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本科高校“三级、四督、五系统”的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的实践探索
——以安徽新华学院为例

2016-08-04王孝武

皖西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教学评价高校

王孝武

(安徽新华学院,安徽 合肥 230088)



民办本科高校“三级、四督、五系统”的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的实践探索
——以安徽新华学院为例

王孝武

(安徽新华学院,安徽 合肥 230088)

摘要:教学质量是民办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高校确保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以某民办本科高校为例,该校基于现代教学评价基本原理和全面质量管理理念而构建的“三级、四督、五系统”的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该体系形成全员参与、全方位与全过程动态管理、持续改进、“运行-监控”一体化等主要特点。

关键词: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学评价;全面质量管理

0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1]”。对于一所高校而言,提高质量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要狠抓教学质量的提高[2]。因此,可以说教学质量是高校教学工作的生命线,更是民办高校长久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而良好的教学质量离不开学校自我质量监控。高校的教学质量监控,是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教学工作和教学质量具有诊断、激励、监督和导向作用,有利于促进教学工作不断改进和完善,有利于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有利于形成教学规范管理的长效机制,有利于保证高校教学质量持续稳定提高。因此,构建自我监控、自我提高、良性循环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高校确保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

当前,随着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持续推进,学校自我评估及构建长效化的内部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成为各高校高度关注的热点之一。不同类型的高校一般根据其自身的特点,构建了各自不同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监控模式[3]。民办高校作为其中一种类型和一个群体,对教学质量监控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成果。笔者所在的高校作为一所民办本科高校,在积极探索长效化的内部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的过程中,以现代教学评价基本原理和全面质量管理(TQM)理念为基础,构建了“三级、四督、五系统”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图1),建立了自我评估制度,较好地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的提高。“三级”是指校、院(部)、系三级;“四督”是指督建、督管、督教和督学;“五系统”是指教学目标系统、质量标准系统、教学信息系统、教学评价系统和教学调控系统。

图1 “三级、四督、五系统”的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总体框架图

一、“三级四督五系统”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理论基础

(一)现代教学评价基本原理

从以桑代克(Edward Lee Thorndike)、贾德(C. H. Judd)为代表的行为主义教学评价思想和泰勒(Ralph W. Tyler)[4]提出的行为目标评价模式以来,教学评价理论随着实践的丰富得到了充足的发展。虽然迄今为止,学界对于教学评价的界定尚无统一的看法,但关于现代教学评价的一些基本原理是能够达成共识的。

一般认为,教学评价是指评价者通过收集教学过程中的信息,进行判断和决策、反馈和调控的过程。从评价内容来看,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学生学的评价、对教师教的评价、对学习与教学的支持系统的评价、对教学评价的评价四个方面。从评价主体来看,传统的教学评价理论认为评价主体仅是单一的教师或管理者等,在人本主义的影响下,教育教学的利益相关者都成为评价主体,而且认为主客体之间应该从相互对立转向合作融合,是一种新型的伙伴关系。从评价的过程和方式来看,一般包括设定教学目标,制定评价标准,采集教学信息,分析整理教学信息并做出价值判断,根据判断予以反馈并对教学行为或教学目标进行调整等环节。在评价的功能上,现代教学评价理论提出“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not to prove but to improve)的观点,认为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个体的发展。

高校教学质量监控正是在教学质量评价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组织结构,按照一定程序,对影响教学质量的诸要素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规划、检查、评价、反馈和调节,以确保教学工作按计划进行并达到学校教学质量目标的过程。因此教学质量监控应该遵循教学评价的基本原理,构建科学、长效化的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也应以这些基本原理为指导[4]。

(二)全面质量管理(TQM)理念

教学质量是学校办学和教学管理的总体成果,是一个多维度的、累积的、渐进的动态发展过程。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涉及教学过程的投入、过程、结果以及多个目标受众。基于此,我们可以借鉴并引入全面质量管理(TQM)的核心理念,树立全员、全面、全过程和发展的教育质量观,努力构建具有“全员参与、全方位与全过程动态管理、持续改进”特点的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推进“运行-监控”一体化,实施全面教学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TQM)是指为确保产品质量的持续提高,由组织的全体人员综合应用现代科学和管理技术,对影响质量的全过程和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系统地管理,以生产消费者满意产品的一种质量管理方法[5]。它主要包括以消费者为中心、强调全员参与、注重质量持续改进、根据事实进行管理等基本理念,具有系统性、全面性、发展性等特点。

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引入教学质量管理后,原有的教学质量监控理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监控主体上来讲,改变了过去质量监控仅是教学质量管理部门的职责以及学生、教师只是被动地接受监督的模式,强调教学质量管理全员参与,监控主体不仅是教师和管理者,相关利益者均被纳入监控主体行列,而且强调参与主体的主动性,强调以学生的最终发展为本,注重质量生成。

