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她们之中,谁患有精神疾病?

2016-08-12

健康女性 2016年6期
关键词:精神疾病疗法症状

大家对精神疾病一词的误读具有普遍性,认为精神疾病的形式都很猛烈,甚至会对社会造成危害。实则不然。许多患有精神疾病的人,既没有暴力倾向,也不会时常“发疯”,他们只是无法“克服”它们。这些人中的女性,有可能是你们的母亲、女儿、姐妹、最好的朋友、工作伙伴、名人或者是社交网络明星。

包括《健康女性Womens Health》美国版执行主编(她的照片就在右边),也被诊断为强迫性神经症。甚至也包括你:根据由WH和全美精神疾病联盟(NAMI)共同发起的专项调研。78%的女性怀疑自己有精神疾病,65%的女性去看过心理医生并确诊有一种精神疾病。

无论是患有强迫性神经症、焦虑症、双相型障碍(又称躁郁症)还是精神分裂症,这些人都面临一个共同的挑战:被误解,甚至被羞辱。这些误解让精神疾病更难暴露在阳光之下,患者只能独自承受、保持沉默,对病情的发展充满恐惧。严重的结果将会是慢性疾病(比如骨质疏松症或者老年痴呆症)、收入损失、不合格的医疗保健,甚至是更高的自杀概率。

NAMI的医疗主任、医学博士Ken Duckworth认为,这些令人沮丧的现实、对精神疾病的误解已经变成了赤裸裸的“歧视”,所带来的后果与其他形式的歧视(比如种族歧视)所造成的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例如,有九成女性患者表示她们因为精神疾病而被歧视,不仅仅在社交生活中、在工作场所、在学校,甚至有时候连医生和警察都会看不起她们。

另一些专业人士则把对于精神疾病的不友好声音比作另一种歧视:对同性恋者的厌恶和恐惧。伊利诺伊斯理工大学心理学家、心理学博士Patrick Corrigan指出,解决办法也是一样的:“出柜”——从被禁锢的牢笼里挣脱出来。

但是当WH试图这样做,采访和拍摄患有精神疾病的女性,想让她们讲述充满误解的舆论环境如何影响了她们的生活时,巨大的困难还是产生了。

几周之前,一个被委托写稿的资深记者发来邮件,说罗列采访对象这件事让她“想破了头”,因为让这些人在一个全国发行的刊物中坦言自己的经历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她过往的职业生涯中,她从未放弃过任何一个采访任务,但是这一次,这个任务恐怕难以完成。

另一方面,WH美国团队最初的采访计划也失败了:在WH的员工当中征集志愿者,让她们讲述自身患病的故事。人力资源部门的同事对此极为警觉,她们认为如果在WH的工作环境中存在“歧视”的现象,那么对杂志的品牌形象将会有负面的影响。

同时,WH的公关团队也在一开始就表示了这样的担忧:Amy是这本杂志的负责人,如果她承认自己有强迫性神经症,她也许会在行业里被“区别对待”,或者被同事们指指点点。如果她想继续做下去,那么她就必须承担这样的风险。

所有这些原因,正是让WH一定要刊登出这篇文章的动力所在。现在,WH选择与那些致力于让患者直面自己的问题并去就诊的医疗保健机构并肩,正式加入了开诚布公聊聊精神疾病的行列。WH衷心希望。你也会加入这个行列,携手并进。

伤害途径

在教堂里,当一个女士知道Rachel有精神分裂症之后,她让Rachel离她的孩子远一点。这刺痛了Rachel,但是作为一个30岁的成年人,她表示理解。她说:“当我被确诊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时候,我对它的了解也仅限于那些连环杀手的故事。”

看看社会新闻就知道为什么了。只有在重大社会案件中,“精神问题”这个词才会被提及。诚然,一些杀人犯有精神病,但是他们其中四分之三的人是没有的;事实上,在过去十年,所有的暴力犯罪和枪击案之中,精神原因只占不到5%。相反.研究表明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在很大程度上更易成为受害者。

