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纪录片在新媒体背景下的创作

2016-08-15姬丽红

新媒体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纪录片背景新媒体

姬丽红

山西广播电视台,山西太原 030000



纪录片在新媒体背景下的创作

姬丽红

山西广播电视台,山西太原 030000

摘 要纪录片是真实记录和艺术性地反映现实的艺术作品。新媒体背景下,纪录片产业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面临着新的挑战。文章探讨了新媒体背景下纪录片的多元化、碎片化、分众化传播特征,分析了新媒体时代对纪录片创作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并从纪录片创作者的角度,就如何在新媒体背景下更好地进行纪录片创作进行了思考和探索,为促进纪录片创作事业提供一些理论借鉴和经验参考。

关键词纪录片;新媒体;背景;创作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迅速进入了一个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是在现代新技术手段支撑下的媒体形态,它是现代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移动技术的有机融合,通过移动卫星、互联网、无线通信网等渠道和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从而实现为客户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和信息传播的媒体形态。近年来,我国纪录片产业快速发展,一部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红遍大江南北,引发了人们对电视纪录片的广泛关注,标志着我国电视纪录片在受众影响方面获得了重大发展和突破。新媒体背景下,纪录片获得了更好的发展空间、平台和机遇,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对纪录片创作者提出了更高的期待和要求。

1 新媒体背景下的纪录片传播特征

纪录片是直接从现实生活中截取影像图像原料和素材,通过非虚构的技术手法,真实表现客观事物以及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与评价的纪实性影像电视片。我国纪录片起步较晚,只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纪录片行业和纪录片市场逐步发展和形成起来。但长期以来,由于受众范围较小,纪录片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徘徊。以《舌尖上的中国》等为代表,得益于新媒体的兴起和发展,我国纪录片在短期内获得了较快速的传播和发展。纪录片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和信息传播载体,在新媒体背景下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

1.1 多元化

多元、开放是新媒体的重要特征,新媒体背景下纪录片的信息传播呈现出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趋势,纪录片的受众与创作者之间甚至能够实现不同程度的互动互交,传播者和接受者不再那么界限分明,能够实现快捷高效的海量信息聚合、双向甚至多向传播,个人既可以是信息接受者也可以是信息发出者和传播者,使得信息的传播地点、接收时间、获取方式、传播行为具有明显的多元化。传播渠道更加丰富和多元,多种文化形态融和交流不断强化,传播内容也更加多元化。

1.2 碎片化

新媒体重塑了客户(观众)的收视习惯,随着平板电脑、手机登录便携性移动终端设备的产生,人们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不受时空限制地收看纪录片。人们发出和接受信息不再局限于中心化的传统模式,在此背景下人们易于产生和接受的信息也被不知不觉中进行割裂和分散,从而更加简单化和细碎化。

1.3 分众化

只有在新媒体背景下,纪录片才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多层次、多平台的传播。新媒体时代带来的是多元化、碎片化信息的海量堆积,使得信息资源不再集中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广大的手机、电脑、客户端等使用者(受众)获取了平等的信息自主获取、筛选和使用的权利,因此在大量的海量信息面前,人们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兴趣、爱好等,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来筛选和获取所要传播和使用的信息,从而造成了明显的信息传播过程总的分众化趋势。就传统来讲,纪录片的受众范围相较于电影、电视剧等较为狭窄和特殊,新媒体背景下纪录片的受众分众化趋势更加清晰和明显。

2 新媒体时代对纪录片创作的冲击和影响

纪录片是记录和反映生活的艺术作品。新媒体的产生,带来了整个社会媒介和传播环境的变化,势必要对纪录片这一艺术形式及其创作产生深刻的冲击和影响。

2.1 新媒体背景下纪录片的主题选择发生新变化

新媒介成为了纪录片的重要传播平台,改变了传统上电视作为纪录片唯一传播平台的历史,使得不同类型甚至一些反映社会边缘人群、特殊生活现状的纪录片也获得了传播的平台和渠道。具体而言,新媒体下纪录片呈现出以下几方面新变化:一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纪录片的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和扩大,越来越关注对人性的思考与探讨;二是新媒体时代,纪录片的视角除了关注主流文化意识形态外,越来越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大众人群和平凡生活,如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就是鲜明典型。