从监控的内容上来讲,改变了过去仅围绕课堂教学、课程考核等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讲教学质量的通行做法,要求树立全面的教学质量观,将学校定位、基本投入与基本建设等“输入要素”,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人才培养的“过程要素”与学生发展、教师成长等“输出要素”均纳入质量监控的内容,建立要素控制与环节控制相结合的质量监控机制,在突出关键环节的基础上,实施全方位的质量管理。

从监控的运行过程和功能来看,避免了过去仅注重事后控制、注重监控评价功能的局限性,坚持质量管理的全程性,实施全过程及动态管理,在注重事后控制的同时,同样重视事前和事中控制;注重监控评价功能的同时,更加关注监控的调控、引导和持续改进的功能。

笔者所在高校正是基于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后的这种变化,在遵循教育教学评价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民办高校特点和自身实际,构建了“三级、四督、五系统”的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二、安徽新华学院“三级、四督、五系统”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实践探索

(一)内部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体系

组织保障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效运行的基本保证。学校根据评价主体与客体合作融合的基本评价原理以及全面质量管理提出的“全员参与”的理念,构建了学校、二级学院(部)、系三级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体系(图2)。

图2 教学质量监控组织框架图

图3 督建模块重点监控项目图

“校级”层面主要由教学质量监控部门统筹,教务处和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参与,负责决定教学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并对全校的教学质量进行监控、评价与评估,在整个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学校在明确各个部门质量管理职责的基础上,将学校内部教学质量形成过程中的相关者均纳入监控主体,使各职能部门既是相关事项的监控客体,又是相关监控点的监控主体,相互监督。此外,学校根据民办高校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特点,将教学质量监控部门纳入执行董事直接分管,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其职责履行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执行董事代表董事会领导学校工作,指导并参与重大决策的制定,监督学院有效执行董事会的决议,学校校长主持学校行政工作,主管教学、科研工作。

“院级”教学质量监控主体是指各教学单位的质量监控机构和人员,是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实体,具体负责本单位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在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起主体作用[6]。院级层面教学质量监控的主要特点是既接受校级层面的监督检查,又对系级教学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同时也监控自身层面的教学运行,实行“运行—监控”一体化的教学质量监控模式,将教学运行与教学质量监控紧密结合,将教学质量监控融合到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

“系级”监控主体主要由教师和学生组成,是教学质量监控的基本单位和一线组织。学校的教学质量最终通过教师和学生反映出来,其他教学工作以及基本建设工作均是这一教学质量的保障条件,因此,系级层面的教学运行与监控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基础和关键。学校通过对职称评聘、教师互听课、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学籍预警等制度和政策的设计,引导教师和学生主动开展教学质量的互监控和自监控,变他律为自律,增强内生动力,促进质量生成。

(二)内部教学质量监控的内容体系

教学质量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与多种因素相关。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全方位、全过程质量管理的理念,针对影响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学校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设立“督建、督管、督教、督学”四个监控模块[7]。在每一个模块中,都选择与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密切相关的若干个关键环节作为重点监控项目,以此带动教学质量的全面监控。而每一个监控项目均包括监控点、质量标准、项目执行和项目监督四个方面内容。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在四个监控模块中共设立了25个重点监控项目,116个主要监控点,从而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教学质量监控的内容体系,对教学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控、评价与调整,切实保障教学质量。

其中,“督建”模块具体包括人力资源建设与管理、教学经费投入与使用、教学设施建设与管理、教学基本建设与管理、教学研究与改革等方面,主要监控、考察并促进高校教学基本条件和教学保障水平。

“督管”模块主要监控、考察并促进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服务水平,具体包括招生计划与管理、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教学计划执行与落实、日常教学秩序管理、教学评估运行与管理、学籍学历与学位管理、产学研合作教育、教学档案建设与管理等方面。

“督教”模块主要监控、考察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同时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信息,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8]。具体包括课堂教学管理与监控、实践教学管理与监控、课程考核管理与监控、课外辅导管理与监控和毕业论文(设计)管理与监控等方面。

“督学”模块主要监控、评价学生学习的状态和学习效果,同时提供信息,促进学生改进学习。具体包括德育、学习风气与学习效果、学科与科技竞赛、学生社团与课外文化活动、社会实践、就业率与就业质量、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反馈等方面。

(三)内部教学质量监控的运行体系

根据教学评价的基本过程和质量持续改进与提高的基本理念,学校构建了一个不断循环、自我调节的教学质量监控运行体系,主要包括教学目标系统、质量标准系统、教学信息系统、教学评价系统和教学调控系统五个系统。

