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生态区域特性及模式研究*

2016-08-04张卫东陈长青陈叶平热孜万古丽艾则孜胡启东信永明

中国农业信息 2016年10期
关键词:株型分蘖栽培

张卫东,陈长青,陈叶平,热孜万古丽·艾则孜,胡启东,信永明

(1.新疆阿克苏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阿克苏  843000;2.新疆金丰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阿克苏  843100; 3.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杭州  310000)



新疆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生态区域特性及模式研究*

张卫东1,陈长青2,陈叶平3,热孜万古丽·艾则孜1,胡启东2,信永明2

(1.新疆阿克苏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阿克苏843000;2.新疆金丰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阿克苏843100;3.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杭州310000)

文章阐述了“运用水稻强化栽培原理,以新稻11、新稻36号为栽培品种,集成水稻钵型毯状育秧机插关键核心技术”,实现单产850~900 kg/667 m2超高产强化栽培的品种生态型、品种株型、理想产量结构、以及创造合理群体途径。

水稻 超高产 强化栽培 模式

阿克苏地区常年种植水稻1.533万hm2,占全疆总面积20.9%,栽培方式以人工插秧为主,机械化程度较低。2014~2015年与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合作试验示范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按照“利用水稻分蘖优势、挖掘根系生长潜力、大穗优势”的基本原理,以水稻钵型毯状育秧机插技术为核心载体,示范了“培育壮秧、小苗浅栽、单穴少苗稀植、干湿交替的控水灌溉、使用有机肥”等关键技术[1]。两年来,在温宿县示范推广2 533 hm2,平均单产808.2 kg/667 m2,部分示范方经地区专家测产验收达到和超过900 kg/667 m2的产量指标。

1 水稻超高产品种的生态型

(1)散穗型中晚熟粳型,耐盐碱、耐寒力强,在南疆可育秧或直播。该区超高产品种生育期150~155 d,需≥10℃活动积温3 200℃,株高95~100 cm,分蘖力强,单株12~15个,分蘖成穗率70%以上,大面积栽培产量水平在750 kg/667 m2以上,具有850~900 kg/667 m2的增产潜力,适应性广。试验表明,新稻11、新稻36号抗寒性强,具有较强的分蘖力,成穗多,幼穗分化早、穗大粒多,能安全成熟。

(2)抗病性。多年的水稻栽培实践证明,新疆水稻稻瘟病已上升为主要病害,新稻11、新稻36号的抗病性较强。

(3)抗倒伏性: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栽培技术的提高,特别是氮肥用量的增加,倒伏已成为高产的主要限制因子。新稻11、新稻36号茎秆粗壮,充实度高,株高95~100 cm,根系壮实,活性强,具有较强的抗倒性能。

(4)抗逆性。南疆春季经常出现倒春寒,秋季降温快,对水稻生产威胁很大,水稻品种需具备一定的抗冻、耐寒能力。此外,南疆水稻灌浆期高温天气多,常有干热风的危害,水稻高产品种也要有一定的抗性,减轻干热风对灌浆的影响,稳定粒重,确保高产稳产。

(5)“源、流、库协调”,株叶型理想。技术上要求株型紧凑、叶色浓绿、大穗多粒型品种,群体发育质量优良。新稻11、新稻36号灌浆快,黄熟好,穗大粒多,籽粒饱满,千粒重高,品质优良,充分表现出“源”足、“流”畅、“库”重的优势。

2 水稻超高产品种基本株型

(1)分蘖。水稻的分蘖力与成穗数密切相关,要想达到理想的有效穗数,必须有一定的分蘖作基础。按照水稻强化栽培基本理论,只有依靠分蘖成大穗,才能充分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根据新稻11、新稻36号品种特性,生产上要求穴数1.85万~2.00万穴/667 m2,每穴3~4株,基本苗7万~8万/667 m2,保证单株成穗5~6个,分蘖成穗率75%左右,有效穗数能达到40万/667 m2以上,分蘖数通常是成穗数的3~4倍。因此,要从调节水稻的基本苗出发,以分蘖成穗为主达到高产。

