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媒体在中职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浅析

2016-07-14李春玲

中国市场 2016年49期
关键词:文言文言文语法

李春玲

(无锡技师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1)

多媒体在中职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浅析

李春玲

(无锡技师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1)

文言文教学是中职语文教学的难点,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扩展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果。中职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手段,挖掘新意,使文言文教学课堂事半功倍。

中职语文教学;文言文教学;多媒体技术;教学效果

文质兼美的文言文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瑰宝,也一向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言文分离、行文简练的特色,对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及文学素养、文化底蕴的提高,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2014年9月9日,习主席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曾说过:“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放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据调查,很多教师为了完成任务,应付考试,加上学生文言基础差,大多沿着“读—译—抄—背”的思路展开教学,普遍使用“先讲词句翻译、总结语法知识,后分析课文”的模式,这样的串讲为主的授课方式,学生陷入“简单粗暴”的被动学习,主体地位和自学能力被忽视,课堂气氛压抑死板,文言文教学陷入恶性循环中,简直把内容丰富多彩的教材定格成生产流水线,缺乏情趣,没有活力!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传统教育方式“粉笔”+“黑板”+“纸张”受到了时间和空间的极大限制,不能适应新型教育的需要。在文言文教学中,笔者将多媒体引进文言课堂,凭借“图文并茂,声像毕现,动感无限”的优势,深受学生们的喜爱,提高了他们学习积极性,原来沉闷的气氛变得异常活跃,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动人的情境是成功的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和艺术媒介。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智力活动就是在情绪高涨的氛围里进行的。这种氛围会给教学带来好处,同时也有助于完成教学任务。”物化形式的多媒体的利用,将声、文、图、影像、动画等进行优化组合,可以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文的讲解起到蓄势、渲染的作用,并不断促使学生的这种兴趣维持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

不是每一篇文言文的导入都必须或适合使用创设情境这种方法,但是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使用,对激发学生学习文章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如在学习《赤壁赋》时,笔者抛弃了教师的讲解引入新课的方式,而是先播放电影《赤壁》“火烧连营”的桥段,并同步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使学生受到试听的双重冲击,如同看到了那金戈铁马的场面,看到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学生沉浸在激昂的音乐中,回忆着对烽火连天的三国历史,有力而又自然地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 介绍作家背景,帮助知人论世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孟子·万章下》)早在几千年前,孟子对他的学生万章这样说过,这主要是教万章如何同古人交朋友,重点在“知人”,“诵其诗,读其书”和“论其世”均为“知人”。后人将“知人论世”连缀起来,论述了阅读文学作品时对作者本人思想、经历等的把握问题。

笔者在教授汉代贾谊政论散文的名篇《过秦论》时,找到一个了解作者、分析文本的突破口,并借助多媒体展示——李商隐的《贾生》,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借贾谊的遭遇,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中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彻夜长谈的情节,指出统治者不可能真正地重视人才。汉文帝乃汉代有道明君,尚且如此,其他君主自然更毋论。这一处介绍,既让学生了解了贾谊,又为对课文中“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分析做了铺垫,学生在读到中心主旨的这一语句时,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会为与贾谊有同感而自豪。

3 聆听范读,感受汉语之美

文言文尤其是诗文和文赋,当以“读”字为先,要学习古人,熟读成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朗读中领悟文意直至背诵或名言警句脱口而出。但是现在文言文教学现状是,文言文教学课堂气氛压抑,毫无乐趣而言,学生何来兴趣?何来激情?笔者在听课过程中,也发现一个很“正常”的现象:文言文课上,打盹的学生比比皆是。

学生们首先对课文字词句没有进行很好的预习,有的学生仅看看课文下面的注释。他们对文字生疏,对文句缺乏语感,缺乏句读常识,所以过阅读关是把握文言文的第一步。阅读课文的形式很多,个读、齐读、分角色朗读;默读、诵读、跟着范读而读,不一而足。其中,范读的作用不可小视,借用名家的诵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正音,把握文句节奏,体会语气语调,更能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领略汉语特有的古老而最富生命力的特点。

《过秦论》一文辞赋特点突出,遣词造句灵活富有神韵,讲究铺陈渲染,语句简短,多四字句或四字短语,多对称,整散相间,长短错落有致,节奏明快,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易于诵读。但是学生惧怕古代文赋,不愿多读。于是在课上,笔者请学生一遍遍听范读,一段段跟着范读读,每一位同学进行段落领读。慢慢地,学生在一遍遍诵读中欣赏着课文。在咀嚼《过秦论》语言的熠熠生辉中体会辞赋的语势腾纵、雄辩有力,进而把握政论文的精辟见解。在老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地进行阅读,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 突出重点难点,扩展课堂容量

语法知识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点,更加是教学中的重点,只有突破了语法知识,学生才能走入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剖析和领悟文本。对语法知识的考查是文言文试题中的重点,无论是选择题、翻译题,都要考到语法知识。语法知识表现在课文中是零碎而散落不成系统的,学生对此类知识点却是退避三舍,毫无兴趣。再加上以前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全凭一张嘴巴、一只粉笔,一块黑板上写满了一字多义、古今异义、句式特点(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学生只会埋头苦记,没有学习的兴趣与乐趣。而借助于现代化技术,借助多媒体,可以把大量的文言知识归纳整理,在学生看来,既系统又直观醒目,更主要的是学生举一反三,效果甚好。

笔者教文言语法知识的时候,就有意识结合初中文言例句进行归纳分析,比如,学到名词作状语的时候,投影仪上出现了初中蒲松龄的《狼》中“一犬立”一句,学生通过回忆,根据语境体会“犬”字用法,加深“对名词作状语”知识点的理解,并同时对“名词作动词”进行比较,分析出二者的区别、判断方法,进行“名词活用”归纳。长此以往,引领学生慢慢对语法知识点进行系统归纳总结,一棵“文言语法知识体系树”就在学生的总结出渐渐露出雏形,最后盛开,根深蒂固印刻在学生的头脑中。

教学时,需要用到的课外拓展的资料,尤其是诗歌的对比阅读,通过多媒体方式投影出来,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开阔学生视野,扩展了课堂容量,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由此可以看出,多媒体对文言文教学不仅是锦上添花,更是雪中送炭。文言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重实用”而“轻形式”,让时代元素融入传统、枯燥的文言文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改变他们被动接受的地位,激发他们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养他们文言语感,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成为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课堂主体,最大限度地给他们提供学习时空,提高教学效率。让多媒体擦燃中职文言文教学智慧的火花,使得文言文课堂教学风生水起。

10.13939/j.cnki.zgsc.2016.49.219

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5—2016年度职业教育研究课题“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多元化教学策略研究”(项目编号:XHJX2015034)阶段性成果之一。

李春玲(1978—),女,汉族,江苏无锡人,本科,无锡技师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高职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文言文言文语法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跟踪导练(二)4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