其中,“教学目标系统”由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定位与规划、人才培养目标和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等要素组成,既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目标,也是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具有导向作用[9]。

“质量标准系统”由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和相关规章制度组成[10]。质量标准既是正常教学运行、教学管理和教学保障的行动准则,也是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的具体标准和基本依据。

“教学信息系统”由信息采集、信息整理和信息分析组成,是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信息采集的对象主要有学生、教师、教学督导人员、管理人员、用人单位等,采集的方式主要有听课、教学检查、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学生信息员汇报、专项督查、会议座谈、问卷调查等。

“教学评价系统”由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学生学习质量评价、课程评估、专业评估、教学单位教学工作评估、学校教学工作评估等构成。教学评价是对教学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的结果,是对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质量、教学单位和学校整体教学工作水平的客观评价,具有监测诊断作用。

“教学调控系统”包括评价信息反馈、调整纠偏、调控跟踪、奖励和处罚等要素,是根据预期的目标和既定的标准以及测评诊断的信息,对教学活动中所发生的“偏差”进行调整或纠正,促进教学活动向教学目标稳定前进;或者根据发展的实际,对原有的教学目标、质量标准进行优化,进而指导教学活动。

三、实施成效及建议

笔者所在高校根据上述设计,将“三级、四督、五系统”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付诸实践,经过几年的运行,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有效地保障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得到了教育部合格评估专家的一致认可。2013年,麦可思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公司对该校2012届毕业生调查数据显示,该校学生就业专业相关度、职业吻合度、就业一年后薪资、毕业生满意度、校友推荐度等指标明显高于全国非“211”高校的平均水平,由此可见,学校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保证。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三级、四督、五系统”的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校-院-系”三级是这一体系三个层面的组织保障,而且不同层面所监控的内容和侧重点均有所不同,形成上下联动、横向协调的“运行-监控”一体化的运转机制。

“督建、督管、督教、督学”四个监控模块作为教学质量监控的内容体系,涉及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不同的监控项目和监控点由不同层次的监控主体实施[10],既突出了教学质量监控的重点,也兼顾了影响教学质量的其他因素;既涵盖了各高校教学的各个方面,又在具体的监控模块中突出了民办高校的特点,如:督教模块中突出对外聘教师各个环节的教学质量监控、督学模块中结合民办高校学生来源特点设定目标等。

每一项监控活动都按照从目标、标准、信息、评价到调控这五个系统有序运行,能够确保有监有控,有评有改,促进质量发展。监控组织、监控内容与监控运行三者相互融合,形成一个能够自我调节、持续改进的闭环整体。

同时,学校将国家、社会和学生的需求和满意等教学质量的外部影响因素,内化为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监控环节或监控手段,并将产学研合作单位、用人单位等利益相关者纳入监控主体,有效地保证了学校的教学质量符合社会的需要和学生成长成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

[2]刘月茹.师范类高校教学质量监控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韩利亚.教学运行与评估监督协同并行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4]亢晓枫.基于全面质量管理构建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J].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2009(3):125-127.

[5]唐大光.全面质量管理:高校质量管理的重要思想[J].大学(学术版),2014(7):43-46.

[6]卫宇.对完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3(10):75-76.

[7]李杰中.基于PDCA循环的高校教学质量改进研究[J].新余学院学报,2015(5):154-156.

[8]彭桂芳.论教师教学行为监控能力:内涵、特征与结构[J].课程教学研究,2014(2):17-21.

[9]陈克现,周向阳,王春潮.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内涵与途径——以独立学院的教学改革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5(9):56-60.

[10]何昌昊.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其运行机制研究[J].重庆: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收稿日期:2016-05-03

基金项目:安徽省级振兴计划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5zdjy167)。

作者简介:王孝武(1975-),男,安徽枞阳人,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安徽新华学院讲师,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735(2016)03-0045-05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Developing Internal Teaching Quality Monitoring Mechanism of “Three Levels, Four Supervisions and Five systems” in Private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 A Case Study of Anhui Xinhua University

WANG Xiaowu

(AnhuiXinhuaUniversity,Hefei230088,China)

Abstract:Teaching quality is the lifeline of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aching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means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eaching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of a private university — “three levels, four supervisions and five systems” — based on modern teaching evaluation principles and the concept of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and give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main features of the system, including full participation, full range and the dynamic management, continuous improvement, and operation-monitoring integration.

Key word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aching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teaching evaluation;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猜你喜欢

全面质量管理教学评价高校
以规矩,得方圆
全面质量成本核算模式的探究
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在高校学生事务过程管理中的应用探索
信息技术—Internet实用教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