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集装箱运输前景广阔

2016-07-14许高峰王运博

中国粮食经济 2016年4期
关键词:散粮集装箱粮食

文/许高峰 王运博



玉米集装箱运输前景广阔

文/许高峰 王运博

2015年,我国粮食总产量6.21亿吨,国内粮食供需在总体上可以保证基本平衡。但是,受到经济发展以及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粮食生产重心逐渐向东北、华北等种植资源禀赋富集的地区集中,粮食消费继续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人口稠密地区,国内粮食流通呈现出“北粮南运”的态势,粮食流通作为国家粮食安全体系的重要环节面临着重大考验。现阶段,我国粮食运输受到经济发展水平、自然条件和技术能力的制约,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衡,运输方式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积极发展包粮、散粮和集装箱运输相结合、资源优势互补的现代粮食物流体系,特别是充分发挥集装箱批量小、灵活性强、可跟踪的优势,逐渐扩大运输规模,对于提高国内粮食流通效率,平衡区域供给矛盾,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玉米是我国粮食跨区流通的主要品种。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全国粮食年均跨省流通量约为1.4亿吨,其中玉米约占60%。而且,与稻谷和小麦不同,玉米产业链条长,除具有食品属性外,还兼具工业属性,在饲料和工业领域用途广泛,终端客户具有差异化需求,这推动了玉米运输的多元化发展。针对国内粮食物流运输的新形势,本文在分析集装箱运输在玉米流通中现状的基础上,对玉米集装箱的发展趋势进行前景展望。

一、国内玉米流通和集装箱运输现状

(一)玉米品种的流量流向分析

我国玉米供需空间分布不均,种植资源禀赋差异较大,造成我国玉米流通呈现出“北粮南运”的态势。其中,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玉米产区。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3年度这两个地区玉米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0%以上。自2006年以来,随着国家取消农业税和实施临储收购等政策,东北和华北粮食资源禀赋优势进一步凸显,“北粮南运”的大粮食流通格局得以形成并逐步强化。

如下图所示,东北地区是玉米的主要流出地区,虽然东北地区的自给率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但是供需余额仍持续增长;长三角地区、沿江地区和华南地区是玉米的主要流入区,特别是华南地区,流入量占到全国跨区流通量的50%左右;华北地区是玉米的主要产区之一,但是由于产量增速较慢,终端需求增速较快,部分地区如山东已出现供需缺口,需要部分调入;西北地区虽然供需规模较小,但本地区产量远大于需求,加之光照、降水等自然气候适宜,玉米质量好于华北,近些年已成为西南地区的重要粮食来源地。

(二)国内玉米运输的主要方式

目前国内玉米运输仍以包粮和散粮为主,集装箱运输近几年虽然发展速度较快,但运量比重相对较低,规模化程度和应用范围有限,仍处于从属地位。根据东北各省铁路局及各港口港务局的数据整理可得,集装箱运输最为活跃的东北地区,散粮、包粮、集装箱运输比例分别由2012年的49%、36%、15%变化为2013年的51%、26%、23%。

1.包粮运输。包粮运输是最为传统的运输方式,是指人工将玉米装袋打包后,经过检验、过磅、拆包等过程,堆放在仓库中,外运时先由人工装车运至火车站或码头,再通过人工装卸搬运入库。包粮运输搬运环节多,效率低,损耗大,特别是对人力资源的依赖性较强,近些年,随着人力成本的提高和用工荒的出现,包粮运输的价格季节性波动很大,在部分地区和方向上,包粮运输比较效益已低于散粮运输。

各区域玉米自给率

2.散粮运输。散粮运输是指直接通过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实现无包装运输,是目前国际粮食运输市场的主流方式,也是现代粮食物流的重要标志。散粮运输效率高、人工依赖度低、节省包装和装卸费,规模效益突出。但是,受到运行区域受限、用途单一以及配套能力不足等条件的制约,我国散粮运输的发展速度较慢,没有形成规模化运行网络,散粮火车的规模化优势未能充分体现,加之物流资源分散,粮食经营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产销脱节,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3.集装箱运输。粮食集装箱运输也称为粮食集装箱单元化运输,是将粮食直接装入集装箱实现粮食位置转移的一种特殊的散粮运输。粮食集装箱运输最早由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运输学院院长巴利.普伦蒂斯于上世纪70年代提出,并经过多年的理论创新和业务实践,已在部分发达国家得到较为成熟的应用。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2013年美国集装箱运输的出口谷物量占其出口谷物总量的10%,运到亚洲的谷物集装箱运输量占美国出口到亚洲谷物总量的16%;澳大利亚出口的谷物中已有20%左右采用集装箱运输。

