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东阳行草《自书诗卷》

2016-08-10

中华书画家 2016年1期
关键词:李东阳纸本书法

□ 刘 刚



李东阳行草《自书诗卷》

□ 刘刚

吴昌硕 《李东阳〈自书诗卷〉》引首 纸本

明朝近三百年间好书成风,皇帝和王公贵族大都喜好书法。“成祖好文喜书,尝诏四方善书之士以写外制。”①“仁宗则好摹兰亭,宣宗则尤契草书,宪宗、孝宗、世宗皆有书迹流传。孝宗好之尤笃,日临百字以自课,亦征能书者使值文华供内制。神宗十余岁即已工书,每携大令《鸭头丸帖》、虞世南《临乐毅论》、米芾《文赋》以自随。”②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由于帝王们的喜好和倡导,明代的帖学如同宋代一样兴盛,而且大有超越之势。字写得好,能得到皇上的恩宠,升官晋爵,食禄朝廷。所以明朝为官的文人士大夫,几乎没有不善书的。尤其是朝廷中,官位显赫、身居要职的大臣们(通过科举入仕或有才学的文官),几乎都称得上书法家。他们或在楷书,或在行书,或在草书,或在篆书,或在隶书,都能不同程度地展示出各自独特的书法风貌。诸如,开国元勋刘基,精篆隶真草,小篆为当朝第一;右春坊大学士解缙,小楷精妙绝伦,并擅狂草;礼部尚书吴宽,善各类书体;两广总督王守仁,行书清劲峻峭;官至南京礼部尚书的董其昌,更是以秀逸虚灵、淡远率真的面貌,开一代书风。其中,历仕成化、弘治、正德三朝,官至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的李东阳亦颇具代表性。

李东阳,字宾之,号西涯,湖南茶陵人。生于明正统十二年(1447),卒于明正德十一年(1516)。“以戍籍居京师,四岁能作径尺书。景帝召试之,甚喜,抱置膝上,赐果钞。后两召讲《尚书大义》称旨,命入京学。”③天顺八年(1464)中进士,时年仅17岁。随后,以优于文学书法,选庶吉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直至进文渊阁参预机务,晋升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弘治十八年(1505),李东阳与刘健、谢迁同受顾命辅佐武宗皇帝持政,累加少傅兼太子太傅。就是在正德年间,太监刘瑾专权横行霸道时,李东阳仍身居高位(但在当时,他是出于难言的苦衷,趋奉宦官,“委曲匡持”,以求救正朝政的阙失,竭力“弥缝”、“补救”刘瑾乱政),直至故世。卒后追赠太师,谥“文正”。

在书法方面,李东阳很早便显示出其特有的天赋。他四岁便能写直径一尺的大字,随着年龄的增长,一发不可收拾,真、行、草、篆、隶无所不通。篆、隶尊秦汉,真、行、草诸体师法历代大家,尤其是行草书,可谓博采众长。其行草书,吸取了张芝神变无极的章法,兼收了王羲之藻丽多姿的书体,采纳了怀素纵横豪放的笔势,领悟了颜真卿雄浑遒婉的内涵,广泛而灵活地运用了苏东坡、黄山谷和米元章诸家各具特色而潇洒自如的体势,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个人风貌。

现藏湖南省博物馆的行草《自书诗卷》,在李东阳的传世作品中,无论是诗文还是书法,都堪称精品。该作品质地为宁波绢,纵36.4厘米,横743.5厘米。作于正德八年(1513),作者时年67岁。所作的诗有《钱塘江潮歌》《西湖春晓图》《清明日西庄作》《城西省墓归过赵生园池二首》《独酌二首》《一醉二首》。这些诗除《钱塘江潮歌》(原名为《钱塘江潮图为乔少卿希大作》)及《西湖春晓图》(原名为《题湖山春晓图》)已收入《怀麓堂全集》外,其余的诗均未见辑集。

当李东阳将这些诗文挥洒完毕,绢面已满,他又余兴未尽地另在洒金笺上,道出书诗的原委,并署名落款。其自跋为:“文玉太史以宁波绢作长卷,请书近作。每遇晴天暖日,径造书室,令家僮磨墨以侍。其赏音好事乃尔,非身有之,岂能亲切有味如此哉!诗皆谢事后所得,故多山林丘壑中语,亦诗家所不讶也。卷后尚馀一幅,其同年崔少卿世兴为趣成之。正德八年(1513)十一月四日,西涯识。”下钤“宾之”和“怀麓书楼”两方朱文方印。在正文之首上角钤“长沙”朱文印。

