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中生古诗词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6-08-11卢赵英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6年27期
关键词:鉴赏运用教学方法

卢赵英

摘 要:浩瀚五千年的中国文学史中,古诗词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它体裁独特、语言精练、感情含蓄,不仅是中华文明的优秀遗产,更是世界文学王冠上的一颗闪亮的明珠。古诗词以其深厚的文化孕育了一代代的新人才,其在初中语文中更是占有重要的地位。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有效地进行古诗词教学?如何让学生学好古诗词、爱上古诗词呢?

关键词:初中古诗词;教学方法;鉴赏;运用

一、创设新颖教学目标,突破传统教学模式

古诗词在初中文言文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在很长时间内古诗词只为考试服务,以“背诵、默写”为目标,沦为应试教育的工具,深为人所诟病。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语文老师应当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以“素质教育”为目标,深入改革,创设出新颖的符合新时代的具体教学目标。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是实现高效教学活动的前提。没有目标,教学活动不过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新课标是教学活动的方向,具体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目的。

语文教师既要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即变“为考试”为“求知识”;又要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如“怎样使古诗词融入当代社会”;更要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从“要我学”的被动状态转变成“我要学”的积极主动状态。

二、重视诵读古诗词,奠定坚实基础

古诗词语言简练,感情丰富,只有经过反复诵读,才能深入体会诗词之丰富内涵,隽永久香。古诗词的教学,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揠苗助长,而是需要长年累月的“润物细无声”。课堂只有短短几十分钟,要将诵读任务依靠于课堂是远远不够的。老师要学会合理安排好学生课余零散时间,发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除了常规时间外还制订“每天一诗词”:首先,将全班同学分为十二小组,每组选出一名小组长。每天早读课后,由轮值小组长在黑板右上角写上一首古诗词。其次,语文课前五分钟分小组诵读诗词;轮值小组负责评委工作,对各小组打分。最后,我根据分数评出前三名小组,并予以表扬和奖励。奖品虽简单,却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愿意诵读并乐在其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在每天的表扬中不断进步,进而发自内心地爱上诵读,古诗词水平自然突飞猛进。“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让学生在不知不觉间提高古诗词储存量,为下阶段的教学奠定坚实基础。

三、“知人论世”,了解古诗词的创作背景

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此所谓“知人论世”。每一部作品都不是凭空而出,而是蕴含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而作者乃有血有肉之人,其思想情感必定受到生活的时代和背景影响。所以,充分了解作者和创作背景是学好古诗词之重要一步。

如学习曹操《龟虽寿》古诗,须知道:公元207年(即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官渡之战大败袁绍后,曹操北征乌桓,擒杀蹋顿,剿灭袁氏……统一北方之大业最终完成。曹操班师回朝,一路英姿勃发。行经河北昌黎,此处东临碣石,西邻沧海。曹操屹立山巅眺望大海,联想人之生老病死,顿觉天地之无穷而人生之有限,内心澎湃不已。但他并不消极,而是决定用建功立业——统一天下,来弥补人生这一憾事。如果学生不知晓创作背景,自然想象不到曹操波澜壮阔的内心活动,更不能理解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深沉与豪迈。

又如,学习新课辛弃疾之《破阵子》前,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搜集作者介绍和此词的创作背景。上课时,请学生上台讲解辛弃疾其人其事,并点评补充:辛弃疾是南宋杰出爱国词人,南宋偏安一隅,经常遭受金国南侵的威胁。辛弃疾力主抗金,却遭投降派的打击和迫害,内心慷慨悲壮。公元118年,好友陈亮到带湖访问辛弃疾。这对志同道合的战友促膝畅谈,共抒北伐壮志。此词便作于带湖相聚之后。辛弃疾将自己的爱国之心,满怀忠君愤懑,化成词“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抒发了词人于刀光剑影中抗战杀敌的迫切愿望。“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求点兵。”军中的战斗气氛何其浓厚!将士们铠甲发亮,雄姿英发,这场面何其壮哉!然而,这只能是梦。因为朝廷一味向金求和,词人纵使报国有心,还是请缨无路,最终只能“可怜白发生”,一声长叹的刻骨悲壮。学生了解了这些,才能理解作者创造诗词时的心情,为赏识古诗词做好准备。

四、慧眼识“诗眼”,学会赏识古诗词

一首诗词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就是“诗眼”。“诗眼”具有画龙点睛之妙效,不但能使整首诗神情飞动,意味深长,富于艺术魅力;且最能表现特定的生活情景和作者的思想情感。所以,慧眼识“诗眼”,是古诗词教学的关键。

如李白《行路难》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作者以实写虚,以“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和前途渺茫。作者何以如此痛苦万分?李白才华横溢受诏入京,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震天下,却因性格耿直不容于权贵,最后被“赐金还山”。李白满腔雄心壮志却遭受无情打击,极度抑郁苦闷。

又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诗人在屋漏雨骤的困境中最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千万名颠沛流离、饱经风霜的“寒士”,高喊出“安得广厦千万间”的爱民强音。诗句道出了作者舍己为人、即使身处危境仍然心怀百姓的高尚情怀,是全诗主旨所在。

在教学中,要着眼于培养学生找出“诗眼”的能力。每届学生我都会举办最美古诗词推荐活动,要求每位学生上台说出“心中最美”,并说出“为什么觉得美”,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只有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出“诗眼”,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五、温故而知新,背诵、运用古诗词

通过课堂学习,学生积累了为数不少的古诗词,若不加以巩固和运用,很容易忘记。为了加强巩固效果,课上要多举办“古诗词朗诵”比赛。采取自愿报名、自主选材的方式,学生踊跃报名。同时,借助多媒体配乐和播放视频,朗诵比赛有声有色,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爱上背诵古诗词。另外,鼓励学生多运用古诗词。如在作文中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表达赤子对父母的感恩和炽烈情意;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赞扬师长的无私和伟大;用“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来规劝同学珍惜时光、努力奋斗等。古诗词“活用”,不仅使作文增色,而且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

古诗词乃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它博大精深、隽永含蓄。让学生学好古诗词、爱上古诗词,才能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身为语文老师,应当充分贯彻理解“新课标”精神,打破旧有框架,树立新型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古诗词。

参考文献:

1.王春霞.古诗词赏析技法例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

2.曹明海,潘庆玉.语文教育思想论[M].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横河中学)

猜你喜欢

鉴赏运用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批判性思维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培养及应用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