(三)我国粮食集装箱运输现状

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粮食集装箱运输试点,伴随着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和集装箱运能运力的提高以及港口、航线的成熟,粮食集装箱运输规模不断提高。在粮食集装箱运输品类方面,除大米和大豆等高附加值商品外,还有一大部分是玉米。根据东北各省铁路局及各港口港务局的数据整理可得,2013年玉米集装箱年度运量约900万吨,占东北地区玉米外运总量比例近20%,占东北粮食集装箱外运总量的66%。

1.粮食集装箱发展与集装箱运输同步发展。 交通运输部的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在2014年拥有万吨以上集装箱专用泊位322个,比2010年增加了24个;集装箱吞吐量2.02亿TEU,比2010年增加了0.56亿TEU。集装箱运输基础设施和生态网络的成熟完善,推动粮食集装箱运输规模不断扩大。以粮食集装箱运输最为活跃的东北地区为例,粮食集装箱出港量逐年增长且超过集装箱总出港量的增长速度,已从2010年占集装箱出港总量的28%上升到2014年的32%。如果按照GDP增长与集装箱吞吐量相关性预测模型,未来我国按年均6%GDP增速,到2020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2.26亿TEU,伴随“北粮南运”粮食运输规模的扩大,粮食集装箱运输总量也将保持高速增长。

2.中央企业在粮食集装箱运输中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作为新兴的粮食运输方式,粮食集装箱运输在发展初期受各种因素制约较多,发展速度受到一定影响,但得益于国内“船东——承运人——货主”组成的粮食集装箱运输生态体系良性发展,粮食集装箱运输后发优势明显。特别是中央企业对于粮食集装箱推广使用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比如,中远、中海集团等企业利用自身航运资源和管理体系优势,主动为货主推介粮食集装箱运输方案,已成为国内粮食集装箱运输的承运主体。

二、玉米集装箱运输的比较优势和不足

(一)玉米集装箱运输的优势

与包粮和散粮运输比较,玉米集装箱运输有以下优势:

1.提高流通效率,缩短运输时间。包粮和普通散粮流通过程中涉及装卸、中转、运输等多个环节,交接程序复杂繁多。而集装箱运输以集装箱为货运单元,一次装箱,实现“门到门”直接运输,有效解决了困扰大宗商品物流运输“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同时减少了搬倒环节,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即使是“散改集”运输,也大大简化了操作流程,便于机械化作业,缩短玉米运输时间。有业内人士经过综合测算得出,集装箱运输周转时间比散粮运输缩短近70%,东北玉米集装箱发运南方运输时间比普通散粮少5~7天。另外,集装箱运输不会受降雨、降雪等恶劣天气的影响,环境适应性好,可保证玉米运输的连续性。

2.降低物流成本。单纯从运输价格看,玉米集装箱运输成本围绕同航线粮食散货运输价格波动,个别时期价格还高于散粮运价。但粮食集装箱成本优势主要体现在综合物流效益上。一是无需包装,人工搬倒少,费用支出项少;二是运输周期短,存货和资金周转率高,节省仓库堆存和保管费;三是集装箱本身就是一个小型仓房,灵活度高,可以在需要的时候临时储粮,缓解收购旺季或终端企业仓容不足的矛盾。