2.2 新媒体背景下纪录片的创作内容发生新变化

新媒体时代,文化的多元融合性特征更加明显,具体而言,新媒体时代纪录片的创作内容更加广泛和多样,在纪录片创作上已经不再局限于政治意味过浓的题材,而出现了多样化、接地气的民生题材。从当前纪录片的类型划分来看,这一变化就很明显:既有《旗帜》《辉煌六十年》《大阅兵2009》《辛亥革命》等宣传党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型纪录片,又有《故宫》《敦煌》《南海一号》《走向海洋》等探索审美表达、追求艺术创造、进行美学新尝试的审美型纪录片,还有《海上传奇》《大秦岭》《太极武当》等展示风土人情、宣传地域特色文化的消费型纪录片。

2.3 新媒体背景下纪录片的创作手法发生新变化

纪录片具有自身独特的创作要求和艺术手法,从传统上来讲纪录片创作主要遵循技术美学和戏剧美学的原理。新媒体时代还引起了纪录片创作首发的一些变化,具体而言:新媒体时代,更加重视画面审美性,强调要为画面提供充足的意义空间,更多注重采用个人化的视角和平视切入的叙事手法,在纪录片叙事方面更偏向于采用快节奏单线叙事手法,能够将戏剧美学元素与现代视听语言实现有机完美融合,同时在镜头和画面选取方面更加强调技术美学和突出纪录片的影片效果,等等。

3 新媒体背景下纪录片创作新模式探索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我国纪录片市场和纪录片产业均获得了较快较好的发展。同时,新媒体对纪录片的制作形态和创作模式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可忽视的是,在新媒体形势背景下,与新媒体背景不相适应的是,当前我国纪录片行业还存在着创作机构分散,创作群体规模比较小,专业化水平不高、优秀纪录片创作人才短缺,原创动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作为纪录片创作者要积极改变创作观念,注重适应新媒体背景下的纪录片传播规律,积极探索新的创作思路和创作模式。具体而言,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1)应积极树立“互联网+纪录片”思维,深入研究互联网时代的纪录片需求和传播规律,在创作内容、传播渠道、开放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适应新媒体时代下的新要求。

2)既要积极适应新媒体时代纪录片工业化和产业化趋势,又要注重纪录片的质量和效益,充分利用中央和地方纪录片频道这类平台载体,鼓励民间独立纪录片的拍摄,坚持走专业化、品牌化、内涵化、特色化创作道路,多创作和制作精品化的纪录片。

3)要立足生产生活实践和时代发展需要,深入群众生活中去,多创作反映时代变迁、揭露社会问题、关注普通百姓生活、弘扬社会正能量,群众喜闻乐见的纪录片,充分利用微博、微信、手机报等新媒体,扩大优秀纪录片的社会影响,提升纪录片的文化、社会和经济价值。

4 结束语

新技术往往会带来新观念和新要求,纪录片创作是一种创造性、创新性要求非常高的工作。顺应新媒体时代的纪录片发展需要,作为纪录片创作者,不但要积极应变,主动适应新媒体话语体系下的纪录片创作要求,还应不断增强自身的美学和艺术本领,不断提升讲故事的本领和真谛,不断提升纪录片的审美性、戏剧性和吸引力。

参考文献

[1]郝君.新媒体环境对中国纪录片创作的影响[D].开封:河南大学,2014.

[2]周舟.全媒体时代下中国纪录片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策略[J].新闻研究导刊,2015(9):145,176.

[3]孙振虎,丁山.新媒体语境下纪录片创作路径的改变[J].中国电视,2015(5):27-31.

作者简介:姬丽红,工作单位为山西广播电视台。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360(2016)04-0058-02

猜你喜欢

纪录片背景新媒体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黑洞背景知识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论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