跋文中的“文玉”,即董玘,浙江会稽人,明弘治十八年(1505)乙丑科榜眼,官至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

“崔少卿”,即崔杰,字世兴,苏州吴县人。明弘治十八年进士,官礼部郎中、尚宝司少卿。

该卷引首“西涯墨妙”四个浑厚苍劲的大字是吴昌硕所题,后钤朱文“俊卿之印”和白文“仓硕”二方印。接下来是明代王世贞的题诗及清代沈俊彩绘李东阳肖像。在拖尾上跋文的依次为近代吴昌硕、高时显、金蓉镜、赵时棡等著名金石书画家。

明王世贞所题诗文云:“故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赠太师李文正公东阳:

矫矫李长沙,髫年见囊锥。及乎操文柄,万流所趣归。宏基树层构,五彩寔彰施。新皇善逸豫,群蛊争媚之。公卿轰然散,而乃独依依。洁身岂不佳,王室阽艰危。回澜非所任,调剂亦不訾。苟存钜公度,焉恤少年讥。王世贞撰。”

王世贞(1526-1590),字元美,号凤洲,江苏太仓人。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万历十七年(1589)官至南京刑部尚书。能书善画,是当时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和书法理论家,著有《艺苑卮言》等。

清沈俊所绘李东阳画像,头戴青色朝冠,身着红色朝服,双手捧笏,慈眉善目,面带微笑,神情专注,栩栩如生。图左上方,画家用篆书工整书写道:“少师赠太师李文正公”。下钤白文“沈俊私印”一方。

沈俊(清代人),字仰之,号叶舟,江苏苏州人,居虞山。家多名人粉本,善人物写真,间写花卉翎毛,风味不凡。

在书卷拖尾上,吴昌硕又题道:“西涯先生以诗名于正德间,近代称‘明七子’,先生其一也。书法沉著酣肆亦如其诗,世所罕见。天觉仁兄得此卷,良为墨缘胜事,用书卷尾以志欣赏。丙寅(1926)秋仲。吴昌硕时年八十又三。”下钤白文“吴俊之印”和朱文“吴昌石”二方印。

[清]沈俊 李东阳像 绢本设色 

吴昌硕(1844-1927),名俊卿,号缶庐,浙江安吉人。清光绪年曾任安东县知事,方一月挂冠而去。精通诗文、书法、篆刻,擅长画花卉,皆独具风格,堪称一代宗师。著有《缶庐诗存》《印存》《吴昌硕画集》等。

近人高时显跋文曰:“西涯先生,茶陵人,世居京师,五世皆葬畏吾村,万历中封其墓。我朝墓地属浮屠氏,在大慧寺西三十步许,法梧门祭酒与萧崑田侍御募修墓碣祠宇,湘乡谢芗泉侍御为叙缘起。嘉庆庚申,宛平令武进胡逊捐俸,赎墓田于百详庵,僧乃营葺墓道,建寺三楹,梧门记其始末,揭之祠壁,张皋闻为之书。其西涯故居,梧门定为在德胜桥西地,名煤厂,距梧门所居不数十武。戊午六月九日,同人因公生日,集祀之,并作长卷,而芗泉为之记。西涯则今之积水潭,详梧门所为西涯考,王琴德司寇诗净业寺北积水区:‘柔蓝一槛浮鸥凫,相传自昔西涯居。’题西涯生日卷作也。文正相业学门昭垂史册,而祠墓故居荒废泯没,犹待后人搜访考证,葺苴而存之。其翰墨托之绢素,几经燹劫而所得幸遗者,益为难遇,而可宝贵矣。天觉吾兄,夙好名迹,鉴别既精,求古如饥渴。偶得文正此卷,虽无印记,审为真迹,什袭珍如球图,郑重出视,俾拓眼福。庄肃展读,爱不忍释,以义自持,谨识数言,铭心之品也。中元丁卯(1927)嘉平,泉江高时显野侯甫书于梅王阁。”后钤朱文“野侯书画”、白文“高时显”、白文“梅王阁”三方印。