误解的持续存在不仅仅是因为媒体。日常的对话都会助长这些误解:人们现在已经会对脱口而出“弱智”这样的词汇而感到难为情,但大家还是会对自己认为超出正常范畴的事情予以“有病”、“疯子”一类刺耳的评价。洛杉矶市小说作家、精神分裂症患者Allie Burke说:“我经常听到人们谈论某个不太合群的人,说他‘神经病、‘孤僻。这实在很伤人。”

人们并不是故意在制造伤害。但是他们没有考虑到真正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听到之后做何感想,也没有意识到这些轻率的措辞会让健康的语言越来越没有影响力,还会让患者看上去就是缺乏自制力或者特别脆弱。在WH和NAMI共同发起的调研之中,67%患有精神疾病的女性被告知要“振作起来”;43%的女性说连她们至亲至爱的人都小心翼翼地对待她们,因为她们“脆弱极了”。

无论是显而易见的还是深深隐藏起来的,那种羞耻感弥漫各处,以至于患有精神疾病的人们现在会因为他们无法掌控的情况而深深自责。NancyMendez-Booth今年44岁,在她的儿子夭折之后被诊断为创伤后精神紧张性障碍。就像这篇文童涉及到的其他女性一样,这位来自纽约市的作家把责任都归为自己。她误以为创伤后精神紧张性障碍是那些在战乱中失去同伴的老兵才会得的病,她觉得一定是哪里出错了,自己的问题没有那么严重。

照顾不周

一天又一天,来自各界的误解层层叠叠,将患者本就不牢靠的健康彻底摧毁。研究表明,这些误解阻碍了三分之二的女性为她们的精神疾病寻求治疗方法;没有专业人士的帮助,患者开始用酒精来自我缓解或者有自杀倾向(其中女性选择自杀的数量是男性的3倍)。

抑郁症

症状:持续不断的悲伤,睡眠和食欲的改变,绝望感

疗法:抗抑郁药物,比如选择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剂,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根据最新的研究,认知行为疗法也一样有效。这种对话式的疗法旨在击退你消极的想法。

焦虑症

症状:想法一个接一个、停不下来.焦虑过度,辗转不安

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可以用比较实际的想法(“犯错并不是世界末日”)来代替有危害的想法(“我必须完美无缺”)。选择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剂也可以帮助减缓症状,通常在12周之内见效。

恐慌症

症状:反复的、一连串出乎意料的恐惧,伴有心跳加快或者掌心冒汗

疗法:治疗师可以帮助患者练习腹式呼吸;临床医生可以开出见效快的处方药,激发镇静大脑的神经递质。

创伤后精神紧张性障碍

症状:往事回想,噩梦和焦虑

疗法:情境暴露疗法,治疗师专业地帮助患者排解不堪回首的痛苦往事。其中有一种加入了眼球运动训练,旨在减弱回忆带来的情绪反应。

边缘性人格障碍

症状:极端的情绪反应(被遗弃的感觉尤为强烈)

疗法:认知行为疗法中有一种形式是交给患者如何用安全的方法代替危险性的行为。比如用棒球棒击打枕头。

然而,就算你勇敢地开始寻求医疗护理,却未必能如愿以偿。精神科医生十分稀缺,他们其中很多人也不再接纳新的病患了。而那些可以预约的医院科室之中,又有一些不接受医疗保险。于是,在WH和NAMI的调研中,有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表示高昂的治疗费用让她们望而却步。

哪怕是找到合适的医生,一些女性还是会被“歧视”。这一次,是来自医生本身。在一项调查中,大量的精神健康专家表示他们不愿意与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做邻居或者共事。同时,由于医生的偏颇,比起“普通的”病人,精神疾病患者的总体医疗护理体验更差劲,包括误诊和治疗不足。

所有这些将患有精神疾病的人置于极其不利的境地: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的人的平均寿命要比其他人短10~20年。这是因为,他们更需要抽烟和酗酒,在医疗系统中难以得到指导和治疗。在众多医学案例之中,弱势的群体往往要承受更多。纽约市市长夫人Chirlane McCray为了医疗水平低下的地区市民的精神健康而努力,先后共筹集了10亿美元,她表示:“有太多的人毫无治疗途径可循,尤其是那些居住在资源匮乏地区的人。”这些努力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生活窘迫是最容易引发精神障碍的。

