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州烟区不同品种烤后烟叶差异性研究

2016-08-04

中国农业信息 2016年10期
关键词:干球温度湿球温度烟区

袁 芳

(湖南省永州市烟草公司,永州  425000)



永州烟区不同品种烤后烟叶差异性研究

袁芳

(湖南省永州市烟草公司,永州425000)

文章介绍了湖南省永州烟区对K326、云烟87、湘烟5号等不同品种烤后烟叶差异性研究。

品种 烘烤 化学成分

湖南是两烟大省[1],烤烟是以叶片为收获目标的经济作物[2~3],湘南地区烤后烟叶浓香型品种特色突出,深受工业企业喜爱,自2000年以来,大面积种植云烟87,该品种是由中国烟草育种研究(南方)中心、云南烟草科学研究院农业研究所,选用国内自育品种云烟2号作母本,美国引进品种K326为父本杂交,经系谱选育而成[4]。永州烟区大面积种植的品种有云烟87、K326、湘烟5号3个品种,湘烟5号是由永州市烟草公司历经10年选育而成,典型浓香型品种特色突出,但近年来,烟区天气情况复杂,4~5月阴天多雨,6月中旬之后高温曝晒,在烟叶的生产季节,前期寡照,后期高温逼熟,致使烟株下部叶片很薄,无油分,上部叶厚、结构不疏松,易烤杂烤青,降低了经济价值,谭方利[5]认为,在多雨寡照的天气下成熟的烟叶,高温中湿有利于烟叶较快变黄,且烤后烟叶质量较高,高温逼熟是受连续高温强光照影响,叶组织尚未成熟就出现众多黄斑并很快变褐,这是一种假熟现象。加之湖南烟区施肥较重,结果造成整株叶片肥大偏厚,贪青晚熟,更加剧了烟叶上部叶假熟现象的发生[6]。杜从中[7]认为,不同的烤烟品种对不同生态区域有不同的适应性,贺帆[8]认为烘烤过程不同的温湿度会对烤后烟叶产生不同的影响,胡海洲[9]认为根据生态条件和耕作制度进行品种的轮换显得尤为必要。周金仙认为[10~11]在不同的生态条件下其农艺、植物学性状及抗逆性等都有一定差异,易建华认为[12]郴州烟区长期以来在烤烟生产上存在推广品种较少、种植品种相对单一的问题,K326烘烤时要严格把握温湿度[13],胡海洲等人都在恩施[14]、长沙[15]等地针对不同品种做过相应的试验,该文作者在永州烟区进行了不同品种烘烤特性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湘烟5号,云烟87,K326等3个烟草品种。每个品种设一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2次重复,共6个小区,行株距1.2 m×0.55 m,每小区种植60株,小区周围设保护行,同时在靠近最外面每个株系的一个小区的保护区种植该株系作观测材料。每个品种的烟叶在同一烤房内烘烤。各处理烟叶需同时采摘,同时装炕,确保烟叶部位、成熟度均匀一致。在不计打叶数的前提下,下、中、上部烟叶分别以第5~6片、第11~12片、第15~16片叶位的烟叶为代表作为试验样品烟叶,其烤次分别为烤房的第2烤、第4烤和第6烤。

1.2 试验方法

1.2.1 烘烤方法

2015年在永州市烟叶生产技术中心岚角山基地进行。按如下烘烤工艺进行。

(1)变黄阶段。烟叶叶尖变黄后将干球温度以1 h/℃(中部叶1~2 h/℃)的速度升至38℃(中上部28~29℃),控制湿球温度35~36℃(上部叶36℃)稳温时间18 h(中部叶24 h,上部叶28 h)以上,80%以上的烟叶达到九成黄,以1~2 h/℃(中上部2 h/℃)升温至干球42℃,保持湿球在36~37℃,稳温时间12 h(中部叶24 h,上部叶18 h)以上,使烟叶达到黄片青筋微带青,叶片塌架、主脉发软。变黄阶段风机先高速(1 440 r/ min)运转2~4 h,然后低速(960 r/min)运转。

(2)定色阶段。变结束后将干球温度以2 h/℃(中上部2~3 h/℃)的速度升至45~46℃(中部叶47 ℃,上部叶48 ℃),控制湿球温度37~38℃(上部38 ℃),稳温时间16 h(中部叶18 h,上部叶20 h)以上,烟叶烟筋变黄后,再以2 h/℃升温至干球54℃,保持湿球在38~39℃(上部叶39~40℃),稳温时间12 h以上,使烟叶烟筋变黄。干筋阶段风机高速(1 440 r/min)运转。