表1 2014~2015年温室县水稻超高产群体结构及性状调查

(2)冠层结构。水稻的产量潜力,主要取决于遗传因素及光能的利用。水稻籽粒中3/5营养物资由上部四片叶制造出的,保持倒四叶有较长的功能期和较高的光合强度,有利于籽粒中干物资的积累。新稻11、新稻36号品种具有较合理冠层结构:株高95~100 cm,茎秆粗壮,抗倒伏,株型较松散,叶片受光性好,剑叶和倒二叶长、短适中,株型结构透光性能好,上部叶片功能期长,后期绿叶持续时间长,群体光合效率高,这是新稻11、新稻36号品种高产稳产的主要因素。

3 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的产量结构研究

2014~2015年在温宿县水稻主产乡(场)进行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开发与示范,初步研究了新稻11、新稻36号实现单产850~900 kg/667 m2以上水平的产量结构模式。从产量结构分析表(表1)看出,构成产量的3因素,随着产量的提高都有增大的趋势,但穗粒数随着产量的提高增加迅速,对产量影响较大,随着有效穗数的增加,千粒重有所下降,也就是说穗粒数起主导作用。从生产实践看,新稻11、新稻36号表现产量3要素结构协调,理想收获穗数42万~45万穗/667 m2,穗粒数85~90粒,千粒重25~26 g。

4 实现超高产强化栽培合理群体结构的途径

4.1 选用超高产品种

新稻11、新稻36号是产量潜力较高的品种,在适期播种的条件下,基本苗掌握在7万~8万/667 m2,最高分蘖数在45万~50万/667 m2左右。因该品种的分蘖力中等偏上,而成穗率在70%~75%左右,必须控制无效分蘖,防止群体过大,创造合理的群体结构,以改善田间光照和通风透光条件,使个体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也有利于壮秆大穗,籽粒饱满,提高抗倒能力,获得理想的产量。

4.2 应用水稻钵型毯状育秧机插技术

该技术是中国水稻研究所针对传统毯状秧苗机插存在的问题研发的新型水稻机插技术,它具有“育秧成苗率高、秧苗素质好;机插漏秧率低;机插伤秧伤根率低;机插秧苗返青快、早发根和早生分蘖”的技术优势[2]。根据本地现有插秧机以洋马为主,通过选用横向15或18行钵型毯状秧盘培育机插壮秧(秧龄28 d左右)、形成下钵上毯的水稻机插秧苗,适期移栽小苗,按行株距30 cm×12 cm,确保每穴3~4株,基本苗达7万~8万/667 m2。实践表明,应用此技术是实现水稻超主产强化栽培的重要技术载体,不仅降低了每穴苗数,发挥了个体分蘖成穗优势,又可保证群体的合理密植,有效解决了群体和个体协调发育的矛盾。

4.3 精确施肥,结合干湿灌溉,定量控苗

根据水稻目标产量及植株不同时期所需的营养元素量及土壤的营养元素供应量,根据当地测土配方施肥的成果,计算所施的肥料类型和数量,在不同生长时期依据大田的生长状况和气候状况调节施肥,与好气灌溉结合,定量控苗。每667 m2施农家肥3~4 m3,施纯氮16 kg(折尿素34.8 kg),五氧化二磷12 kg(折二铵26 kg),硫酸钾10 kg,总需化肥用量70.8 kg。氮肥要减量分施,基肥、分蘖肥和穗肥比例分别占50%、30%和20%,高产田可适当增加施肥量,并增加穗肥施用比例;注意多施分蘖肥,以保证有效穗数。水分管理采用干湿灌溉,插秧时灌浅水,便于返青、活棵;够苗时排水搁田,促根壮蘖;孕穗开花期灌寸水,防止颖花退化;分蘖期、穗形成期和结实期以浅水和湿润灌溉,干干湿湿,加速灌浆。此外,施肥除草时灌浅水,以水带氮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除草效果。

[1] 朱德峰主编.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4~28

[2] 陈惠哲,等.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及应用效果.中国稻米,2009,(3)5~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支疆项目“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开发与示范”(项目编号:201491142)

猜你喜欢

株型分蘖栽培
Bna-novel-miR36421调节拟南芥株型和花器官发育的功能验证
圣女果高产栽培六步曲
夏秋栽培番茄 要防早衰
油麦菜栽培要点
分蘖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自然栽培的味道
浅析水稻分蘖与产量
日光温室西葫芦株型及其对产量形成的影响研究
高梁去留分蘖比较试验初报
不同施氮方法对两种株型糯玉米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