得偿所愿

在Jolene Cannady 16岁时,她被性侵之后患上了抑郁症和创伤后精神紧张性障碍。谈论这些会让她的朋友们不舒服,所以她从来不说。直到几十年以后,她的女儿坦言,在学校遭遇的欺凌让她想自杀。为了给自己的女儿打气,Jolene将自己尘封多年的遭遇说了出来。

这是奏效的——分享经历就是反对误解的第一步。Corrigan解释道,这会让人们了解这个患者,而不仅仅是注意到他的病。患者坦陈自己的情况越多(通过与朋友聊天、社交网络等),大环境越会了解到精神疾病不会自动妨碍成功的事业、稳固的亲密关系或者快乐的人生。

当然了,就像WH在为这篇文章做准备时所感受到的一样,“勇敢面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Corrigan说,一般情况下,女性可以从向最好的朋友或者家人敞开心扉开始尝试。用书信、电子邮件、面对面谈话都可以,旨在解释一些容易被察觉的症状(比如情绪波动和疲劳),明确地告诉别人你想要怎样、不想要怎样。(“当我情绪低落的时候,我需要有人能倾听”;或者“不要总说‘别担心,一切都会好起来这种没有实际意义的话”。)

McCray指出,责任不仅仅在于患者——唤醒大众的意识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她建议大家平时多去了解一下精神疾病的信号、症状和所经历的困难,并且学习在谈论这些时该如何措辞(详见下方的“如何回应”栏目)。在危急关头,你也可以发现你能做什么。McCray说:“这就好比心肺复苏术需要你去学习如何进行胸部按压。面对精神疾病,你需要学习的是,当有人恐慌症发作或者谈到想自杀时你该做些什么。”

这就是目标:多一些相关知识,多一些公众意识,多一些坦然面对;少一些错误概念,少一些误解,少一些歧视。WH深知,一篇文章无法将这些不理想一举歼灭。但是,这并不会阻碍WH、任何一位专业人士以及这些勇敢的女性朋友去为女性健康的方方面面得到平等的重视和尊重而努力。精神疾病只是生病了而已,无关道德情感或者羞于开口的秘密。这种病与癌症、心脏病、过敏并无两样,没有人会因为其他病而判断一个人“正常”与否,那么也就不该因为精神疾病来判断一个人是否“正常”。

如何回应

当下

>>>不要对别人坦诚的事视而不见。像“要开心起来”或者“你能摆脱它吗”这样的建议会让对方觉得自己的情况没有得到重视,哪怕你其实是十分关切的。

>>>告诉她,她说的你都用心聆听了。以“你一定经历了很多痛苦”或者“谢谢你与我分享这些,说出来一定需要很大的勇气”来回答。

>>>问问她希望你做些什么,并提供她需要的帮助(比如,在她去治疗的时候陪同照料,帮她洗衣服、置办日常用品),永远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她需要何种帮助。

过后

>>>关心她的情况发展。但不要总是谈论她的病情。聊一些日常生活的事,像新书、新闻或者你自己的趣事,让她感受到在你眼里她并不是一个病人。

>>>注意你的措辞。在随意交谈的时候避免说出不礼貌的用语,比如“疯子”、“神经病”或者“有病”。重构你的思维和语言,把对方和病情分离开来表达,比如用“被抑郁症困扰的人”代替“意志消沉的人”。

>>>尽你所能,对她的病情深入了解。平时多留心相关的资讯和辅导课程,学习如何鼓励她去寻求专业的治疗方法,学习如何识别和处理危急情况。

猜你喜欢

精神疾病疗法症状
Don’t Be Addicted To The Internet
有症状立即治疗,别“梗”了再抢救
轻型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早泄的房中术行为疗法
“无形”的病痛——关怀精神疾病人群
可改善咳嗽症状的两款药膳
3 当我们失去健康:精神疾病
放血疗法的临床实践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夏季猪高热病的症状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