(3)干筋阶段。以1℃/h的速度由54℃升温到65~68℃保持稳定;在干球温度达到60℃以前,保持湿球温度39~40℃(上部叶40~41℃);65~68℃以后保持湿球温度40~41℃(中上部叶41~42℃),直到烟叶完全干燥。干筋阶段风机低速(960 r/min)运转。

1.2.2 化学成分分析方法

由永州市烟草公司烟叶生产技术中心化验室完成,主要测定还原糖、烟碱、总氮、氯、钾、淀粉等指标。还原糖、烟碱、氯、总氮、淀粉采用连续流动分析法,钾采用火焰光光度计法。

1.2.3 外观质量评价方法

对烤后烟叶颜色、色度、长度、成熟度、叶片结构、身份、油分7个方法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定性和打分相结合的方式,依照国际烤烟分级标准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烘烤过程

从图1可以看出,湘烟5号下部叶烘烤时长108 h,比云烟87短16 h,干球温度在38~50℃,湿球温度不超过38℃,不影响烤后烟叶外观质量,中部叶烘烤时长124 h,干球温度缓慢上升,但烤房内湿度变化不大,在干球温度超过50℃后,湿球温度才有明显变化,湿度较K326和云烟87都有明显不同,表现为中温低湿型烘烤特性,上部叶烘烤时长128 h,比K326短6~8 h,与云烟87烘烤时长相同,从整个烘烤过程来看,上部叶烘烤湿度在相同温度下比K326低1~1.5℃,烘烤时长缩短12~20 h。

图1 各处理烘烤过程温湿度(℃)

表1 各品种烤后烟叶外观质量评价  cm

表2 各处理烤后烟叶经济价值

表3 各处理烤后烟叶化学成分%

2.2 烤烟烟叶外观质量评价

由表1可知,不同品种烤后烟叶品质有较大差异。K326烤后烟叶稍短,略显狭长,结构疏松至稍密,油分偏少,颜色淡黄,下部叶以柠檬黄为主,上部叶有部分杂色叶,整体感官质量一般;云烟87烤后颜色宽大,色泽浓,油分多,但身份厚,结构稍密,眼观质量很好,但手摸时略显粗糙;湘烟5号烤后烟叶结构疏松,有油分,颜色偏淡,上部叶身份中等、烤后烟叶外观质量好,但中部叶颜色偏淡,柠檬黄多于橘黄。

2.3 经济性状分析

从烤后烟叶外观来看湘烟5号中部叶与上部叶外观质量相似,上部叶身份较其余2个品种薄、疏松,经济价值较高,所以烤后烟叶每667 m2产量高于其余处理,云烟87上部叶杂色多,有部分杂色烟不在收购范围内,降低了产值和均价(表2)。

2.4 烤后烟叶化学成分

由表3可以看出,3个品种还原糖、烟碱、总氮、钾都在适宜范围内,K326下部叶氯含量偏高,淀粉含量普遍偏高,致使还原糖/烟碱超出了适宜范围,这可能与烟样粉碎不够细有关。

[1] 白茂军,邓小华.浓香型和清香型烤烟主产区中部烟叶彰显度与主要化学成分的关系研究.作物研究,2015,29,(3):267~271

[2] 刘国顺. 烟草栽培学.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3] 邱春丽,解燕,杨森,等.烤烟不同叶位适宜成熟度叶片叶肉细胞超微结构与叶绿素含量研究.现代农业科技,2015,(24):20~21

[4] 李永平,王颖宽,马文广,等.烤烟新品种云烟87的选育及特征特性.中国烟草科学,2001,(04)38~42

[5] 谭方利,霍正威,许清孝,等.湖南中下部烟叶不同变黄环境的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15,43,(8):232~234

猜你喜欢

干球温度湿球温度烟区
人体能承受多高温度
变黄期不同湿球温度对烤烟质量形成的影响
定色后期干球温度对烤后中部烟叶质量的影响
冷却塔免费供冷节能改造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热泵密集烤房烘烤过程中干湿球温度响应研究
湿球温度计算方法研究
南阳烟区浓香型特色烤烟品种的筛选
干湿球温度在国标允差内变化对风管送风式热泵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贵烟2号在黔西南烟区的适应性
湘西州植烟气候与国内外主要烟区比较及相似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