情结。

4 因子分析结果

4.1 降维后的因子一:自我满足

包括(4)、(5)、(6)、(8)、(11)五个语句。这五个语句的描述中心都是我想、我要。比如,想赶时髦、想审丑、想自我曝光等。

归结起来的社会心态包括:追时髦(赶网络新风尚、社交需要)、审丑(调侃戏谑他人)、释放性压抑(在网络空间中谈性、对他人性事的讨论和关注)、自我曝光(自恋与社交需要)等。

4.2 降维后的因子二:他人影响

包括(3)、(7)、(9)三个语句。这三个语句分别表达了从众、围观心态。互联网中的段子手在网络上调侃着社会万象,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趣味,给我们释放压力找到了一个出口。

归结起来的社会心态包括:自发地在网络上跟随群体的潮流,无意识地模仿他人的行为,无论是围观还是从众。

4.3 降维后的因子三:(工具性)媒介影响

包括(1)、(2)两个语句。语句(1)说的是社交媒介环境允许“我”自由地发声,语句(2)说的是媒介环境影响“我”的关注点。两个语句都在强调媒介本身对个体的影响。

因此反映了另一种社会心态:对媒介的严重依赖使我们已经成为媒介的生物,媒介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和意识。

4.4 降维后的因子四:理性批判

只有语句(10)一个语句,即呼吁理性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强调法的精神及对人权的保护,呼吁终止网络暴力。尽管呼吁的声音薄弱,但也说明这样的社会心态还在茁壮成长中。

归结的社会心态是:法制转型期中国社会中呼吁理性、尊重人权的意识。

5 结论

“优衣库事件”的社交狂欢反映的正是互联网时代下中国转型期的社会心态。社交媒体的发展使人们出现了新需求,而媒介也给人们塑造了新心态。人们通过评论、转发来突破日常生活中的限制,在网络空间中释放自我。与此同时,呼吁用理性对抗网络暴力、尊重人权、崇尚法律的声音也占据着一席之地。

注释

①巴赫金狂欢理论及其价值,http://view.news.qq.com/a/20100621/000038.htm.

②精神分析学中的自恋及其自恋性障碍http://www.psychspace.com/psych/kindle/350.

参考文献

[1]马广海.论社会心态概念辨析及其操作化[J].社会科学,2008(10):66-73.

[2]杨宜音.个体与宏观社会的心理关系:社会心态概念的界定[J].社会学研究,2006(4):117-131.

[3]周晓红.转型时代的社会心态与中国体验——兼与《社会心态:转型社会的社会心理研究》一文商榷[J].社会学研究,2014(4):1-23.

[4]王俊秀.社会心态:转型社会的社会心理研究[J].社会学研究,2014(1):104-124.

[5]高宪春.新媒介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研究新进路的分析[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1):12-20.

作者简介:张 夕,所在院校为中国传媒大学。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360(2016)04-0089-02

猜你喜欢

社会心态
习近平同志心理学的相关论述及其启示
转型时期的社会心态对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影响分析
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心态与培育维度探析
转型期中国社会心态失衡现象评析
九一八事变后知识精英与东北民众的社会心态
谣言倒逼“真相”?
网络负面热点事件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
浅析APEC会议期间网络用语折射出的社会心态
浅析中学生社会心态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