[明]王世贞 《李东阳〈自书诗卷〉》题诗 纸本

跋文中多处提到的“梧门”,即法式善(1753-1813),姓伍尧氏,原名运昌,字开文,号时帆,又号梧门,蒙古正红旗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进士,官祭酒。能书善画,有著作传世。

高时显(1878-1952),字欣木,号野侯,浙江杭县人。清末举人。以擅长隶书和刻印著称,尤能画梅,其家藏古今名人画梅作品颇丰。曾任中华书局编审多年。

近人金蓉镜的题跋为:“西涯相弘治朝,钱牧斋(钱谦益)谓休明之运,萃于成弘《怀麓堂集》,原本少陵、随州、香山,兼有眉山、道园之胜。雍容台阁,词有体要,石瑶、罗玘、邵宝、鲁锋、何孟春六人,守师法不变,犹苏门六君子也!张亨父云:‘金羁细马,书明光碧色,罗衣锦绣,香行过玉河,三万骑少年争说李东阳太平宰相,出手便不同。’其重经西涯云:‘辘轳声里田田水,杨柳枝头树树莺。’亦华贵非后人所及。嘉靖后,山岳光气不完,人才学术皆薄,政事则张桂、分宜(严嵩),诗有王(世贞)、李(攀龙),学有白沙(陈献章)、阳明(王守仁)。天殆属意白山黑水间,使不得不耗磨以至于尽。至国初,复归于正。此卷可以觇世运欤!天觉仁兄其宝之。丁卯嘉平,嘉兴金蓉镜记,时年七十有二。”后钤朱文“潜卢”印一方。紧接着又题诗:“意到笔到墨亦到,宰相太平方尔能。杏苑少年何日见,不如分与读书灯。香岩居士又题。”下钤朱文“蓉镜”印一方。

金蓉镜(1856-1928),字甸丞,晚号香岩,秀水(浙江嘉兴)人。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出仕湖南,清末归。其才学渊博,诗文优雅;擅画山水,简略荒率。

近人赵时棡跋文道:“西涯相业世或有议之者,盖以其坐视刘健、谢迁而不救也。殊不知西涯休休有容,善类为之保全者不少,正不得以刘、谢故而诬之。其文章颇负盛名,当时称为燕许大手笔,而坛坫风流在七子中推领袖。著有《怀麓堂集》。天觉先生得其手书,诸诗业已付装成卷,越数年复得遗像,拟重行补入,持以嘱题,展阅一过,用识数语以志眼福。庚午黍日,叔孺赵时棡识于娱予室。”下钤白文“赵时棡之印”一方。随后又题:“是卷首《钱塘观潮歌》,字里行间有墨渍隐见,实系后之学书仿印者所沾染,庸妄人不知宝贵,留此微瑕,阅者可无庸致疑也。越二日叔孺再题。”下钤朱文:“时”和“棡”二方印。

赵时棡(1847-1945),字叔孺,晚号二弩老人,鄞县(浙江宁波)人,寄居上海。清末诸生。擅长金石、书画,尤善画马。晚年工花卉、翎毛、草虫。篆刻自成一家。

吴昌硕、高时显、金蓉镜、赵时棡 跋李东阳《自书诗卷》 纸本

从手卷拖尾上的题跋来看,该书卷曾一度为天觉先生所珍藏,近代这几位金石书画家也是由他特请来观赏题记的。而书卷上的收藏印又说明该书卷几经易手,曾为许王、姚虞琴和朱屺瞻等人收藏过。无论其藏于何处,都被视为珍品。

跋文都对李东阳为官、品行作了较为公允的评价,尤其推崇他的诗文才学和精湛的书艺。对该卷诗书,吴昌硕称其“书法沈著酣肆亦如其诗,世所罕见”,金蓉镜赞其诗“华贵非后人所及”、书法“意到笔到墨亦到”等等。从该卷诗书,可以感受到一些李东阳诗文的品位和书法风貌。

惟有高时显的跋文别具特色,他运用翔实的史料,对李东阳所葬地及为其募捐修墓碣祠宇的经过进行考证和述说,为研究李东阳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在书法艺术上,这卷《自书诗卷》可谓行草书中的佳品。全卷九首诗近千字,一气呵成,无一懈笔。行距绰适,体势峻峭清和,具有流动的美感。其节奏分明,运笔自如。整篇犹如高山流水,韵味无穷。正如《墨林快事》所说的那样:“长沙公(李东阳)大草中古绝技也,玲珑飞动,不可按抑。而纯雅之色如精金美玉,毫无怒张蹈厉之态。盖天资清澈,全不带滓渣以出。”就其诗本身而言,其典雅流丽的文体,自然得体的章法,开启了一代诗歌的新风尚。其诗书如此融为一体,更显珍贵。

