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等院校的文化建设

2016-07-14崔西平

中国市场 2016年49期
关键词:教职工院校精神

崔西平

(山东省军区,山东 济南 250099)

浅析高等院校的文化建设

崔西平

(山东省军区,山东 济南 250099)

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在不断完善和改造实践中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传承和创新,文化以文字、符号、语言、音乐和图形等为载体,是人类进行传承、交流和创新的意识形态。院校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处在社会文化的最前沿,院校文化既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又承担着引领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任务。目前,院校的文化建设已经成为一种精神建设,一种契约精神,一种传承态度。而高等院校作为教育体制中的最高机构,更担负着培育高素质人才的历史使命,进一步完善和构建新时期的高等院校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等院校;互联网;文化建设

高等院校的文化建设是高等院校的一项长期的艰巨的战略规划,是高等院校教书育人、培养国家栋梁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院校必须具备的独特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体现了高等院校的校风和校训,是一所高等院校整体形象的对外展示,健康和谐的院校文化能给师生创造一个有形而庄重的心理“磁场”,能在无形中规范和统一院校师生的灵魂,起到潜移默化影响深远的巨大作用。

1 军事院校文化建设的现状

高等院校的文化建设通常包括校风建设、教风建设、学风建设、教学设施建设、食宿建设、人际关系建设等内容。截至目前,高等院校的文化一般共存两种现象,即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是目的,是高等院校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物质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是推进高等院校文化建设的前提,是高等院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1.1 精神文化的现状

精神文化是高等院校文化的软件,它根植于并体现在学校每位教职工和学员身上,精神文化是高等院校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精神文化深植于院校工作的诸多环节,是院校文化最深层的战略规划和核心内容,是院校建设的无形资产,是院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高等院校文化就是学校全体师生在教学、工作和生活过程中所形成并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

精神文化的发展越来越细分,出现了宿舍文化、班级文化和学院(也称院系)文化。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高等院校的文化建设也呈现出新的业态,出现了小单位文化,比如宿舍、班级和院系等不同层面的文化体系,这类文化系统的出现,进一步完善和创新了综合院校的文化建设,起到了促进院校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

精神文化的建设与互联网的结合呈现出越来越强的紧密性。当网上教育成为常态,当手机成为学习和交流的常用工具,当上网成为随时随地的随机行为,一些学员就借用互联网的平台,塑造了一系列的精神领袖,这些领袖们采用各种方式,比如建设微信公众号、录制视频等各种形式,传播着自己学校的校风、校训,进行院校文化的输送宣传。

1.2 物质文化的现状

物质文化是院校文化的硬件部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存在,物质文化体现在我们可以触摸到的任何一件事物上。高等院校物质文化的每一个载体,以及各个载体之间承接的关系,无不反映了所在高等院校的教育价值观和社会观。

物质文化的建设越来越系统、越来越精细、越来越严谨。这种情况特别体现在一些院校的新建设施方面,比如宣传墙的预留、教学楼、宿舍、食堂、礼堂、会议室等长廊的布置、操场以及草坪音响等,让物质文化有了整体性、系统性和完整性,这也进一步提升了高等院校的整体美化效果和宣传推广效果,增强了院校教职工和学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物质文化在高等院校的教学中越来越注重实践的应用。随着用人体制的不断改革和推进,社会上对人才的招聘录用等更加注重实用性,高等院校针对这些新情况,也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进一步加强了物质文化的输送,增加了很多实用性强、应用性广的教学新改革,在寓教于乐中和熟能生巧的实践中,为学员的良好就业铸造了强有力的技能保障。

2 高等院校文化建设的未来

2004年12月,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中提出,“院校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实现科技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说明国家对院校文化的定位已经从简单的文化教育发展到人才培养的重要高度。在高等院校的文化建设中,教职工和学员既是院校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又是行为的主体;既是院校文化的参与者和组织者,又是院校文化的传播者和受益者。丰富多彩的院校文化不仅可以培养教职工和学员的兴趣特长,而且还能提升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力,尤其是良好的院校文化不仅能够提高学员的动手能力,而且还可以磨炼学员的意志,提高学员的组织管理能力,为以后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等院校的文化建设今后将通过环境文化的塑造,提升文化建设的层次和关注度。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说话”,这就是说,要通过文化墙以及一切视线可触及的物体宣传院校文化,弘扬院校文化和社会正能量。当前,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一些辨别能力差、主观意识偏激的教职工,甚至是一些学员,对一些低俗的院校文化产生了不良的认知,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如何借势互联网,发展和提升高等院校的环境文化,让每一位教职工和学员都以校为荣,提升院校文化建设的宣传力度,增强捍卫学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成为目前各大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值得每一位院校领导深刻思考。

高等院校的文化建设今后将通过体验式的文化教育方式,提高文化建设的内涵和教职工与学员之间的凝聚力。通过互助互动的方式,共同感受和体验本校的文化氛围;通过塑造学校文化典型的方式,起到标杆示范作用。也可以充分利用文化的娱乐性、广谱性、多元性、发展性、传承性和创新性等特点,积极鼓励教职工和学员参与进来,集思广益,让高等院校的文化建设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具有凝聚力和时代的历史特征。

高等院校的文化建设今后将通过制度化的规范约束和激励机制,鼓励和提升高等院校文化建设的常态化和系统化。高等院校文化建设的制度化要具有持久性、渗透性、民主性和普遍性,更要具有超前性和符合社会发展的历史性,也要兼顾各院校之间,要各具特色,不能千篇一律,要独树一帜地建设院校文化。同时文化建设制度一旦确定,就要定时公开,广而告之,透明地传达和落实,广泛采纳各方意见,增强教职工和学员的认同感和信任感,充分树立院校文化的权威性,提升院校文化的可操作性。截至目前,由于我国教育体制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完善的条文,所以各大院校的文化建设也参差不齐,但总体来说,由于我国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历史较短,基础薄弱,教职工和学员水平也是各有千秋,因此创设以人为本的高等院校制度文化就显得更为必要。

3 结 论

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高等院校文化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氛围和物质环境,它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校风、校训,院校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讲,更像一所学校可传承的“家书”。健康和谐的院校文化能给教职工和学员创造一个有形的、庄重的心理暗示,形成一种健康的可持续的文化磁场。也正是因为院校文化拥有的重要性,今后我们更应该加强院校文化建设,使其成为教书育人、培养社会栋梁之才的原动力,成为素质教育的能量库,为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做出积极的努力。

[1]邢艺馨.校园文化建设方案之春华秋实篇[J].新课程·小学,2016(3).

[2]吴亚军.“绿色教育”理念下的学校文化建设[J].现代教学,2011(5).

[3]马立新.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初探[D].天津:天津大学,2008.

[4]金亚白.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是提升办学软实力的重要途径[J].职教探索与研究,2011(1).

[5]李建荣,钱松,王斌,等.基于“校企文化融合”下的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5).

[6]宫亦木.关于加强高等艺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音乐生活,2012(7).

10.13939/j.cnki.zgsc.2016.49.229

崔西平,男,山东泰安人,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国防教育。

猜你喜欢

教职工院校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集大教职工抗疫优秀作品选登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从教职工福利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拿出精神
用先进文化引领教职工思政教育创新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