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浪潮下的传统出版业:于迷茫处觅微光

2016-08-15

新媒体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数字出版转型

唐 丽

河北人民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河北石家庄 050061



数字浪潮下的传统出版业:于迷茫处觅微光

唐 丽

河北人民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河北石家庄 050061

摘 要数字出版来势汹汹,电子商务平台野心勃勃,移动终端设备销售一路高歌,而传统出版业则风雨飘摇。阅读的未来是否意味着印刷书历史的终结?当“泛出版时代”悄然来临,传统出版业的出路在何处?文章以亚马逊公司近5年来在出版方面的一系列动作为入手点,分析了数字出版浪潮下的传统出版业的现状、前景及必须坚守的原则和必须做出的改变。

关键词数字出版;转型;编辑资源

2011年10月18日,据纽约时报报道,全球最大的网络书店亚马逊公司已着手和作者直接签约,出版122本书籍,包括实体书和电子书。这是亚马逊在出版业的一次重大飞跃,它正式成为各大出版社的竞争对手。

2014年7月,据彭博社消息,与传统出版商发生争执的亚马逊公司准备为受到影响的作者提供所有销售电子书籍的款项,此举绕过出版商,直接付费于作者。牵涉其中的作者之一普莱斯顿在谈到亚马逊的这项建议时说:“对我而言,这似乎只是谈判的把戏,其目的是为了让作者和出版商分开。”

2015年11月,亚马逊公司依托强大的线上数据和资源居然开了一家与传统书店在采购、陈列、信息、体验等方面截然不同的线下实体店。

亚马逊改造出版业的企图,决不只是说服读者放弃传统书店这么简单,它还想进一步说服作者,他们根本不需要传统出版业。

数字出版来势汹汹,电子商务平台野心勃勃,移动终端设备销售一路高歌,而传统出版业则风雨飘摇。阅读的未来是否意味着印刷书历史的终结?当“泛出版时代”悄然来临,传统出版业的出路在何处?

1 转型:势在必行

《2014—2015年中国数字出版年会年度报告》指出,2014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收入达3 387.7亿元,比2013年整体收入增长了33.36%,互联网期刊和电子图书增长幅度均超过17%。在对历年数据的比较中,报告指出,电子图书收入总量与纸版图书销售收入相比,所占比例虽然还处于劣势,但从2012年开始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年均增长20.5%。出版业的数字化浪潮已经势不可挡。作为传统出版从业者的我们所要思考的首要问题不是在总印数或者总印张上取得突破性增长从而与数字出版相抗衡,因为这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是如何顺应时代潮流向数字出版转型。

数字出版的生产流程、产品结构和经营模式来看,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至少在短期内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此消彼长水火不容的模式。数字出版更多的是在出版形式、呈现介质、销售渠道、传播范围上对传统出版的扩展和延伸,两者的发展应是一个不断相互吸纳、借鉴、竞争、合作、融合的过程,传统出版应突出表现在专业出版领域,而数字出版则在大众出版领域占有优势,双方的产业博弈将是长期的、曲折的,并且会伴随着人们生活与阅读的理念和方式的改变而改变。为此,传统出版业不能坐以待毙,必须抓住这段宝贵的博弈喘息期,争分夺秒地利用资源优势,全力以赴于向数字出版转型的工作,对所掌握的内容进行梳理、整合、加工和优化,针对互联网、手机等不同媒体的特点,推出一系列数字出版物,与拥有渠道优势、营销优势的电子平台进行合作,并进一步在数据库建设、网络运营、终端服务等方面进行尝试,开拓数字出版业务,打造数字化出版优质品牌。总之,如何探寻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的业态融合,最大限度地延长出版物的产品线,实现内容资源价值的最大化,是摆在作为传统出版从业者的我们面前不可回避的问题,我们必须要尽快找到答案。

2 坚守:守土有责

出版行业提供的是精神层面的产品,承担着文化传播的社会责任与文化传承的历史责任,并且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出版必须讲政治导向,必须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工作大局。因此,衡量一个出版社发展,不能仅仅用出版物的品种数量和销售码洋这些经营指标来说话,还要看其产品是否符合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是否能够经受住读者和时间的考验,流传后世、历久弥新,是否能全面地真实地反映我国经济与社会各个领域在各个阶段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而这,恰恰是拥有严格内容编辑审查机制的传统出版的优势所在。