有些遗憾的是,正如赵时棡跋文中所阐述:“是卷首《钱塘观潮歌》,字里行间有墨渍隐见,实系后之学书仿印者所沾染,庸妄人不知宝贵,留此微瑕。”

目前存世的李东阳比较著名的行草书作还有《甘露寺诗》(纸本,纵111.5厘米、横35.5厘米,故宫博物院藏品)和《杂诗》(纸本,纵29厘米、横259.2厘米,上海博物馆藏品)等。《甘露寺诗》笔墨舒展,行笔稳健,取法颜体是有创意。《杂诗》用笔顿挫分明,笔锋藏而不露,行间宽绰,体势清拔舒和,师法怀素,而又有明显的个人风格。李东阳的书画题跋较多,如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刘松年《四景山水图》、赵孟頫《烟江叠嶂诗》等等,都有他题书引首或跋诗文于卷尾,这些题跋都极见书法功力。在名人书画作品上题诗跋文,是历代文人的雅好,经过宋元的发展,到明朝更为兴盛。

书家的字体,是因时因人而异。明代前期,由于帝王们倡导以书取仕,导致趋奉科举、姿势圆熟的“台阁体”书法风行。从洪武至永乐年间,皇帝下诏征召天下善书之士,择其优者授予中书舍人的低品级官职,中书舍人由十余人增至三四十余人,分别被安置到武英殿、文华殿等处,缮写内阁拟定的文书、诏令等。其书法有统一的、极严的要求和体例格式,这就是所谓“台阁体”书法,是统治者提倡、干预之下的一种特殊现象。这种书体又进而延伸到科举考试中。代表书法家有沈度、沈粲、滕用亨、陈登、朱孔易等人,他们书法总的特征是婉丽清秀、圆滑纯熟。至成化、弘治时期开始,曾盛极一时的“台阁体”书法随着君王的腐败无能,尤其是正德年的宦官专权造成的政治黑暗,已没有昔日的雍容华贵、妩媚遒丽的风范。所呈现的是刻板僵化、毫无生机,丧失了曾具有过的艺术魅力。随着“台阁体”书法的日益枯竭,文人、书法家们都不愿再继续受这种刻板书体的束缚,进而开始回归到古代书法的优秀传统中探寻新的途径,从而掀起了崇尚魏晋盛唐书法,以怡情适志、抒发个人情感为目的的书风。李东阳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李东阳能成为成化和弘治年的阁臣、正德年的首辅,与他典雅流丽的文才和精湛超脱的书法,不能说没有一点关系。天顺至正德年间,“朝廷大著作多出其手”,“自明兴以来,宰臣以文章领袖缙绅者,杨士奇之后东阳而已”④。李东阳以台阁耆宿之尊,主持文柄,“其门生满朝”⑤。因他是湖南茶陵人,故其诗派称“茶陵派”,为明代文学复古主义的推动者之一。而他别具一格、自成一体的书法风格,在明代书坛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的书法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后世,都为世人所重。《明史·列传》称他“工篆隶书,流播四裔”。明邵宝赞叹:“西涯公真、行、草书皆自古篆中来,晋以下特兼取而时出之耳。”詹景凤评道:“东阳草书,笔力矫健成一家,小篆清劲入妙。”清杨守敬在《学书迩言》中认为:“明之中叶,若邵宝之学颜、李东阳之学褚,皆能自树藩篱,独标真谛。”

用“人品正、才学高、书艺精”来概括李东阳实不为过。他官位显赫,并能做到“立朝五十年,清节不渝”⑥,这在封建官吏中是极为少见的。他在位期间,唯才是举,任人为贤,为维护明王朝的封建统治,奉公守职,尽心尽力。特别是能在刘瑾肆虐时,“潜移默夺,保全善类,天下阴受其庇”⑦。他主持文柄,在诗歌上“宗唐”“法杜”,力矫“台阁体”文风,推动着明代文学复古主义的发展。他擅长真、行、草、篆、隶各种书体,既有遒美俊丽的风姿,又有奇肆奔放的格调;既有传统严谨的章法,又有创意革新的体貌;既有稳健行笔的沉着,又有豪放开张的酣肆。如他的行草书《自书诗卷》,笔力清劲,沉着酣畅,为其行草书之代表作。这种精湛脱俗的书风,在帖学大行、法帖之传刻盛极一时的时代,让人耳目一新。

