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十六届全国钛及钛合金学术交流会”在西安召开

2016-07-14惠琼

中国材料进展 2016年4期
关键词:海洋工程增材航空航天



“第十六届全国钛及钛合金学术交流会”在西安召开

2016年4月24-27日,由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主办、西北工业大学承办的 “第十六届全国钛及钛合金学术交流会”在西安成功举办。来自全国钛及钛合金研究及生产、应用领域的高校、科研院所、生产和应用单位的专家、学者近500人前来参会,体现出我国钛及钛合金研究及应用的人才储备扎实、创新后劲充足。

大会报告前举行了 “中国钛科技终身成就奖”颁奖典礼,《中国材料进展》杂志主编周廉院士和曹春晓院士荣获 “中国钛科技终身成就奖”。近几年来,周廉院士发起并致力于推动钛在海洋工程上的应用。周廉院士在致感谢辞中指出,化解钛产业产能过剩可以从扩展海洋工程用钛等应用领域和降低加工成本两方面发力,未来钛产业前景光明。并指出要注重培养钛科研、产业领域的青年创新人才。

本次大会邀请了国内14位专家就钛及钛合金材料、加工、应用领域的关键问题、热点问题进行报告交流。南京工业大学崔予文教授作了题为 “高性能海洋钛合金的集成计算材料工程研究”的报告,崔教授带领团队跨尺度集成第一性原理计算、材料热力学计算、扩散动力学计算、分子动力学、朗道模型5种计算方法 (“5 in 1”),已能模拟出钢中位错、晶界上的形核。中船重工725研究所廖志谦研究员作了题为 “海洋工程用钛合金装备先进制造技术”的报告,据她介绍,725所承担的 “863”项目——国产4500 m深潜器钛合金耐压壳已出厂正接受验收评估,通过该项目的牵引,我国海洋工程用钛Ti80厚板熔炼、成形、组织控制技术及焊接技术得到大幅提高。北京科技大学林均品教授报告时说,目前我国高温TiAl合金已取得系列基础研究成果,但相比欧美国家,还未在航空发动机或汽车发动机上实现应用;希望各方抓紧基础研究优势,实现应用技术突破。北京钢铁研究总院张继研究员作了题为 “钛铝金属间化合物材料的应用可行性分析”的报告,他认为还需冷静看待TiAl合金应用于发动机热端部件减重、高效的优势,TiAl合金的高温氧化问题、蠕变性能等值得注意和深入研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赵新青教授介绍了他们通过对钛合金中马氏体相变的理论研究和机制利用,设计了高强度超低模量医用钛合金、相变宽滞后的TiNb形状记忆合金等先进钛合金。西北工业大学林鑫教授指出,钛合金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可实现复杂结构构件的制备,与传统制造技术形成互补和互动,可以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支撑我国高端制造业发展;同时利用激光增材制造技术进行航空钛合金和船用钛合金的修复,可降低零部件的成本和提高船舶在航率。

航空航天钛合金的应用研究引领了钛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本次会议同期举办了钛合金航空航天应用论坛,邀请了5位专家分别介绍了钛合金在我国民机、现代战斗机、涡轴发动机的应用进展和其对钛合金的未来发展需求,以及钛合金轻量化整体结构制造技术、粉末钛合金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情况。可喜的是,我国钛科学技术进步有力支撑了航空航天装备升级换代。这些报告对加强航空航天用钛合金领域产学研沟通、促进航空航天技术进步和钛合金产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4月26日和27日,代表们分别围绕钛合金提取冶金、合金成分/工艺-组织-性能关系、金属间化合物与钛基复合材料、粉末制备与增材制造、生物医学应用、海洋工程应用、集成计算材料工程等12个专题进行报告、交流。各个分会场座无虚席,切磋、学习气氛热烈。

钛及钛合金是高技术领域的核心材料,更是现代国防建设的重要支撑材料。近年来,我国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生物医疗等领域对钛及钛合金材料的需求日益增多,钛合金增材制造等工业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应用,钛研究和钛工业发展面临新机遇与挑战。今年正值 “十三五”开局之年,本次会议围绕钛及钛合金研究、产业发展热点、重点问题进行研讨,将有利于理清我国钛及钛合金的发展思路,促进优势方向的弯道超车。

(本刊通讯员 惠 琼)

猜你喜欢

海洋工程增材航空航天
第十五届航空航天月桂奖
石材增材制造技术研究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
激光增材制造仿真过程分析
我国增材制造技术的应用方向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种增材与减材复合制造机研究
海洋工程专家 刘培林
南京航空航天馆
一飞冲天——中国航空航天史
重防腐涂料在海洋工程钢结构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