新时期的文化体制改革对出版的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有着不同以往的更高要求,要求出版既要认清其在社会生产中的巨大的经济作用,又要能够自觉抵御来自市场的利益诱惑,更要积极抵抗不良思潮的干扰。可以说,传统出版在影响舆论导向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在坚持正确出版导向方面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牢记责任,明确判断,绝不为错误思想大开方便之门,绝不为错误言论提供舆论阵地,绝不为经济利益而放弃原则,不庸俗、不低俗、不媚俗,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做传承文明的厚重载体,而不是沦为商品交换的工具。

3 开发:深挖核心资源

个人认为,传统出版业是以出版社为核心的,而出版社最核心的资源不是作品资源,也不是销售渠道,而是编辑资源。不了解出版业的人会觉得,编辑的工作就是改改错字、标点符号而已。这是很大的误解。实际上,编辑要做的工作非常繁杂:市场调研、寻找作者、申报选题、内容审查、编辑加工、核定封面装帧、联系印制、准备宣传方案和文案、动用所有能够动用的资源造势、和发行部门沟通等等。可以说,只有有了优秀的编辑,出版社才能产出优秀的作品。即使像亚马逊这样的电商强大到挖走作者、垄断渠道,未来,出版社也完全可以靠提供编辑服务变身轻公司存活下去,甚至可以活得很不错。

所以传统出版业必须重视对编辑资源的培养和开发,建设出一只强大的具有敏感灵锐的选题意识、深厚广博的理论素养、鉴伪查微的识辨水平、包容八方的交际能力和强烈责任感与事业心的编辑队伍。

4 变革:做有质感的书

这是一个内容为王的时代,没有人可以否认。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内容的表现形式也很重要。否则,数字出版不可能这么快就风云突起。

传统出版的印刷书要如何变革表现形式才能保有存留的意义?以印刷品为最终表现形式的书,必须得精雕细琢,必须是作者、编辑、设计师、印刷者在这方寸空间上共同协作的结晶,这也是唯一可以让书作为实物在前进浪潮中永不被抛弃的方法。为此,我们做的书必须利用好物理特性——与内容合奏完成叙事;必须在表现形式和所选材料上足以自傲;必须榨取印刷的优势;必须有保存的价值。其结果是我们做的书摸起来将会完整而结实,我们做的书闻起来将会像记忆中的图书馆,我们做的书能够让拥抱数字内容的下一代理解其价值,我们做的书能够提醒人们纸质书籍可以成为思绪的雕塑。

也就是说,传统出版未来要做的印刷书必须是有质感的书。它不仅仅提供阅读内容,而且本身也是一个充满设计和创意的艺术品。它的剪裁、布局、材质等等要体现出其他载体表达不了的独特性和高附加值,唯有如此,才不会被淘汰、被遗忘。

数字出版的迅猛发展对传统出版的读者的分流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从好的方面来看,大浪淘沙,剩下的是极其忠诚的纸质书痴迷者,是最优质的客户群体,他们会认同纸质书的质感,同时也不会非常在意相对较高的价格,在潮流中特立独行的选择偏好会让他们觉得这本身就是很有价值的事情。这反而特别适合纸质书走精品小众路线。同时,由于读者群体规模不大,定位精确,也易于传统出版社解决发行难的陈年顽疾,有助于实现出版社和读者的直接对接,做好宣传、营销和后续服务。

综上,对于传统出版而言,这是一个机遇和风险并存的时代。每个身处其中的从业者都难免有茫然无所适从的阶段,是一味唱衰消极度日,还是勇敢探索在实践中解除困惑,是任微光熄灭还是向前拥抱朝阳,这不难选择。

作者简介:唐 丽,工作单位为河北人民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360(2016)04-0073-02

猜你喜欢

数字出版转型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安凯转型生意经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运行模式与市场结构
浅谈新媒体在美术类图书出版中的应用
做一个全民阅读时代的“悦”读人
国际图书出版市场现状及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