责任编辑:郑寒白

注释:

①马宗霍《书林藻鉴》卷第十一。

②马宗霍《书林藻鉴》卷第十一。

③《明史》卷一八一。

④《明史》卷一八一。

⑤[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之二十六。

⑥《明史》卷一八一。

⑦《明史》卷一八一。

[明]李东阳 自书诗卷 36.4×743.5cm 绢本(跋为纸本) 湖南省博物馆藏释文:《钱塘江潮歌》。钱塘江头江倒流,中有潮声号万牛。堆银如山雪如屋,远影灭没当空浮。千峰将颓树欲秃,海若股栗天吴愁。来船欢欣势自下,瞬息千里无淹留。去船乘危贵得正,力尽一过且复休。跻攀分寸偶失手,顷刻下饱鼋与鰌。由来只尺不自觉,远望不敢凝双眸。客来未到胆已落,借问同行还见不。何人嬉笑欲起舞,越东老翁搔白头。群儿招呼或助叫,倏忽过耳风飕飀。达士遐观得奇赏,七泽五湖同一沤。天道虚疑月盈缺,世情妄假人恩仇。复将险巧作戏剧,乡里少年夸善泅。潮来潮去亦何意,人间万事良悠悠。我时渡江不相值,空对燕客谈杭州。壮怀高兴两莫遂,三十六年秋复秋。谁将妙思入画本,似与造化争雕锼。酒酣月落不知处,梦醒尚作江南游。《西湖春晓图》。湖船着水平无舵,篷上使篙篷下坐。山光四面锦屏开,桥影中天彩虹卧。轻鸦拂树还千点,老鹤叫空时一个。宴客遥将绮席随,游人不惜青鞋破。江南风物今馀幾,看画题诗两无那。却恐湖山画不如,他年自买扁舟过。《清明日西庄作》。谢病寻山第一回,绝无风(□)少尘埃。花间倚杖亭亭立,水面流觞曲曲来。杜甫草堂居始定,邵平瓜地手须栽。溪行野宿真随意,林外催归莫浪催。二月春寒尚未回,一春强半只风埃。汲残井水田犹渴,望断溪云雨不来。野外桑麻思旧植,垅头松柏是新栽。山林漫有田园兴,农事偏惊岁月催。《城西省墓归过赵生园池二首》。因寻旧垅松楸地,

偶过邻家芍药园。老去年多蓬鬓改,晚来风急落花繁。有情紫燕知新社,无数苍苔上古垣。欲向水边询往事,浴鸿飞鹭总无言。石堤沙路转逶迤,斜日轻舟晚更移。枝亸不嫌纱帽湿,水深偏怯板桥危。行贪觅句携筇远,坐爱江流返棹迟。何处桑榆还暮景,野情村调两无期。是日闻林薄间有唱桑榆暮景者。《独酌二首,是日饮松江酒》。独酌花无语,交欢客有期。且将花当客,却被酒催诗。旧事经心错,微醺入面迟。乾坤五湖水,风味几人知。独酌杯常浅,微吟韵转幽。野情随事足,尘鞅有时休。爱月频开户,思山欲上楼。此缘抛未却,抛却更何求。《一醉二首》。老来差觉酒肠宽,浅酌频斟也自欢。昨夜偶然成一醉,故人醒眼若为看。醉乡天地本来宽,万事无悲亦不欢。四十九年醒是醉,一时翻作醒时看。文玉太史以宁波绢作长卷,请书近作。每遇晴天暖日,径造书室,令家僮磨墨以侍。其赏音好事乃尔,非身有之,岂能亲切有味如此哉!诗皆谢事后所得,故多山林丘壑中语,亦诗家所不讶也。卷后尚馀一幅,其同年崔少卿世兴为趣成之。正德八年十一月四日,西涯识。钤印:宾之(朱) 怀麓书楼(朱) 长沙(朱)