3.货损货差率低,运输损耗少。“门对门”集装箱运输损耗基本为零,即使在港口“散改集”或散粮车船直接对装,由于搬到环节大幅减少,运输损耗也相对较小。

4.有效满足终端客户多样化需求。玉米产业链条长,用途广泛,终端客户业态多样,特别是随着订单农业的发展,收购企业和终端客户对玉米生产的品种、数量和交货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玉米流通呈现出多品种、持续性和批量化的趋势。载重25吨的20英尺集装箱具有标准化、单元化和批量灵活的特征,由于单箱可识别、玉米不混杂,通过集装箱运输可以更好地满足终端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5.信息化程度高。现代物流的精髓在于系统,系统的核心在于信息。玉米集装箱运输最大的优势就是信息化程度高,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集装箱为载体,射频识别、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得到了广泛运用,信息处理的实时性和便捷性为集装箱运输在实时跟踪查询、质量全程追溯、网上电子交易以及分品种、分等级装运等方面提供了支持,可以实现不同运输方式的无缝对接,使构建智能粮食物流网成为可能。

6.节省设备投资成本。粮食集装箱运输充分利用现有通用集装箱运输网络和装卸设备,不需要另建专用的粮食流通设施,大大减少了基本建设投资和使用成本。据调查,在单位载重量投资方面,集装箱仅为75元/吨,远低于散粮车的3800元/吨。另外,散粮运输的返空问题一直难以破解,而集装箱运输却可以在完成玉米运输后,进行其他的运输活动。

(二)玉米集装箱集装箱运输的不足

虽然玉米集装箱运输具有诸多优势,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致使使用效果未能充分释放。

1.装卸过程较为特殊,专用装卸设备普及率不够。运输两端的装卸问题是制约国内玉米集装箱发展的最大技术障碍。专业集装箱吊装设备价格昂贵,投资收益比较低,中小企业难以独立购买使用。目前,国内玉米集装箱装卸较为折中的工艺是:装箱时,集装箱不离开集装箱平板车,通过车辆自带液压系统将集装箱竖起后,利用皮带输送机将粮食打入后封存;卸箱时,集平车液压系统将集装箱倾斜一定角度,让玉米自行流出,再通过皮带输送机入库。这一工艺对承运公司的集平车液压自装卸能力要求较高,目前,集平车的绝对数量还跟不上使用需求。

2.集装箱运输网络尚未形成有机整体。国内陆上集装箱运输主要由铁路系统集装箱公司承担,集装箱短途汽运作为补充,江海集装箱运输主要由中海、中远等大型央企承担。一方面,集装箱内陆干港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建设进度滞后,已经运营的干港分布不均衡,集装箱铁路班列覆盖范围有限,由于货源匹配问题,一部分集装箱还存在空驶;另一方面,水路航线主要依托大型海港码头,干线发展较快,内支线发展滞后,导致集装箱在港口二次卸船短驳,不仅降低流通效率,也增加了运营成本。

3.国内运输管理制度方面有严格规定。目前,国内公路运输有国家强制限重标准,40英尺平板半挂集装箱车44.8吨,骨架半挂集装箱车43.6吨。受此限制,集装箱运输车辆不能同时装载两个满载的20英尺标箱,集装箱使用效能受到影响。此外,铁路集装箱运输也存在亏吨问题,增加了玉米单位运输成本。

三、玉米集装箱运输前景展望

集装箱是粮食运输的新型方式,凭借自身特点,后发优势显著,发展前景广阔。玉米是粮食集装箱运输的主要品种,随着国内集装箱运输生态体系日趋成熟和终端客户集约化发展,差异化运输需求将促使玉米集装箱运量进一步增加。

(一)运价逐步走低,竞争优势增强

1.沿海集装箱运力供大于求,粮食单位运费逐步下降。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相关数据整理可得,2000~2012年,全球集装箱运力保持年均10%以上的高速增长,集装箱运输需求仅维持在6%~8%,集装箱需求增速总体小于运力增速,造成集装箱海运运力供大于求。随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和国内经济进入三期叠加的新常态,预计集装箱供大于求的态势在未来几年仍将持续。此外,集装箱外贸需求的降低导致外贸航线上的集装箱运力转回国内,也进一步加剧了国内集装箱供需失衡的状况,预计国内粮食集装箱运价会长期处于低位。

