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有限的界内对被摄者做出评论

2016-08-10海杰

数码摄影 2016年6期
关键词:摄者荣荣拍摄者

海杰

她既不是迁就者,也不是叫卖者,她是审视、研读、理解并且最终加入评论的拍摄者。

我不能说李毓琪拍的人物就一定好,但我能说,她在试图去理解和评论她拍摄的每一个人。李毓琪是谁?一个台湾女孩,爱摄影,粉寇德卡,所以向往居无定所,把自己往苦一点的地方带的生活,以至于她的穿着行为显得硬朗。她大多数照片拍的就是那种生活、那种景象。

而拍肖像,完全是为了养活她,好让她去做更多的事情。我了解她,是因为跟她曾经一起出去合作,比如我采访,她拍照,给一个艺术杂志干活,到后来,照片往往比我的文字还深入,以至于我兀自琢磨:“我是不是做的功课还不够,或者我的直觉出现偏差?”所以,我本文要说的,恰恰是这个她用来挣钱的活计。

说起肖像,人们总是在脑子里蹦出一个人:肖全。在人们固有的意识里,觉得肖全拍出了人文性,甚至于说那是时代的肖像,这话听多了,就像是在说奥古斯特-桑德,而不是在说肖全,但的确他们就是这么说他的,所以,我们看在那些大人物的份上,暂且承认“时代”一词在他的作品中的法力。某种程度上,他在通过尽可能的迁就而按下快门,这个迁就,就是一味地去贴上去。在那个时代,他们本身就成为了时间的注脚,何况,时间越离他们远,他们就显得有意味。也就是说,肖全依然是拍摄肖像中的那个优秀者,他明白语境的重要性,还有,他是自由选择拍摄对象的人,依赖于历史,他跟随那些肖像一同晋升。

剩下的大多都处在媒体或时尚的叫卖声中。有意思的是,李毓琪也是在这样的语境中拍人物肖像,这个语境里,人们使劲拍照,拍的人物大多像广告,卖人物表情,卖衣服,卖造型,最后卖符号,也就是说,摄影师把自己当做了帮腔者。

难得的是,李毓琪不是这样的,她的工作就是给杂志拍艺术家,她也是出于接的单子去拍,这样被动的任务也某种程度上给她出了很多难题,对她形成了某种考验:你能不能在有限的界内,对一个人做出反应?

比如她拍荣荣,能做到像电影《放大》里那个经典镜头:双腿跨在拍摄对象的身上,按下快门。我在现场的时候,惊讶于她用无可拒绝的台湾腔提出这一看似过分的要求,并且顺利地完成拍摄,原来她要的就是一张荣荣修长而又散开的枯发防守着的消瘦的脸庞,那脸庞上双眼闭着,偶尔从繁忙的节奏中放松的荣荣,也没能排遣掉心事重重的表情。李毓琪显然把荣荣放在了一个剧场之中,这个剧场既是荣荣《妻有物语》的癫狂的剧场,同是也是李毓琪将他拉出,并且压榨出一种死亡意识的剧场。

所以,我说,她既不是迁就者,也不是叫卖者,她是审视、研读、理解并且最终加入评论的拍摄者。一方面,拍摄人物既要无限接近又不能太陷入到对方本身携带的气息中去,另一方面,这本身就是一场互动。这是拍摄人物较为理想的状态,某种程度上,作者的消亡,对被摄者来说,未必就是好事,那样他就成为了被孤立的人。实力相当的博弈才真正意味深长。

就李毓琪的拍摄来说,我还可举一例,比如,他对艺术家王庆松的拍摄。大多数时候,拍摄王庆松的人,理解力所及,仅仅限于他刻意修剪的几根飘动的头发,这是拍摄者都喜欢并且能抓得着的符号。对于洞察力弱的人,这是救命稻草,而对于要求高的人来说,这或许是负担。在王庆松的怪诞而又有如火云邪神的造型里,李毓琪特意加上了一根烟雾升起的粗壮雪茄,并且在让王庆松脱下上衣露出古铜色的肌肤,然后,让他的脸充盈整个画面。在她这里,她用这些设置让发型获得了平等的视觉权力,而且,从中可以看出王庆松平日里掩饰的东西:苦难、抑郁、反省、消耗。这些东西恰恰是在我的采访里获得印证。

看多了各种杂志上拍摄的人物肖像,双手抱胸是最普遍,也是最大的灾难,泛学者式的拒绝交流的造型毁了多少人的形象和互动的可能。这种拍摄最大的通病,就是摄影师的乏善可陈的才情和对方拘谨又畏惧的现场感。甚至于,双方都努着劲,往一个标准的高度爬,看着都累,这是对双方的伤害。

李毓琪明白自己要什么样的表情,她不是靠临场的过激的激发,也不是靠安排,她是靠交流和抚慰。所以,她能让被摄者交付于一些别人不曾得到的东西。她透过大画幅照相机屏幕拍摄的艺术家蔡东东,如同一个故人的回望;她镜头里的徐冰甚至可以不露正面;她拍摄的行为艺术家刘成瑞变成了黑色虚空里的受难者;吕胜中仅仅展示半边的脸更像是一个刀客;而批评家尹吉男不再像学者那样迂腐,更像型男……也就是说,有各种差异出现,让我们不再追寻固有的符号去,而是更多可能性在每个人身上出现,我们无需去验证这些东西的合理性,这些最后成型的肖像,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表述作者与拍摄对象之间的关系,显得更为重要,这既是信任关系,又是角力关系。

当然,她也常有失手的时候,这种失手导致的平庸,可能恰恰给了我观察她的一个切口,比如,是什么导致了她的人物肖像里死亡意识尤为浓厚?而对于那些显得更为调侃的人物,她的镜头为何变得艰难?在此时,“作者”的在场就变得更为重要,甚至,她是那根在众多肖像中穿梭的绳索,我们清晰地看到的那条线最终将走向哪里,或许变得更耐人寻味。我很想给她拍摄的肖像策划一个展览,如果资金、场地可以解决,我连题目都想好了,叫“未曾遇见的自己”,到时候,把那些人请过来,让他们好好看看。

猜你喜欢

摄者荣荣拍摄者
3D打印技术在汽车行业的应用
街头被偷拍传上网,未告知就是侵权
“融入”的拍摄
真垃圾
无巧不成图
浅议人像摄影技巧
试论寒烟、李南、荣荣诗歌中的疼痛感
冲浪
触摸的岁月痕迹
荣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