[明]李东阳 赠廷韶诗 141.4×49.8cm 纸本 上海博物馆藏释文:凤皇台上题诗去,鹦鹉洲前建节行。四海山川佳丽地,六年江汉别离情。悠悠晓梦尘随马,漠漠春寒雨带城。好种甘棠三百树,他时留咏汉公卿。成化壬辰,予识秦君廷韶于南曹,甚焉不鄙。予既北归,而君有武昌之命,声称翕然。兹报政京师,行且归治武昌,予旧游而于君又有夙昔之雅。因以小诗奉赠,且以期诸他日云。丁酉岁闰二月甲子,赐进士出身、翰林侍讲兼修国史、经筵官长沙李东阳书。钤印:宾之(朱) 西涯(朱)

[明]李东阳 跋赵孟頫《烟江叠嶂图诗卷》 纸本 辽宁省博物馆藏释文:松雪大书见者绝少,东吴王敬之氏得此,其永宝之。正德五年十月十一日,东阳书于卷末。钤印:李东阳印(朱) 西涯(朱)

[明]李东阳 跋怀素《自叙帖》 纸本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怀素自叙帖,本苏舜钦家物。前六行乃舜钦所补,见于《书谱》,而此卷正合,其为真迹无疑。然具眼者观之,故不待此也。旧闻秘阁有石本,今不及见。见此卷于少师谦斋徐公者再,往复披玩不能释手,敬识而归之。弘治十一年九月三日,长沙李东阳。钤印:宾之(朱) 西涯(朱) 长沙(朱)

[明]李东阳 跋苏轼《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卷》 纸本 吉林省博物院藏释文:中山松节洞庭柏,不待衔杯意已酣。三复好辞还妙翰,墨风吹鬓晚毵毵。不用殷勤著酒经,自将词赋托芳馨。若从颠素论书法,肯放人间是独醒。东阳。钤印:宾之(朱)

[明]李东阳 《怀素〈自叙帖〉》引首 纸本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藏真自序。钤印:李东阳印(朱)

[明]李东阳 《薛绍彭〈杂书卷〉》引首 纸本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薛道祖墨迹。西涯。钤印:宾之(朱)

[明]李东阳 跋米芾《苕溪诗卷》 纸本 故宫博物院藏释文:右米元章诗翰,有绍兴及睿思殿图印,其子友仁题其后称“先臣芾”,盖君前臣名之义也。元章书极精妙,而友仁亦有家法,父子并美,自羲、献以后亦鲜闻之。书法真赝每相混淆,如米氏者,江南伪本不知其几。此卷妙处望而可知,太宰水村陆先生检诸故箧,重加表饰,物之显晦固自有数哉。先生方操黜陟之柄,振幽起滞,天下之士赖以不汩没于世者多矣,识者幸毋以一事观之。正德丙子二月十二日,长沙李东阳题。

[明]李东阳 《赵孟頫〈烟江叠嶂图诗卷〉》引首 纸本 辽宁省博物馆藏释文:松雪翁真迹。西涯。钤印:宾之(朱)

[明]李东阳 《陆柬之书〈文赋〉》引首 纸本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二陆文翰。西涯。钤印:宾之(朱)