2.与散粮运价存在关联性,但更具竞争优势。目前,国内粮食占集装箱和干散货运输比例均较低,且货源存在部分重合,价格变动总体上呈现同向趋势,存在替代效应。但是,与散货运输不同,集装箱运输中的南北货源有一定差异,其中,南向北货源较多,运费弹性低,北向南货源主要以粮油、煤炭、化工品为主,为避免空驶,承运企业会对运费给予一定优惠。因此,玉米集装箱运输价格与散粮运输价格虽然存在联动关系,但仍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二)终端客户集中度提高,有利于玉米集装箱运输规模扩大

玉米终端客户主要包括饲料企业和养殖企业,也包括一部分工业企业。工业企业多分布在东北、华北等玉米主产区,跨区运输需求不大。大型饲料企业玉米采购规模大,散粮运输成本优势较为明显,现阶段仍以散粮运输为主;中型饲料企业兼顾运输成本和运输品质的稳定性,同时采用集装箱运输和散粮运输;小型饲料企业和终端养殖客户采购规模较小,不同运输方式的成本差异并不明显,集装箱运输的灵活性更具吸引力。随着饲料行业的不断整合,企业精益管理水平和精细化程度不断提高,终端企业采用玉米集装箱运输将向有利的方向发展。

大中型饲料企业及合作养殖企业饲料用量增加,在客户构成中比重增大。由于集装箱运输对于粮食品质保障优势以及与散粮运输成本差异的缩小,大中型饲料企业将逐步完善生产及配套设施,更多地向集装箱运输倾斜。国内运输管理和环保监管体系日趋严格,经济发达地区人力成本日益提高,大中型企业将逐步向经济欠发达和偏远的内陆地区转移。由于这些地区缺乏水运网络,集装箱运输优势更为显著。为提高市场竞争优势和经济附加值,中型饲料企业的玉米采购品种将更多地向猪料配方转移,特别是乳猪料配方对玉米品质要求较高,只有集装箱可以满足运输过程中的品质要求,也会进一步提高玉米集装箱采购规模。

国家对养殖行业的治理整顿,导致小型饲料企业和终端养殖客户数量减少,在客户构成中的比重逐步下降。但由于集装箱运输具有周转效率高、资金占用少、批量灵活等特点,小型饲料企业和养殖客户的玉米集装箱采购规模不降反升,在玉米集装箱运输总量和结构占比上不会出现较大变化。

基于运输成本差异、客户构成和采购比例变化趋势的分析发现,受粮食集装箱运输成本下降的带动,玉米集装箱运输规模将会进一步增加。

四、结论和建议

综上所述,集装箱运输将在玉米流通中具有较明显的优势,发展前景广阔。

首先,国内玉米“北粮南运”大物流格局将长期存在,运输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为玉米集装箱运输提供重要的流通基础。

其次,与包粮和散粮运输相比,集装箱运输的固有优势有利于推动玉米集装箱业务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企业提高服务质量,降低物流成本,更好地适应终端客户多元化需求。

最后,随着我国集装箱运输体系的日益成熟和服务网络的进一步完善,集装箱运输的规模化优势和服务稳定性将进一步增强,粮食集装箱运输将逐步缩小与干散货运价之间的差距,促进终端客户提高粮食集装箱运输比例。

因此,为适应国内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终端客户的多样化要求,在重点发展“四散化”为特征的现代粮食物流体系的同时,依托国内现有粮食流通基础设施,以市场化为导向,通过大型企业示范和引领,积极推动玉米集装箱运输规模的扩大,构建以散粮运输为主导,以包粮和集装箱多式联运为补充的玉米多元化粮食物流运输体系,有利于畅通玉米“北粮南运”运输通道,降低行业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为确保国家粮食流通安全提供有力支持。

(作者单位: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 中粮贸易有限公司,许高峰系副总经理)

猜你喜欢

散粮集装箱粮食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关于散粮及成件包装货物集装化运输的研究
虚实之间——集装箱衍生出的空间折叠
我的粮食梦
散粮出库 加快腾仓
我家住在集装箱
2000t/h散粮带式输送机跑偏分析处理、纠偏结构设置
北美秋收利器——散粮运输车结构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