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途径研究

2016-07-14苏丽

青年时代 2016年11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入中国梦

苏丽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推动“中国梦”“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作用,对于加强大学生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本文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维度研究“中国梦”融入的具体方式、方法。

关键词: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途径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必须在深刻领会中国梦深刻内涵的基础上,身体力行,为实现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实践中,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德育主阵地,把“中国梦”所赋予的实际内容有机地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环节和其他延伸环节,提升大学生实现“中国梦”的信念,引导大学生主动将自己的成长成才与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

一、深入挖掘“中国梦”丰富内涵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契合点,提升“中国梦”教育的针对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推动“中国梦”主题“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作用,对于加强大学生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在现有的四门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中,每一门都与“中国梦”主题存在契合点。

(1)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为例,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实现“中国梦”的行动指南。提升大学生实现“中国梦”的信念,就是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育,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并学会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和分析问题。在“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章节中,可以将习近平总书记“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的观点贯穿教学中。同时教学中还应通过对“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进行解析,使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使命之一就是使大学生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现实依据,关于“中国梦”的内涵、实质等均可以融入教学中。

比如在讲“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这一章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做关于改革开放前后对比的课件来感受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说明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关键抉择,从而坚定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同时大学生在感受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能客观理性地分析改革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重大挑战。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从而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针对有大学生认为当前我国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社会不公平现象时有发生,“寒门再难出贵子”,对中国梦实现不太自信的情况,“概论”课教学应强调中国梦还体现在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上。因此,在“社会主义本质”这一章中应着重强调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是共同富裕。尽管现在我国社会出现了贫富差距,但我们要相信,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国家的分配制度会逐步完善,最终会缩小这种差距。

(3)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既要突出“纲要”课的主线,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同时要让学生了解中国梦的发展历程也是近代以来170多年的中华民族发展历程,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纲要”课教学也要激发学生树立“中国梦也是每个人的梦”这一信念,只有每个中华儿女都为美好梦想而奋斗,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在课程讲授中,可以介绍近现代史中为实现国家富强而不懈奋斗,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起来的典型人物事迹,如林则徐、梁启超、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等,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当代青年追寻梦想,为国奋斗的高尚情怀。

(4)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提升大学生实现“中国梦”的信念,重点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该课程的教学体系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当代大学生,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强化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认同感和归属感,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校园和社会风尚,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把“中国梦”主题教育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

梦想照进现实,关键在于信念、在于行动。将“中国梦”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更关键的是要通过强化实践教学,把大学生“中国梦”的理想追求内化成自己的理性信念,自觉提升实现“中国梦”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1)深入开展“三下乡”和“四进社区”社会实践活动

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是新形势下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有效载体。大学生通过与人民群众的密切交流,既能学习人民群众的勤劳俭朴、诚实守信、团结合作等多种宝贵精神,也能在关爱他人、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实际行动中,增强为中国梦贡献力量的自豪感,收获实现自我价值的快乐。同时高校可以组建大学生宣讲团,深入农村和社区,将党和国家的政策、理念目标宣讲给广大人民群众,激发人民群众坚定党的领导,增强为中国梦实现贡献力量的自觉性。

(2)深入开展“中国梦”学习参观活动

中国梦是每一个个体、国家、民族梦的综合。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组织学生到革命纪念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的地方参观学习,回首中华民族复兴之路,感受改革开放新成果,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激发他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丰富思想政治课“中国梦”课堂主题实践活动形式

课堂主题实践活动是深化课堂理论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豐富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舞台,设计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如可以开展“青春·梦想”主题演讲、追寻伟人的足迹、寻找光荣梦想课件展示、中国故事我来说、中国梦主题辩论会等多种活动。大学生通过亲自准备、参与课堂实践,不仅在理论上加深了对中国梦的理解,而且对于自身树立远大理想,积极投身中国梦实践也将会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入中国梦
“移动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建设的实施途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