[明]李东阳 题《熨帛图》诗卷 36.9×1577.5cm 绢本 故宫博物院藏释文:《熨帛图》。熨帛复熨帛,一日能几匹。贫家日短富日长,同是一般辛苦力。贫家勿叹熨帛劳,犹胜家贫无帛熨。《东山田社》。日之出,东田东。鼓填填,走社翁。刲肥羊,击壮豕。舞复歌,社神喜。但愿年好风雨侬,衣有桑,食有黍,长迎社神击社鼓。《画鹰》。岸帻空堂晚,飞霜匹练秋。野风吹苍莽,山叶助萧飕。万羽愁相肉,千人莫浪求。猎心吾未老,谁与臂双韝。《重阳甲子雨》。重阳偏遇雨,甲子况逢秋。老树花空落,平池水逆流。路危妨蹑屐,风急怕登楼。独负东园约,黄花笑黑头。《昼梦,用杜韵》。暮雨林亭花黯然,愁人正愁相对眠。梦疑空蝶有时化,兀如风舟不受牵。江乡乱草碧天际,邻家短鸡啼竹边。偷闲习惰恐未可,犹欲作官支俸钱。《杂画》。客来叩我门,门前秋叶落。山翁长在家,不放湖边鹤。官柳何青青,低垂覆江岸。日暮无人行,风吹几枝断。入谷听幽泉,泉声隔云注。欲观泉出时,须向云深处。春岸桃花开,江头夜来雨。借问垂钓翁,中流深几许。画师好画鬼,极力穷幽深。世亦有真鬼,画形难画心。树寒风起早,江静月来迟。此句中宵得,幽情欲语谁。地僻长宜静,郎潜亦爱贫。贫家不酿酒,自有问奇人。《九日渡江》。秋风江口听鸣榔,远客归心正渺茫。万古乾坤此江水,百年风日几重阳。烟中树色浮瓜步,城上山形绕建康。直过真州更东下,夜深灯火宿维扬。《禫后经西涯有感》。城中光景梦中路,病不出游空有身。柳条弄水色不定,鸥鸟傍沙情自亲。旧邻十室九易主,古寺百年长占春。恸哭儿童钓游地,白头重到为何人。《题听琴图寄天锡太守》。幽斋落花晚,援琴写我烦。弦疏不成调,但有古意存。一弦三叹息,自谓和者难。自从别君来,山高水潺湲。众好谐莫遂,置之不复弹。题诗寄远道,慰此平生欢。旧作数首,偶为云厓老兄录一过。回思曩昔,忽忽如梦中语,亦可慨也。西涯。

[明]李东阳 春园杂诗 35×543.7cm 纸本 故宫博物院藏释文:《春园杂诗》。三月三日佳丽辰,五十五年衰病身。闭门一枕午时梦,江草江花无数春。庭下猕猴如小儿,攀花折果不停时。极知野意厌羁馽,放著林间高树枝。涧草园花随意春,野情偏与物相亲。养得山家短角鹿,尽日闲行不触人。庭前种竹不满地,长怪墙高多夕阴。纵使难成也难老,莫教移却种花心。刚道假山如画图,画图还是假山无。若见此山真面目,纵非南国也西湖。夜来一雪忽成雨,雨过西山青入楼。听人骑马看山去,又作思山一种愁。旧作数首,宗之方伯见而爱之,录以奉赠,亦为知者道耳。正德己巳闰月四日,西涯识。钤印:宾之(朱) 七十一峰深处(朱) 长沙(朱)

[明]李东阳 跋朱熹《上时宰二札卷》 纸本 故宫博物院藏释文:右文公先生与执政札子二纸,其一在南康论减税请祠事,其一在婺论豪民行遣事。国子祭酒陈公敬宗以为皆上时宰王淮者。刑部侍郎廖公庄谓文公在南康,淮尚未相,前札乃上史浩,札中所称二公者,赵雄、范成大也。按此二札皆不载刻本全集,集中与王枢使书有东府两公之语,未审何人,盖淮时在西府,故传以相告。札又云“早为开陈,亟赐罢免,如前两札所请”,则知前札有未尽录者,如此札是也。且此二纸皆婺人傅宁氏所藏,大抵婺物,非出史氏也。盱眙陈进士明之得而藏于家,谨识其后而归之。成化乙巳三月既望,后学长沙李东阳书于怀麓堂。钤印:宾之(朱) 李东阳印(朱) 古潭(白)

陆俨少 井冈山图卷(之一) 35×415cm 纸本设钯 1977年铃印:穆如(朱) 满目青山夕照明(朱)

陆俨少 井冈山图卷(之二)  35×415cm 纸本设色 1977年

陆俨少 井冈山图卷(之三) 35×415cm 纸本设色  1977年款识:井冈山位群山之中,峰峦层叠,竹树蒙密。其诸哨口乘高据危,形式险绝,予至其处,缅想当年革命斗争之艰贞激烈,而星星之火,势成燎原,虽曰人和,亦特地利。今遗址宛然,为之徘徊不能去云,写井冈山五大哨口,曰;桐木岭、朱砂岭、朱砂冲、黄洋界,双铃印:陆印(白) 俨少(朱) 穆如馆(朱)

作者单位:(湖南省博物馆)

猜你喜欢

李东阳纸本书法
书法
书法欣赏
韩景燕作品集
书法
王少桓
李东阳&李梦阳:师生恩怨难分明
兰华生作品
书法欣赏
My Favorite Shopping Mall
铮铮铁骨(纸本水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